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身體有任何變化,都應該注意,那可能就是在提醒你——"你該注意健康了!"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總是著急工作,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它們這些提示,更很少去觀察我們的身體變化,從而造成「大病」。
所有「大病」的形成都是平常一點一點積累的,總是「明日復明日」,想著到時候再說吧,終於病倒了,結果讓自己「大驚失色」。
我們人體的健康由很多因素組成,其中「氣""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調理不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就會產生「瘀血」。
瘀血是什麼?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這是官方給出的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但是往往大家不注意前半句:「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它是有很大可能"致病"的一種情況!
瘀血和血瘀是不一樣的兩個概念。血瘀只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於病機學概念。瘀血是更嚴重,是能繼發新病變的病理產物,屬於病因學概念。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導致患某些疾病的因素。而瘀血形成的原因與我們熟悉的「氣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於病機學概念。瘀血也會因為氣虛,氣滯,血寒,血熱而導致。
所以我們不要小看「瘀血」,它有可能是你患病的因素。
如何形成瘀血?
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環境,基因,日常習慣等等,但是都是日積月累的,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能造成我們瘀血的原因也很多,甚至我們都沒有聽說過:
我們可能比較了解的就是血出至瘀。說的是各種外傷,比如跌打損傷,手術的創傷等等。這些傷害會是我們脈管破損出血,成為離經之血。這就是為什麼去看病人時要帶補品。
也還有其他原因,如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而導致出血。還包括女孩子經期不暢,或者流產。如果該出的血沒有被排出去或者及時消散就會留在體內成為瘀血。還有氣滯血瘀,因虛致瘀,血寒致瘀,和血熱致瘀,這已經是形成血瘀的因素。
如何確定瘀血「纏上」你?又如何調理呢?
身體的反應是我們最好的「警報」。在疾病產生時,身體總是會給你很明顯的提示,瘀血也不例外。
疼痛,一般是刺痛,痛處固定不移,在夜裡會更加明顯。瘀血積於皮下或者體內時可以看到腫塊,其位置固定。如果在皮膚表面有青紫色,腫脹隆起,被稱為血腫。有的患者還會出血,通常出血量少而不暢,血色呈紫暗,有時還有瘀血塊。還有大便的顏色如柏油,女孩子閉經或者經量少且有暗紫色血塊...而且一般這樣的人面色晦暗,唇色發紫。
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是「舌頭」。老話說「舌為心之苗」,很多時候都可以從舌頭上看出來。
首先看看舌頭上面有沒有瘀斑,如果有很多紅點,並且有些發黑了,說明你的體內已經「種」下了瘀血,但是情況比較輕。
如果舌頭已經是暗紫色了,就說明你體內的瘀血已經嚴重了,在抬起頭觀察觀察舌下的靜脈是否變粗,或者舌下的脈絡是否青紫了,如果是,那已經非常嚴重了,需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千萬不要再拖了!
如果在拖拉很可能得冠心病,心梗等,甚至女性可能會無法生育寶寶。當然了,只要沒有真的因此患有疾病,瘀血就一切都有治癒的可能。即使真的因此患有疾病也不要擔心。
認真聽醫生的建議,按時吃藥,要適當的鍛鍊身體,增加抵抗力,免疫力,「生命在於運動」嘛,但是瘀血的朋友們並不適合劇烈運動。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任性,盡力避免吃止血,涼血的食物,多吃活血化瘀的,補血的食物,還有痰食,特別是山楂黑豆等,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用丹參泡腳。
最重要的是心情愉悅,避免心情煩躁,鬱鬱寡歡。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精神和肉體的治療保持一致才能有效果。
無論是體內已經有了瘀血還是沒有的朋友們,都應該好好保護我們的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