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晚上開,杭州、寧波吃客開車來打包……海寧這家小吃店就是記憶...

2020-12-20 瀟湘晨報

百步、王店、許村、杭州、寧波

許多吃客專程開車來吃

鍋貼、京粉、餛飩、骨頭湯

每一樣都是地道海寧味道

這家只做夜宵的小吃店

已經默默開了10多年

許多人記憶裡的味道

「老闆娘,一份牛肉京粉,打包。」27日晚上8點,一位年輕人走進位於海昌路上的紅記小吃店,不問價格,直接手機付了錢。

這家紅記風味小吃店已經開店10餘年了,它只在晚上營業,始終只做鍋貼、骨頭湯、京粉等海寧傳統小吃。一到深夜,這裡便會聚集形形色色的人,吃上一份鍋貼和骨頭湯,一天才算真正結束。

也正是老闆錢偉和老闆娘周斐斐這麼多年的守候,紅記小吃已經是大家記憶裡那份獨特的鄉愁。

嘗試做夜宵,第一天只賺了5元

店門不大,只夠一個人往裡走,周斐斐守在收銀臺前,沒有電腦點菜,只有最原始的手寫單,上面是一個個紅印,寫著「貼、飩、骨、牛」等字。

「這是我婆婆一排排印上去的菜單,一般人看不懂,我自己知道就行,他們點多少份鍋貼或者骨頭湯,我都記著呢,可方便了。」周斐斐一邊解釋一邊招呼我們往樓上走,二樓有10多張桌子,寬敞一些。

眼前的這位老闆娘,頭髮扎得一絲不苟,皮膚很白,做久了夜宵的她,說話間帶著一股風風火火的勁。

「先來一份鍋貼和綠豆湯嘗嘗吧。」話音剛落,她便一腳踩進廚房,碼放鍋貼,淋上菜油,倒開水,蓋鍋蓋,一氣呵成。

要說紅記點心到底開了多少年,似乎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一個數字,「這門手藝是從我婆婆那裡傳過來的,她20多年前就開店了,專做早餐,鍋貼、粽子什麼的都有。大概18年前,我老公姐姐在現在這個位置開了這家紅記點心,9年前我老公接手,開到了現在。」周斐斐回憶說。

像鍋貼、蒸餃、京粉這樣的點心,海寧人都習慣了當早餐,為何會在晚上賣?

「那時候海寧能吃夜宵的地方不多,所以就想試試看吧。」回憶起最初開店,周斐斐說,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沒有知名度,沒啥人來吃,「開店第一天,我老公回來說只賺了5塊錢,當時我還說不如別開了。」

為了打開銷路,錢偉做了一些小卡片,上面寫了電話,找附近的KTV一家家跑上門送小卡片,只要客人一個電話,他們就會煎好鍋貼送過去。因為鍋貼料足有嚼勁,漸漸一傳十十傳百,紅記火了。

「那時候夜深了,很多KTV唱完歌出來的,或者讀書結束晚自修的,都會來我們店吃夜宵,一張四方桌在店門口一擺,一份鍋貼和一份骨頭湯是很多人的固定搭配。」周斐斐說,除了堂吃的,還有打電話叫外賣的,一個店裡配了4個送外賣的,4個服務員,最忙的時候依然腳不沾地。

一年只休息半個月

晚上9點出頭,夫妻倆和店員聚在了一張桌子上,兩個炒菜一個湯,簡單的晚餐,周斐斐卻笑著解釋這是他們的「中飯」,「我們下午4點上班,按照時間推算,這就是我們的中飯。」

相比老闆娘的風風火火,錢偉更加內斂一些,話也不多。「我們一般不休息,尤其是過年時候,來吃的客人特別多。」他說,一年中只有3月稍微空閒一些,會休息十天半個月。

紅記的鍋貼與別處不同,皮子是定製的,稍厚一些,裡面包裹的肉餡很飽滿,一口下去,肉香混合了菜油的香,咀嚼中麵皮也在不斷釋放特有的淡淡甜味。

要說紅記的忠實客戶,那實在是太多了,數不過來。「百步、王店、許村、杭州、寧波,太多客人專程開車來我家吃點心呢。」周斐斐回憶到,幾年前冬天,有一位媽媽帶著女兒來吃,一進店媽媽就說,女兒在國外留學,下了飛機就喊著想吃紅記,這是她在國外日思夜想的味道,要第一時間吃到。

還有一些客人為了能常常吃到紅記的鍋貼、蒸餃,還會特地買很多生的回去凍在冰箱裡,想吃就拿出來煎一下,味道和店裡是一樣的。

說話間,一位年輕爸爸走進店裡,對老闆娘說:「兩份用骨頭湯燒的京粉,打包。」詢問下才知道,葛先生來自台州,家住附近,來海寧10餘年,光顧紅記也已經10餘年,「以前我天天吃,現在我兒子也愛上了她家的味道,所以常常來打包。」

幾年前,紅記開通了外賣,每個月的銷量都在1000單左右,這也讓很多城南的吃貨不必穿越半個市區去堂食了。「有一回,有人叫了1000多元的小吃,3個外賣員才把外賣全部拿走!」周斐斐說。

想把味道傳下去

如今,夫妻倆都到了天命之年。要問開店辛苦嗎?答案是必然的,尤其是夜宵店,當人們睡意正濃時,夫妻倆在廚房和客人間穿梭,當人們準備迎接新一天的開始,夫妻倆才剛準備入睡。

「開一家店很簡單,但堅持開下去很難。」周斐斐告訴報姐,以前老公在店裡的時間多一些,但現在身體狀況不好,所以夫妻倆也有了分工,「白天他負責準備食材,拌料、燒骨頭湯什麼的,等到下午4點我來店裡,就負責包餃子、煎餃子,現在還有幫手,不是那麼辛苦了。」

這幾年中,周斐斐也陸續教了幾個徒弟,「海鹽、許村、臨平都有徒弟開的店,味道和紅記是一樣的。」她說,現在夫妻倆最大的心願,就是好好地守著這家店,把這份味道傳遞下去。

是你記憶中的海寧味道嗎?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杭州的自助餐、中餐廳和小吃店裡,誰在浪費糧食?現場讓人意外
    8月11日晚上,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兵分幾路探訪了杭州幾家餐飲場所。浪費現象存在嗎?存在。但是,也有不浪費的亮點。「我們5點半開門,一些老客能一直吃到8點半。」在這三個小時裡,類似生蠔這樣的高檔食物,基本能吃完,但是水果、麵點和蛋糕之類的,就會有較大程度的浪費。「當然,我們搞自助餐的,不允許打包。」記者目擊,在服務員尚未收臺的一桌上,就有兩個只吃了一口的小蛋糕,另有一杯飲料也只喝了三分之一。
  • 開在社區商業中心裡的上海小吃店 為何晚上開賣"四大金剛"
    原標題:夜市經濟| 開在社區商業中心裡的上海小吃店,為何晚上開賣「四大金剛」  豆漿、油條、大餅、餈飯糕,這「四大金剛」是上海人對於早點的經典記憶。  這家小吃店的店面不大,裝修得並不堂皇,但乾淨樸實。老闆小徐和他的表哥,都是自幼長在上海的本地人氏,深諳老上海的味道,也明白上海人既講實惠又講體面「會做人家」的生活理念。  簡單的店堂布置,幾乎網羅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各種上海記憶。
  • 浙江大通道來了 以後寧波來往杭州 開車和坐高鐵時間差不多
    杭海城際鐵路,將於2020年建成通車,屆時,每天78趟列車往返於杭州與海寧之間。  杭州至德清、安吉、諸暨的城際鐵路,已經在謀劃之中。  湖蘇滬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前不久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建設,又將為杭州都市圈增添一條快速大通道。
  • 杭州青芝塢昨起恢復堂食,一半餐館小吃店還沒開門,去吃飯的人多嗎?
    我一圈逛下來,接近一半的餐館小吃店大門緊閉,偶爾,有三三兩兩的遊客走過。開門的餐館,客人也不多,大多只坐了幾桌。青芝塢不少小吃店關著門部分店恢復堂食劉老闆,38歲,安徽人,他的手擀麵店已經開了10年。「第一天開門,象徵性地開著。」劉老闆說,往常這個時候是旺季,天氣剛剛好,來景區喝茶逛一逛的遊客很多,一天營業額兩三千元,但昨天上午天氣那麼好,又是周末,也就來了10多位客人。旁邊的土菜館門口,站了一對年輕男女,正在打包叫花雞。
  • 開店2個月買車,3年開出15家加盟店
    眼前的這位川妹子,眉目清秀,眼睛大大的,今年27歲,老家在四川綿陽,來海寧已經15年了。「我要澄清一下,我不是吃涼皮胖了40斤,是吃其他美食吃的!」她笑著說,誰知最苦最累的餐飲行業她一做就是5年。2015年時,張瀟和朋友去上海玩,在路邊一家小吃店買了一份涼皮吃,覺得遠遠沒有家鄉的涼皮好吃,漸漸萌生了把家鄉美食帶到海寧的想法。
  • 杭州這家【小籠包】很好吃,一籠6塊8隻,一早上就賣幾百隻。
    在杭州,慶春路大學路口燕子弄上有這麼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吃店」很火爆,他們家的「小籠包」特別的好吃,一個個晶瑩剔透,皮薄肉嫩,價格也挺實惠。帆哥這天特地去這家店打卡,一到門口,只見裡面全是人擠得滿滿的,老闆娘和一位幫工小妹忙得不可開交。
  • 廣西南寧,這家夜宵流動攤點小吃店,晚上9點後才營業,每次滿大街找...
    廣西南寧,這家夜宵流動攤點小吃店,晚上9點後才營業,每次滿大街找也要吃。說到早餐宵夜,我們吃得最多的應該就是肉包,米線或者粥類,但是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所以也有不同的飲食品類,比如南方的米粉,北方的麵食,都會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 杭州這23家老店,開著豪車的人都排隊去吃!只因藏著正宗本塘味道!
    體會一個杭州的美不光是要看西湖的景如若沒能領略它獨有的人文是無論如何都抓不住它的風韻的杭州那些老店,見證了城市的變遷那些記憶裡屬於杭州的味道你還記得多少?小西今天整理了杭州23家記憶裡的老店你去過多少家?
  • 寧波有故事的小籠包超火爆 有人特意打包百籠
    這個國慶長假,如果有朋友來寧波,我一定帶他去吃包子。包子當然不稀奇,全國各地都有。但寧波這家店的包子,可是一「包」難求,吃客們動輒排隊等上半個來小時,是常有的事。為什麼呢?因為它無添加,純手工,現包現蒸現賣。
  • 聽說開市客要來杭州了?等等,先問問自己,299元年費你會買單?
    Costco上海店太火爆,值得杭州人開車兩個半小時趕去買買買嗎?)開業第三天,我們也沒忍住一早從杭州開車去探店,來回車程花了4.5個小時不說,啥都沒買,先花了659元!(回顧報導:杭州人去一趟什麼都不買就要花659元!上海新開的Costco,買什麼才能「賺回本」?)當時就有不少網友留言:Costco什麼時候開到杭州來?
  • 「永不打烊」小吃店,營業24小時,20年只關20次門!賽過肯德基!
    「永不打烊」小吃店,營業24小時,20年只關20次門!賽過肯德基!現代人的生活一頓沒有美食都不行。美食在現代社會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能1天不上班,卻不能一天不吃飯。而美食可以是飯,飯卻不是美食。人人都想頓頓吃美食,?美食卻可遇而不可求。
  • 這家22年的老文具店 承包了海寧人學生時代的記憶 你去過嗎?
    市區文具店「老字號」承包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總有一家文具店,承包了你的學生時代。好朋友文具店這家「老字號」,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逐漸留在了海寧人共同的記憶裡。1996年,範志良在現在文具店隔壁位置開了一家小超市,叫老西門;1999年,女兒開始上學了,於是他就在小超市邊上開了一家好朋友文具店,商品最多的時候有上萬件。起初,文具店進貨要跑去義烏。「坐著火車晃晃悠悠到義烏,一把手推車載滿了零零碎碎的小物品。」範志良每次都會帶著大包小包一路擠公交,搭火車匆匆趕回海寧。
  • 南京這家小吃店不得了,特色小吃讓你一次吃個飽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家小吃店,名字簡單明了——科巷餛飩攤,經歷風吹雨打,這家店終於搬進了1912這條美食街中,無論是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土著都會過來品嘗的店。無論你早起有多睏倦、下班有多疲憊它都會在那裡等你,讓你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食。是一家一飽口福的南京小吃店呢。
  • 杭州吳山夜市回歸 記憶中的那些美食都還在嗎?
    這是杭州最富盛名的一條街,有過很多故事:曾有不知內情的外地人,白天把車停在路邊,晚上來想開走,發現已經身陷攤位的海洋動彈不得,不得不交了千元停車費;也有很「拽」的攤位老闆,因為生意太火爆,要求客人把看過的衣服自己疊好歸位……9月13日,也就是前天晚上,杭州吃貨的美少女婷婷,在吳山夜市重歸的第一天,為大家做了一場「逛吃逛吃」的直播,也勾起了吃貨微信後臺大家對「夜市美食」的回憶
  • 寧波只有3個員工的小麵館,一碗肉絲麵10元,有人開車60公裡來吃
    寧波是浙江非常有名的一座城市,這裡沿海,海鮮光品種多而且產量也高,寧波除了海鮮以外,面也是很受歡迎,全國各地每座城市都有很火爆的麵館,寧波也不例外。寧波有一家人氣很高的寶藏麵館,這家麵館只有三個員工,他家一碗肉絲麵10塊錢,有人開車60多公裡來這裡吃碗麵。
  • 杭州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國》,其實很多人都沒吃過
    一集5分鐘,每集只介紹一家市井早餐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當你在家樓下早餐店吃飯時,可能就被記錄成素材了。片子的結尾處還會搭配一首老歌!每一幀都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在上周播出的一集中,杭州的早餐終於在片中露臉了。在早餐中國的微信公眾號中說道,當攝製組問老杭州人的早餐吃什麼時,老杭州人回答,說不出。
  • 鹹蛋黃、瘦肉蛋黃味……杭州「胖子燒餅」開新店了!曾靠賣燒餅買了...
    前兩天,開車路過文三路和教工路交叉口,發現突然多了好大一個招牌上面寫著「胖子燒餅」。琢磨著,杭州只有一個「胖子燒餅」難道他們家那麼快又升級啦,從這麼一個小作坊,變成了可以讓人堂食的門店了。抱著種種疑問,昨天臨近中午的時候,記者來到了這家新店。
  • 繼上海蘇州後,開市客也要來杭州了!
    去年8月底,開市客(Costco)在上海閔行區開出了內地第一家賣場。 開業當天,這家賣場就被人流擠爆,下午1點就因人流超限而宣告暫停營業。
  • 風靡上海的甜品店,開到了西湖邊 蔡嘉法式甜品創始人是地道杭州...
    提前24小時預訂,帶著心愛的人打個高鐵去上海,不為別的,只為了嘗一塊蔡嘉拿破崙。唇齒間切斷層層酥皮,穿過絲滑夾心,口中融合薄松酥皮和香醇奶油,即便嘴角邊都是渣卻盡興爽快,這就是拿破崙的獨特魅力。這樣的畫面有沒有參與你對於法式甜品的最初記憶?  很多人不知道,從上海起家並火爆的蔡嘉法式甜品,創始人是地道的杭州姑娘。
  • 小吃店夜裡變身「紙箱食堂」,讓深夜工作的人好暖
    近日,有一家小吃店上演了現實版「深夜食堂」。每天凌晨0點到5點,搖身一變成「紙箱食堂」,為拿著紙箱前來的顧客免費提供宵夜。這家小吃店開在杭州,名叫「安徽料理」。據網友透露,老闆只在深夜開張,不僅精心設計了置換菜單,還特別在店內設置了一個綠色回收臺,方便大家集中投遞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