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知系統迭代進化 曠視科技以AI推動智慧型手機創新升級

2021-01-18 齊魯晚報網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平均跌幅接近10.6%。國內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步入瓶頸期,急需尋找新的突破點。與此同時,隨著短視頻等APP的崛起,讓拍攝成為了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從而促使手機廠商在手機拍攝能力、功能與用戶體驗方面加大投入。在這其中,推動光感知系統升級成為了關鍵突破點,而擁有AI算法能力的曠視科技等企業也在產業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光感知系統是智慧型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關鍵部件中價值佔比高達近50%,主要由晶片、屏幕、算法和鏡頭組建構成。但受內部空間的限制,智慧型手機天生受限於光學元器件大型化與成像品質的「兩難」選擇。同時「光感知」三大領域硬體元器件成本高昂,推動AI算法在「光感知」系統中的協同作用與進化融合成為了行業共識,曠視科技是率先提出這一理念的公司。

圖:光感知系統在智慧型手機關鍵部件中價值佔比近50%

目前,曠視科技的AI算法已經應用在10億部智慧型手機中。通過AI算法,曠視科技希望在各硬體之間搭建了一個類似神經網絡的連結,釋放出整個手機光感知系統的最大價值。

其中,「超畫質」體驗是手機用戶最直觀衡量手機影像性能的重要參考標準,曠視科技打造了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能力的「AI+CV」超畫質技術。

曠視科技「AI+CV」超畫質技術的核心工作是對「時域」「頻域」和「空域」三個域上的信號進行增強或優化處理,通過AI對高畫質數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使畫面品質得到整體提升。具體來看,曠視科技的超畫質技術主要是針對全局和細節兩方面分別進行優化處理,比如畫面細節增強、動態範圍提升、降噪效果提升這類屬於全局優化的範疇,而閉眼融合修復、天空噪聲優化、揮手鬼影優化這些則屬於細節優化。

圖:曠視科技「AI+CV」超畫質技術

除了為用戶帶來「超畫質」體驗,曠視科技光感知方案還為當下火熱的屏下攝像頭帶來了新的突破方向。曠視科技認為,傳統「光感知」的三大系統(屏幕、光傳感器、算法)都是相對孤立存在和各自優化,信息單向傳遞並且幾乎不產生交互。帶來的結果就是其中一個環節一旦發生問題(比如進光量不夠),就會導致整個屏下成像過程產生圖像信息缺失。曠視提出的新方案,是將「光感知」的三大系統實現「全連接」結構,實現整體聯合優化、彼此互相補位,最終打造近乎「挖孔屏」或升級結構前置攝像頭達到的成像效果。

總的來看,智慧型手機行業正處於關鍵轉型突破期,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以及短視頻等相關應用的火爆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亦帶來了新的業態。艾瑞諮詢白皮書顯示,手機廠商拍攝算法與外部算法公司合作廣泛,將近60%手機拍攝算法,通過與算法公司合作研發獲得。與此同時,AI+光感知手機算法市場高度集中,以曠視科技為代表的頭部企業份額佔比接近80%,且在國內主要廠商新發布/已發布的高端安卓手機系列中,約有75%應用曠視科技AI算法/與曠視科技合作AI算法。此外,曠視科技AI算法的普及率在主要廠商的不同中端系列安卓手機中佔比也接近60%

相關焦點

  • 「拍攝」成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 曠視科技提出以AI重新定義光感知
    各大手機廠商正發力手機影像性能,通過自研或與外部算法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拍攝體驗。經過在計算攝影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創新,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也正將AI能力融入影像算法,助力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
  • 曠視打造超畫質技術 AI重定義光感知突破手機拍攝局限
    5G時代的到來,攝影和視頻創作愈加火爆,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人工智慧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拍攝"以29.2%的佔比成為2019年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比排名第二的"處理器"高出近12個百分點。因此,手機拍攝能力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爭奪的關鍵技術高地,而在AI領域深耕多年的曠視,正在將AI的能力融入影像算法。
  • AI重新定義光感知,可能是智慧型手機的新方向
    回顧智慧型手機過去10年的演變歷程,看似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後,無外乎兩條路徑:一是硬體參數上的升級。智慧型手機的屏佔比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勁、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一些手機廠商將堆砌硬體和創新畫上了等號,十年進化的本質都是在硬體上不斷做加法。二是應用生態的中心化。
  • AI重新定義光感知,或是手機新方向
    或許也為智慧型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方向,即進行一場全面融合硬體和服務的「化學反應」,而最可能的破局點就是光感知系統。》中給出的數據:智慧型手機的光感知系統主要由晶片、屏幕、算法和攝像頭構成,目前光感知系統在智慧型手機關鍵部件中的價值佔比高達46.6%。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AI重新定義光感知
    > 智慧型手機光感知系統升級,切合當下消費者需求偏好,有望帶動智慧型手機市場走出瓶頸期。消費者對手機拍攝的關注,短視頻相關應用的流行,將引導手機廠商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鼓勵手機廠商擴大在智慧型手機光感知領域的投入,推動光感知系統升級,拉動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
  •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復甦,不能全靠5G
    回顧智慧型手機過去10年的演變歷程,看似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後,無外乎兩條路徑:一是硬體參數上的升級。智慧型手機的屏佔比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勁、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一些手機廠商將堆砌硬體和創新畫上了等號,十年進化的本質都是在硬體上不斷做加法。
  • AI視覺加速無人駕駛產業落地,商湯曠視微美全息智能科技化
    自動駕駛發展需要科技企業和車企共同發力。像科技企業要智能化,無人化,這是我們的優勢。還有傳統車企、新的車企和TL1提供新的平臺。像比亞迪現在把線控開放,還有執行機構的運營,OTI。還有軟體升級。所以算法變得特別重要,通過算法和軟體就可以升級功能。
  • 曠視要用AI重新定義計算攝影
    三、計算攝影的本質,是「光感知」的協同設計 從超畫質技術,我們可以看出曠視對於計算攝影的發展路徑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其實拍攝本質上是一個「光感知」的過程。光:光線本身及光學路徑;感:接收光線做光電轉化;知:將光信號做計算處理。
  • 呼和浩特市政府、和林格爾新區與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三方...
    曠視與中國移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9月,曠視與中國電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7月,曠視在行業首發《人工智慧應用準則》,倡導科技向善,2019年5月,完成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參與的7.5億美元D輪融資,2019年4月,北京智源-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揭牌,2019年4月,曠視與海澱區東升鎮達成戰略合作
  • 阿里知產保護科技大腦一項技術刷新世界紀錄;曠視推出AI生產力平臺...
    曠視推出AI生產力平臺Brain+覆蓋AI全流程研發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曠視舉辦線上發布會,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重新定義了人工智慧底層的基礎設施,並正式發布了曠視AI生產力平臺Brain++,同時宣布開源其核心框架天元(Meg Engine)。
  • 國家級 AI 創新力量集中亮相!AIExpo2020「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
    > 視頻感知(海康威視) 智能供應鏈(京東) 圖像感知(曠視) 安全大腦(360) 智慧教育(好未來) 智能家居(小米) 截至 2019 年,科技部已發布了
  • 董中浪出席曠視科技機器人戰略發布
    2019 年 1 月 16 日,曠視科技在北京舉辦機器人戰略發布會,發布智慧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Hetu)」,以及多款不同系列機器人。與此同時,曠視科技還邀請了眾多業內人士參與會後的圓桌論壇,共同探討物流行業在「AIoT時代下的行業升級」。
  • 華為發布基於自進化AI的HiSec Insight安全態勢感知系統
    DoNews 4月22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華為於4月21日線上發布了HiSec Insight安全態勢感知系統。這是一款基於自進化AI檢測引擎,對整個企業網絡安全態勢進行精準預測,以提升網絡的威脅處置能力和安全運維效率的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是華為面向企業全場景智能威脅檢測推出的安全大腦。
  • 達摩院2020年預測: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分別為: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工業網際網路的超融合、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模塊化降低晶片設計門檻、規模化生產級區塊鏈應用將走入大眾、量子計算進入攻堅期、新材料推動半導體器件革新、保護數據隱私的AI技術將加速落地、雲成為IT技術創新的中心。
  • ...納米光子晶片重構3D感知系統,憑藉低成本、高精度優勢打造閉環...
    5G的時代,3D視覺感知系統給了越來越多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交互式、體驗式變革也成為主流。但與場景深度融合的3D視覺感知技術,如何實現軟體與硬體的深度結合則成為當下創新變革的動源。成立於2018年的光鑑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就定位為一家提供軟硬體結合的3D視覺感知系統的技術研發公司。
  • 智源研究院重磅發布智源學者計劃,攜手曠視成立聯合實驗室
    該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澱區政府推動成立,依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小米、字節跳動、美團點評、曠視科技等北京人工智慧領域優勢單位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張宏江擔任首屆理事長,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黃鐵軍擔任首任院長。
  • 智慧型手機路線,攝像機智能化的最佳借鑑?
    數年間,手機完成了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進化。和手機變革為「智慧型手機」一樣,攝像機也在變革為「智能攝像機」。你有沒有想過。未來,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智能攝像機的AI算法也可以在線挑選、購買、更新?而智能攝像機是機器視覺的感知終端,隨著智能技術的進步,其種類也日益豐富、產品功能不斷提升,並逐漸走向由軟體驅動和控制硬體資源的「軟體定義攝像機」。
  • 2018中國年度AI評選揭曉!10大領航企業,50家明星公司
    曠視科技 中國AI創新創業的代表性公司,也是全球最具研發實力的AI初創公司之一。曠視以「Face++」起步,2018年刷新過全球AI公司單輪融資紀錄,並在全球AI競賽中再次擊敗Google、微軟等巨頭,成為全球AI競賽MS COCO最大贏家。
  • 非接觸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升級
    科技不僅能幫助我們戰勝疫情,而且還有可能催生新的經濟模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抗擊疫情期間,非接觸式服務的加速升級就是一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所以只能通過強有力的阻隔措施來應對。而傳統的工作和服務都是直接的、面對面的,非常不利於阻隔病毒的傳播。於是,在線辦公、網上教學、VR逛展等遠程在線服務迅速普及。
  • 曠視推出九霄AIoT智能商業物聯雲平臺 為企業提供一站式AI輕應用
    為解決這一行業痛點,6月19日,曠視在舉辦的企業服務戰略峰會暨新品發布會直播中,正式對外推出定位SMB中小企業客戶的「曠視九霄」AIoT智能商業物聯雲平臺,以極簡的人工智慧接入流程,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AI輕應用」閉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