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東西不想分享」,孩子倔強太霸道,家長要明白這3件事

2020-09-22 阿布媽媽聊育兒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

教育孩子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分享,但有的孩子卻偏偏表現出了相反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直接拿走了,而別人的東西自己又一定要搶。這樣倔強又霸道的孩子不免讓人有些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3件事。

不想分享也不想被分享,乖孩子為何變成「怪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隨著父母素質的提高, 現在很多孩子都被教得非常好了,有禮貌懂分享,儼然一個小天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不完美的地方就會顯得特別明顯。最近就有一位寶媽投稿說,自家寶寶一直都挺乖的,送到幼兒園去自己也沒操多少心,但最近卻老是成為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

據老師說,寶寶在幼兒園不喜歡主動分享,如果老師引導他分享,或者其他孩子碰了他的對象,他的反應就會特別大。而且如果有別的孩子分享給他,他也會非常堅定的拒絕。

「為什麼不喜歡分享呢?「寶媽疑惑地問道。

「我的東西,我不想分享,而且別人的東西我也不想要。「聽見寶寶這樣回答,寶媽深感無奈。大家平時玩兒得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生分,分得那麼清楚呢?

聽了這位寶媽的故事,我倒認為孩子並沒有多乖。因為在孩子不喜歡分享的同時,他也沒有接受別人的分享,並非是喜歡搶佔東西耍霸道。儘管孩子佔有欲比較強,但至少沒有傷害到別人。至於孩子為什麼佔有欲變強了,裡面的原因還不止一個。

為何孩子喜歡強佔?物權意識和性格在作怪,家長別著急罵孩子

  • 什麼是物權意識?

在剛出生的寶寶眼裡,整個世界都是以他為中心的,也就是比較自我,凡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基本做不到換位思考。而有了物權意識,孩子也有有了本我和客我的意識,有了你我之分,這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表現。

  • 孩子佔有欲強可能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

因此,孩子佔有欲強有可能就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沒有物權意識的時候,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你也可以玩兒,因為和我沒有關係。但有了物權意識以後,孩子心裡就會有維權意識。如果這時候別人未經允許拿走了他的東西,或者家長強迫孩子分享,他們都會感到非常憤怒。

  • 孩子佔有欲強也可能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

有時候不同的原因會導致相同的結果,在佔有欲這件事上就是如此。孩子佔有欲強除了是有了物權意識以外,還有可能恰恰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在他們心裡,隨便什麼東西,只要是自己看見了就可以佔有,因此常常不自知地就搶佔了別人的東西。

而是否會搶佔別人的東西也就是分辨孩子是否有物權意識的關鍵。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在不願意分享的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物權意識,但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經常很自然地就扮演了小霸王的角色。

  • 從小被溺愛也可能導致孩子霸道

一般來說,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開始有物權意識了,但有的孩子上了小學甚至是初中仍然會表現出非常強的佔有欲,難道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萌芽嗎?不,這類孩子的物權意識早已發展起來了,他們並非不明白物品歸有權的道理,只是內心不願意遵守。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霸道,而他們背後往往有一家溺愛孩子的家長,從而讓他們養成了霸道和自我感覺特殊的性格。

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孩子佔有欲強都不能算是什麼好事。往小了說可能會影響孩子之間的交際,往大了說就可能導致孩子打架發生嚴重後果。因此,當家裡的寶寶佔有欲強時,家長就要記得及時引導。

家裡有個喜歡強佔的寶寶,家長別做這兩件事,否則孩子越來越嚴重

  • 總是包容孩子耍霸道

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常常蠻橫直接的抓奪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行為雖然沒有惡意,但卻還是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者傷害別的孩子。因此,當孩子耍霸道搶佔別人物品時,不管孩子是不是惡意的,家長都要及時教育孩子。如果一味地包容孩子耍霸道,那麼孩子這樣的行為只會不斷被加深。

  • 過於嚴厲地責罵孩子不願意分享

除了搶佔別人的物品,還有孩子只是對自己的物品有著高度的佔有欲,也就是不願意分享。如果是東西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如何處置就是孩子自己的自由,家長最好別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對於孩子來說不也是一種霸道嗎?而且被強迫分享的孩子出於維護自己物權的原因,反而會變得更加緊張自己的東西並不願意分享。

那麼當寶寶的佔有欲變得強烈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才算對呢?其實只要家長正確引導,佔有欲強的寶寶也能學會分享和禮讓。

不想孩子變成小霸王,家長做好這3件事,孩子又能禮讓又能分享

  • 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

早在孩子物權意識萌芽之前,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比如當買了一個新玩具時,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別人不能搶走,但同時,你也不能搶走別人的玩具。在這樣的思想下,孩子自然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又尊重別人。

  • 教育孩子分享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這麼強調分享,是因為分享真的能給人帶來快樂,而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比如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讓孩子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讓孩子感受這種成就感。當孩子自己明白了分享能夠讓自己和對方都快樂以後,也就願意主動分享了。

  • 和孩子友好溝通

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蠻橫霸道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就不想分享了。這其實很正常,不想分享也沒有錯,家長完全不用因此責罵孩子,否則孩子只會越來越討厭分享這件事。相反,這正是一個機會,讓家長告訴孩子,分享應該出於自願,如果不願意分享,那麼也沒有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問題不斷出現又被解決的過程,佔有欲和分享只是其中一課。想通過這一關,家長要比孩子先做好準備,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分享,成為家中小霸王,家長應該怎麼辦
    教育孩子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分享,但有的孩子卻偏偏表現出了相反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直接拿走了,而別人的東西自己又一定要搶。這樣倔強又霸道的孩子不免讓人有些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3件事。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當孩子說出這句話,家長要做3件事
    看了一些家長記錄孩子放學的視頻,90%的寶寶都在哭著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明天不來了」……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相信大部分家長心裡都很難受,五味雜陳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誰能不心疼,尤其是當寶寶們哭成淚人,有些爸爸媽媽更是堅持不住了。但「長大」是每個寶寶都需要面對的事,他們需要接受,無論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最終的結果是不會變的。
  • 家有「孩子王」,霸道又倔強,如何避免「後向關聯效應」陷阱?
    其實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應該經歷過,很多孩子家裡都會有「孩子王」,雖然有時候的表現讓家長們覺得這是積極的表現,但是有時候過分積極會讓也會讓家長有些頭疼,會讓人們覺得沒規矩,非常叛逆,不聽話,有時候長大也會出現這種霸道,叛逆的性格,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後向關聯效應。
  • 別再逼孩子分享玩具和零食了,樂於分享的孩子,父母做對了3件事
    相信不少家長和孩子都經歷過這件事,有很多家長不理解,明明幫助孩子實現了分享,孩子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差了,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強迫孩子分享的做法並不能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反而會讓孩子對分享更加排斥,如果家長不能做到這些,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聰明的家長在引導孩子分享之前,會先做好這些事!
  • 孩子脾氣太倔強,是因為缺乏「認知靈活性」,家長要引起重視
    ,但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衝撞卻也是偶有之事。有些脾氣倔強的孩子會直接和父母頂嘴,絲毫不認為自己有做錯的地方,使爭執愈演愈烈,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糟糕。脾氣倔強的孩子另外還體現在不聽從父母的話,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如此下去,孩子的心靈可能會扭曲。因此,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今天向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講座,講的就是這個事兒。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今天向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講座,講的就是這個事兒。
  • 「我不要去幼兒園!」,若孩子說出這句話,3件事幫家長輕鬆應對
    「我不要去幼兒園!」3歲寶寶突然發出抗議,媽媽很憂心小李就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妍妍,已經3歲了,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基本上孩子的一切需求,父母都會儘可能的滿足,所以孩子基本上就沒有被拒絕過,從來沒有因為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而失望,所以在幼兒園老師的眼裡,這絕對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孩子。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做事太霸道,家長的教育很關鍵
    前言:小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時總喜歡動手去搶,畢竟小孩子看到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時,想做的第一反應就是搶來自己玩玩,玩夠了再給別人,有的孩子甚至玩夠了之後直接拿回家,面對這樣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比較頭疼的,有無數的家長也當場呵斥孩子,之後孩子總是會嗷嗷大哭。
  • 孩子脾氣太過倔強,軟硬不吃,家長不如試試「心理暗示」教育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曉歡總是接收到許多寶爸寶媽的反饋,孩子脾氣太過倔強,自己小小一個,折騰起來,好幾個人都招架不住。鄰居家孩子小西性格倔強是出了名的,家長總是對他無可奈何。小西媽媽又和我說,昨天帶小西去逛超市,小西非要鬧著吃冰淇淋。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家長應該做3件事
    接下來的一周裡,小周覺得女兒逐漸適應了,也不哭不鬧了,按時上學放學,但是突然有一天,女兒跟小周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了。」小周問女兒為什麼,女兒說:「就是不想去了。」,在也許是孩子太依賴自己了,總是聽完這句話小周的內心是五味雜陳的,相信很多寶媽都經歷過孩子說這樣的話,但是最終孩子都逃不過去幼兒園的結果。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孩子會私下看書、看網絡、看手機了解這些事,這種結果經常會有一些隱性接觸,導致他們出現這個問題,也就是滿腦子都是這個事,最後就想實踐一把。青春期性問題非常危險,孩子很容易被虛幻的東西吸進去,而且一旦吸進去就出不來。青春期性行為不要隨意發生,一旦發生再甩掉真的很難。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父母一定要知道
    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02、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
  •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請注意這8件事,太重要了
    青春期性問題非常危險,孩子很容易被虛幻的東西吸進去,而且一旦吸進去就出不來。青春期性行為不要隨意發生,一旦發生再甩掉真的很難。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 在這2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其實是害孩子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我們大家都知道,分享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成人之間,孩子也要學會分享。如果一個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喜歡跟別人去分享,而且熱情好客,大方不小氣,那麼這個孩子大家也都很喜歡,父母也跟著有面子。因為別人會覺得這孩子家教很好,但是有些孩子就不愛分享,他們比較自私自利,家長們也是經常批評指責孩子。
  • 孩子自卑、膽小、害羞?家長做對這3件事太重要了
    往往事情還沒有做之前,就認為自然做不了,做不好,肯定會以失敗告終,所以就不會竭盡全力地去做好這件事,結果事情自然就做不好。事情做不好,就會使兒童喪失自信心,形成惡性循環。兒童可能總是認為自己無能,不如別人。另外,加上某些生理缺陷,使得兒童在某些方面明顯與別人存在差距,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導致自信心不足。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
  •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太傷孩子心
    以前我經常聽見鄰居家裡有爭吵的聲音,而這並不是夫妻吵架,而是媽媽和女兒,我和老公是搬過來之後才要的孩子,沒多久這家鄰居就來了,那個時候她家女兒才5歲。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太傷孩子心1.
  •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很多人都說這是個看外貌的年代,雖然帶有點開玩笑的成分,但大多數時候都很適用。孩子的外貌基本不可逆轉,但讓他擁有正常的外形,這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身體的缺陷會伴隨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