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構造等量關係求正方形中的線段長(八年級數學)

2020-12-10 愛數學做數學

多角度構造等量關係求正方形中的線段長(八年級數學)

在八年級下冊正方形學習時,由於它本身的對稱性導致可用等量關係非常多,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總能找到合適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在例題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熟練程度直接導致了突破口選擇的不同,這樣的例題很難得,同時學生的多種思維更難得。

題目

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點E在邊AB上,BE=4,過點E作EF∥BC,分別交BD、CD於G、F兩點,若M,N分別是DG,CE的中點,求MN的長.

解析:

方法一,構造中位線

在閱讀題目條件過程中,一般出現了兩個中點,多半可以聯想到中位線,當然,圖中的MN目前還不是任何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因此需要構造圖形。

點M是DG中點,DG是△DFG的一條邊,N是CE中點,而CE所在三角形有兩個,分別是△EBC和△EFC,選擇哪一個,取決於綜合分析結果。

我們取DF中點H,連接MH,再取CF中點K,連接NK,最後再過點M作NK的垂線,如下圖:

從上圖中,我們成功構造出了兩條中位線,順便一個矩形MLKH,而我們要求的線段MN,在△MNL中。

正方形邊長為6,BE=4,我們可以由它們求得DF=2,HF是DF的一半,FK是CF的一半,因此HK是CD的一半,HK=3,而MH是FG的一半,FG=DF=2,因此MH=1,同樣的NK是EF的一半,得到NK=3,於是我們可求得NL=3-1=2,在Rt△MNL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MN=√13;

方法二,構造全等三角形

連接EM,CM,MF,如下圖:

先看圖中的△DFG,它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M是斜邊上的中點,所以可得FM=GM,∠MFD=45°,再觀察圖中的△EMG和△CMF,∠EGM=∠BEF+∠ABD=135°,∠CFM=180°-∠MFD=135°,然後看圖中△BEG,它也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於是EG=BE,再加上矩形BCFE,BE=CF,等量轉換得到EG=CF,至此全等的條件全部具備,可證明△EMG≌△CMF,所以∠EMG=∠CFM,EM=CM,而∠CMF+∠BMC=90°,因此∠EMG+∠BMC=90°,即∠EMC=90°,這就說明△EMC也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且N是斜邊上的中點,因此MN為CE的一半,顯然CE利用勾股定理可求,CE=2√13,所以MN=√13;

方法三,構造一線三直角模型

連接EM,CM,取DF中點K,連接KM並延長交AB於點H,如下圖:

這仍然利用了中位線,證明MK∥EF,再來看圖中△BHM,很容易證明它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DMK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我們可得到HM=HB,MK=DK=KF,圖中四邊形EFKH是矩形,因此MK=EH,圖中四邊形BCKH也是矩形,因此MH=CK,至此△EMH≌△MCK,和方法二類似,我們仍然能證明△E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從而求得MN=√13,不再贅述。

解題反思

在正方形幾何題中,常見的等量關係有矩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它們的出現並不是隨機的,而是有依據的,因此讀題的過程中,找出它們很關鍵,有些圖形是明擺著畫出來的,還有一些則是被命題者「拿掉一部分」的,這需要平時訓練中,對常見模型爛熟於心。

解法之所以會多樣,原因是多角度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這樣的一道題,勝過三道不同的題目,深入挖掘題目本身的構造,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一題多解本身,也考驗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態度,通常情況下老師如果不作要求,那麼多數學生完成之後便不會再思考另外的解法,這並不好,需要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對使用多種解法的學生進行鼓勵,從而讓「題盡其用」。

相關焦點

  • 八年級數學,正方形軸對稱,經典輔助線作法!
    八年級是學生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時期。就數學這個科目來說,許多七年級還算跟得上的學生,到了八年級就漸漸與大部隊脫節了。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和幾何知識的增多關係很大。俗話說「幾何頭,代數尾」,大概意思就是幾何入門較難,代數深究不易。
  • 正比例函數中的一線三直角應用(八年級數學)
    正比例函數中的一線三直角應用(八年級數學)在八年級數學正比例函數的學習中,關於它的應用,最基礎的就是求解析式,根據它的特點,我們只需要知道直線上的一個點坐標,即可求得比例係數k,而在坐標系中求點坐標,我們在七年級已經建立了坐標與幾何線段之間的關聯
  • 中考數學真題,這條線段長度不會求?學會用相似三角形性質很簡單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解問題中的線段長度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AB=2√5,O是邊BC的中點,E是正方形內的一動點,OE=2,連接DE,將線段DE繞點D逆時針旋轉90°到DE處,連接AE,CF,(1)求證:AE=CF;(2)若A,E,O三點共線,連接OF,求線段OF的長。
  • 動點問題中的最值與定值(八年級數學)
    動點問題中的最值與定值(八年級數學)以八年級數學的知識框架,研究動點問題不存在障礙,當然所謂的動點,目前多利用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軸對稱圖形等特殊圖形,並不涉及到圓。因此關於「最」的定理,一般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和「垂線段最短」,而「定」,一般是結合題目條件中的定長,進行等量轉換。題目如圖1,四邊形ABCD是菱形,∠ABC=60°,A(0,a),B(b,0),C(c,0),|b+c|+√(a-2√3)=0.
  • 一道小學數學競賽題難度不小,求正方形面積,要有很強的推理能力
    例題:(小學數學競賽題)如圖,把一個大長方形分成一個正方形S和三個小長方形S1、S2、S3。已知S1與S2的面積和為13,S2與S3的面積和為33,且每個小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自然數,正方形的面積比三個小長方形的面積都大,求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 初二上學期,旋轉60°和90°角內的線段,構造全等三角形
    在一個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中,如果有一條與解題相關的線段或一個三角形,可以將這條線段或三角形進行旋轉60°(或90°),然後和另外一條邊構成全等三角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半角模型或旋轉模型。
  • 初二數學:怎麼求正方形對角線交點的運動軌跡?掌握這方法很管用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邊長為a(a為大於0的常數)的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BD交於點P,頂點A在x軸正半軸上運動,頂點B在y軸正半軸上運動(x軸的正半軸,y軸的正半軸都不包含原點O),頂點C,D在第一象限(1)當∠BAO=45°時,求點P的坐標;
  • 中考數學:藉助這三類圖,等量關係一目了然,輕鬆列出方程組
    考試中,利用方程可以解決大多數的題型,然而很多同學想到了列方程的方法解題,卻找不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式,這樣這道題同樣的解不出答案。下面給大家分享幾種找等量關系列方程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用!二、藉助表格,尋求等量關係的技巧數量關係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的前提,我們只需要把數量關係中的各個量依次找到,那麼等式也就出來了。
  • 五種方法證明正方形內線段的倍長關係
    五種方法證明正方形內線段的倍長關係在初中幾何證明題教學過程中,一題多解非常有利於鍛鍊學生的解題思維,也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解析題目中的條件,從而對題目理解更深刻,而這些方法之間,有共通之處,也有差異之處,一道題兩種解法其實勝過用兩道題,因此多解的題也十分難得,命題時留下多條通道,更是充分體現了命題人的智慧與寬容
  • 初二數學:這題很多同學說難,原來要這樣利用中位線定理求線段長
    利用中位線定理求線段長度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邊長為2的正方形EFGH在邊長為6的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上移動,始終保持EF∥AB,若M為CF的中點,N為DH的中點,求線段MN的長。
  • 小學數學中求線段長度的題難以解答,若靈活運用公式則迎刃而解
    各位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專注小學和初中數學的數學世界,全部文章均由貓哥原創,本人很樂意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中小學數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外說明一點,「數學世界」並非為了講解難題而存在,學習數學的關鍵是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並非要做太多高難度的題目。今天,我給大家講解一道小學數學中求圖形線段長度的題目,這道題給出的條件很少,想直接求出線段長度並不容易,必須通過轉化思維才能解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這道例題吧!
  • 3月9日七年級、八年級數學練習題答案解析
    3月9日七年級、八年級數學練習題七年級3月9日數學練習題先來看看題目:3月9日七年級數學練習題完整 :3月9日七年級數學練習題答案解析 :八年級3月9日數學練習題先來看看題目:第二題第二題是一道幾何動點問題,需要通過構造全等三角形進行邊和線的轉化,表示出相關線的長度,再利用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得到比例式子,進行化簡即可。
  • 八年級數學期中考,我只複習這7個題型,不清楚考試重點的快收藏
    初中各校將在10月下旬陸續舉行期中考試,八年級的小夥伴是否為複習八年級數學煩惱呢?按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大綱要求,期中考主要考《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這三章,這三章有哪些重要的考點和難點,我總結了六個高頻考點和一些經典例題,希望能幫助到你。
  • 此題求長方形的長,很多人稱題目太難,看圖形找等量關係是突破口
    今天是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數學世界將繼續為大家分享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競賽試題以及高年級的數學思考題。今天我們講解一道有關正方形和長方形拼接圖形的小學數學競賽題,此題屬於綜合能力拓展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這樣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 初中八年級幾何全等三角形倍長中線法構造「8字形」手拉手模型
    為了學好幾何,孩子們就必須要在頭腦中建立幾何輔助線模型,學會做輔助線,構造模型。說來說去其實也就那幾個模型,學會了按照模型設計輔助線,初中數學考試答題迎刃而解。倍長中線是全等三角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在學習中大家要重點關注。
  • 七年級、八年級3月3日數學練習題
    八年級數學練習題第一題第一題是一道簡單的不等式字母參數為,先解不等式,對比解出的解集和題目已知解集,求出字母參數n的取值範圍,然後代入另一個不等式中解不等式即可;也可根據兩個不等式的係數關係第一問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根據已知條件找出對應相等關係即可;第二問以勾股定理為基礎,需要先去構造直角三角形,然後進行線段轉化即可,有一定的難度。第五題
  • 求線段比值毫無頭緒?那是因為你沒學會使用參數
    求線段比值毫無頭緒?那是因為你沒學會使用參數在八年級數學幾何題中,求線段比值一直是難點,特別是在題目條件中沒有給出線段長度的前提下,很多學生感到毫無頭緒,這個時候,需要引入能表示線段長度的量,即設參數。
  • 4.八年級數學:怎麼求∠MAN的大小?求MAN面積的最小值?半角模型
    八年級數學:求∠MAN的大小?求MAN面積的最小值?半角模型。這道題,大家先在草稿本上,認真地做一遍,然後再看後面的視頻。期待您在評論區留言。溫馨提醒:方老師數學課堂,因為視頻內容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分類歸納內容,將所有優化成三個微信公眾號,分為幾何部分、代數部分、七年級數學。
  • 3月12日八年級數學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3月12日八年級數學練習題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是3月12日,歡迎來到胡老師數學課堂;每天五道題,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第二題第二題主要考查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勾股定理,分析和證明各線段之間的關係進行運算即可。
  • 尋覓正方形旋轉過程中動點形成的軌跡(八年級數學)
    尋覓正方形旋轉過程中動點形成的軌跡(八年級數學)旋轉變換與平移、軸對稱一道,被稱為初中平面幾何三大變換,在八年級數學下冊學習正方形之後,結合旋轉變換,對學生審題看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其中動點的運動路徑,也稱軌跡,它的探尋也是八年級數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仍然需要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有深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