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菌根真菌也能生成「脂質幾丁寡糖」

2020-12-20 生物谷

固氮根瘤菌利用「脂質幾丁寡糖」(lipochitooligosaccharide)信號分子啟動與植物根的共生關係。曾有人提出,菌根真菌也為這一過程分泌化學信號,但這些分子的身份過去卻不清楚。現在,研究表明,與根瘤菌相似的是,菌根真菌的確產生「脂質幾丁寡糖」。這些共生信號在多個科的植物物種中刺激「叢枝菌根」的形成,同時刺激根部發育。這些數據提供了關於植物根部「內共生」中信號作用機制的演化的一個更為詳盡的畫面,並且可能為在農業中利用這些活性分子鋪平道路。(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622

Fungal lipochitooligosaccharide symbiotic signals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

Fabienne Maillet,Véréna Poinsot,Olivier André,Virginie Puech-Pagès,Alexandra Haouy,Monique Gueunier,Laurence Cromer,Delphine Giraudet,Damien Formey,Andreas Niebel,Eduardo Andres Martinez,Hugues Driguez,Guillaume Bécard& Jean Dénarié

Arbuscular mycorrhiza (AM) is a root endosymbiosis between plants and glomeromycete fungi. It is the most widespread terrestrial plant symbiosis, improving plant uptake of water and mineral nutrients. Yet, despite its crucial role in land ecosystems, molecular mechanisms leading to its formation are just beginning to be unravelled.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M fungi produce diffusible symbiotic signals. Here we show that Glomus intraradices secretes symbiotic signals that are a mixture of sulphated and non-sulphated simple lipochitooligosaccharides (LCOs), which stimulate formation of AM in plant species of diverse families (Fabaceae, Asteraceae and Umbelliferae). In the legume Medicago truncatula these signals stimulate root growth and branching by the symbiotic DMI signalling pathwa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signallin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lant root endosymbioses and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their molecular dissection. They also open the way to using these natural and very active molecules in agriculture.

相關焦點

  • Nature:菌根真菌是土壤碳存儲的關鍵
    不同生態系統在居主導地位的、與植物相關的菌根真菌(與幾乎所有陸地植物相關的根共生體)的類型上有所不同。「外生菌根和杜鵑花類菌根」(EEM)真菌產生降解氮的酶,而「叢枝菌根」則不,於是便有了這樣的預測:EEM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將會與分解者競爭土壤氮,因此增加土壤碳存儲。
  • 叢枝菌根真菌研究取得進展
    叢枝菌根真菌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關鍵的微生物。它們參與了碳、氮、磷等多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能與90%以上的陸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體。通過「生物地下交易」法則,植物和叢枝菌根真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植物將光合產物以碳源的形式輸送給叢枝菌根真菌;作為反饋,叢枝菌根真菌為植物吸收更多的養分和水分等,以促進植物生長。
  • 為什麼你需要了解叢枝菌根真菌
    在接受簡單的培訓後,你就可以檢查植物的根部,看叢枝菌根真菌是否在茁壯生長。 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叢枝菌根真菌。叢枝菌根真... 如果你關心土壤肥力,你可能會需要一個新工具:顯微鏡。在接受簡單的培訓後,你就可以檢查植物的根部,看叢枝菌根真菌是否在茁壯生長。
  • 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松茸是松、櫟等樹木的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生長在松林、櫟樹闊葉林、松闊葉混交林等地。作為一種典型的外生菌根真菌,松茸尚無法進行人工栽培,同時,由於其生長環境受到破壞,所以產量相對較低,價格持續走高。新鮮松茸的菌蓋最開始是長成半球形狀,等到成熟之後,菌蓋逐漸打開成傘,菌蓋呈褐色,菌柄白色,上有淺褐色或者是慄褐色纖維狀絨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鬱的香氣。
  • 菌根真菌對植物種群和群落生物學的影響
    菌根真菌對植物種群和群落生物學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0:21:00 愛沙尼亞自然歷史博物館Leho Tedersoo研究小組綜述了菌根真菌如何促進植物種群和群落生物學
  • 田間菌根真菌對玉米根系的侵染及受土層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在磷肥長期定位實驗小區進行的研究發現,在0~20cm土層中,玉米根系的菌根真菌侵染率、叢枝豐度均在施磷量75kg/hm2時達到最低值,並且不再隨供磷水平的提高而變化,說明即使在磷肥高投入條件下,菌根真菌仍然能夠侵染玉米根系。以往的研究中,忽略了在田間條件下不同土層中速效磷濃度的差異。實際上,在磷肥高投入條件下,菌根真菌對20~40cm土層中的玉米根系侵染率顯著高於對0~20cm土層中的根系侵染率。
  • 「真菌王國科普系列之三」「小」菌根的「大」作用
    那麼,自然界中的真菌是如何與植物共同生活的呢?與植物共同生活的真菌多數存在於土壤中,而這些真菌與植物共生的結構稱之為菌根(mycorrhiza)。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共生現象,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建立的相互有利的一種共生體。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揭示:脂肪酸才是植物傳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
    研究論文「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首次揭示了在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的共生過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並發現脂肪酸作為碳源營養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 說說菌根!
    世界上許多名貴的食用菌都是來自森林,科研工作者發現此類真菌需要和松科、殼鬥科樹木的樹根共生形成「外生菌根」才能正常生長、完成生活史!如:塊菌(松露)、美味牛肝菌、紅汁乳菇。雞油菌、青頭菌、松乳菇、等都屬於」菌根性食用菌「的範疇。
  • 養蘭易養根難,教你用「真菌」養蘭花,養好「菌根」蘭花自然變美
    這也是蘭科植物與其它植物的特別之處,蘭花可以與真菌共生,真菌就寄生在它的根上,與其說是蘭花的根在吸收營養,不如說是那些共生菌在發揮作用。下面就來說一下,蘭花的根和菌如何共生?以及這種共生菌根如何發揮作用?有什麼優點又有什麼缺點。不過在講蘭科植物的菌根之前,需要先說一下蘭科植物。
  • 菌根究竟是菌還是根?
    而我們平時愛吃的松露、松茸、牛肝菌這些菌菇的形成前提都需要與特定的植物根系形成菌根才行。因此,它們也被稱為菌根真菌,即能夠與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 雖然大多數植物都能形成菌根,但菌根的類群分布並不是均勻的,其中外生菌根(佔總數2%)、叢枝菌根(72%)、蘭科菌根(10%)和歐石楠類菌根(1.4%)是較為常見的四種類型。在生態系統中,一種植物可以同時和多種真菌形成不同類型的菌根;而同樣的,單個真菌也可以通過侵染周圍不同的植物從而在土壤中形成一個相互連通的菌根網絡。
  • 中科院科學家:真菌更喜歡從植物根部「揩油」,而非「吃糖」
    王二濤 圖真菌更喜歡「揩油」6月8日下午,標題為《植物轉運脂質給真菌以維持共生或病原真菌的寄生》(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科學》上。
  • 什麼是藍莓菌根?種植前景如何?
    一、什麼是菌根 植物與真菌的共生現象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真菌從植物根部獲得生長所需的生長物質,同時真菌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供給植物生長。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共生聯合體。菌根具有擴大宿主植物的吸收營養面積、增加宿主植物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提高宿主植物抗逆性等功能,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菌根菌有什麼作用?
    菌根(Mycorrhizae)是特定的植物根系與特定的真菌在長期生存過程中協同進化而形成的互惠共生聯合體。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稱為菌根菌(Mycorrhizal Fungi-MF)。菌根是植物共生關係中最普遍的一種自然現象,約90%的高等植物可與土壤真菌共生形成菌根。
  • 藍莓菌根有什麼作用?種植技術有哪些?
    一、促進植株對養分的吸收 菌根可以促進藍莓植株對營養元素尤其是氮和磷的吸收。藍莓通常吸收銨態氮的效率要高於硝態氮,Kosola等研究表明藍莓苗成功接種菌根真菌後吸收硝態氮的能力提高。對於杜鵑花類菌根真菌可以促進寄主植物對有機氮的吸收,大量文獻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表明無論在試驗條件下或自然生境中杜鵑花類菌根都能提高藍莓對有機氮的吸收效率,從而促進其生長。
  • 你家松樹盆景長不好,可能是確實這種菌根
    許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關係,我們稱為外生菌根。菌根的形成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生態現象。雖然人們發現這種現象已經有百年歷史,但在農林業中應則用是近30年來才迅速發展的。目前國內外十分重視生產菌根的研究。菌根伍紅corrhiza)是植物根部和真菌形成的共生體。
  • 土壤修復「法寶」:菌根共生生態生理研究回顧與展望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菌根概述:概念、分類及生態重要性菌根(Mycorrhiza)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高等植物與微生物共生的現象。1885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Frank首次用Mycorrhiza來描述一些樹種的根與真菌形成的聯合體,至今菌根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研究發現植物菌根因子受體
    叢枝菌根是陸生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形成的一種互利互惠的共生,幫助植物高效從土壤中獲取磷、氮等營養,同時宿主植物主要以脂肪酸的形式把碳源傳遞給菌根真菌,向生態系統輸入碳源(Science, 2017; Molecular Plant, 2017; The Plant Cell, 2014)。
  • 上海植物園杜鵑花菌根微生物肥料研製成功
    為了提高杜鵑花的栽培質量,上海植物園杜鵑花研究團隊對其菌根真菌和營養需求進行了多年研究,至今第一批杜鵑花類植物菌根微生物肥料已經試製成功。■■■■■菌根是植物根系與土壤真菌形成的一種共生結構。植物形成菌根是正常現象,地球上97%的植物都能形成菌根,它在改善植物營養、調節植物代謝、增強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有益作用已經得到廣泛共識。
  • 植物生長好與壞,菌根也有決定權
    在90%的植物下面,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支持系統——地下真菌形成的連接植物的絲狀網絡,可將營養和水帶到植物根部。作為回報,植物為真菌提供穩定的碳供應。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隱藏的真菌夥伴可以影響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  根據8月初美國生態學會在線年會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真菌可幫助植物在更溫暖、乾燥的環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