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沈夜焰說:
所有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等長大了一回頭,才發現成長的軌跡就在那裡,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
健康的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不能缺席,而有愛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
在中國,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01
爸爸是榜樣,決定了孩子的方向
教育的道路有千萬條,而言傳身教才是最靠譜的捷徑。
孩子通過觀察父親的種種行為,以及與父親平日裡的接觸,會形成自我認知,進而模仿,從而影響孩子自身的性別認知、智力培養和性格完善等。
一個合格的父親,不需要多麼有錢、有本事,而是讓自己的事業和孩子一起成長,當自己成為了孩子眼裡憧憬的榜樣,又何愁他會不顧一切踏上人生彎路。
有父親以身作則帶頭領路,孩子的未來才有方向。
媽媽是鏡子,折射出家庭的溫度
如果說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是領航人的角色,那麼母親則是一個家庭中情緒的調節閥。
在一個家庭裡,倘若有人發脾氣,就像在平靜水面投下石頭有時是細細的波紋,慢慢往外邊擴散,而有時卻能掀起驚濤駭浪。
而母親,是家庭情緒的核心,母親的情緒,決定著整個家庭的溫度。
一個情緒穩定,不亂發脾氣,不滿口抱怨的母親,是孩子內心安全感和溫度的來源。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真的是這樣,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日常便能推斷出一個家庭的狀態,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
教育孩子,就是拼父母,拼的不是金錢和地位,拼的是父母的教育態度,拼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提要求很簡單,只需要出張嘴就行了,但是對自己提要求卻很難,需要自律和毅力。
但是往往只會要求孩子,不會要求自己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為說教一千句,都不如父母的一次以身作則。
東晉名相謝安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父親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家庭負責,對妻子體貼,對孩子關愛。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坦然地用行動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
母親能夠有好情緒,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影響自己的情緒,也不會隨意就把自己餘生的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無論遇到什麼事,儘量心平氣和地說話,而不是聲嘶力竭地爆發。
這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不是給孩子請名師,買學區房,而是有一個能為孩子做好榜樣的父親,還有一個情緒穩定不在孩子面前隨便發脾氣的母親。
這樣的幸福安全的家庭,才是孕育優秀孩子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