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10個秘密:兄長去世,弟弟娶嫂子為妻,多少有些自以為是

2020-12-20 西部人文地理

《史記》裡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這就是說匈奴與華夏是同祖的。但因其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很難找到一個完整的「民族樣本」,所以,也便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秘密。

1.用頭髮殉葬,真是一件浪漫的事

關於殉葬的事,真的沒必要多說,在俑出現之前,殉葬在漢族人的祖先那裡也不是沒有。俑的出現代替了活人,真是文明進步,這看看秦兵俑就會明白。

差不多在秦那個時候,匈奴人基本上也是這樣的,他們亦不提倡真人殉葬的方式,真人殉葬已被象徵性儀式所取代。匈奴丈夫死後,只需要妻妾將自己的一縷自己的頭髮或者其他親近物什放入墓中,以示悲悼,象徵性地說明自己已在另外一個世界陪伴丈夫即可。

「待我長髮及腰,將軍歸來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遙,怎料山河蕭蕭。」頭髮在這裡變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2.圖騰蒼狼,讓後來很多民族與「狼」掛勾

在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河畔諾彥烏拉山一個叫諾彥烏拉的地方,曾經發現過很多匈奴墓葬,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1世紀至公元 1 世紀之間。考古學家從上世紀初開始在這裡發掘,先後共發掘 200 多座墓,但也不過是這一墓地的十分之一。這些墓葬中有豐富的隨葬品,是研究匈奴族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因為在這些墓葬中發現了「蒼狼白鹿」圖騰,有人便據此說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後裔。原因是在《蒙古秘史》開頭就記載,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蒼天降生的孛兒帖赤那(蒼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慘白色的鹿)。他們渡騰汲思水(貝加爾湖)來到位於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生有一個兒子叫巴塔赤罕。

這便是《蒙古秘史》裡蒙古人的起源,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狼圖騰」的故事來源。

真是這樣的嗎?我看不一定。因為在過去的草原上,有很多民族傳說中的起源都與「狼」掛上了勾,不單是匈奴人和蒙古人,而《蒙古秘史》當然也有很多不可信的地方。所以,由此斷定一個民族同另一個民族的族源關係一定是有些草率的。

3.後期擔心同化,想要成為「獨立王國」

在漢代,漢朝贈送匈奴的禮品一般是絲綢衣服、黃金馬具、腰帶以及錦緞、糧食等,匈奴給漢朝的禮品一般是馬、牛羊以及皮毛等物品,雙方民間的交換也都是圍繞這些東西進行的。

這種貿易時間久了,匈奴中一些人就開始擔心匈奴的上層喜歡漢朝的物品,整天沉湎於漢地的物質享受中,會很快被漢族人同化,沒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與個性,很快會成為漢朝的附屬。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投降匈奴的漢人中行說和一些具有憂患意識的匈奴上層,他們認為漢朝的絲綢不適合匈奴人在草叢與荊棘中騎行,漢朝饋贈匈奴的食物也沒有匈奴的奶製品甜美。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也有同樣的記述。贊同中行說觀點的匈奴上層試圖讓匈奴做到衣食自給,不再依附於中原,讓匈奴變成一個「獨立王國」,但他們終究是失敗了。嚮往中原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的匈奴人民,最終以不滾滾洪流的勢態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

4.不喜歡戴帽子,看不起漢族人的生活方式

中行說說:「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乳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隨著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鬆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關係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著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係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於這類緣故造成的。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鬆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唉!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切切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麼了不起嗎?」(《史記·匈奴列傳》)

5.不會種地,為得到更多糧食而打仗

《史記·匈奴列傳》和《漢書·匈奴傳》中都說匈奴「自王以下鹹食畜肉」。這就是說匈奴的老百姓是不吃糧食(這種說法不太正確,但至少可以說明匈奴人不太會種地),是大量食肉的。然而,匈奴那麼多人,吃的糧食從哪裡來呢?

如果按照匈奴有50萬人計算,每天每人半斤糧食,一天要消耗25萬斤糧,一年365天,即需要9000多萬斤糧。顯然,遊牧的匈奴人是很難弄到這麼多糧的。而在匈奴奴隸制下,一般牧民佔有的牲畜是很少的,如果全靠吃肉,每人每天按一斤二兩計,一個月一個人至少得吃掉一隻羊;如果按每家5口人計,一年要吃掉60隻羊,而這「顯然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所以,匈奴打仗一般是為了得到糧食。漢武帝時,匈奴單于在致漢朝的信中說:「歲給遺我櫱酒萬石,稷米千斛,雜繒萬匹,它如故約,則邊不相盜矣。」意思很明顯,你給我這麼多東西,我就是到邊境去騷擾你了。

6.敬天敬地,作戰月壯則攻月虧則退

在人類還不知道信仰或者宗教是怎麼回事時,亦不能解釋和改變自然界中一些在當時看來似乎非常神秘的現象,於是,便對大自然有了一種敬畏感。在這種敬畏裡的時間長了,也便會琢磨出一些「道道」,比方說天上、地上除了能看到的還可能會有什麼,人死了會變成什麼之類的問題。於是,便想像出了多種神秘的力量。

匈奴人信仰的薩滿教,這種宗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宗教。匈奴人有一種風俗是敬拜日月。「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大單于要代表族人每天早晨敬拜太陽,夜晚敬拜月亮。同時,他們「月勱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就是說,在作戰前要看星象,月圓時則進攻,月虧時則退兵。

7.能夠建造城池,具備一定的文明水平

我們通過今天的一些資料可以看到,開發了大草原和蒙古戈壁匈奴在當時的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明水平。比方說,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冶煉技術,現有的匈奴文物中其精美的王冠就很能說明問題。同時,他們的冶鐵技術可能高於漢人的,漢初用來戰鬥的刀就沒有匈奴人的鋒利。

據說,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在當時還擁有了建造城池的水平。今甘肅武威城郊有座古城,一些學者認為就是匈奴人建造的。另有一些外國學者考察認為,在郅支單于統治時期,塔拉斯河(發源於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山區)流域曾建有一個城堡,明顯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

8.熱愛體育,常在草原上「跳馬」

匈奴人很會搞草原群眾文化生活及體育項目。比方說我們今天的跳馬,史書上說是起源於羅馬人,但在匈奴人的生活中也可能有這個項目。

羅馬人最初是用真馬跳,後來發明了馬的模具,取了馬頭,進而成為今天的項體育運動。這在匈奴人的生活裡也不是沒有。今天,我國的北方地區別說僅是草原上的孩子,就連漢族的孩子也在進行著這項運動。其玩法大約是一個孩子蹲在地上,讓其他的孩子跳,然後逐漸立起身提高高度,跳不過去的人再爬在地上讓別的孩子跳。

筆者小時候就常玩這項體育運動,後來當兵在軍營裡才見到真正的木馬。只不過當時的我們將這項活動叫「跳樓」,躬身最低為「一樓」,難度係數最小;低頭直立為「五樓」,難度係數最大;中間還有二、三、四三個檔次。

另外,草原上流行的賽駱駝、賽馬等都有匈奴的影子。

9.歃血盟誓,用人頭骨為飲器喝酒

《淮南子·齊俗訓》高誘註:胡人之盟約,置酒於人頭中,飲之互相發誓。匈奴人有一種盟誓時必歃血的風俗。《漢書·匈奴傳》載,呼韓邪單于與漢使韓昌、張猛盟約時,一起登上匈奴地區的諾水、東山,殺一匹白馬,呼韓邪單于寶刀削金置入酒中,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的頭骨為飲器,共飲血盟。

10.玩「遊擊戰」,不硬拼打不贏便走

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錯覺,即是匈奴在漢武帝之前為害中原王朝長達七個世紀,非常厲害。以致我們的一些歷史學者以此為由頭,並由此延伸,發出這樣的驚呼——歷史上中原漢族(或者華夏族)總打不過北方少數民族!

其實僅僅是個戰術問題:1.匈奴人作戰在衝鋒時,往往會「嗷嗷」也叫著,向前衝,不怕死;2.《史記》中說匈奴人非常崇尚英雄,但也不以失敗時逃跑為恥辱。他們玩「遊擊戰」,不硬拼打不贏便走。在這中間,匈奴人講求速度。我們看到,漢朝抗擊匈奴,霍去病解決了漢軍的「慢速」問題,匈奴軍隊總被打得落花流水。(文/路生)

相關焦點

  • 匈奴人向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為什麼冒頓單于卻沒有娶後母?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的一開篇,就介紹了匈奴人的來源和習俗。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匈奴人是「夏的苗裔」。草原生活艱苦,屋子睏乏,所以匈奴人也發展出和中原人不大一樣的習俗,比如「收繼婚」這種在中原只是小範圍存在的婚俗,在匈奴人那裡卻很流行,幾乎是婚姻的標配。匈奴人的收繼婚是怎樣的呢?
  • 兄長去世,小弟繼承
    按我國繼承法規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配偶、父母和子女,第二順序繼承人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當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存在,則第二順序繼承人不能繼承,因此,兄弟姐妹按法定相互繼承的情況較少,但是,通過轉繼承仍然可以實現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繼承。
  • 你會娶有弟弟的女人嗎?這三個男人的回答竟然如此一致
    最後無奈分手,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小夥子下次再談戀愛就多長了一個心眼,一開始就問清,女孩子究竟有沒有一個弟弟。弟弟真的就這麼「禍國殃民」嗎?你會娶有弟弟的女人嗎?一起聽聽下面這三個男人怎麼說。1、@注孤生:我跟我前女友談戀愛三年了,她是農村的,有個弟弟,因為覺得談的時間也挺長,加上她正好懷孕了,我就去提親了。
  • 匈奴習俗「父死娶母」,冒頓單于殺父代立,是否也遵守這一習俗?
    匈奴人與中原人有哪些分別呢?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有著詳細的記述。第一點不同,即匈奴人有自己的語言,但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以單于為代表的領導集體只能靠語言去約束族民。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匈奴列傳》這便是司馬遷對收繼婚的解釋,即,父親死掉了,兒子會蒸其後母,哥哥死掉了,弟弟會娶他的嫂嫂,弟弟死掉了,哥哥會娶他的弟妹。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詭異的婚姻習俗呢?這從匈奴人重財產輕禮義及重壯勞力輕老幼的習俗上就可以略知大概。
  • 孤獨的偉大,王昭君一個人遠嫁匈奴,伺候匈奴大王父子三代人
    然而王昭君身處異族,服侍匈奴父子兩代人的悲慘經歷,對於一個深受儒家倫理薰陶的女子來講,這種無異於是悖逆人倫的行為,她心裡又該是何等的悲涼和悽苦呢?王昭君出身平民,沒有家族的蔭蔽,她進入皇宮後成為了一名宮女。她自恃容貌出色,不願去賄賂畫工毛延壽,也因此被畫得很醜,從此被埋沒在深宮之中,不復被皇上寵幸。
  • 民國杜月笙62歲娶孟小冬為妻:一年後去世,臨終遺言太現實!
    眾所周知杜月笙自小出身貧寒,父母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接連去世。  一開始杜月笙是以朋友身份留在孟小冬身份,甚至不惜斥巨資相助孟小冬重返戲臺。  所以在杜月笙62歲那年,臥床不起的他在病榻上如願以償的娶了梨園冬皇孟小冬為妻。
  • 孫策死後孫權是怎麼安排嫂子大喬的?不愧是一代雄主,手腕狠辣讓人...
    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對人的評價一般都是「冢中枯骨」,能讓他看上眼也只有孫氏兩兄弟和後來起家的劉備了。孫策確實是個狠人,十七歲繼承父業,二十歲攻破秣陵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後盤踞江東六郡,成就一方霸業。 可惜孫策勇猛有餘卻輕而不備,年僅26歲便遇刺身亡了,他去世的時候大喬大概也就20歲左右,很多人對孫策死後,江東的繼任者孫權,如何安排這個風華正茂的嫂子十分感興趣。
  • 什麼娶老婆不要娶有弟弟的女人,這三個男人,給出了真實答案
    為身邊有一個哥哥,最近是經常抱怨啊,說他後悔了,後悔娶了一個有弟弟的女人當老婆。我的這個哥哥今年27歲,也就才結婚三年,但是他現在卻是滿腹怨言,原來嫂子有一個弟弟,他那個弟弟不學無術,整天在外面賭錢。沒辦法,他的嶽父嶽母只能整天在外面給他的弟弟收拾爛攤子,這波他弟弟也到了要成家立業的年紀了,他的父母竟然要求身為姐姐,也就是我的嫂子,必須要出錢給弟弟買一套房買一輛車,這我哥可怒了呀,這怎麼寫?憑什麼呀?所以最近為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關於為什麼娶老婆不能娶有弟弟的女人,下面的這三個男人給出了最真實的答案。趙先生,39歲,有弟弟的女人通常特別顧娘家。
  • 不丹美貌公主秘密出嫁!駙馬身份曝光,竟然是她王后嫂子的親弟弟!
    但這位的身份說出來還是讓吃瓜群眾們有點意外,居然是公主她嫂子——不丹王后的親弟弟達紹Dasho Thinlay Norbu! 這是姻親變夫妻,親上加親了。
  • 男子竟然娶3米長眼鏡蛇為妻「婚後」生活卻是很甜蜜
    近日,一組一名取蛇為妻的男子的日常生活照在網絡上走紅,據說,這名男子認為這條長約三米的眼鏡蛇是他五年前去世的女朋友轉世,對它百般寵愛,最後娶蛇為妻,現在這對「夫妻」的婚後生活十分甜蜜。這樣讓人大跌眼鏡的新聞不知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該名男子心理是存在某些問題的。
  • 嫂子去世後哥哥再娶,婚禮當日侄兒帶來一人,哥哥哭著取消了婚禮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嫂子和我的哥哥感情一直很好,我的嫂子是一個十分善良賢惠的人,記得我哥哥第一次帶嫂子回家來的時候,我嫂子穿著一件裙子幫我母親撿土豆。回到家裡的時候,我母親就立馬要我去拿兩件我的衣服給嫂子穿。我家是農村的,我嫂子卻是城裡人,我母親擔心我嫂子會瞧不上我們農村人。
  • 史上克夫第一人,嫁五個死五個,送人都沒人敢娶,最後嫁給窮光蛋
    按理說張姓是大戶人家,既有錢又有地位,作為張府的千金,張負的孫女想要嫁人應該不是難事啊,相反,應該有很多人排隊娶她才對。原來,他的這個孫女是天生的克夫命,《史記》裡面記載說她「五嫁而夫輒死」。意思是說,她年紀不大就已經嫁給過5個男人了,然而,這5個男人都是和她結婚後沒過多久便死掉了。所以說,這簡直不是一般的克夫命啊。
  • 68歲的退休男人,想娶55歲保姆為妻,保姆:滿足我3個條件就行
    因為在他們看來,畢竟是在自己的家裡,不僅保姆照顧自己方便,而且又不會缺失那種家庭的「溫暖」,可謂是一舉兩得,可是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些退休單身男人和保姆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有了想娶保姆為妻的想法。可是現在雷大爺心裡的痛,只有他自己知道,原來他的三個子女都在大城市裡面安了家,即便是逢年過節也很少回家看看,老伴兒也因病去世兩年了,而上個月他的腰又給閃了,幾乎就是什麼都幹不了,他是又氣又恨。
  • 昔日持節雲中,後來蘇武被困匈奴,只能牧羊為生
    那些人沒有給他提供糧食,他也只有靠著自己,他靠挖野鼠所儲存的東西來進行果腹,沒事的時候他就柱著漢節進行牧羊,長此以往,這上面的毛都已經全部脫落了。就這樣,在北海蘇武生活了五六年。直到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他的生活才好了一點。因為蘇武會織網,所以就得到了單于弟弟的喜愛,看到蘇武生活不好,就給他了一些食物和衣服。
  • 親哥哥去世,弟弟企圖起訴養子要求繼承兄長的遺產,能行嗎?
    面對親人離世,除了悲痛,有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遺產的繼承,關於遺產繼承,相信大家大概也知道,一般是有遺囑就依據遺囑,遺囑裡公正遺囑效力最大,沒有遺囑就自然繼承。自然繼承下,弟弟是第二順位繼承人根據繼承法規定。如果有遺囑,不用多說,依據遺囑來進行,也就是除非你兄長明確遺囑裡寫了遺產歸你,然後養子不把屬於你的遺產給你,那麼你可以起訴要求繼承。否則繼承肯定就是依據自然繼承,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是配偶,父母,子女。
  • 昔日印尼首富是廣東人,娶歐洲美女為妻,後代已無華人長相!
    如今東南亞一帶居住著大量的華人後裔,便是當年移民的福建與廣東人之後。在華人的辛勤勞作下,貧瘠的南洋之地也逐漸變得富裕起來,同時也帶去了大量的技術與文化。在這些人中,有一位被稱作「華人之光」的男子,他的故居現在遊客絡繹不絕。這個人,就是昔日的印尼首富張鴻南。1.
  • 「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那時如果是娶妻結婚的男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沒有幫丈人犁過地。丈人同樣也到女婿家幫女婿犁過地。過去,農忙時,因要搶播種和收割時間,農村一般的家庭還很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大多是親幫親,鄰幫鄰,或者相互換工(有的農村叫「斢工」)。女婿去幫丈人犁地,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又說「不犁丈人田」?
  • 李嘉誠為何不敢娶周凱旋,真的因深愛莊月明?其實是怕他的小姨子
    雖然現在是時代變了,無法再這樣了,但是李嘉誠是喪妻續弦,其實也是合情合理。 李嘉誠的妻子已經去世30年了,李嘉誠即使現在重新結婚,也不算是對不起自己的妻子莊月明。那麼為何李嘉誠一直不肯娶周凱旋呢? 有人說李嘉誠是因為深愛莊月明,因為當年莊月明是苦等了李嘉誠十年之久,最終才成功嫁給了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