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但有些孩子會表現出內向、對大人太過依戀,不合群的情緒~
3歲半的玥玥,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不敢還手,平時也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
今年上中班的歡歡特別喜歡知難而退,一旦受到挫折,下次……就沒有下次了;
2歲8個月的點點膽子有點小,一犯錯看到大人生氣就害怕的大哭,對於批評深感恐懼……
這三個寶寶的表現,說明了同樣一個問題:
他們可能都不夠自信。
說到自信,家長們大多會贊成「自信很重要」說法,而且隨便說說不自信有哪些危害,都能舉出很多例子:
"不自信的孩子,那得錯失多少展示自我的良機?!」
"孩子不自信,狀態肯定沒有自信的孩子那麼積極、樂觀、陽光咯,影響氣質。」
作為父母,即便孩子表現出自信,我們也希望他能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多多益善;而如果孩子不自信,家長當然會著急犯愁,畢竟,自信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一、孩子為什麼會不自信?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嬰兒在發展階段,母親也許不會愛自己的嬰兒,或者被別的事情分了心,或者不是總在嬰兒身旁,嬰兒對環境的適應方式由於不系統,於是便於不可能發展對周圍客體和社會環境之穩定的基本信息,自信心也就不可能成長。
兒童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沒有積極主動進取的精神。往往事情還沒有做之前,就認為自然做不了,做不好,肯定會以失敗告終,所以就不會竭盡全力地去做好這件事,結果事情自然就做不好。事情做不好,就會使兒童喪失自信心,形成惡性循環。兒童可能總是認為自己無能,不如別人。另外,加上某些生理缺陷,使得兒童在某些方面明顯與別人存在差距,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導致自信心不足。
二、做好這3件事太重要了
1.鼓勵最重要
家長對孩子進行鼓勵,不要譏諷,罵孩子「沒有用」,這樣更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認為自己真的「沒有用」,「不行」。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要指導孩子積極開動腦筋,想儘可能的辦法努力達到目標。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如對孩子說「你一定可以做到的」、「不要怕,試試看,我相信你會做得很好的」、「你具有做好這件事情的本領,所以你一定會成功的」、「不要害怕,即使失敗了,還可以重新做」等話,幫助孩子樹立戰勝困難,達成目標的信心,並鼓勵孩子積極努力地去做。
2.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安排孩子去做一些能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然後對孩子表示讚揚和肯定。
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績,又受到了家長的讚揚,便會熱情洋溢地去試做一些稍難的工作。當孩子在「小事」中逐漸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便於會對自己的逐漸充滿信心。家長安排的事情,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難。
3.分解困難任務
孩子的自信心不足,還可通過大事化小、長事化短的方式來加以改善。所謂大事化小,就是把一件較大的事分為很多小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完成。讓孩子看到自己每一步的成績,逐漸提高自信心,達到完成整個任務的目的。
例如教會孩子刷牙就是件很困難的事。但如果將刷牙分解成幾個小步驟(這個分解過程也稱為任務分析):找牙刷➔取牙膏➔打開牙膏➔將牙膏擠在牙刷上➔張開嘴巴➔輕輕刷牙➔用水衝洗嘴巴。列出您想要教孩子的自理任務的所有步驟。
一旦列出了步驟,請記下他能夠做哪些步驟,哪些步驟可能很困難。這將有助於您規劃在開始教學時要注意哪些步驟需要單獨抽出來進行教學。以上這些步驟將使孩子更容易習得技能。
#今日互動話題#
你還知道有哪些可以提升孩子自信的技巧?請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