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法修正草案提請審議:檢察院保留部分自偵權

2021-02-15 刑事實務

公告:推薦新書《刑事實務》,凝聚一線刑事業務專家團隊智慧,打破傳統的書籍體例,不拘形式力求實用解決實際問題,總結刑事實務價值資訊、揭示實務中的「雷區」、實務亂象和實務疑難複雜問題,辦案針對性強,並受《檢察日報》、《法制日報》等推薦,詳情點擊連結:實務用書推薦。


刑訴法修正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來源:檢察日報

4月25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下稱「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向大會作草案說明時闡述了這次修法的三個必要性:一是為保障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需要完善監察與刑事訴訟的銜接機制;二是為加強境外追逃工作力度和手段,需要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三是總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經驗,將可複製、可推廣的行之有效做法上升為法律規範,在全國範圍內實行。

  

一、刪去檢察院貪汙賄賂犯罪偵查權,保留部分自偵權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依據憲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對檢察院偵查職權作出相應調整。

  

修正草案刪去檢察院對貪汙賄賂犯罪行使偵查權的規定,保留了部分自偵權,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過程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享有立案偵查權。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採取技術偵查措施的規定中,有關貪汙賄賂犯罪的內容,也被刪除。

  

二、對監察委移送的案件有補充偵查權

對於監察機關移送的案件,修正草案規定,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和監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

  

三、對接留置案件移送,逮捕等強制措施前設定先行拘留權過渡

對於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修正草案規定,檢察院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並在拘留後的十日內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四、明確「偵查」的含義

修正草案還重新定義了「偵查」的含義,指公安機關、檢察院等機關對於刑事案件,依照法律進行的收集證據、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五、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加大境外追逃工作力度

  

在完善監察與刑事訴訟的銜接機制外,修正草案在特別程序中增設「缺席審判程序」的章節。沈春耀解釋說,此舉意在加大境外追逃工作力度和手段。

  

早在2014年,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會議就提出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任務。2016年7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關於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研究報告。中央紀委建議在配合監察體制改革修改刑事訴訟法時,對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作出規定。

  

修正草案規定,對於貪汙賄賂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監察機關移送起訴,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訴。

  

對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修正草案規定,由犯罪地或者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級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必要時仍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指定管轄;法院通過司法協助方式或者受送達人所在地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將傳票和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被告人未按要求歸案的,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並對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作出處理。

  

在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上,修正草案規定了委託辯護和提供法律援助,並賦予被告人的近親屬上訴權,規定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被告人提出異議的,法院應當重新審理。

  

「這樣規定,不違反刑事訴訟的公正審判和程序參與原則,也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司法準則的要求。」沈春耀表示,修正草案還根據司法實踐情況和需求,增加對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中止審理和被告人死亡案件可以缺席審判的規定。

六、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可從寬處理,檢察院有權建議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將於2018年11月期滿。修正草案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刑事訴訟法作出相應修改。

  

修正草案明確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原則。完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的程序,規定偵查機關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檢察院可以在起訴書中就主刑、附加刑、刑罰執行方式等提出量刑建議,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應當在起訴書中寫明,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修正草案規定,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可以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

  

修正草案還增加了「速裁程序」的內容。規定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被告人認罪認罰,民事賠償問題已經解決的案件,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同時,還列舉了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五種情形。修正草案規定,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可以建議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修正草案規定,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不受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期限的限制,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但是應當聽取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意見,應噹噹庭宣判。修正草案規定,對速裁案件,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十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相關焦點

  • 刑訴法修正草案分組審議 委員追問「缺席審判外逃貪官該有法律援助...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姝)4月2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刑訴法修正草案時,刑事缺席審判制度成為熱議焦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信春鷹提出問題,法律援助制度應該適用於外逃貪官的缺席審判嗎?刑訴法修正草案增設一章規定了缺席審判,明確規定:對於貪汙賄賂、失職瀆職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此外,缺席審判程序專章也對如何保證被告人的訴訟權利,作出了若干規定: 賦予被告人的近親屬上訴權, 對委託辯護和提供法律援助作出規定等。
  • 刑訴法時隔16年第二次大修 今日提交人大審議
    中新網3月8日電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今日將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該法自去年啟動第二次大修之後,業已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據人大會議發言人李肇星日前透露,草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總則第二條,同時草案在多項具體規定中都注意體現這一原則。
  • 媒體盤點刑訴法修正十大亮點:尊重和保障人權
    在走過了16年的歷程,經過2011年8月和12月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在不斷地研究、論證、徵求意見後,在證據制度、辯護制度、強制措施、特別程序等方面進行了諸多修改之後……3月8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一直備受關注,而與前兩稿相比,這一稿草案中赫然添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審議 程序設置傾向公權力
    南都訊 今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等。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下午舉行分組會,討論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等。
  • 「刑訴法」修正案
    「刑訴法」修正案[ 2012-03-08 14:17 ]特別推薦:2012兩會雙語直通車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8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該法自去年啟動第二次大修之後,業已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部分條款被指「倒退」 第73條爭議大
    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社論】為新時代修訂刑訴法
    【社論】為新時代修訂刑訴法 時隔六年,刑事訴訟法再啟修法程序,這也是1979年以來刑訴法的第三次「大修」。4月25日,《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
  • 刑訴法大修:「小憲法」,大亮點
    在走過了16年的歷程,經過2011年8月和12月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在不斷地研究、論證、徵求意見後,在證據制度、辯護制度、強制措施、特別程序等方面進行了諸多修改之後……3月8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一直備受關注,而與前兩稿相比,這一稿草案中赫然添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
  •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二審 孕婦可適用取保候審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二審明確規定:除無法通知外,逮捕後一律通知家屬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隨後,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這些意見、建議被立法機關採納後形成了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12月26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因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及時通知家屬也是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保障的重要一環,所以相關條文很受關注。
  • 刑訴法為何新增缺席審判制度?
    「這次制度設計的時候,在草案的討論過程當中,重心都是放在如何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王敏遠說。  討論的結果最終也在刑訴法中體現了出來。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 國旗法(修正草案)和國徽法(修正草案)提請二審
    國旗法(修正草案)、國徽法(修正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二次審議。二次審議稿對國旗、國徽及其圖案的懸掛和使用進一步規範。二次審議稿增加規定:專門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並懸掛國徽;有條件的幼兒園參照學校的規定升掛國旗;展覽館、體育館應當在開放日升掛、懸掛國旗;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的徽章可以將國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公民在莊重的場合可以佩戴國徽徽章,表達愛國情感。
  • 刑訴法修正案二審 律師涉嫌作偽證擬異地偵查
    會議審議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軍人保險法草案、預算法修正案草案、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有關條款的解釋草案等法律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召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決定草案等。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會議。
  • 貪官外逃,審判難逃——聚焦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
    郭曉珊 攝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刑事訴訟法是規範國家機關追訴犯罪、實現國家刑罰權活動的程序法,是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基本法律,常被稱為「人權法」「小憲法」。今年4月下旬,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這是刑事訴訟法1979年頒布以來,繼1996年和2012年兩次修改後,進行的第3次修改。
  • 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提請初次審議 增加規定國家監委可以向全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介紹,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初次審議的法律案共4件,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國旗法修正草案、國徽法修正草案。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增設「總則」一章,對全國人大組織活動的有關原則作出規定。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
    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國旗法(修正草案)和國徽法(修正草案)提請二審 對懸掛和使用進一步規範
    國旗法(修正草案)、國徽法(修正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二次審議。二次審議稿對國旗、國徽及其圖案的懸掛和使用進一步規範。二次審議稿增加規定:專門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並懸掛國徽;有條件的幼兒園參照學校的規定升掛國旗;展覽館、體育館應當在開放日升掛、懸掛國旗;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的徽章可以將國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公民在莊重的場合可以佩戴國徽徽章,表達愛國情感。
  • 刑訴法修正案條款引爭議 第73條被指擠壓私權(圖)
    刑訴法大修備受媒體廣泛關注,3月1日至3月11日期間國內報刊的相關報導高達1108篇。主流媒體報導,刑訴法修正案草案總結了司法實踐經驗,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各司法機關的權力配置,並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等原則,有望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新裡程碑。
  • 多部法律草案密集審議 內容變化備受社會關注
    13日提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熱點二:用法律更好呵護未成年人成長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今天(13日)提請三審。
  • 刑訴法修改能改變什麼?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之前多次討論中,立法機關仍堅持保留該條文。「這明顯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相悖,遭到了學界和律師界的一致批評。」一位接近立法的專家告訴記者。    這位專家稱,此次修法明文規定沉默權可能並不現實,但把第93條刪掉是最低限度的做法。「要是保留第93條,那麼 不得強迫自證其罪 將毫無意義。」
  • 刑訴法修正草案:嫌犯認罪認罰有重大立功的,可不起訴或撤案
    4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提請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擬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一步規範,並增加速裁程序。值得關注的是,草案還規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可以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