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色列王掃羅功過是非的評價

2020-12-13 信仰的深情

在百姓厭棄神作王要立王的時機下,掃羅登上歷史舞臺。他被神的靈感動攻擊亞們人得勝,以後掃羅擅自獻祭,掃羅擅自發布禁食令,第15章掃羅擅自留下敵人的王亞甲和上好的牛羊。然後掃羅的王位在神那裡就正式被廢了,掃羅的作王到此為止。在這四件事中,亞們人得勝是寫神幫助掃羅得到王位,故事沒有體現掃羅的品性;在後三件事中,掃羅在神面前得的全是負分。

我們來看這段經文對掃羅的人生有什麼總結。這其中說到掃羅的軍事戰績輝煌,也說到他的兒女妻子等家庭的層面。這就是作者對掃羅的所有評價。當把這個評價拿給當初要求立王的以色列民看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說,掃羅如同康熙一樣,保衛了國土完整,保衛了人民,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軍事領袖,他是以色列的開國者,是以色列國的奠基者,我們要永遠紀念他。

這些評價放在各朝代的開國者身上是很恰當的。掃羅達到了當初要求立王的百姓的期待,帶領他們打仗,戰勝仇敵,似乎是滿分。但是當我們拿掃羅的成績單和大衛的成績單對比的時候,我們發現掃羅的評價少了一項,少了一項在神面前的評價。大衛得到的評價是合神心意的人,得了滿分;很多基督徒會得到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但是掃羅這一項卻是空白記錄。

神對掃羅沒有屬靈方面的評價嗎?有,但是沒有記載在這個位置,而是記載在13:13、15:23,那裡撒母耳對他評價說,你是違背耶和華命令的人和在神面前悖逆頑梗的人。這就是對他的一生的屬靈評,他在屬靈方面得的絕對的負分。

很令人驚訝和很有意思的是掃羅這個評價表所在的位置。在掃羅還沒有正式被廢去王位的時候,在掃羅還沒有謝幕的時候。在第14章結尾對掃羅的功績做出了評價,第15章才正式被廢王位。意思是說,在還沒正式下臺,就已經閉幕了;在人還沒有死,就已經蓋棺定論了。記在這裡,掃羅一定會覺得很尷尬;有種被送客和被請出去的感覺。這個位置大概是作者刻意為之的,好表達掃羅的屬靈已經不值得期待了。

(備註:這裡是用aba結構記載的,aba結構是希伯來民族常用的記錄方式,這種方式適合用於記憶。)

討論問題:

1 掃羅的戰鬥與大衛的戰鬥有什麼不同的性質?二者得到的評價有什麼不同?

2 通過神厭惡掃羅的擅自,看出受膏者王應該有什麼特質?

3 我們自己作為被聖靈所膏的人,應該從掃羅的擅自中學習到什麼教訓?

4 通過神不喜悅掃羅擅自行動,我們知道神要我們所要的是與他什麼樣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雙語——掃羅成為以色列領袖-E55
    * 本文選自《Child Bible》,講述的是掃羅的故事。SAUL BECAME THE RULER OF ISREAL【譯】掃羅成為以色列領袖【單詞】BECAME 原型:become 動詞過去式 [bih-'kuhm][b'km] v.
  • 撒母耳記上系列釋經講道之十一——耶和華神借撒母耳膏掃羅為王
    這對掃羅來說,實在是很突然的;掃羅甚至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而且,面對即將要承擔的君王職分,掃羅肯定也會有擔憂,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擔心以色列人不接受他為王,因為正如掃羅所說的,他是屬於以色列中最小的便雅憫支派的人,他的家在便雅憫支派中也是最小的【撒上9:21】。然而,既然是耶和華神揀選掃羅為以色列的王,神也就要負掃羅的責任。神是如何來幫助掃羅,負他的責任的呢?
  • 聖經故事:導致掃羅被廢、牧羊人大衛被興起作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以色列人在經歷了三百餘年混亂、黑暗的士師時代之後,進入到聯合王國時代。第一任的國王——高眾人一頭、便雅憫支派的掃羅,雖是神應百姓的請求立的,但起初時,神也使用他戰勝周圍許多仇敵,立下赫赫戰功,眾民也因之而被緊緊地凝聚起來,但後來他卻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厭棄神的命令,在亞瑪力人這件事(撒上15:1—35節)上沒有遵神的旨意行,得罪了神,遭至神的棄絕。不過,在新王還沒有預備好以先,他依然作以色列人的王管理百姓,前後共二十年(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1000年)。
  • 【聽書】第五十九章 以色列人立王 ||先祖與先知
    (提後3:12)  雖然預言中已經提到以色列人將有君主的政體,但上帝還是保留了揀選君王的權利。希伯來人尊重上帝所有的威權,就把這揀選君王的全權交託給他。結果就揀選了便雅憫支派基士的兒子掃羅為王。  這個未來君王的人品,正可以滿足那引起眾人立王之願望的雄心。「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
  • 大衛與掃羅的差別
    掃羅天天尋索大衛, 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撒母耳記上2節和4節,大衛求問耶和華,看大衛的時候,每次遇見問題的時候,都要求問耶和華,神說大衛是合我心意的人,就是大衛一直求問耶和華,他不按自己的意思,而是按著神的意思,反過來掃羅每次遇見問題的時候,不是求問耶和華,甚是都殺死祭司長,連問的心都沒有,真的最後死的時候,神說他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神叫他死了。
  • 《舊約史》——第七十八課 掃羅繼續違命(一)
    他們不怕王的怒氣,陳述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我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連他的一根頭髮也不可落地。」這個驕傲的王,不敢輕視百姓一致的意見,於是約拿單的性命得以保全。《祖》60章26段撒上14:45百姓對掃羅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
  • 掃羅王式的教會領袖——妄自尊大
    掃羅王壞的榜樣掃羅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起初剛被撒母耳膏為王的時候他還能認識自己。撒上9:20;撒母耳對掃羅說,以色列眾人所仰望的是誰呢?不是仰望你和你父的全家嗎?掃羅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至小的家嗎?看掃羅起初的時候是多麼謙卑看待自己。
  • 關於他的是非功過如何評價,誰又有資格評價千古一帝呢?
    提起秦始皇就不得不說一下長城了,雖然修建長城勞民傷財弄的名不廖生,但是修建長城所帶來的效果確實立竿見影,長城使得當時秦朝的北方邊界免受匈奴的騷擾, 也給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長城究竟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怎麼能說得清呢,不站在那個位置上就不會知道做出這一個個決策需要多麼強大的心臟,秦始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無法評價。
  • 舊約精覽--第十一章 撒母耳記上下(一)--以色列最初兩個王
    第十一章 撒母耳記上下:以色列最初兩個王       撒母耳記上下緊接士師時代,以色列的靈性光景可用士師記最後一句話總括:「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
  • 感悟長城--是非成敗,功過榮辱
    悠悠歷史,滔滔長河,終會逝去.然而長城蜿蜒萬裡,一站就是幾千年.它佇立著,凝思著,像一位滄桑的老者;它無語,它無聲,卻撰寫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是非成敗,功過榮辱.長城啊,你的是非成敗,功過榮辱該如何裁決?你佇立著,凝思著,憑藉獵獵西風吹過.你不語,我也不語,並蒼天大地也不語.
  • 本科:舊約綜覽 第十一課︱撒母耳記上 以色列王國的建立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上8章)撒母耳年老的時候,以色列人要求像別國一樣立王治理他們,並帶領他們爭戰。神透過撒母耳警告他們,將來這個王會怎樣用威權來管轄他們;但以色列人堅持己見。於是神吩咐撒母耳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上8:7、22),更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B.
  • 從是非功過,為人,等方面來看,該如何評價孫權
    從是非功過,為人,等方面來看,該如何評價孫權文/有趣味的小仙女 圖/網絡歷史上孫權打贏了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中的兩次。一戰使曹操狼狽逃竄,再戰使劉備一命嗚呼。東吳內部是三大集團中最和諧的。
  • 撒母耳記上系列釋經講道之十——耶和華(借著將掃羅帶到撒母耳面前顯明祂)是顧念祂百姓的全權之神
    雖然撒母耳很不喜悅他們這樣的請求,但他還是禱告耶和華神;而神明確的指示撒母耳,以色列人之所以如此要求,表面上是對撒母耳和他兒子的治理有意見,實質上卻是他們厭棄耶和華神,不想神作他們的王來治理他們。這是嚴重的罪!因為以色列人作為神聖約的子民,是屬神國度中的子民,當然神就是他們的王。當以色列人厭棄神作他們的王時,就是在悖逆神,在拒絕神,在鄙視神。這肯定是嚴重的罪。
  • 你腦子裡的中國話對你學英語的功過是非
    你腦子裡的中國話對你學英語的功過是非。我曾經學過一本書叫「語言學概論」,這本書讓我死掉了很多很多腦細胞。因為書中大部分的知識是一片散沙,可循的規律性、邏輯性很少;已讀性很難。大部分知識是碎片,其中有一個碎片知識就是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 78歲趙忠祥去世,網友評論褒貶不一,往日是非功過終成空?
    78歲趙忠祥去世,網友評論褒貶不一,往日是非功過終成空? 所謂人無完人,一個人的一生總是充斥著是非功過,那麼去世是否就意味著過往終成空呢?其實對逝者來說,往日的是非功過不過是浮雲,但是對於在世的其他人來說,是非功過卻終有定論!
  • 是非功過,都是一個人
    是非功過的問題,只有留給時間去解答。時間是永恆的,畢竟流逝的是我們。我們在算著時間,每一分鐘都在算著,卻不知道,真正被算著的是我們自己,時間雖不知是不是永恆,卻知道他應該比我們要長得多。那麼每一個事件在這時間長河裡,也算不了什麼,一場球賽,大概也不要這麼計較。畢竟誰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是冠軍,永遠都不犯錯誤。
  • 功過造句和解釋_功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功過(gōng guò)。功績與過錯。[巴金《五四運動六十周年》:「我回顧了自己六、七十年間走過的道路,個人的功過是非看得清楚。」]功過參考例句:1、功過是非賞罰分明,才能服眾。2、行政獎罰功過相抵規定。3、民間傳說灶神會在每年年終時上天,向天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功過。
  • 呂不韋的是非功過隨他去吧,《呂氏春秋》卻留下很多至理名言
    自電視劇《大秦賦》熱播以來,關於呂不韋的是非功過之討論又趨於白熱化。不討論其作為秦國的相邦的功過,《呂氏春秋》中確實有很多給人啟迪的名句。《呂氏春秋》對待事物的看法非常明確,就是要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過分予取予求。
  • 是非功過自任後人評說
    對於西施的評價,看看那些大詩人們怎麼說。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羅隱的觀點:西施唐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西施羅隱的觀點很明確,國家興亡,是大浪淘沙,歷史作出的選擇,與西施無關。崔道融的觀點與其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