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弗卡思
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你繁重且焦慮的科研進程中,總是有一些幹擾因素,會打亂本就緩慢的節奏。眾所周知,幹擾因素往往具有兩面性,如何正確的對待這種幹擾,從而激發出潛在的有益信息,將其更好地應用到科研中去,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審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導師或編輯賦予你的權利),幫助我們更多的了解論文發表整個的流程。
視頻「學術後浪」中有句話說:「內心強大的審稿人,從不吝嗇小修和接受」,哈哈,現實是審稿人的內心不強大,要是內心真如此強大了,那麼論文將泛濫成災。現狀是審稿人越來越難找,有的審稿人甚至是專業不相關的領域強行出場。
如果將發Paper的過程比作一場遊戲,不熟悉審稿過程的作者,常常無法規避那些初級的埋伏,往往漏洞百出,掩蓋了自己本身的優勢。但是好在,審稿是一項有其內在邏輯和運作規律的活動,在進行了長期的審稿鍛鍊後,你將會得心應手,並且不再懼怕自己投稿時那些猛如虎的批判。本人結合多年的審稿體驗,為有機會審稿的朋友們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說一下審稿人給出的審稿意見的常見格式,即「Page xx, Lines xx-xx, 具體的建議……」。建議又通常分為general comment 和detail comment,後者又具體分為major和minor comment。
總體觀點,審稿人可以具體的寫對每一部分的意見,也可以整體評述這個文章的水平和建議。
major comment(主要評述)部分,是針對文章的整體架構,實驗方法,數據可靠性和分析手段,文章意義和創新,邏輯連貫度等方面做出評論和建議。
minor comment(次要評述)部分,則主要是針對圖表的修改建議,以及引用的正確性和適當程度、結果的描述、討論的個別語句是否恰當等方面作出評述。
下面針對文章中每個部分,進行具體說明:
01、引言部分
關鍵詞:context, research gap, argument, significance
1)是否讀出了為什麼這個研究是重要的,如果不明顯,這個文章需要修改的幅度不小;
2)是否能通過文獻綜述,洞察出對於這個話題目前已知的情況、未知的情況,這個研究是如何填補這些空白的(fill the research gap)?
3)接下來,要找這些文獻是否有瑕疵:
文獻數量是否足夠
文獻年份是否較新
文獻是否能幫助讀者勾勒出本研究在這些研究中所處的位置
4)最後,記得檢查引言部分的結尾,是否包含了研究的意圖、目的以及必要的假設
02、材料與方法部分
關鍵詞:sufficient, detail, appropriate, repeatable, sound(statistics)
1)首先關注樣本量大小以及數據的獲取途徑,解析度適合程度等;
2)實驗的設計,框架的構建,變量的選取以及數據的收集處理是否得當;
3)儀器的描述和分析階段的步驟是否詳盡,可重複性是否能體現;
4)統計方法的正確性,顯著水平的選取,假設檢驗的描述。
03、結果部分
關鍵詞:make sense; clearly presented; correctly labeled;credibility
1)圖表是否能清晰的反映結果信息;
2)圖表描述的語句是否能簡潔描述結果。
04、討論部分
關鍵詞:consistent with results;rational interpretation;implications and directions
1)是否給結論足夠的解釋,這個解釋是給你真正的結果的解釋,並不是給你希望得到的結果的解釋。要注意有些人的結論和討論是不一致的,不認真的審稿人看不出來,就讓有些人鑽了空子,務必要保證結果與討論之間的一致性(consistency),不能得出的是A結論,卻解釋B。如果有多處不一致的話,稿件被拒也是正常的事情。這時你就可以寫一句「The discussion section does not flow from the results and doesn’t match the results.」
2)是否對研究的局限性進行了說明。有些類型的文章,如野外調查,也可以不說明局限性,但是必須說清楚潛在的意義和內涵(implications) 。關於建模的文章,是要說明其局限性,因為畢竟和真實情況存在著差異。
05、結論部分
關鍵詞:significance;implications;future research
結論部分不是結果和討論的重現,而是對於文章的總體概況以及升華,往往具有點睛之筆的作用。在這一部分中,是否能找出文章的意義,主要結果,啟示以及局限性,是結論部分成功的關鍵。如果未能匹配到這些內容,可以建議作者「Refine the conclusion to show the significance, main findings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06、摘要部分
關鍵詞:complete and concise
我建議大家最後再對摘要部分進行評述,因為摘要部分是文中的精華,作為單獨於正文的存在。摘要部分由四部分組成,研究背景、研究目標、主要結果(簡潔、客觀)以及研究的意義。所以作為審稿人,我們應該提取到這些信息,否則就需要作者做修改。
07、其他
標題--是否可是以及可反映文章內容(Appropriate and informative?)
亮點-- 是否重述了研究背景;整合了描述方法;展示了主要結果(避免常識性語句)?
參考文獻--是否格式正確且沒有缺失(correct and complete?or missing?)
此外,我們不能太絕對,不能說這是一個毫無價值的研究,或者是純屬浪費時間之類的話。如果想表達大修,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 「The topic is interesting, however, the study has significant methodological flaws and requires major revis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journal’s requirements」。
期刊的審稿時間一般是兩個星期以上,如果時間允許,作為審稿人,還是應該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評價。但是面對一些我們並不是很熟悉的話題,我們則應該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查閱相關話題的經典文獻,完成一篇像樣的審稿意見。我相信這也將會拓寬我們的知識面。
通過自己長期的審稿鍛鍊,在自己收到專家意見的時候,會立即發現有些問題與自己問別人的很相似,這就會立馬使我回想起文中的缺陷,以及如何提高。發現有的問題別人問的很巧妙,我也能快速的理解審稿人的用意,自己也會在下次審稿的時候,將其運用其中。
總體而言,作為一個研究生,審稿並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因為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嚴謹而認真的。那些我們因為審稿花費的時間,終將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報給我們的研究。希望大家都能在了解別人研究漏洞之後,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完善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