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菊 |​ 懷念我的母親

2021-01-18 新時代文學編輯部

穀城縣盛康三中  李貴菊   


過去讀朱老總的《回憶我的母親》和胡適的《我的母親》,我也有了寫母親的衝動。可是總覺得,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或許源於他們身後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可是我太渺小了,我的母親很平凡,值不值得寫出來呢?這樣想時,便擱置了。但是,只要讀到關於母親的文章,我還是情不自已,還是想寫。因為我母親為人做事,給我的精神饋贈,影響我至今,以至於不吐不快。

和天下許多母親一樣,我母親是勤勞的。我母親多病,但只要她還能從床上爬得起來,就會一刻不停地忙碌:燒火又做飯,餵豬又洗碗。一坐下來,還要做針線活。那時,農村的」孩子在天暖的時候,也幾乎不穿鞋,冬天也只有一雙破單鞋。而我,連續幾個冬天都會有一雙新棉鞋。我記得是因為一床被面太寬了,母親把它撕下一長條,那幾年的每個冬天,都會給我做一雙新棉鞋。我穿著新棉鞋走出去,惹得村裡一些婦女眼羨,嘖嘖稱道:「看人家的媽,把人家女兒照顧的多好,穿的新棉鞋『花蓬蓬』(意思是,我的新棉鞋鞋面上的花,生機盎然)的。

童年的生活是困頓的,但因為有母親的呵護,我的童年生活卻是無憂無慮,幸福無比的。

   母親是聰明智慧的。在幼小的我的眼裡,母親好像是無所不能的。無論我有什麼難事,只要叫一聲母親,都能得到完滿的解決。肚子疼了,她會找來一支煙,點燃,吸一口,趴在肚子疼的位子,猛「哈」一下,這樣反覆幾次,肚子就不疼了;著涼了,頭痛,她就找一個破瓷碗,用菜刀敲幾下,在敲掉的瓷片中找出一個有尖尖的,在我太陽穴或鼻子尖上扎幾下,頭就不痛了。有一次,我吃了些生芝麻,便秘,難受的大喊大叫。那時,可能還沒有「開塞露」之類的藥,有也沒錢買。母親自有她的土辦法,就切了一點點肥皂,塞在肛門裡,很快就好了。

今天想來,我不得不佩服那個年代的母親,她能幹到這種程度:能在生產隊社員,母親,醫生,裁縫等這麼多角色之間任意轉換。

       母親又是很有遠見的。那時村裡的孩子基本上讀不完小學,特別是女孩子。我很幸運,母親特支持我讀書。但因此她與父親發生過好多次激烈的衝突。我上學要帶米,還得交一點兒夥食費。每次我向父親要錢,父親都會大罵我,說我把錢丟在水裡了。每當這時,母親都會站出來,跟父親對抗,說:「她能讀,就讓她讀。」他倆通常都會大吵大鬧,甚至還有動手的時候。完了,她又會流著淚,偷偷塞給我一兩角錢。我扛上米,邊哭邊走。這種情形不知道在我初中讀書生涯中發生過多少次。每每想來,我都會潸然淚下。但母親每次就這樣為我抗爭,讓我讀到了全縣最高學府。

一個沒上過學的農村婦女,對於讀書的看法,就在「她能讀,就讓她讀」這幾個字上,雖然樸素,卻大有深意。

我母親的一生,最突出的品行是善良。她做的善事很多,但我記憶最深的有三件,這三件事兒關聯到三種物品:六瓣蘋果,最後一碗米,好吃的油鹽捲兒。

很小的時候,大約六七歲吧,我到親戚家去玩。親戚的女兒們在外地工作,回來了,帶了好多好吃的。見了我,她們很熱心地拉我到屋裡,給我拿了兩個從沒見過的果子。那果子大大的,青青的,散發著怡人的清香。我不知道是什麼,就把它揣回家。一問母親,才知道是蘋果。我很想吃,很想吃。它太香了,沒咬破,我就能想像到它是脆生生的,甜滋滋的。

而母親卻對我說:「鄰居王奶奶生病了,你把這蘋果給她送一個去。」「什麼?這麼好的果子要送給別人?」我很不情願。那時農村物質貧乏,別說吃,很多人見都沒見過蘋果。但是母親說:「平時王奶奶有什麼好吃的,不也送給我們嗎?現在她病了,我們把蘋果送一個給她,她吃了,也許病就好了。」聽了母親的話,我就把蘋果給王奶奶送去了。

回來以後,我還是很想吃蘋果,就盯著僅剩的那個蘋果看。母親又說:「等幹活的人都回來了,我們再一起吃吧。」我點點頭,就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天黑,父親和哥哥姐姐們才回來。母親把蘋果切分成6瓣,每人一瓣。我拿起一瓣,嘎嘣嘎嘣,一會兒就把它吃完了。

低頭一看,還有一瓣在桌子上。我正納悶,誰沒吃呢?這時母親說:「我這一瓣你吃吧,可憐我的娃兒,到現在連蘋果都不認得!」說著說著,母親不停地用衣角拭眼淚。我謙虛了一下,但終于禁不住蘋果那美味的誘惑,便又嘎嘣嘎嘣,風捲殘雲,瞬間就把它幹完了。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果子,那個脆呀!那個香呀!那個甜呀!我真的一輩子都記得。那天我們一家人都非常非常高興,那個切成六瓣的蘋果,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蘋果。

  小時候,我們有一鄰居,他們弟兄五六個,全是半打個兒的仔兒。俗話說:「半樁子,飯倉子。」這麼多孩子,又都是男孩,一個孩子一頓至少可以吃下三大碗乾飯,想想這一家一天得吃多少糧食。這可難為了這家女主人一一湯媽。任憑湯媽多麼勤勞,也填不夠這一家七八張嘴。他們一家經常月頭就把一個月的糧食吃完了,沒辦法,後半月就主要靠借米度日。每次湯媽到我家來借米,都會對我母親說:「李嬸,你先借我點兒,下個月生產隊分了糧就還你。」」可是他們每個月都吃不到頭兒,哪還有米還我們呢?我母親也知道她還不了,還是「借」給她。「借」的次數多了,湯媽也不好意思再來了。

 有一天我在家玩,湯媽的小兒子到我家來了。他邊走邊哭,我母親不知咋回事兒,急忙迎到門口問:「小六子,你怎麼了?」他說:「我們家裡一顆米也沒有了,我媽在家裡餓得頭髮昏,又不好意思到你們家裡來借,在家裡哭……」

聽了他的話,母親長嘆了一口氣,把家裡僅有的一碗米送給了他。其實,我們家也沒多少剩米。我們姊妹5個,三個女孩兒(大姐已出嫁),兩個男孩兒,沒有他們家那麼快把糧食吃空。最主要的是,母親特別會精打細算。每次月頭分了糧食,總是把青菜和米或者面,一起煮了吃。那時候,我好像都沒吃過純米稀飯,更沒做吃過純米乾飯。我那時還小,不懂事,菜煮飯,我經常會哭鬧不吃,母親總是很耐心地哄著我吃。

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做一碗白米飯,放在鍋邊,我們自己就吃菜和米混在一起的飯,而且菜佔大部分。沒客人時,我們用菜煮稀飯,稀得能照出人影兒。除了在外面幹活的,我和我姐,晚上都不吃晚飯。             

 有時候,母親還把米糠或麥麩子做成餅,放在鍋裡烤熟了,給我們吃。這東西吃到嘴裡,像木渣,難以下咽,要費很大勁兒才吞得下去,但為了活命,母親將就著我們一點一點地吃。這樣到了月尾,不來客人的話,我們也只能剩下碗把米。

所以那一碗米的珍貴,可想而知。可是在鄰居有難的時候,母親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這最後一碗米送給了他們。

  我上高中的時候,田地已經到戶,我們家吃的就不愁了。我有一個姓石的女同學,她很小就沒有了母親,家庭條件也不好。因為沒人做,什麼都得花錢買,但是又沒有錢買。母親知道後,就給我多帶一些吃的。她說。「多帶一點兒,給你那石同學一些。」

有一次,母親讓姐姐給我送來一大包油鹽捲兒。這是母親親手做的,姐姐給我送來時還有點兒熱乎。姐姐對我說:「油鹽卷很多,媽專門交代,多帶一些,送給你石同學,你們倆一起吃。吃完了,再做。」做油鹽卷,其實很費功夫。首先要把面擀得很薄,然後在上面抹上油,撒上蔥花和少許鹽,再捲起來,切成一個個饅頭狀,放在鍋裡蒸。這樣做出來的油鹽卷,又香又軟,真的太好吃了。這麼好吃的東西,這麼費力做的東西,母親也不吝嗇,生怕我不捨得,總是一遍遍交代,讓我多給那沒母親的石同學。

這三件事兒,對我印象非常深刻,到現在想起,仍然歷歷在目。

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再苦的生活也沒法磨滅她心中的溫情。她的一生,都在為我,為我們這個家操勞 ;對於鄰居和朋友,她也不遺餘力的關照。她心裡裝滿了別人,可從來沒有她自己。雖然她沒有名人的母親那樣高大,但在我心目中,她是最好的母親。

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母親就是那朵讓我學會如何為人處世的祥雲,投影在我的心裡,溫暖,長情。

今天,我能成為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懂得一點善良,學得一點為人的道理,同情幫助弱小,都是我母親引領的結果。

「油盡燈滅」, 我母親六十四歲就離世了,她耗盡了她全部的精力。母親去世後,我想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對於母親,報答是談不上了,只有深深的懷念。

懷念著母親的我,經常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找遇到難事的孩子談談心,找留守孩子聊聊天,給他們力所能及的關懷。我在開導他們的時候,又感覺母親從未走遠。我想:她就住在我心裡,看著我,牽掛著我,指引著我,讓我也成為一朵和她一樣的雲。


李貴菊,穀城縣盛康鎮三中語文老師,作品發表於《中學生天地》等雜誌。

相關焦點

  • 縫補——懷念母親
    縫補——懷念母親Sewing and Mending—Missing My Mother中文|白鶴清泉英譯|周柯楠靠在老屋門口張望的臉總在孤單的夜裡浮現A face looking out leaning against the doof the old houseAlways appears in the night when I’m alone 我的娘
  • 李昌喜:懷念母親
    懷念母親作者|李昌喜
  • 母親懷念開飯店的苦日子,我幫她實現了「理想」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活還算過得去,然而母親有一天突然對我說:「我想開個小吃店。」我堅決地制止了,我說:「聽我的,再也不要開飯店,再也不要過那樣沒日沒夜的生活了!」16年前,我上高三,父親突患腦溢血去世,留下母親和我相依為命。
  • [媽媽我想你] 永恆的懷念,寫在母親一周年祭日!
    媽媽我想你永恆的懷念寫在母親一周年祭日!鞠我撫我,長我育我。往事歷歷,盤旋不去。母在家馨,母去室空。獨留老父,不盡悲傷。母乃父杖,猶如臂膀。更是支柱,塌然失方。有時在外別人偶然提及自己的媽媽時,常常會觸碰埋藏在我心底最深處的痛。因為我不願面對,也不想承認自己已經是一個「沒媽的孩子」!母親勞累一生,吃盡了苦、歷盡了難,晚年才得以安享。父親老實憨厚,不善言辭.母親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了操持大家庭的重擔。那時候家裡人口多,生活艱苦,物資匱乏,母親總是想方設法為我們調劑生活,沒有讓我們挨餓受凍。
  • 劍與遠徵母親節禮包兌換碼分享​
    18183首頁 劍與遠徵 劍與遠徵母親節禮包兌換碼分享​ 劍與遠徵母親節禮包兌換碼分享​ 來源:網絡
  • ​特別的祖父 特別的懷念
    祖母告訴我,母親懷我六個月的時候,正值70年代末,國家開始計劃生育,鄉政府計劃生育工作大隊準備強行將我母親抓到醫院引產,祖父拿著鋤頭,祖母拿著菜刀準備跟他們拼命,聞訊而來的鄉鄰、村民們都堵在家門口,鄉政府幹部擔心鬧出人命和群體事件,灰溜溜的走了。6個月後,母親生下我後,祖父更加堅信:遠親不如近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星星知我心 - 懷念母親
    我以前對這件事並未在意,直到臨出國前一次和母親逛街時:一位老太太認出了母親是幾十年前她兒子的小學老師,便緊緊拉住母親的手對我說:"你媽媽是一位特別好的老師,當時我那調皮的兒子就聽她的話。" 從那時起我才體驗到母親對她的職業的自豪。     母親在生養了三個子女後,生活的重心就自然地轉移到家庭和子女身上。與同一時代的許多父母一樣,母親和父親在撫養子女時付出了很多艱辛。
  • 「故鄉月 · 家國情」徵文丨懷念母親的中秋節
    看看節氣,中秋節近在眼前,天上漸漸圓潤的秋月,靜靜地掛在樹梢,我的心卻不能平靜,想起那些年的中秋,一抹濃濃的思念潛入心懷,揪痛我的心,潮溼我的眼。歲歲中秋月相似,而今中秋人不同。記得童年的那些中秋節,正是農忙時候,大人們忙於秋收,常常忘記那個在我們心中盼望已久的節日,於是我和姐姐想盡辦法提醒父母。
  • 懷念母親—記我那農村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我那平凡的母親,離開這個世界有半年多了,一直想寫篇文章來懷念一下,遲遲不敢下筆,大概是因為,只要打開記憶的大門,對我而言,肯定又是一個淚水沾巾的不眠夜。當我拿到片子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腿禁不住地哆嗦……那幾天總是控制不住情緒,時不時地大哭一頓,家裡人都不要我開車,怕我再出現啥問題,我說沒問題,娘還需要我,我肯定倒不了!去天壇醫院排不上手術,很幸運的是北京一知名的大夫來龍口辦事,正好把手術給做了,要知道,平時請都請不來的。手術非常成功,我對大夫千恩萬謝,差點給跪下。
  • 「千言」我們長大了,便掙脫母親懷抱,我們蒼老了,懷念母親懷抱
    我們長大了,開始掙脫母親的懷抱,等我們蒼老了,又該懷念母親的懷抱。有一種花,開的溫柔而又熱烈,叫做康乃馨;有一種人,活得操心而又勞累,叫做母親。人們總喜歡說,世界上最美的人,是自己的母親,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或許我的母親不是最美的,但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
  • 【隨筆】懷念母親 鄭智文
    懷 念 母 親 鄭智文(亳州)母親離世已十三個春秋,我常常想念母親,尤其一個人獨坐時。母親命苦。十一歲那年父母雙亡,而大她九歲的唯一的哥哥,十八歲就到淮北煤礦當工人去了。失去了雙親,母親像一隻孤獨的羔羊。母親說,那時最怕過冬天,鄰居送了一件露著棉絮的破襖,一雙單鞋更是前露趾頭後露跟。由於年齡小,又不會做飯,靠吃百家飯生活。
  • 張頤武聊"年味兒":最重要是團聚 懷念母親做的紅燒肉
    這個冬日,人民網文化頻道推出春節特別策劃《最懷念的年味兒》,邀請知名作家、學者、影視大咖等,暢聊他們的春節記憶,分享他們最懷念的年味兒。今天,請大家跟小編一起,跟隨文化學者張頤武的腳步,追尋飄散在歲月中的年味兒。
  • 《懷念母親》(作者:艾利兵)
    六、艱苦歲月    小學畢業,我考入當時的陝西省重點中學——米脂中學。    米中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有一大批非常有名的老師。這就更加堅定了母親供我讀書的信念。那時候,我們家孩子多,而且到學齡的都在讀書,都是花錢的,家裡只有父親一個勞力,母親殘疾,只能算半個勞力。
  • 「懷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老祖母煮的雞蛋味道,母親蒸的饅頭味道」
    從衣食住行的生活層面來看,「創新的目標就是生產即環保又健康的高產農作物,我們懷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說老祖母煮的雞蛋味道,母親蒸的饅頭味道,看上去是懷舊,實際上創新成果的不滿。」人們要從舊的裡面尋找創新的靈感和素材,「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從舊裡面找新的典型範例,我本人的小說創作更是從古老的經典裡和古老的民間傳說裡面獲得了許多靈感跟素材。」
  • 潸然淚下,母親節重讀十篇關於母親的文章
    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鄰居的小夥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
  • 孫燕姿:我懷念的,是你很感動
    一首遇見唱進人群中,唱進人的心裡,我們拿著號碼牌等著有個人可以回來,那一年的遇見可真是唱進了很多人的心裡,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這首安靜的小歌,而孫燕姿就是這樣進入我的眼帘的。當然她很多歌都非常的好聽,包括我懷念的,旋律裡包容著記憶,天黑黑中初心裡帶著勇氣,綠光歡快裡伴著樂感,還有很多歌都藏在耳朵裡環繞著,孫燕姿的聲音平和但是歲月靜好,真實中蘊含著優美,這就是我聽的孫燕姿。
  • 好文推薦,秋天的懷念
    正文閱讀<無錯字版>《秋天的懷念》作者:史鐵生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
  • 冰心懷念母親、沈從文聞臘八粥便咽唾沫……你的臘八節有何回憶?
    冰心的臘八粥:蘊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
  • 晚安英語20210126|"small potato"不‎是「小土​豆​」的‎意思​!
    今‎天​我‎們‎來​看‎看‎蔬​菜的‎含義​吧土‎豆;馬​鈴薯​「小‎土豆​」?這‎樣​認​為‎你就大​錯​特​錯‎了‎。原​意​是‎「雞​毛蒜皮​等微‎不‎足​道​的​東西」,但​現在​大家​較常​用來指‎「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人​」。相反,「big potato」是大人物。可以放在一起記憶哦~🥖Joe is only a small potato in his class.
  • 母親節讀讀冰心、楊絳、季羨林懷念母親的文章
    只有普天下的母親的愛,或隱或顯,或出或沒,不論你用鬥量,用尺量,或是用心靈的度量衡來推測,我的母親對於我,你的母親對於你,她的和他的母親對於她和他,她們的愛是一般的長闊高深,分毫不差減。小朋友!我敢說,也敢信: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敢來駁我這句話…… 回憶我的母親 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