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大山人」的字和畫都很難學?

2020-12-15 騰訊網

畫形容易畫神難。八大山人以大筆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他的繪畫能取法自然,又獨創新意;師法古人,又不泥於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樸茂。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尤其私人信札,往往無意於佳,更能體現八大書法的真實面貌。

八大山人的繪畫是晦澀難懂的, 尤其是其晚年的繪畫, 在形式上越發趨於怪誕。在他的畫中, 鳥不飛, 魚卻飛到了天上; 小魚大於巨石, 鷓鴣大如牛; 貓如虎, 鳥似魚; 鴨子與山融為一體, 山就是鴨子; 魚、鳥從整體形象上是逼真的, 眼睛卻透出怪異的神情, 等等。八大晚年繪畫的荒誕傾向包含豐富的思想內涵, 也是體現八大藝術魅力的重要方面。

八大山人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這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這種情懷非常人所能理解。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欣賞和學習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相關焦點

  • 八大山人一幅畫,一招白眼走天下
    ,當時作為朱元璋正兒八經的皇世孫,生活無憂無慮,一隻小蟲,一片葉子,都畫得栩栩如生,但是八大山人自己卻覺得對畫的情感表達不夠,所以當時很苦惱,我們來欣賞一下他早期的作品,運用墨的濃淡來表達事物的結構
  • 中國凡高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圖)
    中國文人畫,尤其是大寫意花鳥,到八大山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這次,借著西泠春拍,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八大山人和他的畫。  拍出950萬元的《荷花翠鳥圖》畫了什麼?  一朵漆黑的荷葉,一隻不安的翠鳥  此次現身2012西泠春拍的《荷花翠鳥圖》,畫中的荷花和鳥,都是八大山人畫中最常見的意象。  荷花無疑意味著脫俗,鳥則意味著自由這是我們的第一感覺。  讓我們從畫作的右側進入畫中,開始這一場小小的觀畫之旅。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原本這個宋莊「九大山人」還真如「山人」一般不為人知,但近期他畫的一幅山水欲賣一億的消息傳開,書畫圈一下轟動,大家奔走相告:古有「八大山人」算什麼呀,大家都來看看宋莊的「九大山人」啦……
  •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其實,僅從「八大山人」這個別號就可以看出朱耷的「禪學」,大致有兩層意思:01.身負亡國之痛苦:他本名朱耷,別號「八大山人」,是用拆字的方法得來的,「八」字比「朱」字少了個牛,「大」字比「耷」字少了個耳。在古代執「牛耳」者一般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牛耳」沒了,權力也就隨之消亡。
  • 八大山人:大明王朝是他遺失的精神國度
    用他一雙眼,冷冷的看著時代走過,他兀自關起門來,寫個大大的「啞」字,貼在門上,關閉和這個世界的對話框。他隱遁山林,學佛法以靜心,寫書作畫以託餘生。人們常問,你說文人為什麼要寫文,畫家為什麼要作畫呢?「抒心中不平意」而已。這就是表達,朱耷同樣如此。
  • 八大山人:別猜了!我畫的動物就愛翻白眼
    其實在這些「詭異」的動物背後,埋著八大山人深沉的孤獨,藏著他對朝廷的鄙夷。一: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到底是幾個人?在初讀「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倚天屠龍記》中有個「崑崙三聖」角色,未出場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三個人,但一出場,驚呆,原來只有「何足道」一個人,至於為何取名「三聖」,據說因為「三聖」暗指自己是「團隊作業」,聽起來顯得比較厲害。你一定意會了,西奇妹想說:「八大山人」也只有一個人,他叫——朱耷。
  • 八大山人的這幅畫極簡,卻極富深意!
    八大山人 雛雞圖 這是八大山人畫的一隻小雞娃,畫這幅畫的時候,他已68歲。畫面可以說簡到了極致,整幅作品除了這隻孤孤單單、弱不禁風、惹人憐愛的小雞和題識,全是空白。讀這幅作品,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畫者有點「狠心」。 八大山人在這幅畫的右上角寫道: 雞談虎亦談,德大乃食牛。 芥羽喚僮僕,歸放南山頭。
  • 八大山人的這幅畫極簡,卻極富深意
    八大山人 雛雞圖  這是八大山人畫的一隻小雞娃,畫這幅畫的時候,他已68歲。畫面可以說簡到了極致,整幅作品除了這隻孤孤單單、弱不禁風、惹人憐愛的小雞和題識,全是空白。讀這幅作品,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畫者有點「狠心」。  八大山人在這幅畫的右上角寫道:  雞談虎亦談,德大乃食牛。  芥羽喚僮僕,歸放南山頭。  這首詩,不知你讀懂了沒有,八大山人想表達什麼呢?
  • 「神交」八大——八大山人書法及臨習札記
    筆者鍾愛八大山人書法,沉浸在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裡,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筆者第一次見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前些年在省博物館的一次八大山人書畫展上。凝神著泛黃字幅,那些字仿佛有生命的律動,鮮活燦爛,沉靜雋永。第二次見到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在新華書店的一本《八大山人書法集》中。
  • 八大山人 :八個人?還是一個人?
    先來澄清一點,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書畫家朱耷。 不過,他也是歷史上最神秘、最怪異的畫家之一,跟傳統的文人畫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畫作裡,你能看見一隻只翻著白眼的鳥、翻著白眼的魚、粗獷灑脫的山石花草……如果放大它們的細節,簡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 誰的字能有這種意境?西泠印社鎮館之寶:八大山人山水冊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da),他的骨子裡流的是明朝皇族血脈,他畫的鳥的眼神很有特色,給人一種怪誕的感覺(見第三張圖)學習書法的初期,我接觸到的是歐陽詢,大歐的字以瘦硬著名,字形較長,字的轉折處如斬釘截鐵,比較乾脆。
  • 明末清初的書畫家「八大山人」指的是一個人還是八個人?
    中國歷史上書畫領域的「八大山人」是一個人,指明末清初的朱耷(漢語拼音zhū dā),他本名朱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在明亡後削髮為僧十三年,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終年八十歲。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八大山人的禪宗美學
    八大山人是近代文人畫高峰式代表性畫家,其繪畫作品包含深刻哲學思想和濃厚的佛學色彩。八大山人的存世作品和題跋多隱晦難懂,其遺民身份更增加了八大山人藝術的神秘色彩。「畫者東西影」,指的是畫中所呈現的具體的物象,是一個「影子」,是不真實的。唐代的佛眼禪師上堂說到「一葉落,天下春」。禪宗打破現存世界的時空,將自然形態的「落葉」代表的秋,換成了「春」,換了一字,轉變了思維和看世界的方式。禪宗要打破世界的秩序,打破幻相的束縛,去尋求「實相」。現實生活的人執著於世界的物質,而八大山人的繪畫表現的空間形態又不是真實的「實相」。
  • 頓悟 開悟 徹悟 隨緣隨性 道法自然——八大山人畫的意境
    頓悟,開悟,徹悟,三種禪意境界與他的畫對應,濃墨於近景屬於頓悟之筆,虛空於中景屬於開悟之筆,中景到遠景運用空色之筆彰顯八大山人徹悟。節奏是色空色。八大山人由於生活經歷的巨大變遷與落差,使他對禪宗的淡與佛教的空,以及道的虛靜,都不斷吸收,並涵養為用禪學觀念來容納世界萬物的心性與胸懷和境界。佛性,靈性,道性,這是八大山人畫的另外一個特點的表述。
  •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他的畫面上經常會出現一種奇特的鶴形符號,其實是「三月十九(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四個字的變體字,寄託故國深情。順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講經。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朱耷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於此。常喜飲酒,動輒酒醉。
  • 至簡「八大體」,想學卻至難!
    (本文為八大山人書法評析系列之二)上文我們說過(連結),八大早期曾模仿唐朝歐陽詢的楷書、宋朝黃庭堅和明朝董其昌的行書,清代的邵長衡在《八大山人傳》也記錄過「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但也未在這些作品中找到與後來的「八大體」有什麼聯繫。尋不到來歷,我們只能分析一下它的特點了。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組成書法藝術的三要素是「人」「寫」「漢字」,漢字是基本的框架,通過書者(人)的書法寫,賦予了漢字以藝術形象。一般的漢字書寫比如硬筆,要求字體結構合理,筆畫平(不是水平)直,就算是好字了。但作為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字,書法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僅懂得漢字的結體,還要掌握各類筆法,還有精神內涵。
  • 【60個老南昌記憶】解讀「八大山人」中的隱藏密碼
    這是現存唯一的八大山人生前的真實畫像,是研究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文獻。《個山小像》上有八大山人的題跋,題跋為:「個山小像。甲寅蒲節後二天,遇老友黃安平,為餘寫此。時年四十有九。」著名學者姚亞平在其著作《不語禪》中提出,「蒲節」就是端午節,而八大山人一生只碰上一個甲寅幹支,所以「甲寅」就是指1674年。八大山人這段話直譯就是:這幅畫是我的肖像,我叫它《個山小像》。
  • 八大山人的蔬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八大山人 枇杷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今天來看看他筆下的蔬果圖,味道的確不一樣,極簡的筆墨,奇絕的構圖,獨特的意境,很是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