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二審 孕婦可適用取保候審

2021-01-07 騰訊網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二審

明確規定:除無法通知外,逮捕後一律通知家屬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隨後,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截至9月30日,共收到8萬餘條意見。同時,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還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了各方面意見。這些意見、建議被立法機關採納後形成了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

12月26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因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及時通知家屬也是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保障的重要一環,所以相關條文很受關注。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适時在作修改情況匯報時表示,根據公眾對「採取強制措施後通知家屬的例外規定」應作嚴格限制的建議,修正草案二次審議稿作出修改:增加規定,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監視居住人、被拘留人的家屬;規定在逮捕後,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一律通知被逮捕人家屬。

鑑定人納入保護範圍

為完善證據制度,鼓勵證人作證,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一審稿規定,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相關機關應當採取一項或多項保護措施。

這一規定得到各方的積極肯定,但在常委會初次審議和徵求社會意見過程中,不少人提出,實踐中還存在鑑定人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情況。因此,二次審議稿將鑑定人納入了本條規定的保護範圍。與此同時,為便於這條規定得到更好的落實,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還增加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在鑑定人規定方面,草案二次審議稿還刪去了對鑑定人出庭作證適用強制到庭和拘留處罰的規定。李适時解釋說,對於鑑定人不依法履行出庭作證義務的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鑑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已對此明確規定了法律責任,刑事訴訟法就不再另行規定。

此外,草案一審稿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有的常委委員、地方和單位提出,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考慮到實踐中仍然有個別辦案機關和人員以威脅、引誘等方法收集證據的情況,還是把「威脅」「引誘」明確列舉為好,以示對這類行為的明文禁止。二次審議稿採納了這一建議。

孕婦可適用取保候審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適用條件上,更加體現出人道主義精神。」李适時介紹,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增加了兩項規定:

一是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可以取保候審。

二是對於符合逮捕條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的,可以監視居住。

對於採取強制措施後通知家屬的問題,草案一審稿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後,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嚴重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的原因和執行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人的家屬。

對此規定,社會意見普遍表示理解,但也希望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況進一步作出嚴格限制。

因此,草案二次審議稿明確: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監視居住人、被拘留人的家屬。同時規定: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逮捕後24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同時,草案二次審議稿還在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外,增加規定可以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並相應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基層法院可審外國人犯罪

草案一審稿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的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有人提出,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面臨的犯罪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能力進一步加強,應根據懲處犯罪的需要和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的管轄分工作適當調整。

對此,草案二次審議稿在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範圍的規定中,刪除了「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這就意味著,基層人民法院將有可能管轄第一審的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完善程序避免「上訴加刑」

「考慮到審判是決定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和判處刑罰的關鍵環節,不宜因審理期限而影響案件審判質量。」李适時介紹,草案二次審議稿還對審理期限進行了修改。二次審議稿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兩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等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案件特別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據了解,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一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可以延長的時限也是一個月。

在完善審判程序方面,草案二次審議稿細化了「上訴不加刑」原則。徵求意見中有人反映,雖然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上訴不加刑」原則,但實踐中存在通過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由下級人民法院在重審中加刑,從而規避「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情況。對此,二次審議稿增加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相關焦點

  • 刑訴法新規:重病被告人不危及社會可取保候審
    此次會議繼續審議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等多項法律草案及議案。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  對於符合逮捕條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的,可以監視居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可以取保候審。
  • 刑訴法修正案二審 律師涉嫌作偽證擬異地偵查
    會議審議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軍人保險法草案、預算法修正案草案、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有關條款的解釋草案等法律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召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決定草案等。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會議。
  • 兒子盜竊母親申請取保候審 成都試水新刑訴法
    兒子盜竊母親申請取保候審 成都試水新刑訴法 最終,將廖某的強制措施變更為取保候審。  金牛公安分局法制科副科長黃昆說,在明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刑訴法中,新增了一法條,規定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此次召開的審查會是成都司法單位向新刑訴法過渡的一次嘗試。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審議 程序設置傾向公權力
    南都訊 今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等。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下午舉行分組會,討論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等。
  • 刑訴法修改:追究辯護人偽證罪程序有新規定
    李傑攝 □關注刑訴法修改本報北京12月26日訊記者陳麗平今天開始在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再次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新的草案規定,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今年8月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部分條款被指「倒退」 第73條爭議大
    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刑訴法」修正案
    「刑訴法」修正案[ 2012-03-08 14:17 ]據人大會議發言人李肇星日前透露,草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總則第二條,同時草案在多項具體規定中都注意體現這一原則。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將「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其總則,此前,因該草案允許拘捕後在一些情形下不通知被拘捕者家屬而引發爭議。
  • 刑法與刑訴法新解釋亮點解析
    最高立法機關第10次對1997年新刑法的適用作出解釋,也是首次對2013年實施的新刑訴法作出解釋。2000年首次解釋新刑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郎勝介紹,1997年刑法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一個決定和8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還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先後對刑法有關規定的含義和適用問題作出9個法律解釋。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
    圖:「刑訴法修正案」報刊關注度趨勢(單位:篇)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博)兩會速遞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引發各方關注表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也是本屆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組織的一次重大活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一塊相當重要的基石。修訂過程能否妥善回應公眾的關切,具有重大意義。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圖)
    表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也是本屆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組織的一次重大活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一塊相當重要的基石。修訂過程能否妥善回應公眾的關切,具有重大意義。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
  • 明確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逮捕條件
    法制日報北京4月21日訊 記者陳麗平 今天開始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解釋草案。草案明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予以逮捕的條件。    2012年修改後的刑訴法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 媒體盤點刑訴法修正十大亮點:尊重和保障人權
    刑訴法「大修」十亮點   3月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後,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請人代會審議。研閱這份修正案草案,人們發現,在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等諸多方面,草案充分體現了「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憲法原則。
  • 刑訴法時隔16年第二次大修 今日提交人大審議
    刑訴法1979年制定,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典,首次較為系統地規定了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開啟了當代中國刑事訴訟法治化歷史進程的「閘門」。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對該法進行了首次修正。  2011年,刑訴法第二次大修正式啟動。當年8月24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
  • 什麼是取保侯審?取保候審怎麼適用?
    一、概念及適用條件取保候審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專門機關對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 取保候審與緩刑適用關係之異化與重構
    如,對於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輕罪行為,既可能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也可能在判處相應刑罰之時宣告緩刑。但是,這種實體考量因素上的重疊並不意味著取保候審與緩刑在適用上具備高度牽連性。根據筆者在樣本法院B市H區法院所統計的數據,犯罪嫌疑人在進入審判程序之前被取保候審的,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會被判緩刑;而如果在審前被羈押,則幾乎最終被判處了實刑。即,呈現出了「羈押——實刑」、「取保候審——緩刑」一體兩面的高度關聯現象。這也是本文選取取保候審與緩刑之關係為研究對象,而非取保候審與管制、拘役等刑罰之關係的原因之所在。
  • 刑訴法修正草案提請審議:檢察院保留部分自偵權
    刑訴法修正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來源:檢察日報4月25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下稱「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  一、刪去檢察院貪汙賄賂犯罪偵查權,保留部分自偵權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依據憲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對檢察院偵查職權作出相應調整。
  •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條文及草案說明
    二十五、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六十四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措施的。
  • 「取保候審」2020年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麼?
    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麼?|諮詢律師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權提出取保候審申請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聘請的律師。那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麼?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修正案草案第二十三條)    二、完善強制措施    為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逮捕、拘留、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拘傳五種強制措施。(修正案草案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    3.完善監視居住措施    監視居住和取保候審都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但限制自由的程度不同。刑事訴訟法對這兩種強制措施規定了相同的適用條件。考慮到監視居住的實際執行情況,將監視居住定位於減少羈押的替代措施,並規定與取保候審不同的適用條件比較妥當。
  • 取保候審的法律規定都有哪些?
    那麼取保候審刑訴法的相關規定有哪些?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3、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