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0月29日20時35分訊(何奇)竹,一種常見的普通植物,提及它你會想到什麼?
從「竹」到「自然之竹」,再到竹林生物圈、中國竹子的分布、竹子的一生;從「竹」到「功用之竹」,再到世界竹建築、韋編三絕、蒙恬造筆;從「竹」到「文化之竹」,再到竹笛聲聲、竹子交響樂、竹籬茅舍詩意棲居。
這是28日,記者在重慶市沙坪垻區上橋南開小學看到的,該校「萬物啟蒙:竹」課程展示的一張思維導圖。這張圖,讓當天來參加「上橋南開小學萬物啟蒙課程研討會」的家長和老師們震驚不已。
一年級孩子的觀察記錄表 讓家長拍手叫絕
步入上橋南開小學大門的一瞬間,家長們便被置身於道路兩側的展板所吸引。
「第一個月,把茄子苗栽在盆裡,澆上水;第二個月,茄子苗粗壯,施點肥;第三個月,茄子苗長大了,開花結茄子;第四個月,茄子長大了,可以吃啦。」這是一年級2班劉鑫悅「室外小組活動觀察記錄表」裡的文字,他用4個月的不同時間分段,記錄下茄子的生長情況,文字雖然簡單樸實,但卻注入了她能力所及的心血。
「真沒想到,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能做出這樣的觀察表來。」前來參觀的家長們,紛紛對劉鑫悅豎起了大拇指。上午,家長們還看到了上橋南開小學孩子們其他課程的成果展示,孩子們也大方分享著自己在課程裡的收穫。
「在關於船的課程裡,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船的知識。」四年級1班的王昭西說,上了「萬物啟蒙」課程,她發現身邊的萬事萬物都能讓她學到知識,她也在學習中收穫快樂,這讓她的童年成長變得很充實。
生動有趣的協作課堂 讓師生受益匪淺
通過課程、課堂的不斷優化,讓孩子在學習中做真實的自己,一直是上橋南開小學教育人的追求,將「萬物啟蒙」課程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中,便是他們的創新探究。
活動當天,學校邀請到萬物啟蒙中國文化通識課程創始人、上海市基礎教育跨文化研究中心協和教育集團課程院院長錢鋒老師。
錢鋒老師首先給學校5、6年級的部分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探究協作教學萬物啟蒙「哪吒」課程》。課上,錢鋒老師語言幽默、娓娓道來,從「哪吒」這一中國經典神話人物,引導孩子從「哪吒」的形象入手,去了解「哪吒」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封神演義》、《西遊記》不同版本中的形象對比,以及關於他一生的每個階段的深度思考。以分組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最後,錢鋒老師從孩子們的各種觀點中,告訴在場的老師和家長們一個關鍵: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教育應該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孩子不屬於老師,也不屬於家長。」上橋南開小學老師李興玉說,孩子屬於自己、屬於未來,他們擁有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創造力,以萬物為教材,讓孩子們真實地去探索世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探究。
萬物啟蒙課程的落地 讓教育勇攀高峰
活動中,錢鋒老師還帶來了「萬物啟蒙課程主題講座」;演員、導演,電影學(導演方向)研究生,先鋒戲劇教師胡藝瀟老師,也帶來了「萬物啟蒙創造性兒童喜劇工作坊」的精彩課堂,讓師生家長收穫頗豐。
重慶市沙坪垻區上橋南開小學校長蔣芳介紹稱,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時代,如何在今天的課堂教好面向未來的孩子,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在我們思考這個命題,並朝著這個目標艱難探索、不斷前行的過程中,學校引進了「萬物啟蒙」課程,這將是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勇攀高峰的又一發動機。
當天,錢鋒老師等專家一行,還參觀了學校的萬物啟蒙園,並和學校老師們在萬物啟蒙課程研討會上,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探討和交流,也解答了老師們在課程、課堂中遇到的疑惑。
萬物啟蒙課程團隊研究員王旺、孟珏生老師,蒲公英教育智庫研究員、課程服務負責人、萬物啟蒙全國聯盟校項目運營負責人李棟老師、沙坪垻區教委初教科科長李穎,也蒞臨活動現場。
此外,北京通州區後南倉小學、四川省威遠縣嚴陵鎮中心小學、江北區玉帶山小學、南開教育集團、實驗一小教育集團的校長、老師們,以及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科能高級技工學校、重慶機械電子技師學院、重慶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等友鄰單位的老師們也出席了當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