-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八德之本:孝悌忠信,內化於心儒家思想主導的傳統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觀念,諸如「五常」之仁義禮智信,「四德」之忠孝節義,「四維」之禮義廉恥,等等,早已與傳統治國理政之道融為一體。所謂仁政德治,倫理教化,以禮入法,須臾不可乖離這些德目。八德之稱,向來眾說紛紜。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
原標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孝: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言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忠: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為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
中國傳統之治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
悌之一字,本是指兄弟之間弟弟對兄長的恭敬,引申開來就是對少長關係的有序性提出要求。兄弟關係有別於親子關係的等級性,也不同於夫妻關系所具有的從屬性質。兄弟是平輩,有平等的因素存在。儒家結合仁與禮,視孝悌為仁之本,將「悌」作為處理兄弟之間的行為規範,並在內容上要求「兄友弟恭」。公忠是傳統道德操守中極受重視的倫理規範。
-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原標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榮辱觀念是中華兒女做人行事的重要準則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自我修養和社會和諧。在長期探索實踐和文明傳承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構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價值體系,為推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和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
市特殊教育學校:學詩禮傳家 知孝悌忠信 明禮義廉恥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東陽自古英才輩出,人文底蘊深厚,這與良好的家風家訓密不可分。該校開展「學家風立家規正家風」的黨員系列活動,不僅是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也是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教育實踐。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推進家庭美德的建設,傳承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塑造出合格的黨員教師。
-
西安老街:東西八路有內涵,原先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次為了方便火車站人流出入城內在北城牆也開闢了一個城門,以蔣介石為號名曰「中正門」。【西安市南北六道】因新開城門之故,特對城門內南北六條大道進行拓寬修繕,分別以「愛勤儉、仁德平」六子命名,路前冠名以「尚」字打頭,自東往西,依次名為尚愛路、尚勤路、尚儉路 、尚仁路、尚德路和尚平路。
-
禮義廉恥國學常識日報
「禮義廉恥」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意思是「禮義廉恥」是建設國家的四個支柱。「禮」是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是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是不貪不汙及純正高潔;而「恥」則是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管仲是法家人物,他認為:有禮的人不會僭越等級限度;有義的人便不會妄自求進;有廉,的人則不會掩飾惡行;有恥的人不會順從邪妄;治國用此四綱,就可使「上安位、民無巧詐、行自全、邪事不生」,於是國可守、民可治,所以管仲特別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居士亭:推薦《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蔡禮旭 著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中國夢,從這裡起飛! 本書整理自蔡禮旭老師「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系列講座。通過研讀古文名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讀者可在學習古文的同時,深入領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經典讀本。 全系列共四部,依據不同的主題,選擇相應的古文,每部獨立出版。依序分別為《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代代出聖賢的教育智慧》《孝悌忠信:凝聚中華正能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讓「八字」基本道德成為驕世的國粹
中華民族歷來講究「忠孝仁悌,禮義廉恥」。這八字基本道德構築了炎黃子孫道德準則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是我們可以驕世的國粹。仁是寬厚,具有仁愛之心,寬於待人,善於待人。悌是兄弟之間的血親之愛,敬愛兄長,順從長輩。禮是文明禮貌,知書達理,為人的素養。義是公道正義,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不搞陰謀詭計。廉是清廉,高尚,無私無欲,不貪不佔,潔身自好,奉公為民。恥是羞恥心,是做人的最起碼的底線,否則,就不配做人。
-
【真題解析】9:禮義廉恥
題目:孫中山和毛澤東都談到禮義廉恥的重要意義,請談一下你對禮義廉恥的認識。
-
閱讀點《做人的基石》圖書系列最新發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從小...
八段冒險之旅 採集八塊「做人基石」一套八冊《做人的基石》圖書系列是由八個奇幻故事組成,以孔子先生八個德育思想: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每冊的主題,主角叮叮、噹噹和小夥伴們藉由魔法書帶領讀者穿梭在不同的奇幻時空場景中,回到過去、穿越未來!
-
惟賢長老:人間佛教是以做人為主成為完人
所以人間佛教就是以做人為主。如何把人做好?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拿儒家來講,就是四維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拿佛家來講,就是三皈五戒,相信因果;這樣做起碼就完成人格,就具有道德。太虛大師講的人生佛教有四個階段,第一個人生改善,第二個後世增勝,第三個生死解脫,第四個法界圓明。這四個階段是一個成佛的階梯,也是人生佛教的基本理論。
-
禮義廉恥是道德底線
按照《管子》中的意思,禮是指尊卑,義是指公正,廉是指廉潔,恥是指要有知恥之心。這四個字很好理解,但要做到很難。所有人們才會把禮義廉恥當成道德底線,不容踐踏。禮義廉恥是道德規範也是行為準則,古人甚至將其上升到立國之本的重要地位。在先秦時期,管仲能夠在亂世之中把齊桓公推向霸主的寶座,都是因為他堅守了道德底線。管仲臨死前,建議齊桓公近賢臣、遠小人。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八德」,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中,孝悌居於重要位置,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沉澱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
為什麼說禮義廉恥乃國之四維?
「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出自《管子·牧民》,原話是「國有四維……何謂四維?一曰禮,一曰義,一曰廉,一曰恥」。《牧民》是《管子》一書的首篇,維即總綱,四維即四種綱紀,「守國之度,在飾四維。」由此可見管子對四維的重視程度。
-
字裡行間丨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八德」,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中,孝悌居於重要位置,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沉澱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孝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字形上方是一個略寫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孩子侍奉老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