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食物過敏真相

2020-12-25 金選健康課

近年來,食物過敏症越來越常見,發病率越來越高,以往只有有過敏體質的人會發病,現在誰都可能是患者,尤其是嬰幼兒,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對食物過敏的認識又是否足夠呢?

疑問1:食物過敏越來越多是環境變化導致的?

過敏症都有遺傳性,也就是說,父母、祖父母有過敏症的,子女也很可能患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研究顯示:人類基因裡有10%的遺傳標誌與過敏性疾病有關,它們在所有被確診的過敏症中發揮了至少25%的作用,令免疫系統對某種物質特別敏感而發生過敏反應。

然而,近幾十年來,嬰兒食物過敏病例上升超過5%,成人也上升了1%~2%,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的數量一直在穩步增長,單是遺傳的作用並不能解釋這個現象。

除了基因這個罪魁禍首,過敏症的另一個發病因素是環境,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延長了植物生長和授粉的時間,進而增加了哮喘等過敏症的發作機率。而人類食品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食物材質和種類被發明和發現,尤其是人工食品,令那些本來不存在過敏原的人也遇到了合適的抗原。

有些嬰兒甚至對母乳也會過敏,父母以為奶水或家庭環境的衛生條件不夠好,其實,正常母乳每毫升可含3萬個細菌,母乳成分引起嬰兒過敏非常罕見,母乳反而給嬰兒提供益生菌和益生元。之所以過敏,原因可能在於母親孕期攝入某些物質,令胎兒致敏了;也可能與預防接種增多有關。可以說,嬰兒對食物過敏是人類對環境變化不適應的表現。

另外,精神心理因素看似與過敏症毫無關係,實質也是「幫兇」。例如,父母誇大了過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焦慮過度而過度治療;恐懼藥物,放大藥物的副作用,不按醫囑服藥;患病的時候只會抱怨、痛苦、擔心,焦慮的心態會導致過敏症遷延不愈或反覆。

疑問2:自己能不能診斷食物過敏症?

很多人以為食物過敏很容易診斷:如果有過幾次過敏的經歷,都是因為吃過某種食物才出現的,那麼就是對該種食物過敏了。

其實,要準確診斷食物過敏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人的食物品種繁多,一個普通城市居民一天接觸的食物可達30~50種,很多屬於綜合性食物。目前臨床用的方法,是將食物浸在液體中稀釋,然後取少量在皮膚上劃痕或皮內注射,過敏會引起皮膚紅斑。可惜的是,即使皮試的可靠率也只有20%~30%,尤其是起病比較緩慢的病人可靠率更差,這或許是因為過敏原是消化的中間產物,而不是食物本身,也可能是烹調過程中令食物的抗原性發生了變化。

因此,要準確診斷,最好由自己觀察並記錄發病規律,且不能將一次結果或一種試驗作為診斷依據,還須進行綜合分析和探討。例如,過敏、食物中毒、胃腸型感冒都有可能導致孩子服用牛奶後出現腹瀉甚至便血,但如果每次喝牛奶都腹瀉,就比較有可能是過敏惹的禍。對成人來說,則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而不是過敏。

簡單的自我診斷方法是:自己或家屬詳細記載每餐吃入的食物、飲料、藥物等,三餐以外的食物也要記錄,記下發生不適時的症狀,以及其他過敏因素,包括是否花粉多的季節、情緒是否緊張等,連續登記2~3周,根據記錄分析同一症狀與同一食物之間的關係,72小時之內的都應列在考慮範圍內。例如,每次吃雞蛋後第二天都出現頭痛,則應懷疑雞蛋;若有時為12小時,有時為3天,就應該與雞蛋無關。

找出可疑食物後,還需進一步確認。原則是在非致敏食物中加入懷疑過敏的食物,觀察是否會激發症狀。首先在飲食中完全免去可疑及最容易致敏的食物,在沒有過敏症狀的前提下,將可疑食物分別逐一加入到飲食中,每次一種,食用3天,如不出現症狀,即可保留食用;如出現症狀,則是過敏食物。

疑問3:食物過敏能否隨年齡增加而好轉?

兒童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是成人的十倍多,隨著孩子的成長,人體生理功能逐漸健全,腸道的屏障能夠阻擋過敏原的侵入。

不過,有的人長大後可能不再對牛奶、雞蛋、小麥和大豆製品等過敏,但對花生、堅果、魚蝦貝類的過敏卻可終生存在,也有的孩子長大後會患上新的過敏症。

雖然成人發生食物過敏相對較少,藥物過敏卻比較常見,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以前用過的藥品、經常使用的藥品也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因為有些藥品雖然是同樣的名字,但是廠家不同、同一廠家所生產藥物的批次不同,藥物內所含雜質不同,都可能成為引發過敏的誘因。

中藥過敏也非常常見,甚至易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發生休克、剝脫性皮炎等。近年來報導較多的有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等中成藥,其過敏表現以蕁麻疹和固定藥疹最常見。

更值得注意的是,藥物過敏不只發生在用藥當時,如一些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後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常見於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痢特靈引起的過敏反應不少就發生在用藥後20餘天。

疑問4:脫敏治療是否可行?

如果確診了食物過敏症怎麼辦呢?畢竟美食當前,很多人都挖空心思想徹底徵服它。

日常所用的抗過敏藥,主要用來降低身體的過敏反應,大多數時候都很管用,但屬於治標不治本。有傳言食用蜂蜜能緩解過敏症狀,事實上並沒有明確證據,是以訛傳訛。倒是通過中藥調理自身體質有可能治癒過敏症。

很多患者對脫敏療法很感興趣。臨床上,嚴重外傷須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若皮試陽性者,則採用小劑量分批註射的方法防止過敏症狀出現。同樣道理,只要量小到不發生過敏反應,就能鍛鍊機體耐受性,進而脫敏。對於營養價值較高而又常需食用的食品,可採用類似脫敏療法,但量的把握十分要緊,因為能使人過敏的量小到讓人難以置信,千分之一克的花生、幾克蝦肉也足以讓對此過敏的人承受不了。正確方式是,例如對雞蛋過敏,要將一個蛋稀釋至1000~10000倍,食其一份,如無症狀發生,則逐日增加食量,如此經過數周或數月,有些人耐受程度可以達到正常人的食用量,但仍不可大量食用,以免復發。但是反應嚴重的人這樣做可能很危險,一定要慎重。

其實,從飲食中完全免去致敏食物是最好的。一段長時間後,如3~4年,可以試食,有些人可能就不出現過敏症狀了,因為體內原有的抗體逐漸降解。所以避免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脫敏的方法。

通過烹調加工破壞過敏原,常可以防止過敏的發生,一些瓜果引起的過敏,如桃、李、番茄等,可以將其煮沸,食用熟食;如對牛奶過敏者,可試用羊乳、馬乳、煉乳、奶粉、豆乳或豆漿等代替。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食物過敏原,90%過敏由這八類食物引起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而且人數逐年增加,其中食物過敏佔絕大部分。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食物中的成分產生了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
  • 關於貝類食物過敏,你需要知道的
    然而,我們中間的部分人群則會在攝入上述食物之後出現嘴唇或眼瞼腫脹,臉部或身體出現瘙癢和皮疹的情況,甚至在吃蝦,龍蝦,螃蟹,蛤蜊,貽貝,牡蠣等食物幾分鐘後出現呼吸困難。這說明這些不幸的人們可能會對貝類過敏。什麼是貝類過敏?
  • 這些不常見的食物過敏,你造嗎?
    這些不常見的食物過敏,你造嗎? 食物過敏很普遍,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其中有大約160種食物過敏不太常見。這裡給大家介紹8種不那麼常見的食物過敏:如果你或孩子對肉過敏,你可能會對豬肉和家禽等過敏。2.芝麻對堅果過敏的人對芝麻也可能會有嚴重的過敏反應。這些過敏非常罕見,估計只會影響大約0.1%的人。雖然在食物中很容易發現芝麻,但是很難識別種子提取物,比如油。高度精煉的油通常去除種子蛋白,但對芝麻過敏的人應該謹慎。據專家介紹,有很多人對芝麻油過敏。
  • 運動也會誘發食物過敏?專家告訴你如何對付過敏
    食物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進食的某種物質過度反應,本質是免疫反應。大多反應溫和,如出現皮疹或胃部不適;少數情況下反應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快速治療。你知道嗎?食物過敏有家庭聚集現象:如果家庭成員中有枯草熱、哮喘或溼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徵象,那你出現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增加。你還知道嗎?兒童食物過敏較成人多見;特應性體質的人也常發生食物過敏。
  • 這些容易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你知道嗎?
    成長有妙谷,媽媽很輕鬆由於寶寶的身體和腎臟發育還不夠健全,對很多的食物都會產生過敏反應,而新手寶媽們對這些並不了解,當孩子產生過敏反應時也並不知道是由於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造成的。這些食物過敏往往會引起寶寶皮膚紅腫、眼睛發癢、發出溼疹、蕁麻疹等皮膚病、噁心、嘔吐、大便乾燥
  • 最容易讓寶寶過敏的這7類食物,你都知道嗎?
    春天一到,寶寶又雙叒過敏了,爸媽腦殼疼:不至於去醫院,可寶寶一直難受,自己束手無策,全家都被折騰,怎麼辦?怎麼辦?首先找出過敏原,特別是食物中的,一個不小心就吃過敏了,一定要重視食物過敏,小南整理7類最容易讓寶寶過敏的食物,爸媽對照著看看,你家有沒有。食物過敏是怎麼回事?
  • 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有什麼區別
    而對於吃貨們來說,這種遺憾真的是太痛苦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食物不耐受不等於食物過敏。  食物不耐受也可以稱為慢性食物過敏,它是一種複雜的變態反應疾病,是人體免疫系統對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產生的過度保護性免疫反應,它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慢性症狀。
  • 食物不耐受就是食物過敏嗎?如何正確辨別
    少人了解「食物不耐受」,而知道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二者之間區別的人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會有人認為二者是一樣的。實際上,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雖然他們在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其實有著特別明顯的不同。
  • 如何預防寶寶食物過敏?
    例如,如果你在一天中給嬰兒添加了3種新食物,而寶寶又出現了過敏反應,你就不知道是哪種食物引起的過敏。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觀察3~5天,然後再繼續添加其他新食物。在此期間,請不要去除寶寶正在吃的其他食物。你已經知道此類食物是安全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寶寶還未出現任何食物反應。只是不要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以下8種食物組合,能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高達90%。牛奶、雞蛋、花生、樹生堅果(例如核桃、杏仁)、魚類、貝類、黃豆、小麥。
  • 過敏季|據說這11種食物可防過敏!你知道幾個?
    這些春季最流行的過敏源,讓很多人的皮膚和身體中招,終日一把鼻涕一把淚,還讓人誤以為是受了情傷……請原諒小編不厚道地偷笑了!其實除了常見的皮疹、流鼻涕、打噴嚏、長痘痘等症狀,過敏有時會「潛伏」,一些易被忽視的表現也在提醒你:過敏來了!
  • 如何應對食物導致的皮膚過敏?常見的過敏食物有哪些?
    有的人接觸或者食用某些食物之後,會出現一些過敏反應,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食物是怎麼引起皮膚過敏? 一般我們提到和食物有關的過敏,往往是指將食物吃下去後引發的過敏反應。 但也有像山藥這種接觸之後,引起皮膚紅腫、瘙癢的情況,在清洗山藥或者給山藥去皮之後,碰過山藥的部位,主要是手和手臂,容易出現紅腫、瘙癢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紅斑和丘疹。
  • 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 一半中國人對牛奶不耐受
    都說中國人最會吃,但還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有口福遍嘗美味,有些人在吃過某種食物後,會出現腸胃或皮膚不適,這並不是過敏,臨床上這種「遺憾」也可能是食物不耐受。而對於吃貨們來說,這種遺憾真的是太痛苦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食物不耐受不等於食物過敏。
  • 如何預防嬰幼兒食物過敏?可能寶寶此刻吃下的食物就是過敏的源頭
    ★2歲以下孩子更容易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症狀表現為皮膚瘙癢、腹痛腹瀉、咳嗽鼻涕等★寶寶過敏後應迴避過敏食物、對症治療★預防食物過敏需要寶媽耐心記錄、小心添加輔食食物過敏是什麼?十月菌先帶你先認識一下什麼是食物過敏。
  • 你知道嗎?最容易讓兒童食物過敏的竟是牛奶雞蛋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營養科劉曉陽醫生介紹,食物過敏原通常是蛋白質類、或是能與蛋白質上的化學物質結合。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公布的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雞蛋、牛奶、小麥、大豆、甲殼類、魚類、花生、堅果等。
  • 4類食物易引起過敏!很多人不知道,誤吃後皮膚瘙癢,嗓子難受
    大家在聚餐時,應該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少來點海鮮,我過敏」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過敏」這個問題呢?請繼續往下看。 食物過敏一般屬於速髮型過敏反應,不需要醫生,有的患者自己都可以判斷,在吃了某個食物後,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 寶寶食物過敏怎麼辦,專家教你如何找到過敏禍首
    輔食,而這階段孩子會出現過敏反應,大多是乳製品導致的,當然不排除輔食中有導致過敏的食物。在鎖定目標後,不意味著孩子就完全不能吃這類食物了,家長們可以將少量引起孩子過敏反應的食物加入到輔食中,至少是保證安全,隨後看孩子的反應。
  • 過敏高發季 ,這6種常見的抗過敏食物你知道嗎?
    春夏之際,空氣中的花粉、粉塵含量比較多,是皮膚過敏的高發季節。每次臉上過敏又紅又癢還不能撓,大好的春光也要辜負啦!那麼過敏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利用飲食防護這段「尷尬」時期呢?過敏究竟是怎麼回事?
  • 花生過敏 你應該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前的建議: 多年來,專家們認為治療花生過敏的最好辦法是迴避。在新生兒一歲前避免花生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00年,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在花生過敏(或者有家族史的,或其他食物過敏,或溼疹)的高危兒童在3歲之前不吃任何含花生的食品,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明顯的幫助,這就是為什麼在2008美國兒科學會停止推薦了。
  • 寶寶吃哪些食物容易過敏?
    在寶寶輔食的添加過程中「過敏」想必是麻麻們最為擔心的事了那麼,到底有哪些食物容易導致寶寶過敏?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講講一階段中 0~1 歲寶寶輔食過敏的問題!什麼是寶寶食物過敏?寶寶食物過敏一般是因為寶寶胃腸道裡的黏膜保護功能不夠成熟,加上免疫功能發育的不完善,外來蛋白極易通過,所以導致的嘔吐、發疹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等現象。一般對於寶寶來說,雞蛋、大豆、牛奶的過敏反應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消退,但對於花生、魚和堅果甲殼類食物的過敏反應一般是終身的。
  • 寶寶為什麼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怎麼辦?家長應怎樣預防寶寶過敏?
    食物過敏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引起皮膚、消化道等系統的不適。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所以每個人過敏原都不一樣。有些小孩容易出現食物過敏的情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