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春光無限好,外出走走,總能有收穫。嘗試儘可能多地包含春天的意象,於是,作此七律。
鴛鴦繾綣臥輕沙,楊柳蹁躚舞綺霞。
魚扯雲旗頻戲燕,鶯乘月艇縷追蝦。
閒從鄰舍品新筍,樂與妻兒採嫩芽。
夜雨勸誰三盞酒,清風贈我滿庭花。
筆者按:寫作過程中,依然更傾向於與律詩,絕句在拈字上更為考究,如果一首詩要包含多種意象,且要配合得當,一氣呵成,非常有難度。所以,還是選擇了七律中最為常見的平起正格這個格律。
八句,皆兩兩對仗,「刻意」追求工整。
首聯首句:描述性語句。且起句化用杜甫的「沙暖臥鴛鴦」,鴛鴦對楊柳,形成寬對。「繾綣」「蹁躚」皆為連綿詞。(連綿詞是什麼,花間詩囊在後續文章中會單列來討論)「臥」「舞」皆為主觀能動詞,擬人手法,希望透出一種俏皮。「輕」「綺」形容詞相對,突出美好輕鬆的氛圍。
頷聯:想像性語句。「水陸空」三者中的景色相互交疊,折射出一種融合感。所以,想像構圖的成分居多。
頸聯:轉到人的活動。「新筍」「嫩芽」,充滿希望,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一種美好寓意。
尾聯:起初,用的是「三碗酒」,意在突出春雨的豪放感,後來,幾經品讀,覺得還是過於粗獷,與整體「輕」軟的基調不搭,略顯突兀,於是還是改成了「三盞酒」。清風夜雨同樣是擬人手法。
自己覺得,過於「刻意」的痕跡的比較明顯,因為尋求對仗的工整美,在詞彙拿捏上,不夠隨意。
親愛的詩兄們,你們可有什麼建議,歡迎指拙,不吝指教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