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全:蔡英文的「民主」論調經不起實踐檢驗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10月10日,蔡英文拋出題為「民主臺灣照亮世界」的「雙十講話」,提及「民主」多達14次,污衊大陸違背民主「普世價值」,策動所謂「理念相近」國家「圍堵中國」,並自詡臺灣為「亞洲民主燈塔」,等等。這是蔡英文執政以來首次「系統」運用「民主」說辭提高調門對抗大陸,然而這些陳舊論調均經不起實踐檢驗。

一、民主的實現形式是多元的

蔡英文在講話中將「兩千三百萬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等同於「普世價值」,稱「任何違反普世價值的主張,也絕不會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這顯然是混淆了「價值」與「價值的實現方式」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一方面,民主價值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具有普世性;另一方面,民主的實現形式具有多元化。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新中國成立至今,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將在大陸實行的「五權分立」體制播遷至臺灣。「解嚴」後,臺灣加速西方化進程,在政體上逐漸建立了西方代議制民主體制。

兩岸雙方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分別實行了不同民主體制,恰恰證明了民主的實現形式具有多元化。蔡英文把代議制民主制度等同於「自由民主價值」,顯然將「價值」與「價值的實現方式」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二、西方民主制度不是適用所有國家的「靈丹妙藥」

蔡英文鼓吹臺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價值理念」形同,臺灣的「民主轉型」,「不僅照亮了自己曾經走過的黑暗,也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們,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實際上,西方民主制度並不是適用所有國家的「靈丹妙藥」。從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末,人類社會先後經歷了三波所謂的「民主化浪潮」。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除中東及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外,「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不僅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很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相繼走上「民主化」道路,甚至許多過去沒有任何民主經驗的非洲國家,也在短短幾年內,也經歷了「民主轉型」,建立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然而,每一波「民主化浪潮」後,都有許多國家在實行民主碰壁後又出現「回潮」。進入21世紀,中東北非地區許多國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力幹預下,也相繼建立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然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十餘年來,伊拉克人民仍在飽受戰爭、動亂的摧殘。利比亞在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同樣沒有走向繁榮富強。

蔡英文將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看作是通向民主的唯一道路,跟其他企圖向別國強加特定製度模式的國家一樣,違背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

三、臺灣的「民主化」不值得驕傲

蔡英文自詡堅守「自由民主」價值使臺灣成為「亞洲民主典範,及發展經濟實力的重要基礎」,「臺灣的民主,會照亮世界」。實際上,臺灣的「民主化」並不值得驕傲,甚至民進黨執政以來公然踐踏民主制度。蔣經國執政時期,臺灣對內開展「十大建設」,對外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機遇,大力吸引外資和技術,在80年代初實現飛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然而,走上所謂「民主化」道路後,臺灣的發展逐漸放緩,並被大陸越拋越遠。1990年,臺灣的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的GDP為3878億美元,臺灣的經濟體量接近大陸的1/2。然而,從2007年廣東省GDP超越臺灣至2017年的短短十年間,大陸先後有江蘇、山東、浙江等8個省份的GDP超過臺灣。如今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風光不再,其GDP僅佔大陸4.7%,在大陸省份中位列第十。同時,蔡英文執政以來,民進黨為了一黨之私利,利用「完全執政」優勢,不僅推出「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荒腔走板的政策,而且還赤裸裸大搞「綠色恐怖」,利用「黨產會」、「促轉會」等對政治異己進行追殺等,公然踐踏民主制度。

不僅臺灣「民主化」後的經濟發展不值得稱讚,而且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也與成熟的民主制度相差甚遠,更無法成為蔡英文所謂的「照亮世界」的「民主燈塔」。

四、「民主」不是抗拒統一的理由

蔡英文宣稱「捍衛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在外交上強化價值連結,建構臺灣不可取代的戰略重要性」,「阻止外來勢力對國內進行滲透破壞」,「堅決守護」「臺灣的多元民主」。蔡英文顯然是把「民主」作為抗拒統一的藉口。事實上,兩岸從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至今,雖然各自沿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演進邏輯走上了不同道路,但沒有改變兩岸主權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蔣時期,雖然兩岸政治、軍事上處於緊張敵對狀態,但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均認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登輝執政時期,兩岸達成了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成為馬英九執政八年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歷史充分證明,制度差異從未成為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理由。而且大陸充分考慮到兩岸制度差異,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復歸統一,允許統一後的臺灣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制度差異早已不是阻礙兩岸統一的理由。

蔡英文的「民主」論調,充斥著「兩國論」,是赤裸裸的「臺獨」分裂言論,有違兩岸關係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不能成為抗拒統一的理由。

五、策動國際社會「圍堵中國」是幻想

蔡英文呼應美國副總統彭斯「肯定臺灣的民主制度」的講話,拉攏以美國為首的所謂同為「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圍堵大陸」,並稱「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我們堅持價值理念,展現高度韌性,讓越來越多理念相近國家,表達對中華民國臺灣的支持」。事實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加強與大陸交往。大陸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僅持續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方案,甚至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大陸的國際實力日益提高,國際形象也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大陸的發展道路,甚至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西方國家也經歷了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崛起論」的巨大轉變,認識到中國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在這種背景下,有更多國家願意與大陸交往,蔡英文任內臺灣的4個所謂「邦交國」轉而與大陸建交便是明證。而且美日也充其量把臺灣作為「棋子」,絕不會為了維護臺灣的「自由民主」而犧牲本國核心利益。

蔡英文策動少數「理念相近」國家「圍堵中國」,無視大陸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和實力,註定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總之,蔡英文的「民主」論調是徹頭徹尾的「冷戰」思維及推行「臺獨」分裂活動的工具,脫離兩岸及國際社會發展實際,根本經不起實踐檢驗。(作者:徐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徐曉全:蔡英文春節喊話暗藏玄機
    華廣網25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曉全的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的喊話暗藏玄機不言而喻,然而離開「九二共識」這一兩岸互動政治基礎,任何喊話都將淪為空想。蔡英文的春節喊話不過是在當前兩岸關係持續僵化的背景下,妄圖緩解島內民意壓力、減少對年底選情衝擊的緩兵之計,甚至妄圖製造兩岸無共同政治基礎也能開展制度化協商的事實。
  • 蔡英文稱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政 柯文哲: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針對罷韓後的臺灣民主政治影響,臺北市長柯文哲9日在議會備詢時表示,已經到「一黨專政了」,引起蔡英文10日下午回擊「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政」。柯文哲10日晚間再補充,民進黨對臺灣手足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從不手軟,只要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這是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 「假謙卑,真獨裁」,蔡英文「穿龍袍」證「臺式民主」失敗
    多位兩岸學者認為,「民選獨裁」是對蔡英文最貼切的評語,也是民進黨及蔡英文甩不了的烙印,也佐證了所謂「臺式民主」在臺灣幾十年實踐的失敗,臺灣民眾要思考下次選舉時,是否還要投票給民進黨。與蔡英文在民進黨黨內關係微妙的現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也在第一時間替蔡「擋槍」,他宣稱,民選就不可能「獨裁」,如果「獨裁」就不可能有此自由批評的權力。不過,有網友翻出2012年時蔡英文曾發表過的一封給馬英九的公開信,信中稱擔憂國民黨會陷入「民主獨裁」,網友不禁反問,「蘇貞昌這是在打臉蔡英文?」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全文)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 高奇琦:公民社會與民主鞏固:東亞政治實踐對西方經典理論的檢驗
    本文試圖在總結這些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東亞國家的政治發展實踐來檢驗西方學者的這些結論。文章的分析脈絡是:先對民主鞏固的概念進行界定,其後總結西方學者關於公民社會與民主鞏固相關性的分析,之後考察已經基本完成民主轉型的東亞國家——泰國、印尼、菲律賓、韓國這四國的政治發展實踐,來檢視西方學者的分析,最後得出關於兩者關係的綜合了東亞政治實踐的新結論。
  • 蔡英文再次顛覆民主
    蔡英文再次顛覆民主 2019年09月16日 08:5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9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昨天(15日)在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菊陪同下達到高雄市。
  • 蔡英文再次顛覆民主
    蔡英文(左)、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菊(右)(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昨天(15日)在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菊陪同下達到高雄市。這堪稱是繼蔡英文要臺中市民向臺中市長林佳龍道歉後,又一次語出驚人,再次顯露了蔡的封建心態。去年(2018年)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三山造勢中,喊出「民進黨也不是高雄的爸爸,為什麼每次投票都要投給它?」的名言,這一席話彷彿醍醐灌頂般,讓許多高雄選民大夢初醒,一舉摘除了頭頂上長年來「非綠不投」的緊箍咒,從而翻轉了高雄長期綠色執政的慣例。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典,收藏)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 蔡英文初選勝出 韓國瑜:民主政治不良示範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13日)下午參加臺灣美濃中學模範生活動時表示,民進黨此次初選事實上帶來了非常不好的民主示範。(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6月13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民進黨初選結果出爐,蔡英文勝選的事實,高雄市長韓國瑜今(13日)下午參加臺灣美濃中學模範生活動時表示,民進黨此次初選事實上帶來了非常不好的民主示範。
  • 蔡英文的「民主小草」計劃
    據民進黨所言,為了鼓勵年輕人投入基層選舉,支持資源相對匱乏的年輕人參與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15日提出了「民主小草」和「青年議會」政策。在年底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計時之際,蔡英文此舉對於民進黨而言,無疑是一箭雙鵰。
  • 蔡英文提「民主小草」計劃 引發爭議稱好看花瓶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公布「民主小草」計劃,希望邀集青年參選村裡長、鄉鎮市民代表。國民黨青年團昨天透過臉書逐項打了「空心指數」,卻提到「越基層的選舉,民(眾)在乎的是能真正有功能的尿壺,而非放著好看的花瓶」,此說也引發爭議。
  • 人民、民主、「民主理論」、「民主理論的實踐」與區塊鏈共識機制的陷阱
    在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柏拉圖時代,就開始採取由全體具有選舉權的城邦公民投票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決定公眾事件;這種實踐方式體現了「全體人民參政議政共同做主」的「民主理論」的既定目標。而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通過」人民「選舉「人民代表」議政參政的「代議制民主」理論被豐富、重視並實踐;畢竟讓人人參政議政、做執政官是不可能的。
  • 黃壽龍參加靈溪三套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以工作實效檢驗教育實踐...
    蒼南新聞網8月12日消息:8月11日,靈溪鎮三套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召開。該鎮22名三套班子成員認真對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聚焦「四風」問題,開展了見筋見骨的自我批評和辣味十足的相互批評。縣委書記黃壽龍、省市委赴蒼南督導組副組長何平全程參會指導。
  • 蔡英文「穿龍袍」?「臺式民主」徹底失敗
    導讀:臺灣民眾一直都認為臺灣在民主自由方面能夠與西方國家媲美,對執政黨提出的意見都會被採納。可是從實際上來看,蔡英文執政之後,臺灣的權利正在被她掌握在手中,如今蔡英文完全可以用獨裁專政來形容。蔡英文走向「獨裁」據香港媒體報導,他們引用了民進黨創黨元老的看法,認為目前對蔡英文形容最為貼切的就是「民選獨裁」。《亞洲周刊》選用了蔡英文穿著「龍袍」的諷刺漫畫來作為一封面,這讓民進黨發言人相當憤怒,立馬指責《亞洲周刊》不是主流期刊,與國際媒體報導完全不符合。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第一時間站出來為蔡英文說話,他表示民選就不可能「獨裁」。
  • 蔡英文「穿龍袍」?臺灣學者:「臺式民主」已經失敗
    在這一期的封面上,蔡英文身著「龍袍」,端坐於正中。報導中,《亞洲周刊》深入採訪了多位臺灣地區前民意代表,以及包括林正杰、呂秀蓮等民進黨創黨「元老」對當前蔡英文當局施政方針的看法。邱毅明確表示,現在的島內媒體面臨著「要麼俯首稱臣,要麼被消滅」的生存環境,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民選獨裁」。
  • 媒體:蔡英文訪美 沒說如何達成"民主"與"和平"
    原標題:中國時報:蔡英文訪美「說」和「沒說」的中新網6月2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日社論表示,蔡英文訪美首場演講傳達了兩個重要訊息,但她對如何達成這兩個目標,卻沒有說出來,更沒有提出任何政策綱領供人民選擇,只停留於空洞的口號
  • 歐巴馬說臺灣是亞洲民主榜樣,蔡英文醉了
    數據顯示,相比於前年,陸客團已經減少了八成,有八成陸客遊覽車在「曬太陽」』;臺灣的中文導遊,從1萬多人銳減到2000多,這些導遊每個月甚至都沒有團帶,「不要說還車貸、房貸,連9月小孩的學費都繳不起」;臺灣中南部、花蓮、臺東等地,旅館的住房率也下滑了一半,臺灣的精品購物店則只剩下一兩成客源,很多都在考慮讓員工休「無薪假」、停薪留職甚至裁員。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可以不受實踐檢驗的;並不認為只要是他們作出的結論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都不能改變;更不要說那些根據個別情況作出的個別論斷了。他們處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毫無偏見。他們從不容許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聖經」來崇拜。
  • 蔡英文稱民進黨民主機制完備 孫大千:不臉紅心虛嗎?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5月2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前臺當局「行政院院長」賴清德「突襲」民進黨中執會,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力陳規則不能改變,成了英派攻擊的箭靶。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在臉譜網(facebook)貼文表示,看來卓榮泰的真情喊話,只換來蔡英文的冷酷絶情。孫大千對蔡英文提出幾點質疑:1.蔡英文到底有沒有啟動網軍修理賴清德?2.蔡英文究竟有沒有對賴清德進行「政治偵防」?
  • 蔡英文民主素養還不如施明德
    蔡英文【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臺灣今日新聞網7月29日報導,日前,臺灣學生因課綱微調爭議衝撞臺「教育部」,國民黨團指其背後是民進黨提供物資、臺聯黨扮演打手。藍營更是直批綠營是「二百五」,應該要敢做敢當,直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民主素養還不如施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