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2020-12-16 古風幽遠

01 八大概述

圖1 八大山人——朱耷

說起水墨寫意荷花,我最喜歡八大的荷花,徐渭的荷花太過恣肆狂放缺少了一份閒靜,其他畫荷花的名家名作雖然不少,卻與我的心境相去甚遠,故不必多言。

八大這個名字人們或許不太熟悉又或者不甚理解,全稱「八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朱耷一生的別號很多,大部分人更偏愛「八大山人」這個別號。

首次看到「八大山人」的名號是在《中國美術史》中,那時沒啥感覺,只是一個考試需要記住的名字而已。對於八大的生平軼事也只是當作背誦的一項內容,至於他的藝術風格的描述更是不能理解,什麼「故國之情,亡國之恨」,根本漠不關心,什麼「高古」、「空寂」也沒法體會。

圖2 八大荷花作品-1

再次見到「八大山人」的名字是在十年前由於客觀原因我暫時擱置了油畫創作而改畫中國畫之時首先閱讀了《八大山人畫集》上下卷。高清的畫面,清幽的畫風讓我為之震撼,加上自己十多年的工作閱歷,逐漸理解了八大當時的處境及心情,能夠較深入地領悟到其藝術風格特點及淵源。精讀細研了八大的作品,才發現其筆墨的獨到精妙之處。其花其鳥其草,一枝一葉無不表現和訴說著主人的境遇及世界觀,就連山水也是蕭蕭然又超然物外,看似「逸筆草草」不經意,卻又筆筆講究精到,畫面洋溢著置身世外的禪意感。如若不甚了解八大會覺得他筆下的鳥魚等動物「白眼向人」、「獨腳站鳥」非常怪異,但若是深入了解了八大這個人,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再自然而然不過了。

02 八大崎嶇的一生

圖3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2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ā)( 明末淸初人,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傳綮等(朱耷是別名非常多的畫家之一。不是糾結名號的多少問題,而是每個名號指代著畫家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不同的作品風格)。朱耷的人生還真是崎嶇到一般人「望塵莫及」。朱姓為明朝皇室,你不用懷疑,這個「朱」還真就是皇室的那個朱。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也是書畫世家,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叔父朱謀垔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自幼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然而世事無常,在朱耷十九歲時明朝滅亡,家族蒙難。順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髮為僧,自此改名雪個,後又改入道教。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他的畫面上經常會出現一種奇特的鶴形符號,其實是「三月十九(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四個字的變體字,寄託故國深情。

順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講經。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朱耷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於此。常喜飲酒,動輒酒醉。醉時,揮毫潑墨,時人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朱耷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裡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後人又稱「青雲譜」。明清風格,結合周邊環境,形成湖中見園、園中有院,層次分明、別有洞天的贛派建設格局。

從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期間,朱耷定居青雲圃,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他苦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朱耷晚年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寤歌草」。當時詩人葉丹曾作《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裡的生活情況,「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在此「殘山剩水」中,八大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荷花作品。朱耷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

圖4 八大山人款識

朱耷六十歲時稱「八大山人」,畫中題款多把「八大山人」四字連體豎寫,看起來像極了「哭之笑之」是其哭笑不得的自喻。

03 八大山人筆下之水墨寫意荷花

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在其花鳥畫作品中量不算太多卻佔有較大的份量,更是他晚年個性風格的典型代表。其荷花作品意蘊高古清幽,注重葉子與莖的萬千姿態與墨色的豐富變化而淡化了花的色彩,與陳洪綬早期濃墨重彩畫荷花形成鮮明的對比,也不同於張大千早期金線豔紅的「盛世荷花」,八大山人的荷花淡墨疏筆,而且基本不著色,筆情恣肆,線條剛勁又不失柔韌,又能表情達意、抒發情懷。布局上不拘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觀賞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最突出的感受是「靜」。有一種獨坐池邊,靜待花開葉落、靜觀世事變遷的感覺。仿佛自己就是那隻安靜悠閒靜思的鳥,微風吹過,波瀾不驚,那種不會被任何人任何事攪擾的清靜,不是感染到觀者而是就是從觀者內心流出的自然而然的感受。

圖6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3

八大山人的和荷花作品不追求「真實」的細枝末節,而是高度概括,筆簡意賅。

荷葉很少勾勒葉筋,只以墨的濃淡表現葉子的抑揚、反轉、新枯等自然形態,葉柄悠長勁拔,疏密穿插形成優美的形式感,給荷下之鳥禽一種安適的環境,尤為畫面平添了幾分世外悽涼的意境。所畫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於世,寄情於筆墨」,卻讓人無比感懷又感動。

八大山人長於水墨寫意。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山人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水墨寫意看似漫不經心,隨手幾筆,卻乾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用筆、意境達到隨心所欲,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使藝術創作進入到一個「天人合一」的境界。

八大的早期作品,觀察精微,小品為主,取材於生活,表現細緻巧妙,雖不難看出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等畫家的影響,但其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已以初顯個性魅力。其中借鑑運用了徐渭的水墨技法試圖表現物象的明暗深淺,雖用筆略顯生硬,但畫中厚重的墨塊所表現出的兀傲之氣,以及不拘一格的布局,大膽取捨,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別有意趣。

圖5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4

八大山人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一幅,只畫一朵花,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在八大那裡,一條魚,一隻鳥,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做到了前人所云的「惜墨如金」、 「以少勝多」。

總的來說,八大山人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徵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57歲還俗後,其詩文的風格特點則呈現出以"無懼為勝",大膽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這一時期八大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詩文湧現,如《書法山水冊》的題識之中,八大首次提出「書法兼之畫法」的理念。

白石老人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04 存世作品

圖7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5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遊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朱耷部分作品藝術品投資市場拍賣情況:《竹石鴛鴦》,2010年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1.187億;《仿倪雲林山水》,2009年成交價8400萬元;2008年,《個山雜畫冊》成交價2352萬元,《山青水碧鳥語花香》成交價3426萬元;《鷺石圖》成交價3300萬,《瓶菊圖》成交價3136萬元(不含佣金)。

圖8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6

相關焦點

  • 《河上花圖》:一曲詩畫雙絕的荷花讚美詩
    原標題:《河上花圖》:一曲詩畫雙絕的荷花讚美詩 是清朝著名畫家朱耷在其72歲時應朋友蕙巖之請而作,歷經四月畫成,是畫家晚年非常罕見的大幅作品。   畫中,朱耷以水墨描繪了沿河而生的荷花、蘭竹和坡石流水。從生機勃發的荷花始,經歷陡壁山崖、枯木亂石,再見孤蘭衰草竹葉夾生,最後以高澗瀑流結尾。筆墨的控制自然流暢,使畫面充滿強烈的節奏感。縱逸的筆觸澎湃著激情,更是將中國水墨畫的形式美呈現得淋漓盡致。
  • 觀點︱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八大長於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其運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雲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瓚。
  • 張大千荷花各期有何主要特點,這三個時期你知道嗎?
    張大千在一生中所畫的荷花作品成千上萬,除了在繪畫風格反面存在規律外,就是在題字、用印方面也有規律。他在畫荷作品上多鈐"三是六陂秋色"、"冷香飛上詩句"等印。多題"三是鷗世界涼"、"江妃出浴"、"水殿風來暗香滿"、"塘坳閒意思池面好丰神"、"雲破月來花弄影"、"媚水花開粉未乾"、"君子之風其清穆如"等。
  • 美術教案|荷花(水墨)
    學習寫意畫的用筆、用墨、並進行臨摹變化,表現荷花的畫面。21教育網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記憶中,激發表現荷花的興趣。在觀察與比較中,體會畫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臨摹與變化中,體驗寫意畫的用筆、用墨。21cnjy.com3.情感:學習大師借物抒情表現荷花。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學習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表現荷花的畫面。
  • 縱觀張大千各個時期荷花的特點
    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 荷花水墨邊框怎麼做?
    大部分攝友還是很努力學習,因為學習就是一種樂趣,但是有些人就很奇怪,老是說這樣的後期對攝影來說,已經不是攝影,搞得有點莫名其妙!我就在想,難道攝影是由他們來制定的嗎?是他們害怕改變,還是拒絕學習呢?然後我們可以去拍一些荷花,這個時候,大家儘量考慮花蕾跟荷葉的素材,因為這樣的布局有利於我們做一些水墨效果。
  • 水墨荷花——記王洪凱繪畫藝術
    唯有荷葉荷花「任天真」,「長相映」。既能同榮、又能同衰,堅貞不渝。荷生先生從小就有愛荷的情節,用水墨來表現荷花,於他,是種莫大的享受。畫荷者眾,有成者寡。從古至今也只有明代徐渭、明代八大山人、近代張大千、當代的崔子範的荷畫還相對不錯。當今畫荷真正有大成就的人不多,可以說是個斷層。所以他就想,如果能把荷花畫好就能解決很多筆墨技法方面的問題。
  • 藝術大師石濤的國畫荷花作品欣賞
    石濤善用墨法,枯溼濃淡兼施並用,尤其喜歡用溼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有時用墨很濃重,墨氣淋漓,空間感強!他在技巧上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線勾斫,皴點並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又多方拙之筆,方圓結合,秀拙相生!石濤除了繪畫實踐上創作了大量書畫作品,還有繪畫理論著作《石濤畫語錄》,給後世學習書畫者極大影響!
  • 為什麼「八大山人」的字和畫都很難學?
    八大山人以大筆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 明末清初的書畫家「八大山人」指的是一個人還是八個人?
    中國歷史上書畫領域的「八大山人」是一個人,指明末清初的朱耷(漢語拼音zhū dā),他本名朱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在明亡後削髮為僧十三年,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終年八十歲。
  • 八大山人 :八個人?還是一個人?
    竹林七賢、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還能完整念出他們的名字嗎?
  • 中國凡高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圖)
    儘管相比黃道周的楷書《曹遠思推府文治論》、吳湖帆的《浙東小景》,《荷花翠鳥圖》的表現可謂波瀾不驚,但是,看看八大山人的作品今年來的拍賣場表現,足以說明一切  2009年北京匡時春拍,他的《仿倪雲林山水》拍出8400萬的高價;  2010年西泠秋拍,《竹石鴛鴦》,成交價1.03億,成為八大山人的個人單件作品拍賣紀錄;  2012廣州皇瑪夏季拍場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
  • 寫意花鳥 靜境天真——於建明的水墨韻骨
    寫意花鳥 靜境天真於建明的繪畫藝術造詣頗為深厚,他長於大氣山水,精於寫意花鳥,能以絢麗色彩狀景物之妖嬈,能以簡淡墨色染自然之清意,基於厚實高超的寫實能力,表中國水墨之靈動格韻。尤以他的寫意花鳥作品為代表,向來被業界密切關注,廣為讚譽。
  • 荷花畫法,寫意和工筆都有,看這篇就夠了!
    白描寫生作品 工筆荷花畫法 花的畫法 學畫寫意荷花
  •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他不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人,即大明皇室子孫,更是中國畫歷史上的一代宗師,尤為善於畫山水和花鳥,且以水墨寫意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繼承了唐代王維「禪畫」的精髓,並結合自身所長把儒、釋、道融合為一體,將「禪畫」技藝推向了史無前例的巔峰。
  • 當代著名實力派寫意花鳥畫家江雪川作品賞析
    ▲ 江雪川 《大鵬》163cm×70cm(2019湖北中盛夏拍參拍作品 Lot 266)數十年來專注寫意花鳥畫,先後師從趙合儔、唐醉石、黃 胄等國畫名家。▲ 江雪川 《荷花》136cm×68cm(2019湖北中盛夏拍參拍作品 Lot 239)雪川先生在藝術事業上,秉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人、遊於藝」的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
  • 水墨荷花國畫:鄭曉京老師經典之作 清雅柔婉荷花圖
    荷花之美,在其外形與意境。賞荷時,最為享受的情景便是:當你站在荷塘邊時,一陣風吹過,陣陣荷香撲面而來,宛若一位妙齡少女從你面前走過,清新雅致之感頓生。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鄭曉京老師筆下的荷花系列作品之——荷風。
  • 將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推向高峰的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朱耷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讚,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寧獻王朱權後裔,封藩南昌,遂為江西南昌人,譜名統,小名耷。清順治五年(1648年)落髮為僧,法名傳棨。一生字、號、別號甚多,有個山、驢屋驢、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號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