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問題,
導致基本上的食肆都只能打包或者無接觸外賣,
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點的菜太多沒吃完的時候
往往為了發揚我們不浪費的優良傳統
就需要找服務員要個打包袋或者打包盒
打包回家還能再吃一頓呢~
那麼
該如何用英語正確表達「打包」?
01
相信每個童鞋都會有過這種經歷,在飢腸轆轆時覺得自己都能吃下一頭牛,點餐時就會一下子點多了很多。最後,還是把剩下的食物進行打包。我們可以對服務員說:
打包
1
Can you wrap up the food?
你能把這些食物包一下嗎?
2
Could I get this wrapped up?
可以把這些打包嗎?
3
Wrap it up,please.
打包,謝謝。
4
Could I get a box for this?
可以給我一個打包盒嗎?
5
I&39;s been taken away: We had a Chinese take-away.
名詞指被外帶的食物:我們有個外帶中餐。
A noun for a place that only sells prepared food to eat off-site: We went to the Chinese take-away.
作名詞指那種只賣準備好的食物不提供堂食的地方:我們去中餐外賣店。
An adjective for such food or place: a take-away pizza
還可以當作形容詞:一個外帶的披薩
A phrasal verb: Is that to eat here (or eat in) or take away?
動詞詞組:這是堂食還是外賣?
類似的還有 take out,carry out。它們之間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主要就是不同地方習慣用不同的詞。
「
Take-out in Canada and The North east US and California, carry-out in the South east and Midwest US and Scotland, take-away in Australia and England. The hyphen is used for nouns and adjectives, not for verbs.
Take-out在加拿大、美國東北部和加州盛行,carry-out在美國東南部、中西部和蘇格蘭盛行,take-away在澳大利亞和英格蘭盛行。連字符用於名詞和形容詞,如果作動詞就不加連字符了。
03
to-go
另外一個口語常表達「打包「的詞組是「to-go」。
從兩個簡單的單詞構成的意思來看,
很容易理解「要走」、「需要外出」的意思,
因此,國外使用這個詞組也是很普遍的。
例:
Could I have a to go container for this? Thanks.
能給我一個打包盒嗎?謝謝。
今天的內容都學會了麼?
歡迎評論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