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又敏感,多半是父母做了這幾件事

2020-08-08 豆芽媽媽育兒


「在家話嘮,但一出門就害羞;

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怎麼勸都沒用;

和小夥伴玩耍,總是被欺負的那個……」

這些症狀,有媽媽遇到過麼?


01


對環境敏感,在陌生環境緊張。


對食物挑剔,不願意嘗試任何新食物。


夜裡頻繁醒來,不明原因。


對媽媽非常依戀,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性格慢熱、內向,見了人不願意打招呼,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


一如很多媽媽的擔心,以上基本都是孩子膽子小、較敏感的表現。比起孩子成為「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


而且膽小敏感對孩子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幸福快樂的,然而膽小敏感的孩子,往往會無緣無故的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常常躲在角落裡羨慕著別的小朋友。


長期以往,當孩子慢慢長大了,要獨立生活,接觸世界時,孩子的膽小敏感就會無限擴大。


在人前,他不敢表現自己,面對機會,他不敢去爭取,小心翼翼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做為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出現膽小敏感的傾向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走出膽小敏感的怪圈。


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孩子膽小敏感也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膽小敏感的心理呢?



  • 在孩子面前吵架


孩子的性格往往受到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影響。


在外人看來在家庭中夫妻吵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中,他們不理解,他最愛的,也是最愛他的兩個人為什麼會突然變得像仇人一樣相互攻擊對方,他們分辨不出爸爸媽媽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而且如果爸爸媽媽是因為他的事情吵架,孩子會更加難受,他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做噩夢,上課時心神不寧,感覺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所以有孩子在場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再生氣也儘量不要在孩子們的面前吵架,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 對孩子「施暴」


「施暴」不單單指肢體的動手打孩子,還有語言上的冷暴力,有的時候冷暴力才是最傷人的。


有些孩子很「犟」,爸爸媽媽讓他往東,他偏偏就是要往西,你說什麼他就一定要跟你反著來,有的時候還頂嘴,十分的叛逆。


有些家長就認為,打打就老實了,其實並不是這樣,這樣做反而更有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還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選擇採取一些相對溫和的方法:冷暴力。


例如「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啊!你看誰家的小孩跟你一樣不聽話啊!」「你怎麼那麼笨啊,教了你那麼多遍了,怎麼還不會」等等。


孩子的心靈是敏感而脆弱的,當爸爸媽媽說他笨,嫌棄他時,他會第一時間感覺出來,沒有人喜歡被人嫌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爸爸媽媽們更應該耐下心來,問一問孩子為什麼想去做另一件事,而不是一直強調你讓他做的這一件事。


凡事多問一句為什麼,不僅對孩子好,也有助於讓爸爸媽媽們更加了解孩子。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東西時,作為父母更應該去鼓勵孩子,慢慢的教會他,使他掌握技巧,而不是一味的嫌棄,一味嫌棄是沒有用的,孩子不會的還是不會,不如,靜下心來同孩子一起做,還可以增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 圈養孩子


不少家長,生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跟其他小朋友玩會吃虧、學壞等,所以經常把孩子關在家中。


這種人為的限制孩子外出和交往的機會,都會間接的把孩子的「膽小敏感」現象從嬰兒期延續到幼兒期,甚至影響兒童期的個性發展。


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危險,並學習一定的防護措施,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的空間。


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不是一天24小時地看著孩子,而是給他們面對世界的能力和信心。


  • 向孩子「哭窮」


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好好學習,有的時候會跟孩子說這樣的話「為了給你報這個班,我跟你爸爸的腰包都掏空了」「還不如不生你呢,養你快累死了」。


雖然有些話,爸爸媽媽們只是一吐為快,但在孩子的心裡他們可不是那麼想的。


跟孩子「哭窮」和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的不易是兩碼事,前者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哭窮」會使孩子感覺:我家很窮,我的生活黯淡無光,我比別的小孩要差。


而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卻是使孩子自己明白:爸爸媽媽的每一分錢,每一個東西,都是來之不易。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大多時候」哭窮「帶來的並不是孩子更加刻苦的學習,帶來的是孩子膽小敏感的心理。


02

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膽小敏感的心理呢?


推薦試試以下方法:


  • 多和同齡人交往


「膽量是在交往中鍛鍊出來」,孩子特別需要與同齡人交往,這是孩子與大人的交往不能代替的。


家長從小要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到小朋友家串門、做客,與毗鄰的小夥伴一起玩等等。


孩子上幼兒園,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體驗社會化的過程,讓孩子從中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的技巧。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隨著交往機會的不斷增多而逐漸提高的。


  • 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要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自己想當然。「中國家庭表面上是以孩子為中心,實際上是以家長意志為中心。」


不少家長要孩子學這個學那個,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家長並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仔細考慮孩子到底想要什麼,願意做什麼。


「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而不是想當然地為孩子做主。」



  • 父母擺正心態


父母一定要擺正心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對孩子發火、嘮叨,那麼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當孩子身上的壓力超過他的承受能力,就會表現出行為偏差,比如做事磨蹭、畏手畏腳、睡眠不好等等。


總之,父母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行為,給孩子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成長氛圍,並針對孩子的問題更多落實在具體措施設計與引導上,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相信孩子會逐漸變得大膽、自信起來。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在遊樂園人家都爬上爬下打成一片,他不敢說話就一個人玩海洋球,怪心疼的……這是在媽媽群裡最常聽到的「吐槽」。不排除有些寶寶天不怕地不怕,但更多的是害羞、靦腆、膽小的寶寶們。孩子膽小內向,為什麼?內向和膽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能混淆。
  • 孩子膽小又敏感,多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做了這樣的事
    三個孩子都表現的膽小又敏感,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性格外向樂觀,可為什麼生下來的孩子都這麼膽小呢。在觀察去她家觀察過她的寶寶後,我發現了她孩子性格膽小敏感的根本原因了。而孩子膽小敏感而且究其原因,多是因為孩子的教養方式。
  • 自信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對了這件事
    我們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其實孩子也在悄悄地比父母。那些自卑、膽怯的孩子多半是因為父母的缺席意思是說孩子離開媽媽就沒有了依賴和仗勢,就會變得膽小、不敢說話。那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孩子,看起來都是那麼膽小、不自信。記得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捨不得讓父母走,父母哄孩子讓孩子收拾衣服跟父母一起走,當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出來以後,發現爸爸媽媽已經悄悄走掉了,那一瞬間,委屈、被拋棄的感覺湧上心頭,小小的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在家門口放聲大哭。
  • 孩子膽小敏感,畏畏縮縮怎麼辦?養育敏感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三點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鵬鵬是一個膽小而敏感的孩子,這一點著實讓父母為此感到擔憂,雖然父母們總是鼓勵孩子勇敢一點,但是似乎這在鵬鵬身上並沒有奏效。如今,小傢伙已經上幼兒園的中班了,但是卻因為膽小而敏感的性格遲遲沒有融入其中。每次接送孩子的時候都看到孩子形單影隻的一個人玩耍,父母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 孩子膽小敏感:怪性格?錯,父母改變是關鍵
    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己孩子膽小敏感,可又不知道如何解決,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這個問題。01 孩子膽小敏感,父母很擔憂,但又不知道怎麼辦,歸罪於性格,無所作為,任其發展。鄰居李姐經常抱怨兒子壯壯太膽小。3歲的壯壯比較內向,平常在樓下也是自己一個人玩,不怎麼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 寶寶膽小怎麼辦?別做這4件事就可以了
    寶寶膽小怎麼辦?別做這4件事就可以了一項研究表明:90%以上寶寶有不同程度的膽小表現,怎麼讓寶寶膽子大起來呢?其實,只要父母別做下面的事情就可以了。有的父母為了避免寶寶大哭,會選擇寶寶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離開。寶寶醒過來才發現父母不見了,就會傷心、失落。久而久之,寶寶會變得非常敏感、膽小。
  • 孩子膽小又敏感,多半是父母沒做好這件事
    雖然說大部分男孩子都是天然的「小車迷」,但是真正要推著孩子把興趣變成愛好、把愛好變成精通,在孩子還無法自我推動的時候,確實是需要家長多做一些的。這一點上,糕爸做得非常棒,他有一整套計劃,帶領年糕循序漸進地認識車子,不斷填充完整他腦海裡的汽車知識圖譜。從認識奔馳,到熟悉奔馳G系列,再到了解這個系列背後的設計靈感,和汽車的機械原理——當我的孩子口中興致勃勃地冒出火花塞、變速箱這樣的名詞時,我經常會有一種被無知支配的恐懼。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只要出門,就特別依賴身邊人,到哪都得跟著。」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孩子膽小,內向,不說話怎麼辦?你只需要做對這四件事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大膽,聰明,品學兼優,可是也有不少的父母因為孩子膽小怯懦而擔憂。孩子從小膽小,害怕面對困難挫折,慢慢長大難免會養成愛逃避責任,遇事愛打退堂鼓,不敢在人前表現自己,自卑等的性格。其實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膽小的,他的膽小行為都是受生活環境,還有父母的影響所造成的。
  •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對陌生環境特別的敏感,很容易哭鬧。」「有時候在家裡,都是大人在哪,孩子也跟著到哪,像個跟屁蟲。」「其他小朋友都大大方方,陽光活潑,就我家孩子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相對比熊孩子來說,家長更希望孩子是個「慫娃」。但你可知道,其實不是孩子本身就膽小,而是家長的某些行為,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成長嗎?
  • 為何很多父母個頭矮,孩子卻很高呢?多半是因為家長做了這3件事
    作為每個家庭中未來的希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形體上都能夠比其他人更勝一籌。然而,為何很多父母個頭矮,孩子卻很高呢?多半是因為家長做了這3件事。像遊泳,羽毛球,籃球一類的運動也是促進孩子體內激素生長,提高孩子身高的好方法。因此,父母不妨可以試試從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開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天運動一點點,離高個子自然也就不遠了。
  •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膽小怯懦?家長做好三件事,或能助孩子變堅強
    其實孩子的性格,多半跟天生沒有關係,而是後來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所影響。可能那些膽子極小的孩子,他們在外人面前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甚至有些已經膽小到不敢跟父母去交流。這時父母應該自我檢討一下,想想孩子為何跟親人之間連交談的欲望都沒有。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這樣一個誤區:我對孩子一不打二不罵,孩子一定覺得很幸福。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家庭生活中,除了打罵孩子,還有很多行為都在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很少有父母知道。今天聞達君為大家盤點幾種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帶來心理陰影的父母行為,有心的父母趕緊自查。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沒安全感的這4件事,你都做過幾件?
    還有的家長更甚,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會把孩子關到門外,任憑他怎麼哭,只要不認錯就不給開門,這期間還會伴隨著各種&34;的嚇唬……這種看似有效的方法,本質上都暴露了父母的粗暴和冷漠,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久而久之,孩子將變得膽小、自卑,甚至怨恨父母。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帶他出去玩水,在池邊遲遲不敢下去,哄他兇他都不行;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2個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會自動將孩子的內向歸結為膽小。但有一天,孩子因為做錯了事,媽媽在教育他,孩子突然對媽媽說:「我就想當一個沒有禮貌的小孩!」
  • 孩子膽小,多半和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關燈就說怕怪獸......,父母常常感到疑惑,這是性格使然嗎?其實出現這種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收到了父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