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招商背景下,開發商的境內4大拿地模式,如何完成土地款前融

2020-12-20 財叔理財

受歐美第二波新冠疫情以及美國大選等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中國在疫情後的強勢和穩健復甦造早就了當前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瘋搶態勢,人民幣近5個月以來大漲8%,上本周甚至一度升破6.55。儘管如此,從全年度的情況來看,今年大多數地方政府的外資招商引資任務完成率都受到了疫情的一定衝擊。以一些地產政府的土地招拍掛或勾地項目的出讓為例,目前仍附帶著外資招商的要求,比如要求土地競拍方以美元繳納土地競拍保證金或土地款。

在外資招商背景下的土地保證金或土地款融資業務的操作方面,我們一般都需要先跟開發商確認引入對外資的需求是為了解決融資款的需求還是為了解決政府招商引資的任務。如果是融資需求,則需接受外資的融資審查;如果是同步完成外資招商引資任務,則還需明確當地政府是否要求用外資繳納土地保證金或土地款,另外是為了完成外商直接投資FDI指標還是實際使用外資額指標。總的來說,開發商的這類融資需求比較特殊,且差異萬千,因此我們很多時候需要提前摸清很多前提條件。

一、外資招商背景下開發商的境內拿地模式

按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做法,在地方政府存在外資招商引資的前提下,如開發商需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形式解決土地競拍保證金或土地款的繳納問題,則操作上要麼直接找外資機構以提供融資款的方式配合開發商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或與開發商共同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要麼開發商自行在境外通過資金安排或取得融資款後直接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具體。

在外資招商引資背景下,區分不同的情形,外資與開發商的合作操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種:

外資機構直接在當地註冊外商投資企業,並實繳註冊資本。開發商指定的外籍人士註冊境外企業A後與開發商境內企業B成立外商合資企業C作為項目公司(注意境外企業設立後存在開戶難度度問題,因此暫不開設銀行帳戶),境外企業A認繳並持股C公司25%以上,開發商境內企業B對項目公司C實繳後用人民幣拍地。同步,引入外資機構在當地註冊一個外商投資企業,並實繳資本,解決外資招商任務的問題。開發商自行解決境外資金問題後,由外籍人士在境外註冊的企業A在境內設立外商獨資或外商合資企業,並實繳註冊資本(注意是外籍人士在境外註冊,避免返程投資的問題)。外資機構的境外主體與開發商境內企業成立外商合資公司作為項目公司,外資機構的境外主體向項目公司注入資金,並由外資機構的境外主體持有項目公司部分股權。二、境外機構對境內地產前融業務的偏好及準入標準

因很多房企沒有境外的架構、業務或資金源,因此在外資招商的背景下,很多房企都無法自行解決外資(如美元)繳納土地款的問題,而這時境外資金機構的融資功能就得到了充分施展。為便於說明,我們根據財富中心同事反饋的外資募集情況,就境外資金對境內地產前融的準入要求做詳細分析和說明。

以常規的外資操作境內地產前融業務為例,外資機構在計劃介入境內前融業務前,一般首先會關心如下幾方面問題:(1)外資資金投資境內房地產行業是否受到限制;(2)投資資金是否可以用於開發商土地保證金或土地款的繳納;(3)資金如何入境;(4)結售匯是否受限;(5)完成境內投資及資金退出時的稅費情況是怎樣的;(6)如何挑選交易對手;(7)境內投資還本付息以及增信措施怎麼安排;(8)資金如何出境;等等。

(一)外資機構眼中的「好房企」暨對交易對手的選擇

受限於跨境擔保等要求,部分外資機構參與地產企業融資更多地是偏向於信用類融資。因此在交易對手的選擇上,外資機構傾向於參考國際三大機構的評級結果,以進一步衡量開發商的體量、負債率情況以及是否有負面新聞或公開市場違約等情形。從我們近幾年的外資募集業務經驗來看,國內外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經常可以直接作為開發商融資業務的準入門檻。

從業務操作層面來看,外資機構比較看重國際信用評級「三大巨頭」穆迪、標普和惠譽的評級結果,該三家評級機構對開發商的評級主要分為定量和定性指標,其中由於定量指標可以量化,也具備可比性,因此對於外資機構而言相對更具有參考性。在定量指標中,國際評級機構及外資投資機構最為關注的是交易對手的利息覆蓋率以及槓桿率,其中利息覆蓋率作為結合企業效益來考察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反映開發商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另外,如果開發商能依靠穩定租金收入或其他可持續性利潤償還利息,通常也可以認定該企業債務違約風險較低。除上述以外,槓桿率作為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外資機構不但關注槓桿的高低,還更加關注槓桿的效率,也即重點考察負債能帶來的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情況。

相對於境外,對於境內評級機構及投資機構而言,在關註定量指標衡量得出的結果之外,境內資金機構會更加關注得出該結果的原因,也即對定性指標更為偏重。其中,境內機構會更加關注開發商的戰略能力(土地儲備、市場定位等)、管理能力(成本管控、開發管理能力、融資能力、銷售能力等)、財務策略、公司治理以及風險管控能力等。

需注意的是,在對交易對手的選擇上,考慮到境內稅費情況、匯率對衝等風險以及外匯監管等,外資投資機構會優選境外上市或有相關主體的交易對手合作,比如可以直接購買其美元債或境外對上市主體放款或境外搭建架構進行資金投放等。

(二)融資業務及產品偏好

鑑於外資機構自身資金成本以及業務風險、國內機構競爭情況等因素的考量,目前很多偏好中國境內地產投資業務的外資機構都主要偏向於操作以下三種業務:(1)成熟工業、商業等物業的收購、運營;(2)認購房企海外發行的債券(如房企上市主體364天境外發美元債);(3)土地競拍保證金或者開發貸之前的地產前融(具體參見下述產品架構)。

(三)配資比例或授信金額的設定

以土地款融資項目為例,外資機構在投放金額方面不喜歡融資需求金額較小的項目(比如有的外資機構要求融資金額最低要3000萬美金),而土地保證金資金池融資業務通常1億美金起投,具體根據開發商的規模等情況來設定。

(四)融資成本要求

融資成本的設置則要綜合考慮開發商的綜合實力,並按境內還是境外還本付息進行區分,具體成本的設置上主要參考開發商境外發債成本、還本付息的頻率、是否有砍頭息(安排費)以及投資人IRR的要求等進行綜合評估和確定,其中重點對比開發商境外發債的成本。根據我們目前的募集和放款經驗,外資機構境內放款的綜合成本集中在年化13%-16%左右,境外放款的綜合成本集中在年化11%-13%左右。

(五)資金使用期限

外資機構通常偏好長期價值投資,一般而言投資期限至少要求1年以上(比如地產前融業務基本都是1年以上),其中融資期限為2年以上的居多。

(六)還款來源、還本付息要求及增信擔保要求

考慮到資金出入境的監管、相關稅費以及匯兌損失等,外資機構在還本付息方面傾向於開發商境外主體在境外進行還本付息操作。此外,有的外資機構為避免開發商無法按時在境外還本付息,亦會在協議安排方面要求讓開發商在外資放款時就預留部分資金在境外以確保還款來源。

在增信擔保措施的設置上則根據開發商的不同情況可能涉及如下操作,其中很多操作更多的是考慮開發商(尤其是上市房企)的擔保公告、披露、出表等問題。

在開發商境外上市主體的境外關聯方或表面非關聯方與外資機構搭建的離岸SPV投資合作架構中,一般會在相關投資協議的「聲明與承諾」條款中約定開發商境外上市主體對其境外關聯方或表面非關聯方在離岸架構中的回購義務承擔擔保責任。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函或差額補足的相關函件,不過這涉及到相關律師事務所、審計及會計機構對是否需要公告的認定問題。在一些項目中,若在境內放款還可能要求開發商提供具備融資金額的1.3-1.5倍貨值的其他項目的項目公司的股權質押作為擔保的方式或籤署保證協議等。開發商上市主體的子公司作為擔保主體時,上市公司在對其子公司認繳註冊資本後,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在承擔回購義務發生違約時則觸發開發商上市主體的實繳義務,由上市主體間接承擔擔保責任。要求開發商開具融資性保函或備用信用證。考慮到開具融資性保函或備用信用證亦佔用開發商的外債額度,相對而言在實操中該模式的可操作性不強。要求開發商提供境外其他項目的股權進行質押或者提供其他流動性強的主體擔保。亦有外資機構要求提供資產抵押,但跨境抵押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因此需視具體操作可能性而定。更多融資項目的交流和合作歡迎聯繫西政財富和西政資本。

相關焦點

  • 勾地項目的前融解析:勾地項目土地保證金與土地款融資實操方案
    需說明的是,近一、二個月找到我們擬進行資金合作的產業資源方中,大部分都是擁有政府或國企背景的勾地主體,只是無法解決資金和開發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國企背景的產業資源方出資的程序非常複雜,另一方面是即使他們自己勾了地也沒有開發能力,由此就催生了產業資源方與開發商的合作開發模式,對前融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
  • 地產前融實務:外資機構境內地產前融業務實操乾貨
    一、外資資金對境內房企的土地保證金及土地款融資的偏好關於外資資金是否能投資房地產項目,並且結匯後用於繳納土地保證金或土地款的問題,目前外商投資行業準入限制主要適用於《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版》(下稱「負面清單」),其中房地產行業並非負面清單之內的領域
  • 前融項目那麼多,前融機構卻不敢投,3個思路解困前融成交率
    因此針對不同排名的開發商,前融機構偏好的主體排名和業務種類其實有很大的差異,典型的比如我們擅長和偏好的就是土地保證金融資以及後端的優先股融資,其他融資需求比如土地款融資,我們的成本相對而言又不存在競爭優勢。而對於開發商來說,如何針對自身條件匹配到合適的前融機構的資金,則是考驗融資團隊能力的核心標準之一。
  • 2021年的拿地和前融
    本文目錄一、2021年的房地產基調二、當前的地產前融表現與地產前融成本三、開發商2021年的拿地策略四、開發商2021年的融資轉型五、2021年的市場預判與房企的應對策略筆者按: 馬上就要跨年了,很多地產金融同行都問到了明年的形勢問題。
  • 項目那麼多,資金卻投不出去,3個思路解困前融成交率
    每年前融機構都得看幾十或上百個項目,但實際完成資金投放的卻非常少。這裡面不僅存在常見的監管問題,主體和項目準入標準、風控要求、融資成本等問題也會分分鐘導致項目融資無法推進。因此,針對不同排名的開發商,前融機構偏好的主體排名和業務種類其實有很大的差異,典型的比如我們擅長和偏好的就是土地保證金融資以及後端的優先股融資,其他融資需求比如土地款融資,我們的成本相對而言又不存在競爭優勢。而對於開發商來說,如何針對自身條件匹配到合適的前融機構的資金,則是考驗融資團隊能力的核心標準之一。
  • 發債受限、銀行和信託放款難,「三道紅線」新規後如何地產前融
    「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新規施行後,地產前融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隨著開發商降低有息負債步伐的加快,資金端對開發商的股權投資、股加債、明股實債等投資產品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並在當前開發商發債受限、銀行和信託放款難的背景下成為了大部分開發商融資的不二之選。為便於說明,筆者就近兩個月以來的典型性前融業務操作情況進行整體總結,以供同業人士參考。
  • 「三道紅線」監管新規後的地產前融
    隨著開發商降低有息負債步伐的加快,資金端對開發商的股權投資、股加債、明股實債等投資產品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並在當前開發商發債受限、銀行和信託放款難的背景下成為了大部分開發商融資的不二之選。為便於說明,筆者就近兩個月以來的典型性前融業務操作情況進行整體總結,以供同業人士參考。
  • 融資政策收緊,民間借貸利率受保護,開發商地產前融該何去何從
    從昨天最高院發布信息至今,很多同行找我們溝通如何處理前融成本超過年化15.4%的問題,目前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對綜合成本進行商業合理性層面的拆分,不過在合規層面需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部分前融機構的業務積極性也將明顯下挫。
  • 地產併購業務實操:開發商如何做銀行併購貸與前融的接力
    7月份的土拍依舊超出預期的火熱,土拍市場居高不下的拿地成本又倒逼了併購市場的火熱,其中很多開發商先通過銀行併購貸收下項目,然後繼續找機構操作併購完成後的項目前融的方式頗為典型,以下向讀者介紹一下銀行併購貸的相關操作,以及併購完成後前融業務的接續,以供同業人士參考。
  • 中小微房企融資:明股實債前融、小貸公司開發貸、總包貼息與墊資
    一、前融:明股實債類融資在放款通道被堵的大背景下,真股、股加債、明股實債當前已成為替換傳統債權放款通道的主要放款方式,在前融範疇尤其是土地保證金融資和土地款配資中,資金機構與開發商共同持股項目公司後以股東名義提供資金的操作基本上成為了當前行情下的標準操作手法。
  • 私人金主的過橋業務如何搭配地產前融?
    同時,金主圈在放貸業務上出現了一些變化,一是更集中在小圈子範圍內做信用借款;二是開始通過圈子外拓直接對優質主體(如百強開發商或與實控人個人關係良好的當地龍頭房企)提供信用類借款,其中合規和風控問題也慢慢成為了他們關注的重點。因此,短拆、過橋業務也開始往大宗資金過橋方面的業務集中,地產前融業務在眾多業務中成為了私人大金主的首選。
  • 房企前融還好做嗎?怎麼做?
    待得久了,也就發現一個項目從拿地到開盤真正由開發商自有資金投入的其實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多,前融、開發貸、提前預售、總包墊資等途徑都可以大幅降低開發商的自有資金投入。開盤後的預售、總包墊資在此不細表,重點聊聊開盤前的前融、開發貸。
  • 開票更難,管控更嚴,房企該如何進行地產前融資金退出及財稅處理
    一、土地保證金融資架構在「345融資規則」施行的背景下,目前大部分房企都在有意識地控制有息負債的增長。其中外資類前融放款業務主要包括境內模式以及境外模式兩大類:境內模式通常由外資解決資金入境問題後與開發商在境內搭建架構進行投資;而境外模式則由外資與開發商在境外搭建離岸SPV架構並資金入境投資。以下根據我們常規的業務操作架構進行舉例說明:備註:根據不同的架構設計,WFOE下是否需要設立多層SPV需根據底層資產的情況靈活設置。
  • 地產融資實務:巧用融資性售後回購,開拓前融放款新路徑
    實務中,儘管很多市場交易方仍舊十分擔憂售後和回購兩個環節的稅費成本和稅務風險,但因融資層面經常通過不過戶(只辦理抵押)或讓與擔保的代持邏輯來處理,且稅局在融資交易的定性上偏差不會太大,因此融資性售後回購的前融模式在解決放款路徑和抵押問題方面的優勢就顯得異常突出,以下我們就在建工程或其他物業進行融資性售後回購的前融操作做詳細介紹和說明。
  • 前融禁止後,開發商的拿地新路徑
    而地塊附近北京城建合院項目的銷售均價為4.5萬元/平方米。創欣志企業原為平安創投全資所有,在拿地前一個月,股東變更為平安創投子公司深圳市創欣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欣源企業」)。8月4日,創欣源企業引入樂賢投資,持股51%,平安創投股權從100%降至49%。
  • 「三道紅線」監管下,前融機構的3個保理融資方案及如何出表
    「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新規施行以來,開發商基本上都忙著降負債和去槓桿,臨近年底的項目、資產甩賣以及不少二線以下城市的大幅度促銷動作也相當頻繁。在此波強監管的背景下,圍繞著房地產企業的保理融資變得異常火熱。
  • 難忘中興路壹號 融信再入上海靜安搭夥央企保利、招商
    有了三年前上海靜安地王的經驗,如今融信選擇聯合兩家央企大開發商在「中興路壹號」項目旁邊,再次出手拿下一宗不到8萬平方米的宅地。12月4日下午消息,上海靜安區中興社區C070202單元268-01地塊由蘇州融航置業有限公司、上海新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及太倉招盈商務諮詢有限公司聯合體以底價52.13億競得,成交樓面單價71999.92元/平方米。
  • 開發商:自持物業,如何贏利
    浙江在線5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卉卉)4月26日,杭州的土地出讓上演了一場開發商爭搶自持房的戰爭。其中,位於半山田園的C2-05地塊創下了開發商競拍自持房的最高紀錄——「100%自持」。這也意味著,競得者招商地產拿到這塊地全部不能銷售,只能用於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