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做澳洲人無關膚色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 澳大利亞聯邦大選投票日臨近,8月30日出版的《澳洲日報》發表譯自《雪梨晨鋒報》的專訪文章,推介Bennelong選區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

  文章摘編如下:

  我在雪梨長大時並沒有見過太多亞洲面孔的領導人。我唯一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亞洲面孔,還是在宣傳中式點心和Bing Lee的令人尷尬的商業廣告上。這讓我不僅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屬於澳洲。

  當然,自我從雪梨畢業之後,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

  那麼,為什麼Paul Sheehan決定拿我來寫評論,而不是拿一個白人候選人來寫呢?因為他忽略了我競選這一職位的資歷。唯一的原因就是我的族裔身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被視為平等的存在,只以能力論英雄呢?這就是我為什麼要競逐國會議員。

  倘若我有機會與Sheehan先生交談,我會對她說:我為自己是個澳洲人而感到自豪,我為自己在雪梨出生和接受教育,並因此獲得了眾多絕佳機遇而感到自豪。

  讓我們來澄清一些事實。Sheehan說我是從北京「空降」的。但我本身就是在雪梨南區的Bexley出生和長大的。我出生在Paddington的婦女醫院(Women's Hospital),念的是Kingsgrove公立學校。

  Sheehan先生為他的讀者仔細地翻譯了中英文媒體上關於我的報導。他的言下之意太明顯了。而這正是我從小在澳洲長大的過程中經常會收到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的,當我還小的時候,我一點也不想當個中國人。我想像其他人一樣當個澳洲人。我一點也不想說中文或看起來像個中國人。我不想與眾不同。我想融入這裡,屬於這裡。我的朋友大多是澳洲白人。在1970年代,澳洲幾乎沒有多少亞洲人,社會上的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我和我的家人經常被叫做「中國佬(Ching Chong Chinaman)」,還被要求「回家去(go home)」。這對我是一種雙重傷害,而且叫我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我就出生在澳洲,沒有其他的家了。

  我很晚才發現並接納自己的中國背景。年齡漸長,我開始對父母的先人感到好奇,想知道我的家庭來自何處。我們家在一些小事上與眾不同,比如進屋前要脫鞋,喝開水而不是冷水。而在大的方面,我的父母極其看重教育,他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好讓我和妹妹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啟發了我。像許多澳洲年輕人一樣,我渴望到海外旅行,體驗世界。我曾在海牙工作,在紐約大學進修。當我渴望到中國去工作和生活,我希望我三個年幼的孩子能夠了解一些自己的文化背景。當我的僱主,澳洲保險集團請我制定他們的中國戰略時,這個機會來了。2005年,我們搬到了中國。對我的妻子,一個在Killara長大的澳洲白人來說,這是一次文化衝擊。

  過去八年裡,我在中國學會了說、讀、寫流利的中文。我學會了如何在中國做生意,以及中國社會是如何運作的。我學到了尊重、面子以及謙遜的重要性。

  就像Sheehan先生所指出的那樣,我是一個企業家,但他卻把這個詞用得像是種羞辱一樣。我到中國去是為了幫助澳洲企業進入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幫助澳洲企業也變成了一件壞事?

  這也是我想帶給國會的經驗和工作背景之一:幫助澳洲經濟在巨大和不斷增長的亞洲市場中蓬勃發展。

  在我們出發前往中國前,一天晚上,在吃過晚飯之後,我母親讓我坐下來。「你到中國以後就會發現自己身上的中國特質的。」她說,「但別忘了你是澳洲人。」我沒有忘。事實上,我以一種更加深入的方式發現了自己身上的澳洲特質。澳洲是我和家人的未來之所在,是我真正的社區,也是我想要做出公共貢獻的地方。另外,我的澳洲身份和我的華裔身份從未發生過衝突,它們相輔相成,構成了今天的我。

  我支持澳洲多元文化。澳洲華人和其他澳洲少數族裔人士為這個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的信念是,我們需要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澳洲身份: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有著什麼樣的膚色,你的澳洲身份只取決於你為澳洲做出的貢獻。

  1999年時,曾有許多人邀請我進入主流政壇。但在與我的父母交談過後,我決定先獲取更多的經驗,把個人生活和事業擺在首位。這樣我才可以做出更好的貢獻。未來,我將會更強大,更智慧,對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也將更有把握。

相關焦點

  • 澳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做澳洲人無關膚色(圖)
    李逸仙與妻子和3個孩子。《澳洲日報》  中新網8月31日電 澳大利亞聯邦大選投票日臨近,8月30日出版的《澳洲日報》發表譯自《雪梨晨鋒報》的專訪文章,推介Bennelong選區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
  • 墨爾本市長多名華裔候選人履歷豐富 一人身份神秘
    墨爾本市長華裔候選人履歷豐富 其中一被曝身份神秘中國僑網4月12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導,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前市長道爾(Robert Doyle)因捲入性騷擾醜聞而辭去市長職務後,墨爾本人需要重新選舉一位市長。
  • 澳洲華人不再政治「冷感」 競選發聲積極
    2016澳大利亞聯邦大選投票在7月2日舉行。投票前,各黨派以及獨立的參選人的宣傳活動日趨白熱化。此次大選,華裔以空前熱情投身其中,議員候選人的人數之多前所未有。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群體就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議題積極發聲,密切關注華人社區的建設,不再做政治「冷感」的澳洲華人。
  • 澳首次進行中文大選辯論 或選出首名華裔女眾議員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16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4日,澳大利亞史上首次以中文進行的聯邦大選辯論舉行,自由黨和工黨兩名同樣具有華裔背景的女候選人,為爭奪墨爾本Chisholm選區的議席,以普通話針鋒相對
  • 這朵澳大利亞「大奇葩」說這話,是存心想招中國人罵?
    「感謝《雪梨先驅晨報》」「感謝《澳大利亞人報》」此處有錯字,人家媒體叫《新日報》,她感謝了一下《新聞日報》而在「臉譜」上,她出現了本文開頭她批評《時代》周刊的一幕。看看《時代》周刊的標題就明白了:「一個華裔候選人在反華平臺上為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代言。」那句成語怎麼說得來著?數典忘祖!
  • 「民主香腸」成澳大利亞2016年度詞彙 工黨領袖稱「有民主的味道」
    12月14日,澳大利亞推出了本國2016年的年度詞彙——「民主香腸」(Democracy sausage)。澳大利亞人似乎很鍾愛香腸,就像澳大利亞工黨領袖比爾·肖滕(Bill Shorten)說的:「(這種香腸)嘗起來有民主的味道。」
  • 我們移民澳洲了,父母怎麼辦?
    也就是說,工黨承諾推出的這項無上限的長期父母籤證,允許移民家庭最多可資助四名年邁的父母,這對於那些申請等待期最長可達30年的父母籤證的人來說,非常受歡迎。根據工黨和聯盟黨的政策,申請人都必須獲得健康保險,在逗留期間發生的任何債務都必須由擔保人作保。
  • 西澳政府承諾為中華會館撥付經費 造福南部華裔移民
    中國僑網12月17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導,近日,西澳州長麥高恩、工黨Riverton選區候選人克裡希南和西澳自由黨黨魁基爾卡普都做出承諾,宣布將會在明年的州預算撥款500萬澳元給中華會館,建造首個中華會館名下的珀斯南部社區活動中心,給南部地區的華裔移民打造一個活動場所,造福人群。
  • 能講流利漢語的澳大利亞人不多?專家稱不足以擔憂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澳大利亞影子財務主管克裡斯鮑文(Chris Bowen)猜測,能夠講流利漢語的非華裔澳大利亞人僅有130人左右。然而,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卻顯示,在澳大利亞能夠講流利漢語的人不止這個數字。
  • 澳大利亞總理對韓國人說「Ni Hao」,被批種族歧視
    【文/觀察者網 李天宇】 澳大利亞大選將至,各路候選人紛紛開展競選活動,以吸引選民為自己投票。 然而總有「弄巧成拙」者。比如旨在尋求連任的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就在4月13日鬧出了用漢語「你好」(Ni Hao)來問候一名韓裔選民的笑話,而他也因此被網民指責為「種族歧視」。
  • 澳洲聯邦總理候選人Bill Shorten先生蒞訪新金山學校
    6月11日下午1點,澳洲聯邦總理候選人Bill Shorten先生從雪梨飛來墨爾本,專程來到新金山學校Melbourne High校區參觀訪問
  • 9華裔候選人參加英國「雙十二」大選 傳遞華社聲音
    中國僑網12月12日電 近日,《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眾號「英倫圈」刊登文章稱,當地時間12月12日,英國將迎來大選,各主要黨派為爭取選票竭盡全力,候選人中也出現了幾名亞裔面孔。文章梳理了幾位華裔候選人的經歷和競選綱領,呼籲英國華人社會關注和參與選舉,積極發聲。
  • 澳大利亞為什麼總是換總理,12年換了8個?
    澳洲總理的產生非常簡單:哪個政黨在下議院(眾議院)獲得超過半數的席位,該黨領袖便成為澳洲總理。澳大利亞現在有四個主要政黨:工黨、自由黨、國家黨和綠黨。這一更換並不需要通過民眾的投票表決,因為他們在一開始所投票選擇的就是執政黨而不是候選人(當然,他們也可以把票投給自己喜歡的候選人所在的政黨)。所以,澳洲總理有如走馬燈的更換速度,家常便飯般的「逼宮」現象,是符合制度規定的。這一機制的設立,本是防止黨首的政策違背民意,或執政能力明顯不足時,通過更換黨首,修復與民眾的關係,從而避免出現重大錯誤。
  • 澳打工度假籤證者稅率引議會審查 工黨保留立場
    (澳洲網圖片)  據澳洲網報導,近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對政府新出臺的「背包客稅」啟動了審查程序。來自旅遊業、頂級農民遊說機構及財政部均在此次聽證會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新政策還提議,將面向每位離開澳大利亞的打工度假籤證者徵收95%的養老金儲蓄金稅;同時自明年7月1日起,增收5澳元(至60澳元)的國際離境稅。  聯盟黨表示,如果反對黨工黨否決了其重新修改後的「背包客稅」舉措,全國的農民將會非常失望。據悉,工黨上周已經允許新「背包客稅」法案通過眾議院。在參議院委員會公布其調查後,工黨卻對自己的最終立場有所保留。
  • 澳洲華裔移民二代:遊走於兩種文化的「邊緣人」?
    「後來,我到了北京去做交流學生,才發現我只和澳大利亞人去交流,也走進了自己舒適的小圈子。」 周杰妮和杜緯遙說,不太與中國留學生接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中文不夠好,更重要的是覺得很難談到一起去,很少有以前一起經歷過的事情,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很不同。
  • 澳洲一華裔男子偽造雅思成績單等證件被判刑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一名通過製造假結婚案例,偽造大學學位證書和英語測試成績而幫人獲得澳大利亞籤證的華裔男子近日被判處四年多有期徒刑。  Gary Zhou周二(1日)在維多利亞郡法庭上,因為大規模偽造移民文件罪名,獲刑4年零7個月。
  • 澳洲華裔神童發現新數學定理!
    美國17歲華裔少年梁徐明與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智商高達180的17歲神童澤利克合作發現了一條數學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