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 :八個人?還是一個人?

2021-02-13 中國新聞網

竹林七賢、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還能完整念出他們的名字嗎?歷史上,這些聲名顯赫的文人團體曾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藝術瑰寶。但有一位古人,卻因為這樣的稱呼常常被誤解,每次別人念到他的名字都會疑惑:

餘秋雨曾說,他招研究生時出過一道「略談你對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題,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國歷史上八位潛跡山林的隱士,通詩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說成是八位隱士我倒是有所預料的,這道題目的『圈套』也在這裡。把中國所有的隱士一併概括為『通詩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於在考卷上寫『待考』,我不禁啞然失笑了。」 先來澄清一點,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書畫家朱耷。 不過,他也是歷史上最神秘、最怪異的畫家之一,跟傳統的文人畫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畫作裡,你能看見一隻只翻著白眼的鳥、翻著白眼的魚、粗獷灑脫的山石花草……如果放大它們的細節,簡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朱耷蘆雁圖軸》局部。  現存故宮博物院


《朱耷楊柳浴禽圖軸》局部。  現存故宮博物院

《朱耷貓石圖卷》局部。 現存故宮博物院 

無論孔雀、寒鴉還是小貓,他筆下的動物要麼瞪著大大的眼白,要麼眯著眼睛,甚至弓著背、縮著脖子,似乎是含著幾分憤怒、幾分嘲笑,還有一股「愛誰誰」的氣勢。

八大山人的畫有點兒怪,但看過一遍以後就很難再忘記。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為啥會這樣畫畫,先來看看他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後裔。身為王孫貴族,他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早年參加功名考試就在同輩當中脫穎而出,連當地年高德碩者均對他稱讚有加。 清朝歷史學家陳鼎的《八大山人傳》寫道,朱耷少年時「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嘗傾倒四座」,那時的意氣風發可見一般。然而,他作為王公貴族的好生活沒享受了多長時間,公元1644年,甲申之變發生,明宗室上下如驚弓之鳥,「改姓易氏、匿跡銷聲、東奔西走,各逃性命」,此時的朱耷也選擇隱居避禍。在這幾年間,他的父親、妻子、孩子幾年之內相繼去世,恐懼與心灰意冷中,他選擇剃度為僧,從此在青燈古佛中度過了三十年的歲月。

苦痛的人生經歷讓朱耷時常癲症發作,史料記載,他時而瘋、時而啞、時而大笑、時而痛哭、時而正常,五十多歲時,朱耷因癲症還俗,獨自走回了南昌。 公元1684年,朱耷還俗後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從59歲一直用到去世,他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的畫,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豎著連寫在一起,這樣又似「哭」字,又似「笑」字。

《朱耷枯木寒鴉圖軸》局部。現存故宮博物院

哭之、笑之,也像是八大山人一生的寫照,他用一個表情包,與坎坷的命運對抗。 「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這是鄭板橋為八大畫卷題的詩,劉鄂《老殘遊記》序亦言:「《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後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 

特殊的身世與閱歷,加上極高的繪畫才華,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藝術境界。 

西方的梵谷曾以濃烈而扭曲的筆觸讓人淚流滿面,八大山人的畫也如此,他山水花鳥皆精,亦擅書法,詩文也幽澀古雅,雖然風格獨特,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實的粉絲。後世的「揚州八怪」、齊白石、張大千等畫師都被他折服, 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其中,青藤是徐渭的號,缶老指的是吳昌碩,雪個正是朱耷的號。同梵谷痛苦的創作一樣,人們也經常會把八大山人的「變形」創作與他悲戚的身世相勾連。但也有人認為,但如果把這些藝術價值全部都歸為他的身世,似乎並不妥當,學者朱良志曾說,生命的尊嚴凜然不可犯,這是八大晚年的藝術形象所要表達的重要思想。 晚年的八大山人以「驢」為號,有「驢屋人屋」、「驢屋驢」、「人屋」的印章,而這正是他癲疾復髮漂泊南昌的艱難時刻,那時他窮苦不已,過著連驢都不如的艱難生活,幾乎要失去了人的尊嚴。 

但在他的畫裡,常常只有一條小魚,或者一隻孤獨的貓,一隻側身站立表情孤傲的小鳥,一棵樹心中空、旁支卻有花朵盛開的梅花枝,各有各的尊嚴,看似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有一副現存於江蘇泰州博物館的《秋花危石圖軸》,畫中巨大的石頭搖搖欲墜,山人用濃墨重筆,塗出了石頭力壓千鈞的力道,但在巨石之下,卻用淡墨畫了一朵小花,長著一片葉子,巨石與花朵,構成了相當大的反差,但花兒依然從容地綻放。 

 

八大山人還喜歡畫荷花,他留下的荷花作品有很多種類,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隻荷花獨開放,但荷花在他的筆下從來不是清秀淡雅,他的荷柄常常比其他畫家的高大的多,姿態也常常呈現隨意任性之勢。

八大山人的一生,曾有一幅畫像《個山小像》傳世,上面的老人頭戴一頂帽子、身穿寬大無比的長袍,看上去乾瘦也其貌不揚,但就是這位一生坎坷的畫師,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極富衝擊力的、充滿著強烈生命意識的藝術世界。

編輯:樸麗娜

責編:王珊珊

相關焦點

  • 明末清初的書畫家「八大山人」指的是一個人還是八個人?
    中國歷史上書畫領域的「八大山人」是一個人,指明末清初的朱耷(漢語拼音zhū dā),他本名朱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在明亡後削髮為僧十三年,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終年八十歲。
  • 中國凡高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圖)
    儘管相比黃道周的楷書《曹遠思推府文治論》、吳湖帆的《浙東小景》,《荷花翠鳥圖》的表現可謂波瀾不驚,但是,看看八大山人的作品今年來的拍賣場表現,足以說明一切  2009年北京匡時春拍,他的《仿倪雲林山水》拍出8400萬的高價;  2010年西泠秋拍,《竹石鴛鴦》,成交價1.03億,成為八大山人的個人單件作品拍賣紀錄;  2012廣州皇瑪夏季拍場
  • 八大山人:別猜了!我畫的動物就愛翻白眼
    其實在這些「詭異」的動物背後,埋著八大山人深沉的孤獨,藏著他對朝廷的鄙夷。一: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到底是幾個人?在初讀「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倚天屠龍記》中有個「崑崙三聖」角色,未出場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三個人,但一出場,驚呆,原來只有「何足道」一個人,至於為何取名「三聖」,據說因為「三聖」暗指自己是「團隊作業」,聽起來顯得比較厲害。你一定意會了,西奇妹想說:「八大山人」也只有一個人,他叫——朱耷。
  • 八大山人的禪宗美學
    八大山人是近代文人畫高峰式代表性畫家,其繪畫作品包含深刻哲學思想和濃厚的佛學色彩。八大山人的存世作品和題跋多隱晦難懂,其遺民身份更增加了八大山人藝術的神秘色彩。八大山人畫像八大山人身處明末清初「三教合一」的社會環境,當時的文人三教貫通,八大山人的藝術思想是釋儒釋道融會的。少年時家學淵源,曾為考取功名打下堅實的儒學功底。19歲亡國,23歲妻兒離世;1654年,八大山人棄家逃往西山,1648年剃度受戒進入佛門;八大山人62歲時還了俗。
  • 【60個老南昌記憶】解讀「八大山人」中的隱藏密碼
    今天,讓我們從這張《個山小像》入手,探尋一段八大山人在南昌的生活過往,找到隱藏在畫像背後關於朱耷的身世密碼。  《個山小像》揭開朱耷的出生之謎  八大山人紀念館內的一尊八大山人銅像,或許代表了很多人對八大山人外表的認知。
  • 「神交」八大——八大山人書法及臨習札記
    筆者鍾愛八大山人書法,沉浸在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裡,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筆者第一次見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前些年在省博物館的一次八大山人書畫展上。凝神著泛黃字幅,那些字仿佛有生命的律動,鮮活燦爛,沉靜雋永。第二次見到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在新華書店的一本《八大山人書法集》中。
  • 八大山人一幅畫,一招白眼走天下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還有其他號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是中國畫的一代宗師
  • 美術研究|3·15打假鑑真,八大山人「真賞」印
    八大山人一生書畫用印甚多,其中「真賞」一印的出現和使用,與他晚年的諸多真跡、精品有很大的關係。八大山人用印繁多據統計,八大山人一生書畫用印多達90餘枚,早期的刃庵、釋傳綮印、個山、法堀、耕香、燈社、一笑而已、淨土人,中期的八還、八大山人、個相如吃、驢、可得神仙、浪得名耳、夫閒、白畫、禊堂、涉事、口如扁擔、畫渚、在芙山房、黃竹園,晚年的真賞、遙屬、何園、拾得,這些不同時期的書畫常用印,對鑑別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八大山人的蔬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八大山人 枇杷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今天來看看他筆下的蔬果圖,味道的確不一樣,極簡的筆墨,奇絕的構圖,獨特的意境,很是耐人品味!
  • 西泠印社鎮館之寶:八大山人山水冊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da),他的骨子裡流的是明朝皇族血脈,他畫的鳥的眼神很有特色,給人一種怪誕的感覺(見第三張圖)學習書法的初期,我接觸到的是歐陽詢,大歐的字以瘦硬著名,字形較長,字的轉折處如斬釘截鐵,比較乾脆。
  •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導讀:初聞「八大山人」,便認為這是與「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相近的多人文藝團體,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有些想當然了。事實上,「八大山人」並不是8個人,而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一、「苦」:在八大山人的禪畫裡,暗含了亡國皇孫的悲痛之苦他曾經有一首題畫詩,其中的「墨點」和「淚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言簡意賅地八大山人的詩畫特點,並把情感寄托在裡面。
  • 八大山人的這幅畫極簡,卻極富深意!
    八大山人 雛雞圖 這是八大山人畫的一隻小雞娃,畫這幅畫的時候,他已68歲。 八大山人在這幅畫的右上角寫道: 雞談虎亦談,德大乃食牛。 芥羽喚僮僕,歸放南山頭。 這首詩,不知你讀懂了沒有,八大山人想表達什麼呢?
  • 《紅海行動》:八個人救一個人,究竟值不值?
    同樣都是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還都是素不相識的人。《紅海行動》裡,最後是二死、二傷、四人生存。而《拯救大兵瑞恩》裡,最後是六死、二人生存。於是,有人就問我,八個人救一個人,犧牲那麼多人,究竟值不值?犧牲的戰士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難道就不會為他們的離去而傷心悲痛嗎?
  • 八大山人的這幅畫極簡,卻極富深意
    八大山人 雛雞圖  這是八大山人畫的一隻小雞娃,畫這幅畫的時候,他已68歲。畫面可以說簡到了極致,整幅作品除了這隻孤孤單單、弱不禁風、惹人憐愛的小雞和題識,全是空白。  八大山人在這幅畫的右上角寫道:  雞談虎亦談,德大乃食牛。  芥羽喚僮僕,歸放南山頭。  這首詩,不知你讀懂了沒有,八大山人想表達什麼呢?
  • 觀點︱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 美術研究|孤傲焦慮——淺析遺民心態對八大山人山水畫風格的影響
    也就是說,風格的形成過程不僅僅停留在繪畫方法及過程的層面,它還包含了特殊的價值歸屬,如名望、社會地位、思想或政治傾向等社會大背景以及個人經歷、文化修養的小背景。於是,風格就有了超出繪畫界限的各種含義。八大山人的遺民心態在其山水畫作品中的體現或許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闡釋。「遺民」,是一個古老的話題。
  • 八大山人:大明王朝是他遺失的精神國度
    他與徐渭、原濟並肩而立,對後來的「揚州八怪」的怪誕風格具有啟示意義,再後來他的畫作風格又影響了吳昌碩和齊白石等現代畫家。齊白石曾嘆服道,「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餘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可見朱耷17世紀中國畫的一代宗師之名,當之無愧。
  •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八大這個名字人們或許不太熟悉又或者不甚理解,全稱「八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朱耷一生的別號很多,大部分人更偏愛「八大山人」這個別號。首次看到「八大山人」的名號是在《中國美術史》中,那時沒啥感覺,只是一個考試需要記住的名字而已。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大有「八大山人算什麼,我比八大還多一大」的英雄氣概。原本這個宋莊「九大山人」還真如「山人」一般不為人知,但近期他畫的一幅山水欲賣一億的消息傳開,書畫圈一下轟動,大家奔走相告:古有「八大山人」算什麼呀,大家都來看看宋莊的「九大山人」啦……
  • 八大山人的奇人奇字,其《行草臨河敘》的哪些有意思的特色
    八大山人的奇人奇字作者:魏傳奇八大山人的奇人奇字,奇字就是用大篆(古籀)、小篆的寫法和一些別體的、異體的寫法寫出的字。這類字往往字形新鮮獨特,有些甚至見所未見。在晚明中期和清朝中較為普遍,所以八大山人也是隨當時形勢,通過這些字在他作品中増加了新鮮度和陌生度,給觀賞的人奇特的「提神」效果,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表現。但這些字的使用需要有紮實高超的古文字功底,如果一味地在這個方面做文章而不能把握好一個度的話,就會有做作刻意、故作高深嫌疑,這些字不適合當前展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