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街:東西八路有內涵,原先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2020-12-20 G睜眼看西安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紀周秦漢唐,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西安棋盤路】

西安現在的地名都有歷史典故。炭市街是清代中期販賣煤炭的地方,大差市早在宋朝時期就是個菜市場,騾馬市是明朝時期的騾馬市場,竹笆市是明朝時期著名的竹木家具市場,東木頭市和西木頭市是明朝木器作坊聚集區,東羊市和西羊市歷史上是牛羊交易市場,東梆子市街和西梆子市街是元朝時期孤兒院吃飯敲梆子的地方。但是要說成規律的地名,還屬今天解放路兩側的「東西八路」。

【西安城四小門】

民國時期,隴海鐵路開通,西安火車站就在北城牆外,當時西安為了紀念革命先驅曾在西城牆開闢了紀念馮玉祥的玉祥門,在南城牆開闢了紀念井勿幕的勿幕門,在東城牆開闢了紀念孫中山的中山門。這次為了方便火車站人流出入城內在北城牆也開闢了一個城門,以蔣介石為號名曰「中正門」。

【西安市南北六道】

因新開城門之故,特對城門內南北六條大道進行拓寬修繕,分別以「愛勤儉、仁德平」六子命名,路前冠名以「尚」字打頭,自東往西,依次名為尚愛路、尚勤路、尚儉路 、尚仁路、尚德路和尚平路。其中火車站正對的中正門裡面的尚仁路為一條南北中軸大街。尚仁路由南至北有東西平行走向的八條街巷,分別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命名,路前冠名以「崇」字 打頭,由南向北依次名為崇孝路、崇悌路、崇忠路、崇信路、崇禮路、崇義路、崇廉路、崇恥路。

【西安市東西八路】

解放後,火車站還是那個火車站,正對的中正門已經改名「解放門」,解放門正對的尚仁路中軸大街也改名為「解放路」。為了便於識別, 解放路兩側平行的東西八條大街也改了名字。以解放路為中軸分界線,解放路以東的崇孝路叫東一路,解放路以西的崇孝路叫西一路;解放路東崇悌路的叫東二路,解放路西崇悌路的叫西二路,依次類推直到解放路東崇恥路的叫東八路,解放路西崇恥路的叫西八路。也就是今天解放路東側的東一路、東二路、東三路、東四路、東五路、東六路、 東七路、東八路,解放路西側的西一路、西二路、西三路、西四路、西五路、西六路、 西七路、西八路。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裡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相關焦點

  •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資料圖在傳統中國社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始終是精神命脈。這組關鍵詞,素有「八德」之稱,凝練著中華傳統道德操守的精髓。它比起人所熟知的「三綱五常」主流價值觀,更具有堅實的民間性、廣泛的傳承性和深遠的影響力,堪稱是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與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國人廣泛地將其視為立世的行為準則和底線思維。
  • 市特殊教育學校:學詩禮傳家 知孝悌忠信 明禮義廉恥
    11月16日周三下午,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成員前往位於該市木雕博物館的家訓館,細細品讀著從先秦時期到唐宋明清的詩禮傳家,從德性堅定到品節詳明的修身有德,從鐘鼎人家到風紀世家的家成業就的東陽名家家訓。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東陽自古英才輩出,人文底蘊深厚,這與良好的家風家訓密不可分。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
    原標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釋義孝: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言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忠: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為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為做人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是八個支柱,有了它們才能撐起人生的天地,有了它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聖賢開口便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就是因為這兩個方面都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否則就沒有資格做人了。人在孩提時就懂得友愛,稍長大些懂得尊敬,為什麼成年後卻失去了原有的美德,遭到世人的唾棄呢?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核心價值觀是維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紐帶,是一種文化立足於世的最根本的東西。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和發揚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榮辱觀念是中華兒女做人行事的重要準則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自我修養和社會和諧。
  •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原標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對應的歷史人物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中國傳統之治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
    由此展開,恭敬、謙虛、尚義等規範與誠信都有內在的相通之處。先秦諸子中,儒家尤為重視從經世致用的角度深化誠信的內涵。由孔子堅持寧死必信的「無信不立」的觀點出發,孟子加強了信與誠的聯繫,荀子則擴大了誠信的政治學意義。信不單單是人際交往的倫理規範,還被強調為君臣上下之間政治倫理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和根據。禮是仁義外在的具體規範,而仁義則是禮的內在價值和精髓實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 居士亭:推薦《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蔡禮旭 著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中國夢,從這裡起飛!      本書整理自蔡禮旭老師「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系列講座。通過研讀古文名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讀者可在學習古文的同時,深入領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經典讀本。     全系列共四部,依據不同的主題,選擇相應的古文,每部獨立出版。依序分別為《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代代出聖賢的教育智慧》《孝悌忠信:凝聚中華正能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禮義廉恥國學常識日報
    「禮義廉恥」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意思是「禮義廉恥」是建設國家的四個支柱。「禮」是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是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是不貪不汙及純正高潔;而「恥」則是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管仲是法家人物,他認為:有禮的人不會僭越等級限度;有義的人便不會妄自求進;有廉,的人則不會掩飾惡行;有恥的人不會順從邪妄;治國用此四綱,就可使「上安位、民無巧詐、行自全、邪事不生」,於是國可守、民可治,所以管仲特別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禮義廉恥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西安地鐵6號線科技八路至六路段今晚起圍擋施工
    地鐵六號線科技八路—科技六路區間今晚起圍擋施工西安市地鐵六號線線路圖西部網訊(記者 鄢山宇)因西安地鐵六號線施工需要,經相關部門審批同意,施工單位將於今晚(7月22日)對科技八路——科技六路區間盾構始發井進行圍擋施工,一期圍擋工期三個月
  • 國有四維 禮義廉恥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引言就是《管子》中的這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什麼意思呢?就是禮義廉恥是治國的綱紀標準,綱紀標準壞了國家很難不滅亡。其中禮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義是思慮不出於一己之私,廉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恥是要有羞恥之心。這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 國醫世家李濟仁家庭:仁心仁術濟人濟世 孝悌忠信言傳身教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題:國醫世家李濟仁家庭:仁心仁術濟人濟世 孝悌忠信言傳身教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美子李濟仁家庭秉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規家訓,堅持「源於新安、立足國學、重視臨床、走向科學」的家學理念,演繹出國醫世家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風採。12月12日,我國首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李濟仁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 禮義廉恥是道德底線
    禮義廉恥這個詞出自《管子》,這本書中集合了齊國名相管仲的思想觀點。
  • 歷史:土八路的貨幣戰爭
    「因為法幣畢竟是國民政府發行的嘛,有黃金儲備,有信用,而且法幣和英鎊、美元掛鈎,可以換外匯哦,連日偽都在淪陷區收集法幣,套購外匯呢,而山東幣嘛,這個……那個……,八路首長,我是不是傷你自尊了啊,這樣吧,這頓飯不收錢了,當請你們的。」「這可不行,八路軍講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更別說蹭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