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個山小像》,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八大山人最清晰的面貌。這張繪製於八大山人49歲時的畫像,是八大山人唯一存世畫像。畫像中的八大山人,頭戴鬥笠、清癯瘦削。
那麼,是誰給他作畫的?這張畫像中除了八大山人的題跋,還有也作題跋的饒宇樸等人又是何許人也?今天,讓我們從這張《個山小像》入手,探尋一段八大山人在南昌的生活過往,找到隱藏在畫像背後關於朱耷的身世密碼。
《個山小像》揭開朱耷的出生之謎
八大山人紀念館內的一尊八大山人銅像,或許代表了很多人對八大山人外表的認知。而這座雕像,其實就是以《個山小像》為藍本所創作,由廣東雕塑家唐大禧於1986年完成。
八大山人一生留下無數謎團,甚至連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只知道他卒於1705年,是寧王朱權九世孫,個山為八大山人名號之一。1644年,清軍破九江攻南昌,江西藩王子孫多被殺,其餘或躲在山林避難。八大山人則遭遇父親、妻子與孩子相繼去世的殘酷現實後,遁入佛門,法名傳綮,開始了逃亡生活。
《個山小像》於1954年在奉新縣奉先寺內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重視。這是現存唯一的八大山人生前的真實畫像,是研究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文獻。《個山小像》上有八大山人的題跋,題跋為:「個山小像。甲寅蒲節後二天,遇老友黃安平,為餘寫此。時年四十有九。」著名學者姚亞平在其著作《不語禪》中提出,「蒲節」就是端午節,而八大山人一生只碰上一個甲寅幹支,所以「甲寅」就是指1674年。八大山人這段話直譯就是:這幅畫是我的肖像,我叫它《個山小像》。那是在1674年端午節的後二天,碰到我的老朋友黃安平,他為我而畫,這年我49歲。至此,八大山人的出生之謎得以解開。既然八大山人在1674年是49歲,因此八大山人可能生於1626年。
「法弟」饒宇樸與八大山人出自同門
從1675年至1678年,這幅《個山小像》記下了八大山人和友人題寫的文字,其中包括八大山人自己命名並用篆書書寫的「個山小像」和自題記,以及自題詩四首,還有饒宇樸、彭文亮、蔡受題的像讚和題跋共三則。
研究八大山人多年的學者、南昌縣介岡八大山人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蕭鴻鳴認為,饒宇樸不是第一個題跋者,但八大山人卻將題跋的最佳位置留給了饒宇樸。而且,1677年秋,八大山人從奉新帶著這張《個山小像》前往饒宇樸家,在介岡菊莊請饒宇樸題跋,可見關係非同一般。
那麼,八大山人出家的介岡燈社究竟在哪裡?南昌縣介岡八大山人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饒國平一直研究饒氏文化。2008年,他因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介岡」很可能就是現在的「界崗」,經過蕭鴻鳴的考證,最終確定古「介岡」即今「界崗」(今南昌縣黃馬鄉)。
介岡饒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文化村。介岡《饒氏十修家譜》記先祖饒竦自1068年定居介岡以來,已近千年。僅在明萬曆二年(1574年)至崇禎十三年(1640年),有饒廷錫、饒位、饒伸、饒岑等八位進士,還出了數十位舉人。《饒氏十修族譜》記載,饒宇樸是「世居介岡」的饒氏後人第十九世孫。當時饒宇樸年輕氣盛,仕途卻屢遇挫折。失意的饒宇樸最終與八大山人都拜於鶴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座下。當時饒宇樸已知曉八大山人的真實身份,蕭鴻鳴認為,饒宇樸比八大山人小3歲,是耕庵老人的俗家弟子。因此,饒宇樸在八大山人的生前畫像《個山小像》上的跋文署款為「法弟」。
饒宇樸在這幅《個山小像》的題跋中寫道:「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原像『四世』兩字上有墨圈)孫也。少為進士業,試輒冠其儕偶,裡中耆碩,莫不噪然稱之。戊子現比丘身。癸巳遂得下法於吾耕庵老人,諸方藉藉,又以為博山有後矣……」這篇題跋揭示了八大山人的出家經歷。八大山人天資聰慧,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學教育。少年時曾參加過鄉試,錄為生員(秀才)。當時德高望重的長者,莫不交口稱讚。「戊子現比丘身」中的「戊子」,指的是1648年,這一年八大山人看到復明無望,萬般無奈,剃髮為僧,隱身於介岡燈社,拜耕庵為師。耕庵(1606—1672),法名弘敏,字穎學,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1626年在定慧寺(在今奉新縣頭陀山)出家,是曹洞宗第37代宗師。
屐形印上的字或為「個山驢」之意
蕭鴻鳴說,八大山人把饒宇樸的跋文中「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孫也」的「四世」圈畫掉了。經考證,八大山人實為豫章王孫貞吉先生之孫。饒宇樸的跋誤將八大山人的輩分弄小了一輩。
饒國平認為,八大山人能前往介岡找到比自己小3歲的饒宇樸,將生前畫像《個山小像》的正中上方留給他作跋,足以說明兩人關係匪淺,親如兄弟。
饒宇樸與朱耷一個自比鹿,一個自比驢。朱耷,耷,即驢的俗寫字,驢比馬、騾的耳朵都大,因此大耷喻驢。陳鼎《八大山人傳》曰:「八大山人……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八大山人曾用驢、驢屋、人屋為號,饒國平認為,驢與驢屋應出自《禮記》,為國家覆亡之意,驢屋、人屋其實就是說驢也亡國,人也亡國,體現了朱耷內心的悲鬱。朱耷還有一方「屐形印」,印上的字張大千讀為「一山人」,吳同認為應讀「一仙」,王己千讀為「八大山人」。饒國平理解為「個山驢」,因為其全形如一頭拉磨驢。
饒宇樸別號鹿同,一鹿一驢,是兩人親如兄弟的又一見證。饒國平說,八大山人的不少書畫以鹿為主角,如《群鹿圖》《柏鹿圖》《椿鹿圖》《松樹雙鹿圖》等,或是與「鹿同法弟」饒宇樸兄弟之情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