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判斷正方形中線段間的數量關係解法多,你能快速求解嗎

2020-12-25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證明線段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邊BC,CD上,且∠EAF=∠CEF=45°,將直線EF與AB,AD的延長線分別交於點M,N,判斷EF,ME,NF之間的數量關係。

解題過程:

連接AC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則AB=BC=CD=AD,∠ABC=∠BCD=∠ADC=∠BAD=90°,AC平分∠BCD、∠BAD;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BCD=90°,∠CEF=45°,則∠CFE=45°;

根據等角對等邊性質和結論:∠CEF=∠CFE=45°,則CE=CF;

根據結論:AC平分∠BCD,∠BCD=90°,則∠BCA=∠DCA=45°;

根據三線合一性質和結論:CE=CF,∠BCA=∠DCA,則AC垂直平分EF;

根據中垂線性質和結論:AC垂直平分EF,則AE=AF,∠EAC=∠FAC;

根據結論:∠EAC=∠FAC,∠EAF=∠EAC+∠FAC=45°,則∠EAC=∠FAC=22.5°;

根據結論:AC平分∠BAD,∠BAD=90°,則∠BAC=∠DAC=45°;

根據結論:∠BAC=∠DAC=45°,∠EAC=∠FAC=22.5°,則∠EAB=∠FAD=22.5°;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CEF=∠CFE=45°,則∠BEM=∠DFN=45°;

根據結論:∠BEM=∠DFN=45°,∠CBM=∠CDN=90°,則∠M=∠N=45°;

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結論:∠M=∠BCA=45°,∠EAB=∠CAE=22.5°,AE=AE,則△MAE≌△CAE;

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結論:△MAE≌△CAE,則ME=CE;

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結論:∠N=∠DCA=45°,∠NAF=∠CAF=22.5°,AF=AF,則△NAF≌△CAF;

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結論:△NAF≌△CAF,則NF=CF;

根據勾股定理和結論:∠BCD=90°,EF^2=CE^2+CF^2,ME=CE,NF=CF,則EF^2=ME^2+NF^2。

結語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根據正方形的性質得到角度、線段間的數量關係,再結合條件、中垂線性質、全等性質就可以證明到題目需要的結論。

相關焦點

  • 初二數學:怎麼判斷平行四邊形中線段間關係?這種輔助線作法管用
    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判斷線段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C於點E,過點A作AF⊥DC,交DC的延長線於點F,分別交BE,BC於點G,H,且AB=AF,判斷DE、AG、FC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 初一數學:你能快速求解動點構成角度間的數量關係嗎?這方法管用
    判斷動點構成角度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一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D平分∠BAC,P為線段AD上的一個動點,PE⊥AD交BC的延長線於點E,判斷∠E與∠B,∠ACB的數量關係。
  • 初二數學:判斷雙曲線上的角度間關係有點難?原來要利用這條性質
    判斷反比例函數圖像上的角度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正方形AOCB的邊長為4,反比例函數的圖像過點E(3,4),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線段BC交於點D,直線y=-1/2x+b過點D,與線段AB相交於點F,連接OF,OE,探究∠AOF與∠EOC的數量關係,並證明。
  • 初二數學,期中考試熱點: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
    初二數學幾何版塊,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有那些?①兩線段相等(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②兩條線段相加等於第三條線段(全等三角形與截長補短)③兩條線段的差等於第三條線段的2倍(什麼鬼?好像沒見過?那就好好見識一下吧!)
  • 初二數學:怎麼快速求解摺疊問題中的線段長?掌握矩形性質很管用
    利用矩形性質求摺疊問題中的線段長度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點,將△ABE沿直線BE摺疊後得到△GBE,延長BG交CD於點F,連接EF,若AB=6,BC=4√6,求FD的長。
  • 初中數學中的正方形面積,你會求解嗎?
    正方形又稱正四邊形,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四邊形所有的性質,是最完美的四邊形。近年來,針對四邊形的考題中,尤以正方形的考題最為突出。有的求正方形內某個角的度數,有是正方形摺疊後求某條線段的長,有的則求正方形面積。
  • 初二數學:求線段間的長度比難嗎?學會這樣利用矩形性質快速求解
    利用平行四邊形、矩形的判定性質計算線段長度的比值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解題過程: 過點N作NF⊥BC於F根據矩形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四邊形ABCD為矩形,則AD∥BC,∠D=∠BCD=90°;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和結論:AD∥BC,則∠ANM=∠CMN;
  • 八年級數學,老師解析:勾股定理求解平行線間線段和最小值的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平行線間線段和的最小值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輔助線作法和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b,MN⊥a,則MN是直線a,b之間的距離;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直線a與b之間的距離為4,MN是直線a,b之間的距離,則MN=4;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MN=4,AC
  • 充分挖掘正方形圖形中的數量關係——一圖多解教學案例
    充分挖掘正方形圖形中的數量關係——一圖多解教學案例在八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一章中,正方形無疑是其中最為特殊的圖形,其中包含的線段、角之間的數量關係也非常多,在進行章節複習時,利用好圖形,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而每一個結論又涉及到不同的方法,從而達到一圖多解的效果,這些結論按難易程度進行排列,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本章相關概念
  • 初二數學上冊壓軸題:三種方法證明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
    證明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上冊數學的考試熱點,也是學習中的重難點。有些同學在學習該版塊時,苦於找不到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導致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大減。其實,在初二階段,數學中的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非常明確,要麼兩條線段相加等於第三條線段,要麼兩條線段相減等於第三條線段。
  • 多角度構造等量關係求正方形中的線段長(八年級數學)
    多角度構造等量關係求正方形中的線段長(八年級數學)在八年級下冊正方形學習時,由於它本身的對稱性導致可用等量關係非常多,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總能找到合適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在例題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熟練程度直接導致了突破口選擇的不同
  • 初二數學:怎麼判斷正方形上動點構成的線段長不變?這方法很管用
    利用矩形、正方形的性質定理判定動點構成線段的長度固定不變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90°,∠MPE+∠PME=90°,即∠CPO=∠PME;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COP=∠PEM,∠CPO=∠PME,PC=PM,則△COP≌△PEM;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結論:△COP≌△PEM,則OC=PE,OP=ME;根據正方形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四邊形
  • 思維教學(一):比標準答案更好的解法
    生:利用函數表達式設點坐標,再用點坐標表示線段長,然後根據正方形的邊長關係建立方程求解,有解則存在,無解則不存在.師:這個正方形的位置有什麼特徵?為什麼?生:各邊與坐標軸平行。因為正方形與拋物線都是軸對稱圖形,所以可判斷整體也關於y軸對稱.
  • 小學數學必考題型之巧數正方體數量,線段,三角形,正方形數量
    這些公式是睿爸數學課堂經驗總結的結晶,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使同學們對這一系列題型做到熟練掌握,做題的時候既快又準確。今天睿爸把求正方體的數量,求線段的數量,求三角形的數量,求正方形的數量,四種公式全部都教給大家,大家記住這些公式,遇到這種題,做得又快又準。
  • 初二數學,利用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輕鬆求解平行線間線段長度
    勾股定理是初二數學的重要知識點,求平行線段間的距離是常見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利用這類題型的輔助線作法和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頂點在相互平行的三條直線l1,l2,l3上,且l1,l2之間的距離為1,l2,l3之間的距離為2,求AC的長。
  • 初二數學:這題很多同學說難,原來要這樣利用中位線定理求線段長
    利用中位線定理求線段長度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邊長為2的正方形EFGH在邊長為6的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上移動,始終保持EF∥AB,若M為CF的中點,N為DH的中點,求線段MN的長。
  • 初二數學:怎麼求正方形對角線交點的運動軌跡?掌握這方法很管用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邊長為a(a為大於0的常數)的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BD交於點P,頂點A在x軸正半軸上運動,頂點B在y軸正半軸上運動(x軸的正半軸,y軸的正半軸都不包含原點O),頂點C,D在第一象限(1)當∠BAO=45°時,求點P的坐標;
  • 初二數學:正方形中的線段和最值怎麼求?掌握這方法口算出結果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求線段和的最值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點E在正方形ABCD內,△ABE是等邊三角形,P是對角線AC上的一個動點,若AC=4,求PD+PE的最小值及相應的AP的長。
  • 小學數學應用題類型分類及解法匯總
    解法匯總1、畫圖法小學應用題解法可分為兩大類:算術方法和方程解法,算術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畫線段圖,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畫線段圖是小學階段必備技能,利用它可以解決很多類型的應用題,如和差、和倍、差倍、植樹、方陣、相遇、追及、流水、過橋等問題,都可以藉助線段圖來理清題目中的關係,進而求解。當然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比較熟悉,完全可以套公式直接求解,但公式怎麼來的?萬一忘了公式怎麼推導?還是要學會畫圖!過程、方法是很重要的!
  • 一條線段和一個正方形中的點哪個多?數學告訴你一樣多!
    在數學當中,任何直線或者線段上點的勢,與任何平面上點的勢相同,可以看成直線和平面上的點一樣多,甚至與立體圖形中的點也是一樣多。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函數把直線和平面的點一一對應起來,這樣的函數叫做皮亞諾函數,其曲線叫做皮亞諾曲線或者希爾伯特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