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首:春夏秋冬的感悟

2020-12-12 古往今來一貧翁

文/古往今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從自然景色而言,各有千秋,主宰季節是一分一秒的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有句經典:「不肯下一點功夫,永遠不會明白自己從何而來,又將立足於何處」說得好,為裡的功夫派生的是時間和精力,鮮花與光環不會輕而易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云云,一年四季長流水,不知不覺又復返。筆者小詩一首《春夏秋冬的感悟》與君共鳴,歡迎參與討論!

七律《春夏秋冬的感悟》

春光嫵媚夏荷香

柳綠婆娑秀髮揚

白雪醒冬妝玉器

金秋擎地漫糧倉

陰晴四季天宮作

苦樂三生自我嘗

缺失耕耘無努力

留餘悔怨有悲傷

相關焦點

  • 李白爭強好勝寫了一首七律,也沒能蓋過這「唐人七律第一」的唐詩
    當年李白登上黃鶴樓,正要詩興大發,卻不料看到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其中更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名句,頓時沒有了寫詩的底氣,直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後的李白還是不服氣,畢竟這是性格使然。他極富才華且又極度自信,如何能輕易認輸?
  • 趣詩佳作欣賞:一首詩裡寫出春夏秋冬四季,形象風趣很是有才
    自古到今,分別描寫春夏秋冬事物的詩很多,但在一首詩裡寫出四季來的,卻不是太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和欣賞一下,這樣的一些趣詩佳作,能在一首詩裡寫出春夏秋冬四季來,真的是形象生動,風趣有才。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首字謎詩吧:「三人同日去看花,百友原來是一家。愁字去了心上是,夕陽西下兩個瓜。」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傳說他因為看到一首當時無名詩人的詩寫的太好而放棄題詩,這是一首什麼詩呢?這首詩有什麼好呢?中國唐朝開元年間的一天,矗立在長江邊的黃鶴樓上,大詩人李白憑欄遠眺,只見江水濤天,李白頓時覺得心胸開闊詩興大發,他高興的撲紙磨墨準備提筆寫詩,突然他發現牆上有幾行不起眼的小字,是一個叫崔顥的人寫的一首詩,李白看了又看逐字推敲著。過了一會兒李白搖搖頭,他覺得這首詩寫的太好了。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文|小航的紅樓詩歌夢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今天我們來說下七律詩詞的代表意義,第一次講到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的印象是杜甫,杜甫的詩代表著一種濃重的歲月感,他的七律詩是空前絕後的,讀起來慷慨,特別解心事。七律向來是唐詩長河中最有韻味的,但並不是杜甫的才算是好作品。其實七律之前也有個非常著名的,他幾乎是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的。
  • 【原創詩詞】七律 喜雪
    七律 喜雪(外九首) 作者 | 流星一縷光 · 編輯 | 仲秋 七律 喜雪 七律 一字詩 一世繁華一世醉,一生苦短永生追。 一花一夏成光景,一草一春沐日暉。 一月明空千裡綴,一星流浪萬般飛。 一秋落葉歸塵土,一季飄香雪潤梅。
  • 為何詩詞中的春夏秋冬會如此美輪美奐?不同季節皆有別樣感悟
    為何詩詞中的春夏秋冬會如此美輪美奐?不同季節皆有別樣感悟文人墨客是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群體之一。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識,以及比較獨立的思想和觀念。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讀書人,在「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科舉考試的經歷。
  • 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下面介紹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三垂岡清代:嚴遂成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這首七律吟詠李克用和李存瑁父子的事跡,表達詩人的敬佩和讚美之情。首聯就直抒胸臆,詩人讚美李克用為英雄豪傑,他是唐西突厥沙陀族人,別號鴉兒,又因一目失明,綽號獨眼龍。李克用曾帶領沙陀兵鎮壓黃巢起義,被朝廷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封晉王,後來割據一方。唐末的朱溫曾參加黃巢起義,後叛變降唐,封梁王。天復四年殺了唐昭宗,立太子祝。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多如牛毛,而且這些詩人大部分人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李白和杜甫,兩個人對唐詩,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被後世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被稱為「詩聖」,僅僅是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兩個對於唐詩的貢獻,而且他們兩人無論是七絕、五言,還是七律,那都是信手拈來
  • 郭沫若的一首七律,全篇採用比興手法,精彩紛呈
    下面分享郭沫若的一首七律,全篇採用比興手法,精彩紛呈。和老舍原韻並贈作者:郭沫若江邊微石劇堪憐,受盡瑳磨不計年。凝靜無心隨濁浪,飄浮底事問行船?內充真體圓融甚,外發英華色澤鮮。縱覽郭沫若的這首七律,精彩紛呈,表面上寫江邊小石,實際上句句都是對老舍堅貞性格和高尚情懷的稱頌。在郭沫若抗戰時期的舊體詩中,類似這樣通篇用比興手法描繪人物形象,抒寫情懷之作,還是比較罕見的一篇。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一首好詩,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也正因為其水平高超,才會顯得洛陽紙貴、經久不衰。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詩歌,才算優秀作品?首先必須情感真摯,沒有誰會喜歡無病呻吟的作品,讀者更願意看見抒情言志的詩歌。其次要含蓄、經得起咀嚼。
  • 如果一首詩詞用於自我介紹,你會選擇哪一首詩詞去代言自己?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如果一首詩詞用於自我介紹,你會選擇哪一首詩詞去代言自己?......前言前幾天看到這個問題時,發現選一首前人的詩詞代言自己不太好找,可能自己讀的詩還是太少吧。不過自己也寫有一點詩詞,多少記載了一些心路歷程和感悟。
  • 涓涓雋語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
    涓涓作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涓涓雋語七律.感雨後落花千紅萬紫草芳萋,雨打風吹花漸悽。七律.感雨後落花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八齊,黑體字是韻腳。註解霈澤:指雨水。澤在古漢語中為入聲字。
  • 蘇軾最美的一首七律,第二句尤其的美,將珍茗與名泉寫的水乳交融
    在蘇軾的詩中,似乎七絕更勝一籌,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都入選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而七律這一題材,蘇軾似乎少有佳作,但有一首七律蘇軾先生寫的卻非常好,特別是這首七律中的第二句,寫的有尤其美。這首起七律就是蘇軾遊無錫惠山時所做,名字很長,叫做《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 王昌齡很罕見的一首七律,語言淺顯,卻寓意深遠
    下面介紹王昌齡很罕見的一首七律,語言淺顯,卻寓意深遠。萬歲樓唐代:王昌齡江上巍巍萬歲樓,不知經歷幾千秋。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流。猿狖何曾離暮嶺,鸕鷀空自泛寒洲。縱覽王昌齡的這首七律,雖然語言淺顯、抒寫流暢,卻水平高超、寓意深遠。作者不僅巧妙地採用擬人手法,而且還虛實相映地展現出猿狖悲啼、江水流動的畫面。同時詩人又非常好地把握了時間的跨度,令人產生一種緊迫感。最後的結尾也是意味深長,啟迪後世思考。浩浩樓頭,詩人登高望遠,卻滿懷悲愁;而魏巍高樓,卻靜靜佇立,無喜無憂。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接著,毛主席便雄壯地朗誦了《七律·長徵》詩。 按照胡安吉的描述,《七律·長徵》寫於1935年9月份。胡安吉是參加過長徵的紅軍老戰士,曾親耳聆聽毛澤東朗誦《七律·長徵》詩,他的回憶應該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很多毛澤東詩詞研究者關於《七律·長徵》問世時間的說法,基本都源於胡安吉的回憶文章,只是因為引用時一轉再轉,才發生了一些變異。
  • 這個不知名的詩人只留下一首七律古詩,對你我的人生或許會有幫助
    比如那個寫出《楓橋夜泊》的張繼,就是靠這麼一首詩,名垂青史千古留名。說到七律,杜甫的作品是最老到最精彩的。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了極高的標準,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有個詩人僅僅留下一首詩,僅僅一首七律,也獲得很多評論家的認可。
  • 300年前他來到重慶奉節寫下一首唐詩,被譽為七律之冠
    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我們年少時都曾經學過。原標題:1300年前,一個詩人來到重慶奉節,寫下一首唐詩,被譽為七律之冠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請大家欣賞一首七律,意境清幽,想來不會有人能猜到作者是哪位?
    唐詩宋詞今天讀唐詩宋詞,突然讀到一首很有意境的七律,貢獻出來,大家共享。當然了,作者就先不提了,我怕一提作者,大家都會沒有好的心情!溪畔梅花先看看這首七律的全文,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溪上梅花玉作林,溪邊茅屋苦寒侵。
  • 曾鞏的一首七律,用典無痕,其中兩句仿佛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曾鞏的一首七律,用典無痕,其中兩句仿佛神來之筆。大明湖宋代:曾鞏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瀛燕坐涼。縱觀曾鞏的這首七律,在全詩的構思安排上,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引用典故,謂乘桴泛海,避居世外之想既然難以實現,而借桴槎直達天河,就更加渺茫無期了。由此推出最後兩句的贊語,毫無牽強斧鑿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