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2020-12-19 搜狐網

原標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現代通俗易懂的話語,將中國字的由來形象地描繪出來,從中領悟到字的意境,從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

孝,是一枚書籤,夾進了中華傳統文化大典。孝,是善良的起源,被祖先納入經典的開篇。孝,是一點星火,眾人拾柴火焰高,燃燒成的燎原之勢,能夠融化雪山和冰川。

孝,是象形文字,表示一個兒子背著老子,肩負贍養的義務,任重道遠。孝,是泛紅的笑臉,灑在笑靨裡的種子,孕育出的幸福,使闔家歡顏。

孝,這儒家道德理念,與現實牢牢地焊接,鑄造了美滿的人間。挖掘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澱,龍之傳人正吮吸孝之智慧瓊漿,並將其美德,馬不停蹄地相傳……

【歷史人物】沈雲英

明朝女子沈雲英,其父親是位將軍,在率軍抗擊敵人時戰死,沈雲英得知父親死訊後,凜然走上城樓,振臂高呼:「在下雖是女兒身,但為了完成父親抗敵的遺志,我不惜戰死沙場!」眾人聽後感動不已,軍士們發誓要擊退敵軍。在沈雲英的帶領下,大破敵方主力。戰後,沈雲英在戰場上找到了父親的屍體,不禁失聲痛哭。看到這一幕,全體將士自發穿上白袍白甲,以示悼念。

悌,是同根的連理,是一條藤蔓上的幾個瓜蒂,經歷歲月的風雨,從來沒有背離。悌,就是親近自己的兄弟,悉心呵護,心懷敬意,做到肝膽相照,不離不棄,從不見利忘義,即使為兄弟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悌,是一種精神,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在家敬畏父母,在外悌敬兄弟,言辭不要過激,收斂傷情的話語,用謙虛抵禦狂妄,努力修剪自己,遠離睚眥必報、錙銖必較的格局,必能更好地提高修養和情操,形成風清氣正、天地人和的安定大局!

【歷史人物】許武

漢朝人許武早年喪父。家中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許武親自教兩位弟弟誦讀詩書。弟弟們發了錯誤,許武就到列祖列宗的牌位前長跪謝罪。

忠,是根深蒂固的信念,忠是人的心中不存在一絲的雜念,聚精會神地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盤。忠,是一把亮劍,在頭頂高懸。忠,是時刻牢記做人宗旨,防守底線,不近詭秘和欺騙。忠,是不負誓言,履行諾言,經得住考驗,樹立克己奉公的典範。

忠,是引經中華傳統文化的據點,忠,是一個民族的高度,以孝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聚集世界的慧眼,從而發現,一個民族正扇動著騰飛的翅膀,寄託以自強不息的夙願!

【歷史人物】關羽

三國大將關羽--不用多說了

信,與誠實關聯,是由諾言衍生出的甘甜。信,是一言九鼎,有著氣壯山河的威嚴。信,是一錘定音的決定,踐行的過程,需要千錘百鍊,往往付出辛酸和血汗。

信,是一種力量,可以撥開迷霧,幻化陽光,扭轉困惑的局面。記住,言而無信,會讓人命懸一線。

信,是人生的極品,是心靈揚起的風帆,使人生的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信,是一種保障,可以規避危機和風險。誠信,從來都是敵對不正當手段。懂得信的內涵,才能淨化每一寸心田,讓誠信之風吹得春色滿園。

【歷史人物】延陵季子

吳國延陵季,奉命出使上國,路過徐國之地,徐國國君看好延陵季的佩劍,想向他借來把玩,延陵季由於要出使上國,沒能給他,只好說:「以後我再來時,就把它送給你。」可等延陵季再來徐國時。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延陵季就把佩劍解下,懸掛在徐國君陵邊的樹上。

禮,是文明的發源地,是典雅和端莊般的美麗;禮,是一種態度,雲朵和清風也會互敬互愛,彬彬有禮。

禮,給節日進行喬裝打扮,禮給節日穿上華麗的彩衣,禮為節日設置一道饗宴,使生活提升品質。每一個盛大的節點,經過禮儀渲染,日子都會被點綴得格外別致。

禮,用和諧的方式與文明對接,禮用祝壽的形式與頤養會談,禮用檢閱的形式,彰顯勝利和凱旋。禮以隆重的剪彩,奠基宏偉藍圖,讓一個強盛的民族屹立東方,讓世界刮目相看。

禮,是文明的花朵,以中國的形式,眾手澆灌出芬芳和絢爛。禮,就是一種文化,以傳統的形態,被強勁的儒風,從五千年的歷史深處,捲土重來,值得後人汲取智慧,掩卷深思……

【歷史人物】孔子

孔子為三代完人。所盡不僅禮也。惟禮教以周孔為尊。周公制禮。孔子定禮。而禮教得以大明。

義,與氣一脈相承,與情風雨同舟,義演繹出不同版本的英雄傳,不勝枚舉的典故,匯聚了成語大全。

義不理財,慈不掌兵,警示人們:持事者不能苟取財物,人間正道才能載動人生的大車,不會顛覆,蹈其覆轍。

義,往往經受利益的考驗,所以,當追求利益的時候,切莫不擇手段,如果損人利己,人際關係必將失去平衡,使道德滑向萬丈深淵。

【歷史人物】馮諼

馮諼是孟嘗君的門人,一日他去替孟嘗君討債,看到欠債者都窮苦不堪,他便以孟嘗君的名義把舊帳一筆勾銷了,孟嘗君問他討債之事辦得怎樣了,他說「收畢矣。」孟嘗君問:

"何所市?」回答說:「市義而還。」

廉,是晶瑩的雪花,化作絲絲春雨,灌溉人類賴以生存的莊稼。廉,是一杯清茶,茗香四溢散發,沁人心脾,味蕾卻不被名利誘惑同化。

廉,如此玉潔冰清,白璧無瑕,被人們口口相傳,成為永遠的佳話。

廉,是不染紅塵的蓮花,行雲流水也會敬仰它的春華。廉,一身的潔白和素雅,嚴格自律,從不親近浮華,把本質腐化,將品格糟蹋。

廉,是一座巍巍壯觀的大廈,堅守者情願為它添磚加瓦。

廉,是一種氣節,能夠塑造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榮華。

【歷史人物】陸績

三國時陸績曾任鬱林太守,卸任時乘船離開,由於他為官清廉,家產甚少,所帶的行李太輕,結果弄得小船都不能過河,於是他就先找來幾塊石頭壓船,才得以過河。

恥,是一臉的羞愧和尷尬,因為喪失尊嚴,必然遭到嘲笑和謾罵;恥,是背離了自己的母親和國家,必然受到蒼天的懲罰。厚顏無恥,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受盡凌辱,遭到歧視和鞭撻,甚至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

「知恥近乎勇」,意在常懷慚愧之心,知錯就改,克服一切陋習,必將成就大業,修復自尊,使之變得強大,不會被人欺壓。

恥為過,辱為屈,知恥,知辱,則能精進奮發。一個知恥明辱、懂得自我檢查的人,才會歸於正道,懸崖勒馬。

【歷史人物】伯夷叔齊

殷人伯夷和叔齊,在殷滅之後,心向舊朝,不甘心成為周的子民,因恥不吃周的糧食。而後「採薇而食。遂餓死山下。

掃碼進入群聊諮詢雙十二課程詳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資料圖在傳統中國社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始終是精神命脈。這組關鍵詞,素有「八德」之稱,凝練著中華傳統道德操守的精髓。它比起人所熟知的「三綱五常」主流價值觀,更具有堅實的民間性、廣泛的傳承性和深遠的影響力,堪稱是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與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國人廣泛地將其視為立世的行為準則和底線思維。
  • 做人做事的八德根本
    禮義廉恥全都沒有的人,即使活著,也已經死了,即使有張人皮,也只是行屍走肉。2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禮義廉恥」四維基礎上,加上「孝悌忠信」,構成「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精神。《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
  • 首部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發行
    據了解,這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主要面向黨員幹部,併兼顧社會大眾。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先生專門為新書發布發來賀信。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特別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
  • 首部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 構築「不想腐」的精神堤壩
    該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叢書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故事和現實事例,為營造「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和構建風清氣正的辦公室文化助力。《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
  • 禮義廉恥國學常識日報
    「禮義廉恥」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意思是「禮義廉恥」是建設國家的四個支柱。「禮」是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是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是不貪不汙及純正高潔;而「恥」則是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管仲是法家人物,他認為:有禮的人不會僭越等級限度;有義的人便不會妄自求進;有廉,的人則不會掩飾惡行;有恥的人不會順從邪妄;治國用此四綱,就可使「上安位、民無巧詐、行自全、邪事不生」,於是國可守、民可治,所以管仲特別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
    原標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孝: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言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忠: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為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 中紀委網站刊播福建龍巖客家家訓第二集: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原標題:福建龍巖客家家訓(二):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福建龍巖客家家訓館簡介   「客家家訓館」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慶成樓內,創立於2014年6月,為全國首家客家家訓館。
  • 市特殊教育學校:學詩禮傳家 知孝悌忠信 明禮義廉恥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東陽自古英才輩出,人文底蘊深厚,這與良好的家風家訓密不可分。該校開展「學家風立家規正家風」的黨員系列活動,不僅是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也是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教育實踐。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推進家庭美德的建設,傳承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塑造出合格的黨員教師。
  • 大德開示丨八德是救人本性的靈丹,救人靈魂的靈丹
    只要用中國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就可以了。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提倡八德,人人注重八德,那麼教育的頹風就能夠挽回。 八德是救人本性的靈丹,救人靈魂的靈丹,也是救人生命的靈丹,更是救世界教育的靈丹,它能起死回生。如果不用八德來教育,反而教他們貪圖名利,教他們畢業之後如何賺得最多,如何得到最大的名利、權力,這都使人走到錯誤的路上而不自知。
  • 說說傳統的「八德」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分別源自《孟子》《管子》。最晚從北宋真宗時期,人們已將「孝、弟(悌的本字)、忠、信、禮、義、廉、恥」連用。天禧年間的楊億有《楊文公家訓》,其中說:「童稚之學,不止記誦。養其良知良能,當以先入之言為主。日記故事,不拘今古。
  • 居士亭:推薦《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蔡禮旭 著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中國夢,從這裡起飛!      本書整理自蔡禮旭老師「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系列講座。通過研讀古文名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讀者可在學習古文的同時,深入領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經典讀本。     全系列共四部,依據不同的主題,選擇相應的古文,每部獨立出版。依序分別為《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代代出聖賢的教育智慧》《孝悌忠信:凝聚中華正能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為做人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
  • 武漢學院成功舉辦中國傳統「八德」學習宣講會
    10月12日,武漢學院在馬化騰教學樓2102報告廳舉辦中國傳統「八德」學習專題宣講會。會議由校黨委書記吳懷先主持,武漢學院通識教育課部主任曾軍擔任主講。全校400餘名教職工參加了學習宣講會。本次中華傳統「八德」的宣講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啟發廣大師生開展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對現實的思考和對言行的思考。他說,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八德是救人本性的靈丹,救人靈魂的靈丹
    只要用中國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就可以了。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提倡八德,人人注重八德,那麼教育的頹風就能夠挽回。 八德是救人本性的靈丹,救人靈魂的靈丹,也是救人生命的靈丹,更是救世界教育的靈丹,它能起死回生。如果不用八德來教育,反而教他們貪圖名利,教他們畢業之後如何賺得最多,如何得到最大的名利、權力,這都使人走到錯誤的路上而不自知。
  •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被稱為「人生八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做人根本。關於「孝悌忠信」,儒家經典《論語》中有許多相關論述,比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中華傳統八德與廉政建設
    歷史一再證明,管理者是否清廉,直接關係到國運興衰。只有領導幹部帶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按照道德精神的要求,為政以德,廉潔奉公,才能上下同心,形成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強大合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特別強調修道立德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 三綱、五常、五倫、四維、八德分別指什麼?
    「禮」,即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則,以及待人有禮。 「智」,是強調行為者在具體環境條件下,依據一定道德原則和具體環境條件作出價值判斷。 「信」,即人與人交往的誠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