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個老南昌記憶】解讀「八大山人」中的隱藏密碼

2020-12-15 南昌新聞網

  一張《個山小像》,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八大山人最清晰的面貌。這張繪製於八大山人49歲時的畫像,是八大山人唯一存世畫像。畫像中的八大山人,頭戴鬥笠、清癯瘦削。

  那麼,是誰給他作畫的?這張畫像中除了八大山人的題跋,還有也作題跋的饒宇樸等人又是何許人也?今天,讓我們從這張《個山小像》入手,探尋一段八大山人在南昌的生活過往,找到隱藏在畫像背後關於朱耷的身世密碼。

  《個山小像》揭開朱耷的出生之謎

  八大山人紀念館內的一尊八大山人銅像,或許代表了很多人對八大山人外表的認知。而這座雕像,其實就是以《個山小像》為藍本所創作,由廣東雕塑家唐大禧於1986年完成。

  八大山人一生留下無數謎團,甚至連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只知道他卒於1705年,是寧王朱權九世孫,個山為八大山人名號之一。1644年,清軍破九江攻南昌,江西藩王子孫多被殺,其餘或躲在山林避難。八大山人則遭遇父親、妻子與孩子相繼去世的殘酷現實後,遁入佛門,法名傳綮,開始了逃亡生活。

  《個山小像》於1954年在奉新縣奉先寺內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重視。這是現存唯一的八大山人生前的真實畫像,是研究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文獻。《個山小像》上有八大山人的題跋,題跋為:「個山小像。甲寅蒲節後二天,遇老友黃安平,為餘寫此。時年四十有九。」著名學者姚亞平在其著作《不語禪》中提出,「蒲節」就是端午節,而八大山人一生只碰上一個甲寅幹支,所以「甲寅」就是指1674年。八大山人這段話直譯就是:這幅畫是我的肖像,我叫它《個山小像》。那是在1674年端午節的後二天,碰到我的老朋友黃安平,他為我而畫,這年我49歲。至此,八大山人的出生之謎得以解開。既然八大山人在1674年是49歲,因此八大山人可能生於1626年。

  「法弟」饒宇樸與八大山人出自同門

  從1675年至1678年,這幅《個山小像》記下了八大山人和友人題寫的文字,其中包括八大山人自己命名並用篆書書寫的「個山小像」和自題記,以及自題詩四首,還有饒宇樸、彭文亮、蔡受題的像讚和題跋共三則。

  研究八大山人多年的學者、南昌縣介岡八大山人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蕭鴻鳴認為,饒宇樸不是第一個題跋者,但八大山人卻將題跋的最佳位置留給了饒宇樸。而且,1677年秋,八大山人從奉新帶著這張《個山小像》前往饒宇樸家,在介岡菊莊請饒宇樸題跋,可見關係非同一般。

  那麼,八大山人出家的介岡燈社究竟在哪裡?南昌縣介岡八大山人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饒國平一直研究饒氏文化。2008年,他因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介岡」很可能就是現在的「界崗」,經過蕭鴻鳴的考證,最終確定古「介岡」即今「界崗」(今南昌縣黃馬鄉)。

  介岡饒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文化村。介岡《饒氏十修家譜》記先祖饒竦自1068年定居介岡以來,已近千年。僅在明萬曆二年(1574年)至崇禎十三年(1640年),有饒廷錫、饒位、饒伸、饒岑等八位進士,還出了數十位舉人。《饒氏十修族譜》記載,饒宇樸是「世居介岡」的饒氏後人第十九世孫。當時饒宇樸年輕氣盛,仕途卻屢遇挫折。失意的饒宇樸最終與八大山人都拜於鶴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座下。當時饒宇樸已知曉八大山人的真實身份,蕭鴻鳴認為,饒宇樸比八大山人小3歲,是耕庵老人的俗家弟子。因此,饒宇樸在八大山人的生前畫像《個山小像》上的跋文署款為「法弟」。

  饒宇樸在這幅《個山小像》的題跋中寫道:「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原像『四世』兩字上有墨圈)孫也。少為進士業,試輒冠其儕偶,裡中耆碩,莫不噪然稱之。戊子現比丘身。癸巳遂得下法於吾耕庵老人,諸方藉藉,又以為博山有後矣……」這篇題跋揭示了八大山人的出家經歷。八大山人天資聰慧,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學教育。少年時曾參加過鄉試,錄為生員(秀才)。當時德高望重的長者,莫不交口稱讚。「戊子現比丘身」中的「戊子」,指的是1648年,這一年八大山人看到復明無望,萬般無奈,剃髮為僧,隱身於介岡燈社,拜耕庵為師。耕庵(1606—1672),法名弘敏,字穎學,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1626年在定慧寺(在今奉新縣頭陀山)出家,是曹洞宗第37代宗師。

  屐形印上的字或為「個山驢」之意

  蕭鴻鳴說,八大山人把饒宇樸的跋文中「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孫也」的「四世」圈畫掉了。經考證,八大山人實為豫章王孫貞吉先生之孫。饒宇樸的跋誤將八大山人的輩分弄小了一輩。

  饒國平認為,八大山人能前往介岡找到比自己小3歲的饒宇樸,將生前畫像《個山小像》的正中上方留給他作跋,足以說明兩人關係匪淺,親如兄弟。

  饒宇樸與朱耷一個自比鹿,一個自比驢。朱耷,耷,即驢的俗寫字,驢比馬、騾的耳朵都大,因此大耷喻驢。陳鼎《八大山人傳》曰:「八大山人……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八大山人曾用驢、驢屋、人屋為號,饒國平認為,驢與驢屋應出自《禮記》,為國家覆亡之意,驢屋、人屋其實就是說驢也亡國,人也亡國,體現了朱耷內心的悲鬱。朱耷還有一方「屐形印」,印上的字張大千讀為「一山人」,吳同認為應讀「一仙」,王己千讀為「八大山人」。饒國平理解為「個山驢」,因為其全形如一頭拉磨驢。

  饒宇樸別號鹿同,一鹿一驢,是兩人親如兄弟的又一見證。饒國平說,八大山人的不少書畫以鹿為主角,如《群鹿圖》《柏鹿圖》《椿鹿圖》《松樹雙鹿圖》等,或是與「鹿同法弟」饒宇樸兄弟之情的見證。

相關焦點

  • 【60個老南昌記憶】千年古街變「美食街」
    【60個老南昌記憶】千年古街變「美食街」 大字 日期:2018-10-17 來源:南昌晚報 「我從小就在建德觀長大,見證了這條街大半個世紀的變化,以前這裡很破舊,道路兩邊都是平房……」家住建德觀街的李老今年73歲了,對於這條老街的每一棟老房子、每一個店鋪都如數家珍。  李老說,上世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德觀街的街面狹窄,道路兩邊全是青磚灰瓦、磚木結構的平房,地面全是泥巴路。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建德觀街沿線的平房先後被拆除,鋪設了水泥路。
  • 八大山人 :八個人?還是一個人?
    八大山人的畫有點兒怪,但看過一遍以後就很難再忘記。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為啥會這樣畫畫,先來看看他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後裔。在這幾年間,他的父親、妻子、孩子幾年之內相繼去世,恐懼與心灰意冷中,他選擇剃度為僧,從此在青燈古佛中度過了三十年的歲月。
  • 南昌打造八大山人歷史文化街區、滁槎老街區等特色街區
    今年我市還將打造八大山人歷史文化街區、高新區滁槎老街區等特色街區昨天,記者從南昌市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我市將深入推進「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和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通過打造特色街區、整治廣告店招、治理鐵路沿線、整治城市出入口環境等舉措
  • 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區「花博園」將啟動 改造後升為5A級景區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王玉磊報導:3月7日,記者獲悉,南昌將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建成區以南地塊規劃建設面積約為943畝的「花博園」作為2016年「江西省花博會」的主會場,並對八大山人梅湖景區進行改造提升,將其整體由現有的3A級提升為5A級景區。
  • 南昌: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後記——讀「青雲譜隨想」而隨想
    於是,一個帶著許多重身份和藝術作品的靈魂,從滾滾的歷史紅塵中走來,他;就是距今300多年前書法,水墨寫意藝術家八大山人-朱耷,今江西,南昌人。朱耷-王的後裔。人的出生是自己無法選擇的,在明末至清初的歲月裡,朱耷-經歷了多重身份的轉變,也深刻地感悟著從天上到地下的巨大反差,這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反映。
  • 石濤給八大山人的信札:嘿!老兄,來張畫!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從簡介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與石濤同為一時期書畫名家,又都是明宗室,諸多相似之處使他們有了更多的交集。據年譜和史料研究,八大應該輩長於石濤,年齡相差16歲左右。
  •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八大這個名字人們或許不太熟悉又或者不甚理解,全稱「八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朱耷一生的別號很多,大部分人更偏愛「八大山人」這個別號。首次看到「八大山人」的名號是在《中國美術史》中,那時沒啥感覺,只是一個考試需要記住的名字而已。
  • 明末清初的書畫家「八大山人」指的是一個人還是八個人?
    中國歷史上書畫領域的「八大山人」是一個人,指明末清初的朱耷(漢語拼音zhū dā),他本名朱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在明亡後削髮為僧十三年,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終年八十歲。
  • 八大山人一幅畫,一招白眼走天下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還有其他號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是中國畫的一代宗師
  •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這個時候的朱耷便帶著母親和弟弟「出家」,並於某寺廟剃度,更名「雪個」,後來又改號「個山」和「個山驢」。而後,又舉家遷到南昌繩金塔附近定居下來。這一段時間的朱耷,經常飲酒,常常大醉。醉後便揮毫潑墨,作詩作畫,並且毫不吝嗇地贈予求畫之人,其中有僧侶、窮人、孤兒、屠戶等等。
  • 中國凡高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圖)
    ,《八大山人山水卷》5000萬起拍,最終以1.01億落槌。  一朵漆黑的荷葉,一隻不安的翠鳥  此次現身2012西泠春拍的《荷花翠鳥圖》,畫中的荷花和鳥,都是八大山人畫中最常見的意象。  荷花無疑意味著脫俗,鳥則意味著自由這是我們的第一感覺。  讓我們從畫作的右側進入畫中,開始這一場小小的觀畫之旅。
  • 八大山人的禪宗美學
    八大山人通過繪畫突出世界的「幻相」不是真實的特點,進而讓人放棄對「幻相」的執著,把握「實相」世界。因此,八大山人所畫花非花,鳥非鳥。反之,所畫的一花,一草,一鳥又是佛之本意。以八大山人作品《花鳥山水冊之鵪鶉》中鵪鶉的形象為例,如遠山亦如石,鵪鶉形態結構運用循石造型的藝術手法,在突出鵪鶉結構的同時,誇張變形,亦真亦幻。
  • 八大山人:別猜了!我畫的動物就愛翻白眼
    其實在這些「詭異」的動物背後,埋著八大山人深沉的孤獨,藏著他對朝廷的鄙夷。一: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到底是幾個人?在初讀「八大山人」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倚天屠龍記》中有個「崑崙三聖」角色,未出場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三個人,但一出場,驚呆,原來只有「何足道」一個人,至於為何取名「三聖」,據說因為「三聖」暗指自己是「團隊作業」,聽起來顯得比較厲害。你一定意會了,西奇妹想說:「八大山人」也只有一個人,他叫——朱耷。
  • 八大山人:大明王朝是他遺失的精神國度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生於明清之際,81歲而終,原是明朝皇室。朱耷是清初四僧之一,是明末清初的書法家畫家,極其擅長花鳥畫,是17世紀中國畫的一代宗師。趙孟曾經說過:「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正如趙言,朱耷創造性的將書法與繪畫結合,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在整體氛圍中,融為一體。
  •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花博園明年9月正式開園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市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市共實施重大重點項目131個,總投資3194.38億元。    七月的南昌,處處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人大代表們深入工業和服務業、城市建設和管理、社會事業和民生重點重大項目建設工地,看現場、議措施、出良策、促進度。
  • 一天牢記1000單詞 國際記憶大師解讀記憶密碼
    一天牢記1000單詞 國際記憶大師解讀記憶密碼  「熟練運用右腦記憶的人,一天可以記住500個以上英語單詞,我的平均水平是1000個。」日前,在廣州出席英語單詞記憶測試活動的國際記憶大師費騰說。
  • 南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南昌旅遊景點大全(附門票價格)
    滕王閣:門票50元 ,網絡價45元,南昌市民憑本人身份半價,學生證及1.1米至1.4米兒童半價;70歲以上老年人以及1.1米以下兒童免票。滕王閣遊輪:成人票110元,貴賓票170元,學生票60元。
  • 京都老蔡記英協路店,記憶中的老味道
    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一籠剛出鍋的蒸餃,這便是隱藏在幾代人味覺記憶裡的經典搭配。對於老鄭州人來說,餛飩蒸餃做的最正宗的還是鄭州老三樣之一的蔡記蒸餃。從民國創立到至今,老蔡記已有百年歷史,而且還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解讀三星堆的「阿卡密碼」
    第1頁:記錄阿卡人「蛻變」中的意外發現 第2頁:對三星堆的「阿卡解釋」  解讀三星堆的「阿卡密碼」  一個位於雲南西雙版納中緬邊境的阿卡人村寨,可能隱藏著解讀三星堆千古之謎的文化密碼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周雷  一個是1986
  • 美術研究|孤傲焦慮——淺析遺民心態對八大山人山水畫風格的影響
    八大山人是明清之際中國畫壇上的一個坐標式的人物。作為那個時代畫家中的佼佼者,他接受了那個時代人文主義思潮的洗禮,自覺在藝術作品中注入性靈之氣,他的超世絕俗、自然尚真處處顯示了其本性中灑脫而曠達。作為清初遺民,其遭遇也非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民族共同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