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雖然才26歲,但身上的毛病卻一堆……
近些年來,小李發現自己越來越情緒化,每當她氣不順的時候,感覺身體很多地方都疼痛,並且還有痛經、怕冷的情況。
雖說「女性比男人老得快」,但女性自身」玻璃心「的特點,也會經常讓抑鬱的情緒藏在心底裡,使得心情低落。像這個案例中的小李一樣,敏感多疑、愛生悶氣,這在中醫眼裡,便是典型的氣鬱血瘀症狀。
什麼是血瘀證
其實中醫的概念都是比較象形的,血瘀就像我們平時看到的瘀泥,有水,比較黏稠、扒拉不開的感覺。因此,古人所說的「血瘀」,實際上就是堵塞的意思。
「瘀」的概念也比較廣泛,有可能身體並不一定是血瘀,而是氣瘀。比如說,哪個部位疼的時候,並且摸著有疙瘩,說明那個地方的經絡出現痛點,而這個痛點也叫做瘀。
中醫名家翁維良對此也做出如此解釋:「中醫所講的血瘀證,就是血液流動性差、血液黏稠阻滯的意思。」
辨血瘀,國醫大師翁維良有3法
第一招是看舌頭。舌診是中醫辨別血瘀證的重要方式,翁維良大師認為,通過判斷舌頭的顏色是否出現改變,能夠辨別是否出現血瘀。
正常情況下,舌頭的顏色應該是淡紅色的,當出現血瘀時,舌頭的顏色會變成暗紅色,中度血瘀者,舌頭的顏色會更加暗紫,若是舌頭顏色呈現出青紫色,說明血瘀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了。
舌診辨別血瘀時,還會通過辨別舌頭上是否出現瘀點或者瘀斑這一準則來判斷。
第二招是看唇周。血瘀患者的唇周顏色暗淡,不僅如此,還容易長色斑和黑眼圈,而且刮痧之後,表現更加明顯。尤其是心腦血瘀患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唇色發暗。
辨血瘀的第三招,是看手腳。翁維良提出,血瘀患者會出現皮膚粗糙幹厚的表現,像糖尿病患者的腿上常常出現青筋,這正是下肢血瘀的表現,許多老年人出現手腳皮膚乾燥、瘙癢、瘀積性的皮炎,這正是血瘀的症狀。
除此之外,血瘀患者血液不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因此,血瘀的典型表現則是痛,可以表現為頭痛、胸痛、關節痛等,哪個部位出現血瘀,哪個部位就出現疼痛。
體內有血瘀,給健康帶來的威脅非常大,這「惱人」的血瘀,就不能擺脫它了嗎?
體內有血瘀,教你把它「踢」出去
根據分析《中國藥典》與《中藥成方製劑》中收錄的治療氣虛血瘀證的131首方劑中,出現頻次排序前5位的依次為黃芪(出現69次)、丹參(出現54次)、當歸(出現50次)、川芎(出現47次)、人參(出現43次)。
由此可見,治療血瘀,這五味中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草便讀》中記載黃芪「以營衛氣血太和,自無瘀滯耳。」自古以來,黃芪就是補氣養血的良藥,《本經逢原》中也記載黃芪「性雖溫補,而能通調血脈,流行經絡,可無礙於壅滯也」,也就是說,黃芪雖是溫補之藥,但治療血瘀的功效不能忽視。
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丹參具有「活血、通心包絡」的功效。血瘀患者出現堵塞的症狀時,可以服用丹參來化解。《別錄》中有言:丹參又能「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可見,體內有血瘀,可服用丹參。
當歸補血養血的功效是眾人皆知的,自古就有「補血第一藥」的稱號,《藥學詞典》中說:「當歸因能調氣養血,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當歸。」當歸不僅能夠調氣養血,還能通行經絡,活絡止痛,特別適合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的女性使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川穹:「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被稱為是「血中氣藥」的川穹,不僅「入血分」,也可以「入氣分」,可謂是「文武雙全」。
在《本草匯言》和《本草新編》等醫書上,也提到了川穹能夠調理血瘀:「川芎……血閉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療頭風其神,止金瘡疼痛。」
血瘀患者,還可以食用人參進行調理,《珍珠囊》中有此記載:人參「養血,補胃氣,瀉心火。」至於血瘀引起的勞倦、內傷、下血等症狀,《綱目》中記載人參能夠「治男婦一切虛證」,因此,人參對治療血瘀具有重要意義。
血脈運行受阻,出現血瘀,是很多人身體會出現的一個基本的狀態,大家要及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有血瘀的症狀,建議及時進行調養。
參考資料:[1]當歸-赤芍配伍對熱毒血瘀證模型大鼠的影響.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9-12-25[2]血瘀體質易患結節腫瘤!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血瘀?吃什麼能化解.《中老年保健》雜誌社.2020-01-01[3]中醫內治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氣虛血瘀證)研究現狀.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12-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