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禪智慧:你的信念,決定你所擁有的一切

2021-02-13 高情商女子善溝通

如果你想要接通宇宙的天線,就要先做到調教內在的頻率,每天早晚開始進行調教,讓你內在的頻率,可以跟宇宙的能量一起共枕。你過去有過心想事成的美好經驗嗎?或是你的人生,始終處於許了很多願望,卻從來沒有實現的狀態,就像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即使他非常願意相信吸引力法則,但始終沒有體驗過,美夢成真的幸福感,但還有另外一些朋友,個性非常鐵齒,從不認為光靠心念,就可以改變人生的實相,你又是屬於哪一種人呢?

不論你是不是相信改變心念,就可以創造新的能量場,甚至影響到你的細胞,科學證實你想的會成真,許多科學的實驗,提供了非常詳實的數據、照片,證明了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超能力,足以說服所有半信半疑的人,但我也相信哦,對於抱持不同信念的讀者來說,必然是信者恆信,不信者很不信。

其實我非常了解,要花心力去說服鐵齒的朋友,相信宇宙之中無形的力量,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我會將內容聚焦於,已經相信大腦,可以型塑這個世界的你,然後提供可以讓你心想事成的,具體步驟與方法。

我們就先一則小編的朋友親身故事說起,有一年他來到夏威夷的一處海灣遊泳,即將遊到岸邊時,他伸手摸摸短褲的口袋,發現旅館房間和吉普車的鑰匙不見了,他告訴自己不要驚慌,然後集中意識去想像,鑰匙從海裡慢慢地向他飄回來,接著她潛入海水中,帶著目的性的遊泳,一心一意要找回鑰匙,他很有系統地在海灣裡來回遊泳,努力專心的在每一個地方尋找鑰匙,儘管理智上浮現的念頭是,這一切都徒勞無功,但是他儘量讓自己的心保持柔軟和接納,每一次當他的思維,開始慌亂的時候,他就會再次將意識,集中在心臟的部位,找了一個鐘頭都沒有結果。

天色漸漸變暗了,於是他決定放棄,開始遊回岸邊,這時候大多數的泳客都已經離開,附近只剩下父子四人還在浮潛,他們輪流潛到海底,又浮出水面,這個時候作者被自己的直覺推了一把,朝向他們遊過去,就問說你們有沒有在海底找到什麼,最小的那個男孩伸出手,手心上正放著那一把遺失的鑰匙。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你可以解讀為隨機性的巧合,但是如果你看過書中,更多的案例就會發現,將自己的意識和宇宙能量連接在一起,你可以創造出,你所想要的驚人結果,如果你想要擁有,類似這樣心想事成的人生。不如就來看看我整出來的,四個簡單的步驟。

一,解除限制性信念。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會有暗黑的力量,這些偏見形成限制性的信念,會阻礙你的成功。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化學實驗室的課程中,有一個從過飽和溶液析出,醋酸鈉結晶的實驗非常難做,所有研究生都知道這個實驗很不好做,幾乎都把這個實驗,當成實驗室的成年禮了。

新的學習開始,來了一位大一的學生,擔任實驗室的助理,她第一次嘗試這個實驗就成功,研究生們都感到非常的驚訝,讓他試了一次又一次,他每一次都能輕鬆過關,這些研究生既困惑又嫉妒的說,他一定是抓到了什麼訣竅,其實真相是,這位沒有什麼實際經驗的大一學生,之所以能夠輕易把實驗做成功,只不過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實驗備忘錄而已,這份備忘錄上面,洋洋灑灑的說明了這個實驗不好做,以及哪些要特別注意的難關。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只要你解除心中限制性的信念,不要自以為是的預設立場,就不會給自己設下障礙。

二,調校內在的頻率。如果你想要接通宇宙的天線,就要先做到調校內在的頻率,每天早晚開始進行調教,讓你內在的頻率,可以跟宇宙的能量一起共振。務實的做法是,每天早晚練習靜心,至少十分鐘,擁抱你的家人,赤腳踩在沙地或溼潤的草地上,恢復你和宇宙萬物的連接。

三,接通宇宙的天線。所有看似巧合的發生,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秘的力量,它代表宇宙萬物所有的生命,都有同步調控的共識性,在網絡上可以找到許多,共鳴諧振的影片,在一個影片中,有64個節拍器,被逐一啟動,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各自的狀態是各擺各的,接著緩慢而確定地,發生一個重大的改變,兩個節拍器開始同步搖擺,不久之後第三個也加入,三分鐘之後,共鳴產生了諧振,所有的節拍器一起擺動,每天持續調校內在的頻率,創造你和所有生命的共時性,就能接通宇宙的天線,時時刻刻保持敏銳的覺知。

四,創造正向能量場。你要試著遠離朋友的八卦圈,以及電視上的新聞政論節目,以免讓自己不斷和負面的磁場共振,當你選擇不去接觸負面的想法,而是以正向的想法來取代,你不僅因此轉化了自己的實相,你也在為整個人類轉化實相,這是因為,你為世界的善良與慈悲,注入了一股新的能量,你正在強化那個新的實相,你要覺察到自己的神聖力量,在困難中做出對的選擇,將來就可能眾志成城地,為所有的人類,一起創造地球的實相。


-END-


相關焦點

  • 《心經》與生活禪
    如何才能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必須通過甚深的般若觀照,勘破萬法的假相,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突破重重障礙,掃清萬裡烏雲,現出晴朗的天空。這晴朗的天空,就是我們的心地,然後般若慧日高懸,大地繁華似錦,一切生命自由自在,這才是我們自心一片安詳的佛國淨土。智慧有如此功效,我們學習《心經》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般若的思想是佛法的根本見。
  • 佛經智慧:心中無善惡,才能擁有一片清淨的心地
    儒釋道對中國文化影響極大,其中佛法能夠修心養性,啟迪智慧。有一次,慧能禪師在別人家裡借宿,中午休息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念經,慧能傾身細聽,感覺有些不對,於是來到那個念經人的身旁,問道:「你常常誦經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那個人搖搖頭說:「有一些實在難懂。」
  • 王雷泉| 禪與人生
    法界,是佛菩薩所面對的世界,我們凡夫面對的僅僅是世間。三、禪,要提升眼界、放大心量,就要靠智慧。今天重點談的是「禪的智慧」,給大家介紹一下禪在整個佛教中的地位。四、智慧,要解決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關係,借用南泉普願禪師的話:「須向那邊會了,卻來這邊行履。」向那邊會了,是打開佛的知見,然後來這邊處理人世間的事情。
  • NLP的智慧父母十個信念告訴你:成功的資源,在每個人自己身上
    文/霓裳 01 一位媽媽講述的經歷曾經,我以為丈夫和孩子是屬於我的,所以我要把控好他們的一切。於是我處處為他們著想,終日圍著他們的事操心、做各種決定和安排,我每天都為家中的瑣事忙得疲憊不堪。但是,我越想把控一切,越容易感覺到失控和焦慮。
  • 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禪
    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痴與執、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鬆自然。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念即晴天。早安!2、男人粘人和女人粘人,沒有任何本質差別。「粘人」是對彼此膩在一起的心理需求;「依賴」是心理上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兩者均與性別無關。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古人說禪,一般喜歡標榜禪的超乎邏輯,超乎理性,這使得禪有一種神秘性,甚至變成了是沒有道理可講,有的變成沉默大師,有的就胡說八道。什麼是禪?從嚴格的語言意義上來講,所謂禪,就是禪那的簡稱,是從梵語引譯而來的,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他是佛教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修行方法。
  • 曉雲法師:《佛禪之源》(三)般若淨土禪
    初時《五蘊論》所講的五蘊空還是屬於共般若,是三乘所修,還沒有開到《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和《大智度論》的五蘊空,因為這個五蘊空要等到龍樹菩薩時再加以發揮,所以中國禪有他獨特的行門,例如廬山禪淨律學的般若行門,是志心念佛,融契於禪定法要的燻修,可知禪淨雙修是中國佛法的妙行,也是獨特行。
  • 《禪門七日》獲好萊塢最佳紀錄片獎,向世界展現中國禪的智慧
    在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七天的訓練,讓他們對內心的煩惱有了清晰的覺察和反思,並找到了答案。五名大學生在七天裡的轉變,展現了中國禪的智慧。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當今眾多青年人來講,禪是不容易懂的。淨慧長老生活禪理念的提出,以及生活禪夏令營的舉辦,可謂讓大眾受用到了接地氣的禪法。除了柏林禪寺的「生活禪夏令營」,暑期期間,許多人都會選擇報名各個寺院舉辦的佛學夏令營,學習佛法智慧,體驗禪修生活。
  • 明賢法師新著《禪要》:述而不作廣覽心要 綜羅百代再續禪風
    《禪要》的輯成可以說是一項開先河的重大文獻工程,使後世學人雖不能與古代聖賢覿面相呈,但仍能略容會話而發明心地。在《禪要》中,我們可以遙見聖賢擊掌雄談,可以近聆諸祖擊心棒喝,可以直觀無盡智慧,可以涵養心性人格。如晦堂祖心禪師指示謀略與決斷的智慧,云:「謀在多,斷在獨。謀之在多,可以觀利害之極致;斷之在我,可以定叢林之是非。」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宗密禪師在《禪法諸詮集都序》中指出: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輾轉相傳者,是此禪也。
  • 佛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助您早日擺脫困境
    佛的世界是心靈寄居的家園,佛的世界是詩意地棲居,佛的世界是忍讓與超脫,佛的世界是領悟萬法自然,佛的世界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佛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別著急,命運自會安排好一切。這些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希望能助您早日擺脫困境。
  • 佛系青年注意了,來看看鈴木大拙如何說禪,又如何解釋禪是什麼
    禪這個字,大家都熟悉,但解釋起來很難。查漢語字典,把「禪」分為動詞和名詞,動詞的「禪」,解釋為梵語「禪那」的簡稱,意思是靜坐默念;名詞的「禪」,解釋為「佛教有關的事務」。這種解釋方法,說了就像沒說,很難讓人明白,而且,也不準確。禪為什麼難以解釋呢?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世間禪和出世間禪有什麼區別世間禪又叫外道的禪。一切有禪定修養的學到者,比如說佛陀在世時印度的六師外道,中國的道家、先家,他們也需要禪定,沒有禪定就達不到長生不老的目的,但是他們的禪定是以世間禪而存在的。
  • 即心即是佛,非心非是佛,一代宗祖「馬祖道一」
    800裡衡山是修道者的天堂,是出家人的處女地,這裡處處是寺庵,山山有茅棚,無數的修道者一批批來了,又一批批走了,他們帶著各自的心意來到這裡,又離開這裡,然而正如當初釋迦牟尼所言,正所謂「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怪不得有人嘆息道:衡山是得道者的寶山,是失道者的遺憾之地。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一、定業不可轉佛門裡有句話叫: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什麼意思呢?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一天,仰山慧寂問香嚴智閒:「師弟近日學禪的見地如何?」香嚴智閒說:「我之所見說也說不得,現呈一偈請教師兄:『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慧寂禪師說:「看來你只是得到了如來禪,而未得到祖師禪師。」
  • 讀書筆記:金文《心靜的力量:和南懷瑾一起讀禪》
    感謝作者,把南懷瑾大師對佛的理解用一個個案例表達出來,使人在故事裡驀然發現佛教的真諦。本書以南懷瑾金剛經為引子,以許多禪宗公案為事例,撥動人心,使我們悟道:佛乃我,我乃佛,心中有佛自當佛!心燈是無形的智慧,是活潑的響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我們需要這樣的溫暖和光明。
  • 禪:不僅僅是修行,也是對生活認知的心境,更是思想和智慧的修煉
    禪是一種心境,一種對生活平和心態。禪意講究的是自己的心境,這種心境來認識我們的生活,以返璞歸真為自然。我們古代詩詞人,早就對禪意有自己的理解,比方南宋文豪範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憂」,還有來自明代洪應明《幽窗小記》「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些詩詞裡面都充滿禪意,更多的表達詩人們的對生活平和的心態,一種強大的心境。
  • 一切都是「幻覺」,要創造你的信念!
    即使信念和想法是不科學的,不邏輯的,也要堅信。堅信的力量可以使荒謬的事情成真實。也可以使真實的事情成為荒謬。一切身體感官的,一切信息觸發的感覺,都是幻覺。都是暫時的。只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不被影響。否則任何感覺,任何信息,任何想法和意見,都會成為改變你和改造你的因素。所以,要一直永恆地相信內心的信念。
  • ——《心經》與生活禪(上)
    這晴朗的天空,就是我們的心地,然後般若慧日高懸,大地繁華似錦,一切生命自由自在,這才是我們自心一片安詳的佛國淨土。智慧有如此功效,我們學習《心經》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般若的思想是佛法的根本見。只有在般若思想指導下所修習的一切善法才是無為、無漏的善法。《大智度論》說: 「所謂有般若在世,則為佛在。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