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敢人前說話?家長別急!用對方法,讓孩子主動表達

2020-09-05 素心寶貝

導入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加了幾個媽媽群,經常一起探討育兒經驗,昨天在群裡,看到大家討論的很激烈。話題是由祺祺媽媽引起的,原來8月份,大大小小的幼兒園陸續開學,作為新入園孩子的家長,祺祺媽媽接到學校老師的通知,開學第一天由一名家長陪同,並且到時候孩子要做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可以提前準備一下。

祺祺媽媽心想,對一個三歲的孩子還能要求多高?不就上臺說幾句話嘛,看孩子平時在家裡的表現,應該沒啥問題,於是就只簡單的練習了一下。誰知開學那天,輪到祺祺時,她竟然緊張的不敢開口,一直嚇得躲在媽媽身後,經過老師再三鼓勵,才勉強上臺小聲嘀咕了兩句。再看其他孩子,人家不僅能大方上臺流利的表達,並且自帶幽默表情,把家長都逗的哈哈大笑,前後簡直沒法比,祺祺媽媽頓時覺得下不來臺。

看群裡的討論,其實很多家長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在家裡是話癆,出門就膽小害羞不敢開口呢?怎樣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青少年演講力導師、「吳瓊青少年口才訓練營」品牌創始人吳瓊老師在《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這本書中給出答案。

一、孩子的演說力需持續培養,家長要重視。

一個人可以面對多少人,就代表這個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也就是說你能夠跟多少人達成共鳴,你的領導力就有多大,你的邊界就有多大。——英國首相邱吉爾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說家,孩子的童言童語,有時候像老師一樣智慧,有時候像哲學家一樣深邃。可是為什麼孩子在家能說會道,出門就害羞了呢?說到底這是因為孩子的演說能力我們沒有重視,孩子沒有刻意練習的原因。

TED的掌門人克裡斯·安德森說過:「無論今天公眾演講有多麼重要,未來只會更加重要」。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好的演說力?因為演說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包括學業、事業、家庭,可以說,演說力是孩子未來的通關門票。


二、營造演說環境,刻意練習,讓孩子主動表達

1、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滋養演說環境;

3-13歲,這個時間段非常寶貴,它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三歲孩子還太小,而且正處於叛逆期,不好管理,其實這正是建立孩子自信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在自由和規則中探索的啟蒙時期。

只要家長用心,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練習表達的場景。我女兒三歲多,有一次雨過天晴我帶她到樓下玩,看到小花壇周圍爬著許多蝸牛,她被這些小東西吸引住了,一邊蹲下來聚精會神的觀察,一邊好奇的問我,「媽媽,為什麼蝸牛身上都背著一個殼呢?它們爬的好慢,是不是殼很沉呀?」,我說「是呀寶貝,拖著重重的殼,所以爬的比較慢,這個殼是蝸牛的小房子,陰天下雨或者爬累的時候,它們就可以躺在裡面休息,也可以躲避敵人的攻擊,很安全」。

幾天後,我們一起讀繪本,上面畫著兩隻蝸牛和一棵葡萄架,女兒馬上說「媽媽,我知道這個故事在講什麼,它說的是一隻小蝸牛和它的媽媽想吃樹上的葡萄,可是樹好高,夠不到,只好一步一步往上爬,它們身上的殼很沉,所以爬的很慢,但是它們不怕,爬累了,就躺在殼裡休息一下,然後接著往上爬,最後終於爬上去了,吃到了甜甜的葡萄。媽媽,你說我說的對嗎?」

我驚訝於女兒的表達,沒想到她會把之前的場景和現在的故事串聯起來。這件事情之後我更加注意把握每個可以讓孩子表達的機會,對於孩子提出的「為什麼」也會認真解答。



2、比起家庭環境,同伴演說環境更重要;

《教養的迷思》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家朱迪斯·哈裡斯指出:認為影響孩子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長的教育方式的觀點是錯誤的。孩子們的未來不取決於父母有多愛他,而取決於他們與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否和諧相處。被同齡人接納,孩子才有歸屬感,基於這一點,怎麼讓孩子練習演說呢?

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和我們同齡,又都是女孩,兩家關係不錯,雙方家長有意識的讓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周末閒暇時間也會聚在一起,比賽講故事,看誰講的好,同齡人間的互動,既練習了表達,也培養了社交能力。


3、演說圈子,要麼組建要麼加入;

如果身邊有演說圈子的資源,自身又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下。如果沒有,我們可以創造條件,組建一個可以每天打卡的圈子,具體怎麼操作呢?

(1)邁出一小步,找到一個可以帶孩子一起打卡的朋友

組建一個打卡群,群裡人數不強制太多,3個及以上即可,每天固定時間打卡,打卡的形式可以發一段孩子演講的視頻,演講的內容不限制,其他成員負責點評。剛開始孩子可能會不適應,需要家長從旁協助,前期一定要堅持住,過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習慣了,自己都會想著打卡。

(2)設立規則,樹立目標

為了增加演說氛圍,可以設置群規則,比如設置「365天打卡」「1000天打卡」的主題,目標可以適當定高一些,每個小朋友打卡前都要先說:「大家好,我是×××,今天是我參加1000天打卡的第×天。」

同時鼓勵大家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臺公開記錄孩子的進步,一方面增加堅持到底的動力,同時也吸引其他家長帶孩子進群打卡。

(3)藉助社會資源,為孩子創造演說機會。

在培養孩子演說力的道路上,我們還要多藉助社會資源為孩子創造演說機會。比如線下,我們可以組織演講比賽或者提前確定好演講主題,等到戶外聚餐或者家庭聚會時,帶孩子做演講分享。

社群打卡到一定天數後,同城的孩子可以組織一個演講比賽,每個孩子給出3分鐘演說機會,表現優秀者給予獎勵;另外某些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家長可以在群裡分享,大家共同學習。這樣既擴大了孩子的社交圈,也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演說的不足,進而反思改進。

4、增加戶外體驗,讓孩子的表達更豐滿。

「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書或者地圖上,而是在門外。」《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中如是說。

旅行,是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提升表達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給孩子帶來美妙的體驗,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多表達,慢慢構建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認知,奠定孩子表達的基礎。

我們家到女兒幼兒園有一段路程,我們放棄了用車而改為走路,大約需要20分鐘,每天我牽著她的手,沿途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遇到感興趣的就會一起探討一下,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寫到最後

沃倫·巴菲特指出:「學會演說,是一項可以持續使用五六十年的資產」,所以具備演說力的孩子,未來更具有競爭力。而演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持續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多給孩子營造演說環境,不斷的幫助孩子刻意練習,讓孩子愛上演說,在公眾場合主動表達。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不敢表達,不敢大聲說話怎麼辦?兩個方法讓孩子敢於表達
    穎寶媽媽/文前幾天有一個粉絲朋友留言:我家寶寶快3歲了,膽子特別小,在公共場合都不敢說話?說話聲音特別小。不知道怎麼給陌生的小朋友交流,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知道要回來,有時候給別人說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特別害羞,怎麼辦啊?
  • 膽小、怯場、不敢說話?四種方法幫助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父母需看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樂觀活潑,但很多時候孩子都是表現得膽小,不敢說話,特別是面對陌生人時,這其實都和語言啟蒙有關。孩子見到陌生人就不敢說話,和語言啟蒙有關相關數據表明:孩子與生俱來的表達能力和性格,都與語言啟蒙有很大的關係,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語言啟蒙是在1歲後,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
  • 孩子膽小不敢表達,家長可以從這5點入手
    對於孩子膽小,可能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天生的性格問題,其實除了先天的性格內向外,還有幾方面的原因導致孩子膽小、不敢說話、不敢與人交流。1、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很多家長覺得要幫孩子料理好一切事情,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可以,平時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該怎麼辦?讓孩子敢說話,首先讓孩子開口
    孩子不愛說話,一著急就結巴,家長干著急沒用:讓孩子敢說話,首先讓孩子開口!很多孩子怯懦膽小,不愛跟同齡小孩子玩,家長都要擔心是不是孩子的問題,說孩子不愛說話,不愛溝通,其實都沒有反思一下是不是家長的引導出現了偏差。
  • 孩子內向膽小,家長著急沒用,方法用對才有效!
    孩子內向膽小,這是兩個方面,內向和外向並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膽小則是孩子不夠自信。自信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源動力,這就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細心和教育的智慧。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不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能,所以家長不能用固定性的思維去看孩子。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別不要擔心,無條件接受孩子靜等花開
    看到一個自信陽光,落落大方地孩子,總是會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種喜愛之情,可是也有地孩子從小就十分膽小,見人害羞,從來不敢主動去接觸別人,和前一種孩子相比,後一類孩子往往會被忽視,也會錯失很多地機會。上了學之後,她不敢大聲在班級裡說話,老師課堂上提問,即使她會,也不敢站起來回答,被老師點到名之後,還沒有回答問題,臉已經漲得通紅,緊張到說話吞吞吐吐。她也很想和同學們一起去玩耍,可是內心裡卻總是會擔心別人會嫌棄自己,因此從來不敢主動和同學玩,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每當看到別的孩子自信陽光,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劉女士會從心底流露出一絲失落。
  • 孩子膽小又不敢說話,單鼓勵是不夠的,三個技巧讓他們變得有勇氣
    對於孩子說的這個玩伴我是知道的,是一個怯生生的小姑娘,每次和她說話的時候,我都會下意識地壓低自己的聲音,怕嚇到她。有一次,幼兒園家長會,我見到了她的家長,她就一直躲在家長身後,她家長的解釋是孩子膽小,不敢跟陌生人講話。
  • 為什麼孩子會越來越膽小?如何解決孩子膽小問題?
    常常聽到寶媽們說: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膽小,出去也不願意和小朋友說話,總是小心翼翼的,可愁壞了,不知該如何是好?1、 常見的原因:家庭教育過於嚴厲,讓孩子不敢勇於表達自己;與外界接觸太少,到不熟悉的地方會缺乏安全感;當孩子膽小時過度斥責讓孩子產生牴觸;2、 容易忽視的原因:父親是否花了足夠的時間陪孩子。當然,這並不是說母親的角色不重要,母親是海,父親是山,母親和父親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 孩子不敢開口、膽小不自信怎麼辦?這3招解答你的疑慮「親子」
    「有想法從來都不去表達,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懂怎麼去爭取,這孩子真叫人發愁。」「我家寶寶特別不自信,當眾說話就緊張,上次上臺表演緊張得說不出話,這可怎麼辦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博士羅靜不這樣認為,她告誡家長們,如果孩子到一定年齡依然膽小,需要家長進行主動幹預。「孩子3、4歲之前膽子小,家長們不用過度緊張。
  • 孩子膽子小?家長不要擔心,5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5、不愛說話,也不愛表現自己,老師提問站起來也扭扭捏捏的。那麼孩子為什麼孩子會如此膽小呢?1、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太過嚴厲,這會導致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甚至產生自卑心理。2、太過護著孩子,一家人把孩子當成「掌中寶」,什麼事都幫孩子解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孩子不膽小就怪了。
  • 孩子膽小、懦弱、不愛說話?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最近朋友很鬱悶,自己家的孩子總是膽子很小不愛表達,過年走親訪友也從來不打招呼,去室外玩鞦韆也要爸爸緊緊牽著他的手,什麼都不敢去嘗試,小孩子剛剛接觸世界對一切陌生,都會有一點膽小但父母如果不能正確引導的話,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被欺負不敢說出來?別急著斥責孩子,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其實孩子的行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做不了關係,小李怕女兒會發生危險,因此總是會叮囑女兒,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碰,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膽小懦弱。即使別人欺負她,她也不敢還手。即使家長讓他們去做,他們也會心不甘情不願,從內心裡失去了主動做事情的意願。即使自己受到了別人的欺負,也不懂得進行自我保護,反而會等著父母或者其他人替自己做,自己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遇到了問題總想要依靠身邊的人。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先別著急,4個小辦法幫孩子解決膽小問題
    導語:我有個表姐,她的孩子已經五歲了。可能是因為我很少去她家,孩子見我也很少,每次見我,表姐讓他和我問個好,他都是扭捏著,很小聲地說話。我主動和他聊天,他也很小聲,家裡人只說他這是膽子小。仔細觀察了,他在熟悉的人前,處事自然,而在陌生人前,只會躲在父母身後。
  • 孩子過於內向,不敢主動交朋友,家長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連朋友都沒幾個都說孩子的個性隨家長,但小金家的孩子卻很反常。小金和丈夫都是那種性格比較開朗外向,善於結交朋友的人,即便已經結婚多年,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兩人還能有說不完的話。但小金的孩子卻很內向,平時就不敢說話,遇到生人就更加膽小了。小金跟老師說起這件事,希望老師能夠多鍛鍊鍛鍊孩子,讓孩子多交幾個朋友。可沒想到後來,老師卻說這個問題還得小金自己來解決。
  • 孩子不敢開口、膽小懦弱怎麼辦?這3招解答你的疑慮「親子育兒」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博士羅靜不這樣認為,她告誡家長們,如果孩子到一定年齡依然膽小,需要家長進行主動幹預。「孩子3、4歲之前膽子小,家長們不用過度緊張。許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更優秀,不斷地用語言刺激孩子,督促孩子進步,說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那麼孩子從此就變得優秀了嗎?並不是的,孩子只會無限的自卑和膽小,從而磨滅了本就不多的自信心,失去自我。
  • 孩子說話時不敢與人對視?提高視覺統治比讓其社交心理更強大
    一些孩子除了與家人能夠正常交流外,與其他親友或陌生人交流時往往不敢與對方對視,一看到別人的眼睛就會臉紅、言語動作不自然、馬上躲開對方的目光。這是典型的害羞、膽小、不自信心理在作祟。「視覺統治比」過低的孩子源於其軟弱的社交心理,這往往會使孩子不能正常與人交流,不能自信地展示自我,不能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個人的成長鍛鍊、人際交流方面會吃虧不少。最可怕的是,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形成自卑、膽小、封閉的性格,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二、為什麼孩子不敢與人對視?1.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小朋友玩。」陳女士家的的女兒今年6歲,已經是上中班的小朋友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還總是在早上上學的路上哭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問她喜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回答說:「喜歡。」
  • 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孩子內向,家長的這些舉動是錯誤的:1)當著眾人數落孩子中國很多傳統的父母,都把孩子大膽勇敢,敢和別人打招呼,看作是一個標杆。小區裡大媽大叔在一起討論的時候,也會說誰家的孩子外向,見人就會打招呼;誰家的孩子膽小害羞啊,見人就眼神躲閃。
  • 會「說話」不等於「會」說話,孩子的表達能力你有重視嗎?
    因為比起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實在是太令人頭疼了:在家是喋喋不休,出門變「啞巴」;有陌生人在場就害怕,一直沉默,不敢說話;上課不敢發言,回答問題臉紅心跳班上競選,本來條件可以,但膽小,不敢發言,錯失機會!與同學相處,無話可說,要不就怕說錯話,遭取笑,越來越不自信,社交圈也越來越小,幾乎沒有朋友!在家又唱又跳,學校有演出卻從來不敢上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