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3個方法完美解決

2020-12-22 糖果的媽媽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粉絲給我們留言。

自家孩子剛剛一歲半,感覺他最近突然害羞起來了,有陌生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馬上就鑽進家長的懷裡,怎麼也不願意叫叔叔阿姨。

等他們走了,他才慢慢抬起頭小聲的喊了叔叔阿姨。

帶著孩子回老家時,一群奶奶都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叫奶奶好,孩子卻一直喊著要家長抱起來,小臉蛋紅得不行,感覺馬上就要哭了,奶奶們都樂了:「這娃娃真害羞!」

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

不少家長都會教孩子問好,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開口,家長就開始急了,一直催著孩子向人問好,甚至把孩子都弄哭了。

當別人看見孩子低頭不開口的時候,都會說一句「這孩子很害羞」,家長也會這麼認為。

但是,這樣催著孩子改掉害羞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還會讓孩子更加害羞,甚至會有自卑的心態。

如果想讓孩子科學的改掉害羞的心理,家長們就要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害羞,才能找到正確的引導方式。

孩子為什麼會害羞

1、階段性害羞

在3歲之前,因為年齡還小,加上家長工作忙,有些孩子很少外出,很少接觸到外面的環境以及陌生人。

如果孩子忽然到了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周圍有很多自己不認識的人,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進而形成「恐懼型害羞」。

2、遺傳原因

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害羞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如果爸爸媽媽其中有一個人比較害羞,那麼一般情況下,孩子也會受到遺傳,在害羞方面會比同齡的孩子表現得更為明顯。

3、還不懂得怎樣與人相處

有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一個人很害羞,那他就是還沒有學會怎樣與他人交往。

如果家長很少帶孩子外出活動,孩子接觸陌生人的機會比較少,那麼孩子就會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更容易害羞。

4、心理負擔

有精神學方面的專家表示,如果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不溫馨,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或者孩子曾經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遭到打擊,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內向的性格。

孩子面對陌生人時,心理負擔加重,進而有害羞的表現。

5、被他人覺得害羞

專門研究社會認知的學者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被他人貼上「害羞」的標籤。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害怕面對陌生人,所以經常會得到一些評價——這小孩有點內向、這孩子膽子小、這娃娃很害羞。

因為孩子經常聽見這些評價,所以孩子都認為自己的確是這樣,進而用逃避他人評價的辦法來保護自己。

怎樣逐漸引導孩子戰勝害羞

雖然孩子只是階段性的害羞,但家長也要重視這個問題,耐心的引導孩子去克服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長時間的害羞,就會形成沉默、內向、膽小、神經過敏、缺乏自信、疑惑不安、孤獨難與人相處等問題。

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限制了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動。

所以,家長要逐漸的引導孩子改善害羞的心態。

1、孩子天性使然

家長們首先要認識到,害羞並不是孩子的缺陷,而是一種天性,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家長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一定程度的害羞。

家長沒必要因為孩子害羞而感到焦慮,並把這種焦慮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要不然孩子會感到緊張不安。

家長們要放鬆自己的心態,溫和的對待孩子,積極鼓勵孩子。

2、理解孩子

孩子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長逼著孩子不要害羞,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孩子會更加不安焦躁。

家長們要換位思考,多理解孩子,平心靜氣的跟孩子說「你還沒有做好準備對嗎?沒事的,爸爸媽媽都知道」。

如果孩子得到家長的理解與寬容,心裡會更加放鬆,更愉快的接受陌生的環境和人。

3、帶著孩子多走出去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

家長們可以邀請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或者多帶自家孩子參加聚會等活動,增加孩子「見多識廣」的機會。

當孩子見到陌生人時,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說,一會要怎麼問好,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當孩子慢慢克服內心的不安,表現的自然而大方時,家長要積極的鼓勵孩子「寶寶真懂禮貌,大家都要給你點讚呢」。

孩子感覺到其實自己可以做到,其實和陌生人說話並沒有那麼難。

【糖果媽媽寄語】

其實,害羞非常常見,只是孩子還小,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已。

家長可以抓住孩子好奇心強、模仿力好的機會,科學的引導孩子戰勝害羞,建立自信,養成更健康的心理素質。

【今日話題】

不知道你家寶寶是不是也很害羞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又害羞?其實和家長帶娃方式有關,想要解決方法並不難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我們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小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裡很活潑好動,但是只要爸爸媽媽把他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陌生的人和事時,孩子就會讓人覺得害羞又膽小。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都能有禮貌懂禮節、行為舉止落落大方,但總是失望大於希望。其實孩子之所以膽小又害羞,是跟家長的帶娃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 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我們都喜歡活潑開朗的一點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內向時,我們也會要求他們大膽一點,和別人打招呼。但是這種方式往往不管用,就算一時間可以讓孩子大膽打招呼,但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膽小害羞的問題。01 孩子內向怎麼辦?
  • 從膽小內向,到禮貌大方!我學賈靜雯的方法,解決了娃內向的問題
    2、 後天養育的錯誤或許孩子的性格在母體內就已經註定,但生活中父母的養育方法也很關鍵,有一些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膽小內向,而是父母錯誤教育方式所導致。其實她在節目中就曾坦言,咘咘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有一次她帶咘咘去上早教班,音樂課上老師要求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唱首歌來介紹自己。可是咘咘很害羞,不敢張口。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別不要擔心,無條件接受孩子靜等花開
    看到一個自信陽光,落落大方地孩子,總是會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種喜愛之情,可是也有地孩子從小就十分膽小,見人害羞,從來不敢主動去接觸別人,和前一種孩子相比,後一類孩子往往會被忽視,也會錯失很多地機會。恐懼社交膽小害羞的孩子內心是非常渴望和別人交往,但是卻擔心別人,嫌棄自己,想和別人交往,卻又不敢,內心的衝突反覆地拉扯,讓他更加焦慮不安。這類小朋友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逃避的解決方式。比如,其他的小朋友不和他一起玩,那麼,他會安慰自己,我自己玩也很好,看似合理化的解釋,其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
  • 孩子害羞膽小、沉默退縮……6種處理自卑的方式,你家孩子哪種?
    2、個體心理差異所至3、父母錯誤教育方法①父母怕什麼,孩子就怕什麼②過分嚴格③嚇唬訓斥孩子④事事包辦⑤缺乏親情4、自卑是造成孩子膽小的重要因素5、過分敏感導致孩子膽小自卑 家長應對:這類孩子因為沒有過多激烈的行為,既不闖禍,也不引人注意,但卻是最為自卑、膽小、不自信的孩子。需要家長高度重視,多多鼓勵,要有耐心,並做好長期引導的心理準備。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
    導讀: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竟然和你的說話方式有關
    其實,膽小並不是天生的,而且孩子膽小大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像陽陽家的情況,孩子膽小,不勇敢也是多數家長關心的問題。 搗搗媽自己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小時候也比較害羞,見到陌生人不好意思打招呼,每次搗搗姥姥都忙著解釋:「這孩子太內向,不愛說話。」
  • 孩子膽小懦弱,與4個因素有關,家長需要幫他改正性格
    不知道是不是與現在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現在的男孩越來越膽小懦弱,甚至有些女孩都敢做的事情,他們卻不敢。甚至有些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也不敢進行反抗,為什麼現在這種性格的孩子越來越多呢?相信,身為父母的你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是膽小懦弱的性格,也會非常著急吧?但是,孩子懦弱的性格,大多數都是由家長所造的。
  • 如何改善孩子害羞問題,家長們趕緊看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活潑大方的孩子,以後的道路能一帆風順,如果遇到孩子害羞,總是不敢與人交流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總是害羞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問題:1、家長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的做事標準,讓孩子倍感壓力;2、在家庭成員內部,有的家長會千方百計哄勸孩子開口,有的則認為孩子現在還小,
  • 孩子膽小不敢表達,不敢大聲說話怎麼辦?兩個方法讓孩子敢於表達
    穎寶媽媽/文前幾天有一個粉絲朋友留言:我家寶寶快3歲了,膽子特別小,在公共場合都不敢說話?說話聲音特別小。不知道怎麼給陌生的小朋友交流,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知道要回來,有時候給別人說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特別害羞,怎麼辦啊?
  • 孩子膽小,不敢人前說話?家長別急!用對方法,讓孩子主動表達
    祺祺媽媽心想,對一個三歲的孩子還能要求多高?不就上臺說幾句話嘛,看孩子平時在家裡的表現,應該沒啥問題,於是就只簡單的練習了一下。誰知開學那天,輪到祺祺時,她竟然緊張的不敢開口,一直嚇得躲在媽媽身後,經過老師再三鼓勵,才勉強上臺小聲嘀咕了兩句。
  •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多數原因在於父母,3個方法培養堅強內心
    一、家長經常以&34;的方式引導孩子。家中有個過於調皮的孩子,家長又缺乏育兒理念和方法時,總會用&34;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到吃飯的時間了,孩子還在外面不願意回家,家長會說&34;。到睡覺的時間了。孩子還遲遲不肯上床的時候,家長會說&34;。
  • 從膽小害羞到大方禮貌,賈靜雯的辦法教會我,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
    為人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能開朗自信、落落大方,但每個孩子都有著獨立的人格特點,他們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而這需要家長盡心去疏導和發掘,即使有的小孩子現下給人一種靦腆害羞的形象,但在生活環境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將來他們很有可能發生極大的轉變。
  • 孩子「膽小」,家長責無旁貸
    於是,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下面的情景:媽媽帶著「膽小」的孩子外出,見到熟悉的鄰居,立刻鼓勵孩子叫「阿姨」。但是,小傢伙一點都不配合,不僅不打招呼,反而將小臉埋在媽媽懷裡,採取避而不見的方式迴避對方,或者拽著媽媽的衣服,躲到媽媽背後,一副膽怯的模樣。在鼓勵孩子打招呼不成的情況下,媽媽尷尬地來上一句:「我們家孩子現在越來越膽小了,真拿他沒辦法。」
  • 孩子膽小,遇到親朋好友不打招呼?與其逼娃,不如試試這幾招
    我經常帶著女兒逛超市,時而看到許多像我女兒一樣活潑的孩子,他們可以稱得上調皮搗蛋,時而想買這買那。不僅如此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還會詢問導購員說道:「阿姨,這是什麼東西呀,可以吃嗎?」其實我很慶幸自己的女兒是個活潑的孩子,當然了,也會偶爾會看到許多寶媽寶爸,一直抱著孩子逛超市,孩子不哭不鬧,十分含蓄的陪著爸媽逛超市。
  • 娃在公共場合不敢開口說話怎麼辦,找到這3個成因,有效解決問題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是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孩子的性格等有關。而孩子的性格又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謂社交恐懼、不敢在公共場合下講話等問題,都與孩子三歲之前在家庭中接收到的家長尤其是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比如父母對孩子使用不規範的語言,大量充斥著諸如「這孩子見人就是不願講話,真是沒出息!」
  • 孩子害羞,不愛表達?家長做到這幾點,培養出可以高聲表達的孩子
    害羞的孩子,在家裡是個小話癆,可到了外邊,讓他叫人時,就躲在家長身後,千呼萬喚不出來;害羞的孩子,在家裡能把兒歌背得滾瓜爛熟,可讓他給幼兒園老師背誦,就小臉漲得通紅, 嘴巴上了鎖;害羞的孩子,在家裡能說能唱,可到了外邊就象換了個人一樣,要麼一言不發,要麼聲音象蚊子。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寶寶兩歲半,很害羞不肯開口學說話
    孩子"害羞"也好,不願開口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引導的方法不得當;孩子的問題永遠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先請你可以跟我一起來對寶寶的言語能力的發育水平做個測試:18個月,除「爸」「媽」外會說10個字;21個月時,會回答簡單問題,並能說3-5個字句子;24個月時,不用提醒會說兩句以上兒歌,喜歡問「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