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渡雲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折射出國內醫療AI和大數據產業怎樣的現狀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醫渡雲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折射出國內醫療AI和大數據產業怎樣的現狀

港股研究社 發表於 2020-12-16 16:26:19

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港股市場的醫療板塊可謂是喜訊頻頻,先是連年虧損的阿里健康在最新的一季財報中終於實現扭虧為盈,然後便是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55.85%,市值更是一舉超過阿里健康,奠定了其在網際網路醫療板塊的地位。

其後,據港交所12月13日消息,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服務並與之開展合作的醫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填補了港股市場這一板塊的空缺。

受醫療與科技"聯姻"的影響,透過醫渡科技的招股書確實能夠察覺到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在逐年上升的,那麼醫渡雲是如何搭建出屬於自己的技術壁壘與商業模式?透過醫渡雲這一點,又能折射出國內醫療AI和大數據產業怎樣的現狀?

行業政策加持營收、毛利雙突破

通過對醫渡科技有限公司招股書進行拆解可知,在過去的三個財年中,公司的營收和毛利均呈現大幅增長的狀態。據悉,2018-2020財年,醫渡雲的營收從2018財年的2272.7萬,增長到了2020財年的約5.58億元,增長率高達三位數,近三年的增速分別達到了348.9%和447.1%。

並且隨著業務體系的逐漸成熟,醫渡雲已擺脫了2018財年的毛利承壓狀態,轉負為正,到2020財年實現了約1.47億的毛利,毛利率達到了26.3%。

醫渡雲引以為傲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得益於大環境所帶來的緊迫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比達18.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供應鏈的不平衡問題愈加突出,醫療行業面臨較大的供給側限制,而數位化技術被廣泛認為將成為突破醫療供需不平衡的關鍵。

(來源:安永報告)

這也導致了醫渡雲所處的"醫療+AI"賽道的發展潛力得到釋放。根據安永報告,按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國家醫療開支8614億美元計算,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醫療市場,自2016年以來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2.9%。2019年中國醫療行業內醫療信息化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456億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人民幣356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9.6%。

其中作為中國醫療行業整體信息化投資的一部分,中國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市場2019年的規模為人民幣105億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人民幣57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40.5%。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整體滲透率預計將從2019年的7.2%增長至2024年的16.2%。

所處賽道潛力得到認可,醫渡雲的盈利能力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在醫療行業,政策土壤的滋養也是極為重要的利好。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等重要政策中屢次提及要發展醫療大數據產業。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

在政策的推動下,整個醫療大數據行業迎來黃金髮展期。但不可否認的是,醫渡雲即使有著多重利好的加持,卻依然沒有擺脫醫療行業的通病,即虧損與投入居高不下,這或許也是其急於赴港輸血的重要原因。

"貧血"的醫渡雲急於回港輸血

其實,醫渡雲與實際意義上的"貧血"並不太吻合,事實上它獲得了多家公司的站臺與多輪融資。除了有高盛與中金公司作為保薦人,在股權層面,公司股東同樣陣容強大,其中不乏GIC、騰訊、陽光保險等知名機構。自醫渡雲2014年成立以來11輪融資累計融資3.37億美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8.3億美元,每股12.2745美元,總股本約1.49億股。

但多家知名機構、投行的融資也未能延緩醫渡雲的虧損速度。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2020年,醫渡雲經調整淨虧損人民幣2.529億元、4.193億元和3.236億元。

其一,醫渡雲作為醫療機構,其在科研上的投入與日俱增,2018-2020年,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1.536億元、2.576億元及2.637億元,分別佔當年收入的675.9%、252.5%及47.2%。

另外從招股書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已經不僅是研發成本,在行政開支、銷售開支、硬體和軟體成本、員工工資和福利、外包服務費、管理費用同樣居高不下。

其二,從招股書中醫渡雲對於赴港融資用途的說明來看,公司為了擴大核心競爭力,一直在持續擴張業務、豐富生態系統,這對於醫渡雲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可以看出赴港融資對於目前醫渡雲來說的緊迫性與必須性,由招股書可知,醫渡雲的融資資金主要將分配到增強公司核心能力、進一步的業務擴張和豐富生態系統。隨著多家知名機構站臺保薦、公司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醫渡雲在資本公開市場能否一帆風順呢?

得高盛保薦、騰訊站臺的醫渡雲能否成功"渡劫"?

在對醫渡雲的招股書進行分析之後可知,2020年醫渡雲實現了業務擴張、市場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營收與利潤上的雙突破。不管是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的進展以及資本市場的表現,作為探路者的醫渡雲都未令投資者失望。

即使如此,醫渡雲在二級市場的探索中仍有一些難以規避的風險。首先雖然就收入而言,醫渡科技在2019年所有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服務供貨商排名中位居榜首。但是放寬到整個行業來看,2019年中國十大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服務供貨商銷售收入總計約佔市場份額的32.3%,其中醫渡雲僅佔5.0%,其所佔比重並不算特別高。

而且市佔數據也能夠反映出,醫渡雲所處的這個賽道十分分散,競爭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阿里和平安銀行等網際網路大佬已經紛紛瞄上了網際網路醫療這塊處女地,此時醫渡雲通過港交所的聆訊,醫療大數據這塊市場的出現很難不被這些巨頭盯上,一旦資本入場,醫渡雲現有的優勢或難以持久。

再者,醫療大數據板塊也不同於單純的藥品研發,目前尚無標準模板,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商業化路徑,均有待進行更多的實踐探索,即使能夠成功赴港上市,醫渡雲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或許還是處於試錯階段。

最後,從醫渡雲的招股書中可以得知,公司有拓展海外市場的願景,並將東南亞市場作為醫渡雲的國際化第一站。但事實上,醫渡雲目前在國內市場也處於早期擴張階段,還需要不斷用優質的解決方案留存更多的客戶,再加上海外市場的排他性等不確定因素的加持,醫渡雲想要同時顧忌兩個市場並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當然,醫渡雲能夠成功通過港交所聆訊,自然也代表其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上述問題和風險也恰好會是二級市場關心的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醫渡雲作為在中國排名第一的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若未來成功赴港,其綜合實力勢必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但其目前所面臨的行業難題頗為冗雜。即便是成功通過聆訊無疑使得行業潛力釋放,但或許也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更加重視。一旦其他參賽者發力後,醫渡雲原本奠定的優勢也知道具體能維持多久。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醫渡雲創始人宮如璟:發展「AI+醫療」要在數據上下功夫
    資料圖來源:醫渡雲官網   AI只是工具數據才是基石  醫療健康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重要研究和應用領域。近年來,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布局AI醫療領域,新的醫療模式正在逐漸建立。成立於2013年的醫渡雲,是國內首家以數據智能驅動醫療創新解決方案的公司。
  • 醫療大數據完美應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攜手醫渡雲《柳葉刀·腫瘤學...
    當前,適應於生物醫學大數據的軟硬體平臺、大數據存儲、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方法等還不成熟, 制約著生物大數據的研究。基於此,近年來越來越多IT公司、網際網路公司、數據挖掘公司進入傳統上被認為行業壁壘很高的醫療行業,挖掘萬億的醫療市場,國際國內已經湧現出一批典型的醫療數據公司。
  • 醫渡雲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下的數據智能
    在疫情期間,醫渡雲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協助國內十多個城市,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平臺,通過AI技術輔助多地政府開展有效的動態監測和疫情研判,實現對當地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有效助力政府精準施政,為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醫渡雲數據智能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實現「三早」
    在疫情期間,醫渡雲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協助國內十多個城市,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平臺,通過AI技術輔助多地政府開展有效的動態監測和疫情研判,實現對當地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有效助力政府精準施政,為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醫渡雲致力守護人民健康
    人工智慧需依託產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數據被認為是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而地方政府則是大數據應用的前沿陣地。 2017年,醫渡雲與重慶醫科大學聯合建立了重慶醫科大學醫渡雲醫學數據研究院,這是國家首個醫學數據二級學院。
  • 醫渡雲閆峻: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下的數據智能
    在疫情期間,醫渡雲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協助國內十多個城市,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平臺,通過AI技術輔助多地政府開展有效的動態監測和疫情研判,實現對當地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有效助力政府精準施政,為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CHIP 2020 | 醫渡雲在數據智能和知識雙驅動下的人工智慧應用與探索
    作為CHIP大會的"老朋友",醫渡雲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閆峻和醫渡雲高級產品總監劉婷婷與全國知名的醫療信息處理學者、醫療專家"雲端"相聚,並圍繞"醫療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基於數據智能技術的城市防疫實踐"展開分享。健康信息處理是生命健康、臨床醫療領域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受到廣泛關注。
  • 聚焦CCKS 2020 |醫渡雲運用知識圖譜技術 更好發揮「黑盒」和...
    作為國內知識圖譜、語義技術、語言理解和知識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會議,2020全國知識圖譜與語義大會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騰訊、阿里巴巴等眾多國內知名大學與企業前來參加。多年來,醫渡雲一直支持並參與CCKS大會評測委員會工作,本屆大會醫渡雲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閆峻博士受邀擔任大會組委會評審主席(Evaluation Chair)。
  • 醫渡雲董事長宮如璟出席2020世界經濟論壇 建言醫療未來
    醫渡雲創始人、董事長宮如璟受邀出席本次大會參與全球直播的圓桌討論,並與國家首腦,施瓦布基金會、武田製藥等政界、NGO組織、企業界高層會面,就如何以智慧醫療,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商業模式變化和實現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會議期間,宮如璟受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接見,暢敘智慧醫療的發展與合作。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市場現狀和競爭格局 國家隊...
    ,其海量性、多樣性的特點和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可為健康醫療產業帶來創造性變化,全面提升健康醫療領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數據量規模巨大 市場規模不斷上升伴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多個利好政策的出臺、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大數據存儲及分析能力提升,我國醫療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並獲得了廣泛應用,相關數據呈爆發性增長,數據價值得以充分挖掘,醫療大數據產業步入了快速建設期。
  • 我校舉行山西醫科大學-醫渡雲醫學數據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
    12月20日上午,我校在中都校區教學辦公樓十二層舉行了山西醫科大學-醫渡雲醫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下稱研究院)揭牌儀式。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武晉,黨組成員、副主任馮立忠,山西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陽軍,醫渡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楠、李繼剛,校黨委書記張俊龍,黨委副書記賀培鳳,校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劉春,校第二醫院副院長張進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山西省衛健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相關院系負責人,校屬醫院相關處室負責人,專家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揭牌儀式。
  • CHIP 2020「雲端」相聚 醫渡雲人工智慧技術構築公衛防線
    作為CHIP大會的「老朋友」,醫渡雲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閆峻和醫渡雲高級產品總監劉婷婷與全國知名的醫療信息處理學者、醫療專家「雲端」相聚,並圍繞「醫療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基於數據智能技術的城市防疫實踐」展開分享。健康信息處理是生命健康、臨床醫療領域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受到廣泛關注。
  • 國內人工智慧+醫療影像公司大盤點:今年又是「元年」? | 2016 影響...
    國內也不甘落後,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陸續見到了一批初創公司成立,如Deepcare、推想科技、圖瑪森維等。同時,以醫療影像雲平臺起家的公司也逐漸涉足人工智慧領域,比如醫渡雲與匯醫慧影。國內目前從事醫療影像智能分析的公司不多,雷鋒網根據公開資料,從眾多醫療科技公司中,整理了十多家較為明確涉足將人工智慧用於分析醫療影像,從而提高診斷效率和精確性的公司。
  • 港股開戶|醫渡科技招股中,上艾德一站通app港股打新
    ),此外還包括國有企業貴陽市大數據產業集團及貴陽市工商產業投資集團。足以見得機構對於醫渡科技的看好。  業務發展潛力巨大  醫渡科技於2014年成立,是一家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公司,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 2019醫療大數據企業排行榜
    醫療大數據產業鏈的上遊是數據供應商或存儲計算服務。該端衍生的企業多為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物聯網相關企業以及醫療雲服務提供商,為整個產業底層做數據採集。中遊為產業鏈核心企業,多為具有影像識別、深度學習、自然語義分析等核心技術的技術型企業。
  • 中國AI醫療行業報告|AI|醫療|中國|人工智慧|資料庫|醫學|-健康界
    至真互聯成立於2015 年,由代黎明和鄭群共同創立。是一家科技醫療及健康管理服務公司,旨在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人類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核心團隊來自於百度、騰訊、小米等國際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和長期專注於健康醫療投資的道為資本,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醫療產業等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和管理經驗。此外,公司的發展還獲得了諸多國內眼科知名專家學者的認同與支持。
  • 醫渡雲衝刺港交所:年虧15億 陽光保險與GIC是股東
    雷帝網 雷建平 8月25日報導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公司醫渡雲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年虧15億據官網介紹,醫渡雲以自主開發的「醫學數據智能平臺」為基礎,通過深度處理和分析,建立真實世界疾病領域模型,助力醫學研究、醫療管理、政府公共決策、創新新藥研發、幫助患者實現智能化疾病管理。
  • 2020年中國工業計算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上市企業盈利...
    原標題:2020年中國工業計算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上市企業盈利能力較強   中國
  • 中醫藥產業2017現狀數據報告:產業規模近2萬億,中醫館年均增速近80%
    但是,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還存在醫療收入佔醫療機構總收入比例偏低、中醫師資源匱乏、高學歷人才不足等問題。  近年,隨著國家「振興中醫藥事業」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醫藥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文通過對2017年中醫藥政策、中醫藥技術、中醫機構、中醫藥衛生人員等相關數據的分析,力求全面呈現2017年整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
  • 醫渡雲徐濟銘:因數健康聚焦網際網路 慢病管理,賦能縣域醫藥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教授、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秘書長孔靈芝教授等多位院士、專家蒞臨,解讀醫衛政策、把脈縣域醫療的發展方向。醫渡雲集團聯合創始人徐濟銘受邀參與大會演講,攜醫渡雲集團旗下網際網路慢病健康管理平臺——因數健康亮相大會,與眾專家院士、院長交流縣域醫療創新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