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家中有人去世禁忌多:三年不貼春聯,初五前不能走親戚?

2020-12-19 農俗俱樂部

#農村生活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禁忌一:守喪期間不能理髮

農村把孝道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在表現孝道這件事情上,一直維持的很好。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這個習俗的用意在於讓逝者走得體面一些,其次就是,斬斷三千煩惱絲,是對逝者的一種祝福和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再有煩惱,不再惆悵。

也有的覺得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尤其是家裡是老人去世的話,最好是多保留頭髮一段時間,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是孝道的延續。

不過關於不能理髮的時間,每個地方的習俗規定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是3個月,有的地方則是五七,也就是35天內不能理髮。

禁忌二、短時間內不能串門走親戚

家裡如果有人去世,那熱孝期間(百日內),是不能走親訪友的,哪怕是村裡有其他人去世,也只能幫忙帶份子錢,卻不能參加。

其他的尤其是喜事,像開業、滿月等,都不可以參加。

一般直系親屬去世的話,就是一百天內,一百天之後就能正常走親訪友。

不僅如此,外出旅行也最好推遲,避免把自己悲傷的氣氛帶給其他人。

還有一些地方有其他的規定,說是如果去世的是父母,兒子和未出嫁的女兒三年內不能參加別人的婚禮或葬禮。

逢年過節也只能去內戚那裡串門,外戚都不能去。

而已經出嫁的女兒,則是在49天後才有這些禁忌。

也就是如果已經出嫁的女兒,碰巧遇到婚後不久父母有人去世,那就可以49天後才執行上面說到的不能串門走親訪友的禁忌。

還有的地方則是規定,不僅戴孝期間不能去別人家玩,別人戴孝也不能來自己家,這是雙重禁忌。

一些地方規定比較簡單,一年內不能參加婚禮和滿月酒,但內親外戚沒有這些顧忌。

還有的說,49天後就能串門,但3年內不能參加除親戚外的葬禮或婚禮。

因為在農村很多人看來,戴孝期間去別人婚禮,也會影響人家新人的情緒。

有的農村還規定,家裡有人去世,每年初五前不能走親戚,也不能串門。

各個地方的習俗和規定不一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千裡不同情」就是這個道理。

禁忌三:三年內不能貼春聯,不貼紅

農村的春節非常喜慶,要貼春聯,掛福字,或喜慶的年畫。

但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三年內的春節就不能做這些喜慶的事情,不能貼春聯,也不能貼任何喜慶的福字和年畫,農村叫不貼紅。

還有,放鞭炮也不可以。

三年裡家人還要穿著樸素,飲食清淡,不能穿紅戴綠,濃妝豔抹,大吃大喝。

至於為什麼,大概農村覺得貼春聯、貼紅等事宜不符合孝道吧,一般習俗都是守孝三年,有孝在身,家裡有人去世,應該為他的離開悲傷難過。

而春聯是紅色的,與百事穿麻戴孝的白色相衝,所以不能貼,不然感覺像慶祝家人離世一樣,有違農村傳承的孝道。

不貼春聯,改貼白紙的輓聯,這樣的做法是讓一些不知情的人進家門前先看到,自然也不會貿然進家門。

不過如果是高壽老人去世,在農村卻被看作是喜喪,過年不僅可以貼春年,還要放鞭炮,熱鬧非凡。

補充一點,家人去世後,喪主本家還不能拜年,時間一般也是三年。

禁忌四:重喪日

家人去世後,如果第二年再有親人去世,那麼葬禮的日期就忌諱選在重喪日。

所謂重喪日,就是重複的意思。

比如一家人的父親是12月6號下葬,母親在第二年的12月初去世,那下葬日就不能同樣選在12月6號,不能與父親的下葬日重複。

這個禁忌有的地方是規定百日內,有的則是一年左右,不管是直系親屬,其他親戚也一樣,要避開重喪日。

農村覺得這樣不好,至於原因個人也不清楚,知道的可以留言說說。

最後再補充一條,在農村有人去世後,客人如果是開車來的,主家要給客人的車上掛一個大大的紅布條,客人手腕上也要系一條短一點的紅布。

而且農村還規定,客人來參加葬禮後,主家不能送客。

好了,那麼對此大家還知道哪些禁忌呢?快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在農村,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之後三年都不貼對聯,為什麼?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之後三年都不貼對聯,為什麼?農村的文化構成除去一些由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外,不同地區具備濃厚色彩的行為也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不僅對於當地的農民朋友來說需要重視,同時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也能帶去美感,這些行為多帶有一些儀式感,主要是為了心中的一份坦然,在一些地區有著這樣一種行為,那就是親人去世三年內不會在門前貼春聯,這有什麼說法嗎?
  • 在農村過大年,貼春聯的講究與禁忌,搞不清就要鬧笑話
    春聯,在亳州農村稱之為對聯、門對子,通常由門心、門邊、門頭及福字頭組成,小時候,村裡識字的人不多,但凡有學問且寫得一手好字的鄰居,進入臘月,就陸續有鄰居帶著紅紙和墨汁,登門請求寫春聯了,有時候,一個人要寫全村人的春聯,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大。
  • 農村家裡人去世,連續三年不能貼春聯,城裡人不解,農民怎麼看?
    例如在農村就有這麼一個規矩,那就是如果家裡有人去世的話,那麼連續三年都不能貼春聯。有的地方則是過年的時候貼白色的對聯,那麼這個風俗為什麼在千百年一直流傳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農村人的看法。1、對死者的尊重在農村,如果家裡有親人過世的話,在三年內都不能貼春聯,或者是貼春聯的時候,用藍底白字的春聯代替。
  • 農村有個習俗,家中有老人去世,3年裡不能貼對聯,這是啥講究?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的生活講究比城裡多。因為農村是個人情社會,各種各樣的生活習俗都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國幅員遼闊,風土民情這事很難「全國一致」。像是今天要說的這每年過年時候要貼的春聯,在有老人去世的時候,3年裡是不能貼春聯的,這裡面講究不少,您了解嗎?
  •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為什麼家裡三年不貼對聯,裡面也是大有講究
    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禁忌,舊社會時代的人們禁忌很多,畢竟當時的人們思想不比現代人的開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富有知識和文化的現代人已經將部分習俗拋棄。不過還是仍然有很多習俗在農村被保留下來。眾所周知,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年俗。除夕這天,人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對聯貼上。貼對聯不僅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還代表人們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農村家裡有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貼春聯,你們那裡也是這樣嗎?
    小編的家鄉在豫西的一個農村,這裡過春節,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家裡有老人去世了,三年不能貼春聯、掛燈籠。如果有些人家想貼春聯,也絕不能貼紅色的春聯,只能貼藍色的春聯,你們家鄉那裡也是這樣嗎?過春節為什麼不能貼春聯,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們一直主張「百善孝為先」,注重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河南又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我的家鄉便有了這個習俗:當家裡有老人去世時,過年不能貼春聯、掛燈籠。
  • 在農村過春節哪天貼春聯最吉利?老人說,這一天萬萬不能貼!
    但是貼春聯最好的日子你知道嗎?有人說,貼春聯哪還有什麼固定的日子,大家都開始貼了就一起跟著貼吧。這是大錯特錯,春聯貼對了日子一年平安順遂,貼錯了日子可是影響一年運勢!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就千萬不能在二十九貼春聯,今年的二十九是絕日,絕日的意思就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的一天,立春水覺,立夏木絕,立秋火絕,立冬金絕。所以民間有說法,絕日忌出行,忌行軍。
  • 親人去世後,三年之內為啥不能貼紅對聯?並非迷信,有五點原因
    目前對聯的類型主要有三類,第一種就是春節時張貼的春聯;第二種則是辦喜事用的慶聯;以及辦喪事時用的輓聯。在對聯使用上,最有講究的就是輓聯。因為辦喪事的時候要求莊嚴、肅穆,所以在寫輓聯的時候,一定要符合這種基調。按照喪葬習俗的要求來看,親人去世後,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為啥呢?其實並非迷信,有這五點原因。
  • 親人去世後,為何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原來並非迷信,漲知識了
    像是今天要說的這每年過年時候要貼的春聯,在有老人去世的時候,為何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原來並非迷信,漲知識了!                                                                                                               在我國農村地區有一種習俗,親人去世三年內不貼春聯。因為春聯的顏色是紅色的,並且寓意喜慶、祥和、美滿。
  • 為什麼農村老人去世後,家裡3年不貼春聯?這裡面講究可不少
    住在鄉下的人都知道鄉下的生活比城市好得多。由於鄉村是一個人情社會,我們周圍的生活習俗多種多樣。但我國地大物博,風土人情很難「一以貫之」。就像今天要說的這樣,每年春節都要貼春聯,有老人過世,3年內就不能貼了,這裡面講究不少,你了解嗎?
  • 農村老人說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不宜出門,為啥?不能走親戚麼?
    楊公忌並不只在農村有這個說法,在城市裡也有,只要是從過去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人,對楊公忌都很避諱,在農村很多老人,在楊公忌前一天就會洗衣掃地,將能幹活全部幹完,到了這一天只在家休息,鍋碗都不能刷,說是這樣才能平安如意,其實只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而已。
  • 農村老人去世,家裡為何連著3年不能貼春聯,並不是為了裝孝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殯葬習俗也比較多。例如孝子扛幡、摔花盆、戴孝、燒紙錢等。在諸多習俗中,有一種習俗與新春佳節的關係十分緊密。那便是人死後,喪主在三年內是不可以貼對聯的。大家都知道,貼對聯是我國的傳統年俗。除夕夜這一天,大家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春聯貼上。
  • 春節將至,在農村你們是什麼時候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在民間有很多風俗習慣,其中貼春聯就是比較隆重的一種。一到過年期間,市場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銷售春聯或者是專門贈送春聯的現象,有一些書法家也會義務下到社區和農村,為老百姓撰寫春聯。那麼,在農村裡面一般什麼時候貼春聯比較合適,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 在農村親人過世是不能貼對聯的,這個說法對不對?
    春節可以說是回家團圓喜氣熱鬧的日子,但是在農村如果有親人去世三年之內是不能貼對聯的,眾所周知,貼春聯是農村的傳統習俗,寓意辭舊迎新,那麼在這時候不貼對聯到底對不對呢?一般親人過世,守孝期都是三年,更何況春聯是紅顏色的,我們要抱著對逝者的哀傷之情,不能有紅色的東西,也不能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其實也不是不能貼春聯,但是不能貼紅色的春聯,過年的時候可以貼藍色或紫色的春聯,春聯內容要以緬懷親人的為主。傳統文化深入民心,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為什麼在農村有些家裡過年不貼對聯呢,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
    那時候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幫爺爺裁紙磨墨以及攤放春聯,等它晾乾。後來爺爺年紀大了寫不動了,而市場上也開始逐漸出現印刷的春聯,另外在集鎮的橋頭上,也有人專門給人代寫春聯,收取一定的費用。所以基本上後來的春聯都是購買為主。
  •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臘月二十九或三十。
  • 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福倒」別亂貼 臺灣過年禁忌你知道哪些?
    ◆記得在入夜前洗澡,並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溼過年!◆雞魚不能吃光。在飯桌上不能把魚吃光(有餘),稱做「年年有餘」。雞肉不能吃光大多是客家人的習俗,取諧音稱做「積」有餘金,就連雞頭、雞翅還有雞尾也只能觀看不能吃。新年貼春聯有禁忌!
  • 農村過年貼春聯,內行人說「三不貼」,如果貼錯了,村裡人要笑話
    不過在農村,有這樣一種習俗或許都要去做,這就是「貼春聯」,每到過年的時候,除了燃放鞭炮,而「貼春聯」也是一種民俗文化,這更代表著迎新納福,利用貼春聯的習俗預示著在新的的一年裡有新的氣象,可是大家對於「貼春聯」可能還停留著父母在貼春聯,自己在旁邊做幫手,因為看似簡單「貼春聯」實際有很多講究,如果不懂行還容易出錯,甚至貼錯之後,親戚朋友或者村裡人看到還會嘲笑這家人沒有文化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