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有的父母,他們都會希望自家的孩子勇敢又堅強,這樣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孩子都能有勇往直前面對的勇氣,不至於因膽怯而放棄。要知道勇敢的面對挫折,說明孩子內心對於成功還是有渴望的,最起碼願意為了最後的結果去嘗試。可若是膽怯的止步不前,很可能成功永遠與他無關。
其實孩子的性格,多半跟天生沒有關係,而是後來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所影響。可能那些膽子極小的孩子,他們在外人面前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甚至有些已經膽小到不敢跟父母去交流。這時父母應該自我檢討一下,想想孩子為何跟親人之間連交談的欲望都沒有。
對於孩子的膽小和怯懦,很多父母都是不喜歡的,甚至想過無數次糾正他們的性格,可奈何用了多種方式不見效。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找到導致孩子性格膽小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醫不對症」,當然最後的糾正效果也是不盡如意的。所以說家長最先要做的不是想方設法去找糾正的方法,而是先費盡心思找到膽小的原因才是重點。
家長過度的保護
若是從小都生活在父母給的保護圈中,那麼孩子很少有體驗的機會,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去鍛鍊自己的膽量。總是擔心孩子磕了或者摔了,所有的事情都在背後默默替孩子做好決定,而孩子只需要做到聽話就好。可能在多數父母眼中,覺得這才是愛孩子的表現,但其實這樣的限制,已經磨掉了孩子想要獨立做事的欲望,甚至折斷了孩子日後想要高飛的翅膀。
人際交往太少
作為父母溫室中教養的孩子,生活中玩樂的空間幾乎就是客廳和臥室,當然陪在身邊的人不是父母就是其他長輩,幾乎看不到其他同齡的小朋友。若是孩子一直都處在比較「孤單」的生活環境中,那麼他的性格也會逐漸變得孤僻,甚至連跟人主動說話的勇氣都會喪失。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被封閉的環境磨掉了好奇,他可能習慣了跟熟悉的人相處。
家庭不和諧
要是整天面對著父母的爭吵,那麼不管本性多開朗的孩子,都會在這些爭吵聲中變得害怕。而且父母的吵架會變成陰影,一直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甚至對他將來的擇偶及婚姻都會有影響。當然要是家長在教育中脾氣特別暴躁,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因為脾氣暴躁的父母,他們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最深的。
看來造成孩子性格的「罪魁禍首」還是家庭,以及父母,所以說不要把孩子的膽怯歸結到天生。很多時候,父母要學會自查,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出所有的性格缺陷。當然想讓孩子變堅強,為人父母就得要多下功夫,尤其是做好三件事才能有望幫助孩子走出性格缺陷。
心理疏導
既然知道孩子膽怯是心理及性格問題,那家長就要試著開解孩子,不論何時,都要告訴孩子一件事,那就是「沒什麼大不了」。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必那刻孩子內心是無比緊張和焦慮的,家長記得要安撫他,並且不能再給孩子壓力。此刻用旁觀者的身份跟孩子交流,不要擺出家長的身份和語氣,逐漸撫平孩子內心的膽怯。
減少溺愛
那些無度並且傷害孩子的溺愛行為,從此刻起家長記得收起來吧,因為越是溺愛,越是無法讓孩子強大起來。不要覺得保護就是對孩子的愛,其實偶爾讓孩子體驗下挫折,相信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經歷的苦難多了,孩子內心的怯懦情緒也會被磨平。同樣歷練給孩子帶來的是勇敢和心理財富,所以沒必要再去溺愛了。
設計困難
若是孩子內心怯懦的話,相信他對於困難肯定是觀望態度,所以家長也很難弄清楚孩子真實的想法和實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製造困難,當然之沒必要製造太大的困難,從小到大去過渡。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充實勇氣,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若是保持該有的勇氣,那麼內心的膽怯自然也會煙消雲散的。
總結
孩子膽小不是錯,家長更是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接下來應該以鼓勵為主,那些呵斥和吼叫的方式都要停止。
關注「老張育兒記」,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評論、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