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回顧:重症肌無力的藥物治療,你了解多少?

2020-12-24 騰訊網

重症肌無力( myasthenia gravis,MG) 是一種由乙醯膽鹼受體抗體(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 等多種抗體介導、細胞免疫依賴及補體共同參與,引起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後膜乙醯膽鹼傳遞障礙,導致骨骼肌收縮無力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G 治療的研究大多數為回顧性,缺乏RCT 的臨床證據,因此尚沒有標準治療方案,最好的辦法是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症狀分布、疲勞感的進展程度、年齡、合併症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再依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調整方案。本文對MG的藥物治療進行總結概括。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G常見的治療藥物有哪些?

1. 對症療法

重症肌無力的所有亞型對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均有反應。其中,溴吡斯的明是重症肌無力所有亞型症狀治療的首選藥物。新斯的明和安貝氯銨也是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但在大多數患者中效價低於溴吡斯的明。

溴吡斯的明的劑量通常是基於對肌肉力量的影響以及劑量依賴性副作用的情況而決定的。副作用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胃腸道,典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或痙攣、腹脹、噁心、唾液分泌增加,以及尿頻尿急和出汗增多。多數患者可以自行調整藥物劑量,並且每天的劑量都有可能變化。溴吡斯的明的效果可在幾年內維持不變。

與其他亞組相比,肌肉特異性激酶抗體陽性重症肌無力通常對藥物對症療法反應較差。青少年重症肌無力患者通常對溴吡斯的明具有良好的反應。對於病情較輕和接近完全緩解的患者,推薦藥物對症療法,不推薦使用其他藥物治療。

2. 免疫抑制治療

絕大多數重症肌無力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以滿足全身或接近全身功能的維持需求,達到高質量生活的治療目標。對於單獨使用對症和支持治療但沒有獲得滿意療效的患者,均應給予免疫抑制治療。

專家共識和來自有限對照試驗的數據支持使用潑尼松或潑尼松龍聯合硫唑嘌呤作為一線治療。潑尼松和潑尼松龍被視為同樣有效。臨床上為了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常常隔日給藥,這種給藥方式不會導致症狀波動,但副作用減輕的證據較弱。劑量通常逐漸增加(最大劑量為隔日60~80 mg),以避免初始用藥的症狀惡化。當患者的症狀已經可以得到穩定的控制,以及為了進一步改善症狀加入了其他治療方案,激素應當緩慢減量至最低有效水平,通常為隔日10~40 mg。

眼肌型重症肌無力的治療目標是防止疾病的全身化。回顧性和觀察性研究顯著表明,潑尼松龍單一療法可以降低這種風險。因此許多專家推薦,對於具有持續症狀和危險因素(如乙醯膽鹼受體抗體陽性,胸腺增大或神經生理學檢查結果顯示眼肌以外部位受累)的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患者,應給予低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

對於多數患者,在潑尼松龍中加入硫唑嘌呤,可以提供比潑尼松龍單一治療更好的功能結果,副作用也更少。如果糖皮質激素應用存在禁忌,或者患者拒絕,可以單獨給予硫唑嘌呤,推薦劑量為2~3mg/kg。

如果可行,患者在治療前應接受硫嘌呤甲基轉移酶活性檢測,低活性會增加硫唑嘌呤副作用的風險。普通人群中只有0.3%不存在酶活性,而低酶活性的群體達10%。無硫嘌呤甲基轉移酶活性的患者不推薦使用硫唑嘌呤,在低活性的患者中應謹慎使用,並且只能以低劑量使用。硫唑嘌呤對症狀的影響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患者還需要接受其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所有患者長期用藥安全性均良好,包括年輕患者。

在兩項短期前瞻性研究中,黴酚酸酯的額外益處尚未得到證實,研究具有方法學的局限性;不過,大多數指南推薦使用黴酚酸酯治療輕中度重症肌無力。甲氨蝶呤、環孢菌素和他克莫司是可用做替代的二線免疫抑制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可能與硫唑嘌呤類似。

利妥昔單抗是一種潛在有效的治療方法。小型病例系列證據表明,在對潑尼松龍和硫唑嘌呤反應不佳的重症肌無力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單抗後有2/3患者出現了顯著改善。肌肉特異性激酶抗體相關的重症肌無力對利妥昔單抗反應尤其顯著。

不過就頒布的重症肌無力管理指南尚未就利妥昔單抗的作用問題達成共識。目前尚未確定推薦的誘導劑量。如果患者的症狀在數月後復發,應進行重複治療。需要注意,利妥昔單抗還有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JC病毒相關性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的風險。

MG患者,如何用藥?

2016年美國重症肌無力基金會發表了《重症肌無力的管理國際共識指南》,其中對重症肌無力常見藥物的初始劑量、維持量、起效時間等用藥細節問題進行了建議,見下表。

MG患者,需要避免使用或謹慎使用的藥物有哪些?

MG是一種影響神經肌肉接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眾所周知,一些藥物可加重MG的症狀,亞臨床的MG可能在針對其他疾病進行治療後變得顯而易見,並且一些藥物可能會誘發新的MG發生。《重症肌無力的管理國際共識指南》也特別提出了MG患者需要避免使用或謹慎使用的藥物,見下表,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 閆敏,張錦麗,陶小偉,等.重症肌無力治療現狀概述[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2018,35(11):1045-1048.

[2] Nils E. Gilhus. Myasthenia Gravis. N Engl J Med 2016;375:2570-81.

[3] Sanders D B, Wolfe G I, Benatar M,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ance for manage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Executive summary[J]. Neurology, 2016, 87(4): 419-425.

[4]John Morren,Yuebing Li.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on in myasthenia gravis, an update[J].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20,410.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學分會.中國重症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神經科雜誌,2015,48(11):934-940.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11.002.

相關焦點

  • 孤兒藥一藥難求 重症肌無力必備藥物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吉林、天津、廣東等地的重症肌無力患者給央廣新聞熱線打電話反映,「溴吡斯的明片」——這一重症肌無力患者緩解症狀的必備藥物,在當地各大醫院和藥房庫存緊張,一藥難求。  由於罕見病患病人群少、市場需求少、研發成本高,很少有製藥企業關注「孤兒藥」治療藥物的研發。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已經對「孤兒藥」出臺立法保護,但國內尚未對「孤兒藥」立法。近年來,罕見病藥品短缺的新聞並不鮮見,患者往往要通過其他渠道購買高價藥。愛力重症肌無力罕見病關愛中心建議,儘快完善立法,保障罕見病患者用藥權益。
  • 眼肌型重症肌無力可以手術治療嗎?
    眼肌型重症肌無力,任何年齡都會發病,根據調查數據表明,10歲以上到40歲以下的男性,相對發病的機率會比較高,大多數的患者會發生眼部的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患者會一直局限於眼外肌,還有一部分的人兩年以後會轉變為全身型的重症肌無力。這種疾病常常表現為眼球運動的受累,常出現眼瞼下垂、斜視等症狀。
  • 身體出現異常乏力,可能是重症肌無力,及時治療,減輕患者痛苦
    導語:重症肌無力對於現在的醫療條件來說治療起來還是很困難的。重症肌無力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的疾病,所以在治療的時候也需要根據它的症狀來對症下藥。所以當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要及時去醫院治療。如果眼瞼下垂的問題持續出現,而且已經出現了影響視力的現象,那麼重症肌無力可能已經到了晚期。
  • 什麼是重症肌無力?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無力在出現以後是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症狀的,這種疾病是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逐漸的下降,出現相應的症狀就需要及時的治療,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方法對身體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有比較大的傷害的,也是不需要比較高昂的花費的,常見的用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有膽鹼酯酶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這三種
  • 【考點速遞】重症肌無力危象
    【考點自測】重症肌無力患者出現反拗危象時的正確治療原則是:A.鼻飼大劑量吡啶斯的明和人工輔助呼吸   B.肌注新斯的明和人工輔助呼吸C.靜脈注射騰喜龍和人工輔助呼吸   D.靜脈注射洛貝林和人工輔助呼吸E.人工輔助呼吸
  • 為你解答困惑:重症肌無力該怎樣診斷和鑑別?
    你是否認知到,重症肌無力病機與氣虛關係密切,故調節飲食更為重要,不能過飢或過飽,同時各種營養調配要適當這些藥物能緩解或減輕重症肌無力病人的臨床症狀和電生理異常,最常用的抗膽鹼酯酶藥是騰喜龍,它的作用短暫,對95%重症肌無力病例有效.
  • 胡軍勇:談「重症」無需色變 重症肌無力並非不治之症
    上世紀60年代,重症肌無力被認為是「第二癌症」,讓人談及「重症」色變。如今,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重症肌無力逐漸有了深入的認識。近日,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重症肌無力科主任胡軍勇做客長城網健康頻道訪談節目,就該病的預防、治療和預後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解答。
  • 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前兆,還需警惕起來
    01重症肌無力不僅僅是四肢乏力,了解疾病的科學知識,關愛患者健康1、什麼是重症肌無力?在重症肌無力病程中出現的精神症狀又可能被誤診為肌無力症狀,甚至肌無力危象給予不恰當甚至不必要的藥物治療。神經肌肉接頭處的信息傳遞障礙可直接影響肌肉收縮導致左右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肢體骨骼肌波動性無力,臨床表現為眼外肌無力所致的左右眼瞼單發或雙側的不同程度的下垂,進食困難飲水嗆咳,肢體無力甚至呼吸困難。
  • 四肢乏力疲勞可不能大意,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前兆,需要十分注意
    導語:重症肌無力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率有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其發病較重,預後較差,是世界上疑難重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社會功能,誘發因素較多,包括藥物、感染、情緒變化、甲狀腺疾病、手術、懷孕、分娩和免疫抑制藥物療法的突然減量等。
  • 德勝門重症肌無力劉泉鵬: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及表現有什麼?
    重症肌無力指的是神經-肌肉傳遞功能障礙導致的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者全身肌肉或者骨骼沒有力氣、人也很容易出現疲勞的情況,在活動或行走時症狀會明顯加重,適度休息後症狀會有所減輕。重症肌無力一旦發病,須及時治療。那麼,重症肌無力的症狀有哪些?
  • 睜不開眼、渾身沒勁 提防重症肌無力
    業務專長:重症肌無力、類肌無力綜合症、肌營養不良症、代謝性肌病、運動神經元病、脊髓病、格林巴利綜合症、周圍神經病等各類神經肌肉疾病中西醫治療。出診時間:周一、周四上午。「他這是典型的重症肌無力,這個病的常見症狀他都有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重症肌無力科主任胡軍勇給他做了詳細檢查後做出判斷。經過不到半年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林先生臨床症狀消失,恢復得和正常人一樣了。身體恢復的林先生忘記了醫生的囑咐,生活方式也恢復以前:喝酒、熬夜……直到2014年病情復發。
  • 一側眼瞼下垂,可別當小事,有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預兆!
    實際上,眼皮向下耷拉,特別是一側眼皮嚴重下垂,甚至遮擋視線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可能是因為出現了單純的眼肌型重症肌無力。一、什麼是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是一種橫紋肌神經肌肉接頭點處傳導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勞,晨輕暮重,即早起後眼睛睜得最大,下午時眼皮下垂明顯,休息後減輕為特點。
  • 北京看重症肌無力怎麼樣?重症肌無力的日常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障礙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於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後膜上AChR受損引起。對於重症肌無力治療不可能就是打針吃藥那麼簡單,日常生活中飲食對重症肌無力病人恢復健康很重要。當然,重症肌無力的飲食護理也是為了在生活中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之一。
  • 中藥固元提肌湯治療重症肌無力上瞼下垂
    重症肌無力是神經-肌肉接合點傳遞障礙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兒童、青壯年多見。本病可以侵犯全身的橫紋肌,但以上瞼下垂及眼外肌病變最常見,常為最早發病的體徵而首診於眼科。
  • 總覺得眼皮抬不起來,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前兆,中醫提醒要注意!
    根據證型不同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來應對不同症狀,也使用不同的藥物和藥量來進行治療。重症肌無力的診斷重症肌無力在臨床上與有些病的症狀有相似之處,但是也有明顯特點。重症肌無力對騰喜龍或者新斯的明的試驗反應,肌電圖,包括基本的晨輕暮重等都是重症肌無力的獨有特徵。
  • 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眼瞼無力最常出現
    積極的反橫紋肌抗體,包括肌抗體和RyR抗體,在晚發性更高的mg胸腺瘤或藥物治療不敏感。Mg診斷無特異性,陽性提示為胸腺瘤篩查。04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1、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是通過
  • 眼部重症肌無力可以手術嗎?別病急亂投醫,分情況處理
    眼部的重症肌無力就是局限在眼外肌,任何年齡都會發病,根據調查數據表明,10歲以上到40歲以下的男性,相對發病的機率會比較高,大概50%的患者會發生眼部的重症肌無力的症狀。但是有10%左右的患者可以自愈,20%左右的患者會一直局限於眼外肌,還有50%左右的人2年以後會轉變為全身型的重症肌無力。這種疾病常常表現為眼球運動的受累,常出現眼瞼下垂、斜視等症狀。眼部重症肌無力可以手術嗎?眼肌型的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大多數中的類型都是從眼肌開始。
  • 重症肌無力管理國際共識指南重磅發布丨2020更新版
    昨日(2020年11月3日),神經病學雜誌發布了《重
  • 怎樣幫助重症肌無力患者更好的恢復
    怎樣幫助重症肌無力患者更好的恢復?重症肌無力的發生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重症肌無力除了要及時的治療外,只有做好重症肌無力的護理工作,才可以讓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何鑑別肌肉萎縮和重症肌無力?
    還會有頭疼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會影響睡眠質量,出現失眠的情況。部分患者會將肌肉萎縮和重症肌無力混淆,導致治療的方法錯誤,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還會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下降。肌肉萎縮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