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的念頭讓你無法行動:限制性信念的影響有多大

2020-12-14 簡愛心理

你是不是經常會冒出這樣的念頭:我唱歌不好聽,我不會唱歌;我讀書的速度很慢,好長時間才能讀完一本書;我寫的文章總是平鋪直敘,沒有文採……

我們如果留意觀察一下,會發現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是一個……的人,我做不到……

這些都屬於限制性信念。如果我們不留意的話,會覺得這是真理一般的存在,似乎是鐵打的事實。但《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會讓你看到不設限的人生是怎樣的。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作者是吉姆.奎克,他說:

如果雞蛋被外力打破,那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是生命的開始。奇蹟的開端永遠在事物內部。

吉姆.奎克現在是一名腦力教練,指導了很多著名人物如埃隆.馬斯克、斯坦.李等等,還被聯合國、哈佛大學、通用電器等機構聘為大腦教練。但他並非天生就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天生就懂得如何學習。恰恰相反,一開始他的人生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吉姆.奎克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次踩在凳子上看樓下經過的一隊消防隊員,因為消防隊員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最喜歡的是漫威電影裡的超級英雄,消防隊員,就是他生活中的英雄。

不幸的是,他的凳子被同學搬動了一下,讓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這次受傷手術後,他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都遇到了障礙。同學們經常嘲笑他,你怎麼連本書也看不懂啊!老師對他也很失望。在磕磕絆絆中他勉強上了大學。由於閱讀有困難,在大學裡他擔心自己不能畢業,想著要不要退學。

在朋友父親的幫助下,他決定做最後的努力。在不斷的閱讀當中,他發現自己提出了錯誤的問題,自己一直在問如何記住書裡的內容。他突然意識到那麼多書都在講解知識,卻沒有一本書告訴人們如何學習,那如何學習才對呢?這個疑問給了他探索的動力。他發現問題就是答案,如果你能提出正確的問題,答案也會隨之而來。

從此他踏上了不設限的人生,不斷地用自己發現的學習方法去幫助自己,幫助別人,讓自己成為了一名腦力教練。從作者吉姆.奎克的經歷當中可以感受到不設限的人生有多強悍。

如何突破限制性信念,開啟無限可能的模式呢?本書強調要在下述三個方面突破極限或設置更高的極限。

01.思維模式的極限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建築工人們在幹什麼?第一個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牆。" 第二個工人回答:"我正在蓋一座大樓。" 第三個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當你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對自己可能取得的成功缺乏信心時,你就是在給自己設置思維模式的極限。

同樣起點的工人,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想要的成績、對自己最終要實現的理想設置了不同的極限,最後取得了不同的結果。

反觀一下自己,你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了怎樣的極限呢?

02.內在動力的極限

內在動力的極限是你缺乏採取行動的動力、目的和活力。

迪斯尼第一部真人版的動畫片《花木蘭》定檔了,隨著電影海報的推出,讓人眼前一亮: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看不到半點神仙姐姐的柔弱,盡顯花木蘭的果敢、堅毅和歷經艱辛的煙火色。

據導演的回憶:劉亦菲到洛杉磯試鏡之前已經幾天沒有睡,還坐了14個小時的飛機。她的試鏡持續了兩個小時,表現特別棒。我看出她已經很累了,但是我就是要看一看她有多能挺,其她女演員在試鏡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流程與強度,幾乎每個人都抱怨過,而亦菲一次都沒有,所以在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木蘭、我的戰士、我的夥伴。」

這次《花木蘭》選角是在全球選拔,近1000人參加了試鏡,歷時一年之久。難度之大,可見一斑。當時的熱門人選有藍盈瑩、楊採鈺,還有竇靖童。迪斯尼公司設定的女主角年齡在18~25歲之間,而32歲的劉亦菲已超出了這個年齡段。但她用自己的行動力和強烈的目標感,最終讓導演確定自己找到了戰士木蘭、夥伴木蘭,一個真實而世所罕見的女子。

在行動力上,你是否給自己設過限呢?

03.方式方法的極限

方式方法上的極限,源於你接受的教育和採取行動的步驟並不能有效的帶來你想要的結果。最常見的錯誤是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比如有些人會問:我怎樣才能忘記那些挫折和痛苦?我怎樣才能忘記剛剛失去的那段戀情?

大腦的網狀結構分為上行和下行兩個網狀系統。大腦的網狀系統與人的覺醒狀態、注意水平和意識水平有關。激活網狀系統的方法之一就是問自己問題,這些問題能告訴網狀激活系統哪些是重要信息。你提出的問題就是重要信息,大腦會像網站的算法一樣,向你展示更多你感興趣的內容,你認為重要的內容,而隱藏那些你沒有嘗試過的事情。

所以當你的問題是如何忘記不開心的事情,網狀系統會被激活,去尋找那些讓你不開心的事情。這會讓你持續的陷入不開心當中。而正確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開心起來。當你把焦點聚焦到開心的時候,你的周圍所有關於開心的證據都會不斷的浮現。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妹妹過生日之前不停的給他寄八哥犬的照片、明信片以及關於巴哥犬的電子郵件。從那天起他跑步時會發現有人在遛狗,遛的是8隻巴哥犬;在超市結帳的時候看到一位顧客把她的巴哥犬放在了肩膀上。這不是巧合也不是意外,而是當關於八哥犬的問題在內心中浮現的時候,你就會留意到生活中處處有它的影子。

所以提出正確的問題很重要,問題就是答案。正確的問題會引導相關信息浮現出來。要想突破方式方法上的極限,就要找到你的正確問題。

我們總是提出這些消極的問題,然後這些問題就像前面的巴哥犬一樣,會讓我們留意到各種證據,從而得出『我的確不行』的答案,為了讓外部世界看起來更合理,我們的大腦總是在概括信息然後得出結論,我們的大腦總是竭盡全力在四處尋找證據,以此支撐和證實我們的信念。

如果我們提出一些積極的問題,我們也會留意到各種證據來證明「我行」。

當你打破自我設限,就可以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無限可能》這本書強調學習就是我們的超能力,本書對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式方法三個方面提供了具體的學習方法,詳細解答了如何進行極限突破,讓自己的人生飛揚起來,做乘風破浪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無限可能》:打破限制性信念,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性很差、無法學習。後來,他依靠自身努力,學會「如何學習」,衝破極限,成為有名的大腦的教練。在他的著作《無限可能》一書中,他說: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創造無限可能模式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思維模式、內在動力、方法方式。
  • 哀嘆不幸的人,都是有太多限制性信念,高手都通過這五步逆襲人生
    什麼是限制性信念?什麼是限制性信念?讓我們先從信念談起。信念,從字面解釋就是相信一種觀念、概念。信念的產生最初是一個念頭的形成,此時你對這個念頭並不會深信不疑,還需要經過一些體驗之後才會形成一個信念。後來恰好我有個項目需要與這位老闆合作。朋友聽說後,好心提醒我說:「這個老闆是個脾氣很壞、沒禮貌的人,你要小心點。」聽他這麼說,我還真是有點擔心,可是見面之後,我發現這位陳老闆根本不像我朋友說的那樣,他風趣儒雅,很有涵養,對我們的到來安排得很周到,完全無法想像他曾那樣粗暴地對待過我的朋友。
  • 打破限制性信念,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種限制性的信念百害而無一利,它會讓你停下的腳步、支配你的人生,並讓你在失敗的泥潭中苦苦掙扎。限制性的信念就如同一座冰山,在《自我平衡》裡稱之為冰山信念。我們的語言和行為受到冰山信念的影響。冰山越是堅固,對我們的危害和破壞就越大,並且妨礙我們抓住機會。
  • 怎樣消除限制性信念掙脫被束縛的鐵鏈
    限制性信念是我們在童年時形成的,而我們一生都在「創造」經歷去「符合」這些信念。如果你回顧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自己的經歷總是相似的。限制性信念會影響你的生活,還會影響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阻礙你發現機會,讓你喪失嘗試的勇氣。
  • 只剩2根手指小夥買房娶妻:打破我不行的信念,你的人生也能開掛
    每年有20多萬人受到他的影響,加入從平凡到非凡在腦力開發之旅。吉姆奎克的學習方法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能夠幫助大家顯著提升學習能力呢?這些秘密都寫在了他的新書《無限可能》裡。今天我們分享他書中的一點精華:如何打敗讓你裹足不前的限制性信念。
  • 孩子思想裡的限制性信念從哪裡來?
    這個限制性的信念源頭多半是父母。父母過多的批評、批評和否定,慢慢就會變成孩子的否定信念。大家只要知道,當孩子的心智變成消極模式時,限制性信念就會繁衍更多,在學習方面也會變得消極。經過我們的引導,孩子們能很快改變對學習的信念,然後轉化成正面信念:1學習新知是快樂的2、學習知識就是提升智慧3、我是學習的主人,我能掌控學習4、我有能力、有方法提升我的學習5、學習提升我的競爭力
  • 心理學 :認識自己就從一個念頭開始,「我不行」轉變為「我還好」
    心理諮詢師:你的焦慮主要來自於,你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認可,賣不出東西壓力大,所以你有了「我不行」這個念頭。也就是說,你真正焦慮的並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個念頭,一個「我認為我不行」的念頭。背後的意思就是「我做不到」是嗎?小凡:對。
  • 這些念頭,我勸你不必有.
    / 在 它 長 大 之 前 · 連 根 拔 掉 /    晚上好,我是胖雞。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念頭」這個話題。前幾天留言區看到一些同學的話,雖然只是「來不及了,考不上了。」 「有點想復讀了」這些零零碎碎的話頭,胖雞也知道,這些話多數情況下或許只是一時迷茫時的嘆息。但還是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說點什麼。
  • 視覺筆記 | 《語言的魔力》Day9-思想病毒與信念的後設結構
    這個部分把書的前幾個章節提到的內容聯繫到一起,讓我們知道,信念的背後到底是被什麼影響和左右,而信念又在哪些層面影響我們的生活。可以發現,健康的信念和這些維度保持著聯結,並且不斷互相影響和變化,信念會自然的改變和自我更新。那麼限制性信念是怎麼回事兒呢?
  • 迎著懼怕而動,破除限制信念
    限制性信念,簡單而言可以理解為因為個人成長的特殊經歷,或者因為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理念,從而形成的對人、事、物的片面性認識。很多限制性信念形成的根源在於「過度(自我)保護」。當這種片面認識成為習慣和執念,就成了個人堅定不移的限制性信念。它存在於潛意識,具有強大的力量支配人的思想和行為。
  • 心理學:我們的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NLP告訴你
    一、限制性信念「男人最重要的是上進心」相信這句話的女士會幾經挑選選擇一位很富有上進心的男人作丈夫,可是十年後,她離婚了,原因是丈夫總是為了發展事業而冷落她!大部分信念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情況,但有少部分是因為我們接受時沒有好好的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在某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會有衝突存在。有一些信念只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具有意義,若環境變了,這些信念便失去其意義。
  • 如何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打破「沒有能力」的限制性信念和思維框架
    習得性無助,從根本上講,是一種限制性的信念和思維框架,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原因是,習得性無助或者一些限制性的信念控制著不工作的行為模式。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有更好的效果,這些信念必須首先改變。這些不具有效果,需要改變的限制性的信念,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框架。框架認識:該框架是處理複雜問題的簡化模型。有了這個框架,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生產。人的頭腦有一個框架,有一個固定的認知結構,一般不容易改變。
  • 你的信念如何創造了你的實相
    我要求在覺察到自己信念時,把這些信念逐條寫下來。以後你會發現這單子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你有意識的信念主宰了你身體的功能,而不是身體功能主宰了你去信什麼你的內我採取了對實質世界有意識、集中於實質的「意識心」,讓它作為你在你所知世界裡運作的一個方法。
  • 2021屆高考生,這些念頭,我勸你不必有
    但還是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說點什麼。有些「念頭」,一旦生根成長,未來或許會成為難以拔掉的毒瘤。 2.關於「我考不上了」的念頭 能夠感受到你在默念這句話的時候,對自己該是有多大的失望。
  • 「我怎麼就找不著對象呢?」心理諮詢師幫你分析了這些原因
    在我十幾年的情感諮詢中,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姑娘。逢人呢,她們就會說,「唉,我怎麼就找不著對象呢,怎麼就沒有人喜歡我呢?」但你要是問她,「你為了脫單都做了些什麼啊」?她又一臉苦大情深,「我身邊的人,不是結婚了,就是有對象了,有好的也輪不到我啊。」其實我想說,「姑娘啊,你不是脫不了單,而是被限制性信念給控制了」。
  • 佛禪智慧:你的信念,決定你所擁有的一切
    你過去有過心想事成的美好經驗嗎?或是你的人生,始終處於許了很多願望,卻從來沒有實現的狀態,就像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即使他非常願意相信吸引力法則,但始終沒有體驗過,美夢成真的幸福感,但還有另外一些朋友,個性非常鐵齒,從不認為光靠心念,就可以改變人生的實相,你又是屬於哪一種人呢?
  • 蛻變記 | 念頭的生命
    當然,最關鍵的是此時此刻,你的注意力是在這裡的。《蛻變記》的所有文章不具有娛樂性,我目前幽默的基因還沒培植起來。但如果各位能靜下心來把它當成探索自己的應用工具來學著操作,學著用的話,那麼你將從自身收穫自己的智慧。有關注意力,以後我會深入講。但在這裡我特別提一下:沒有注意力的關注,你是沒辦法「看」到你的那些念頭是怎麼起來的?當下處於什麼狀態?又是怎麼下去的?
  • 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我持中立態度,覺得一天讀完一本書有些囫圇吞棗了,但又對於一天一本書這樣的計劃躍躍欲試,卻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無法做到。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
  • 情商低對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
    經常能看到情商高對生活有多大的影響,今天舉個反例,我在很長時間內情商都很低
  • 信念倫理與倫理信念
    然後他遵照責任倫理採取行動,在做到一定的時候,他說:『這就是我的立場,我只能如此。』」(韋伯,《學術與政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16頁。)可見,韋伯此處是在強調人行事時不應該無視自己行為的後果,縱使出於善的動機。換言之,儘管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在對行為後果的考慮上有一定的區分,但兩者都基於一個前提,即人們都意圖行善或追求道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