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齊雄 沃倩倩)磁縣西部琦寶山是一個四不相連的小山島,山上風景秀麗,植被豐富,山勢秀美,氣候涼爽,是觀光旅遊和夏季休閒避暑的好去處,磁縣同義村就位於琦寶山上,一條800餘米長的山洞是進入同義村的唯一通道。
在琦寶山的無限風光中還承載著動人的故事和古老的傳說:劉秀屯兵和劉秀掛袍的故事在這裡廣為流傳。崎寶山自古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相傳東漢皇帝劉秀沿漳河逃難躲避王莽追殺,帶領家眷和護衛在這裡屯兵休養,集聚糧草,最終爭得了天下。
同義村是整體搬遷村,原老村(又稱石頭村)擁有二百多座純石頭結構的北方山區特色明清古民居,分布在琦寶山白龍廟周邊,至今保存完好率達80%,這裡的建築幾乎每件都和石頭密不可分。這裡有古化石、有磁縣虎皮腦中奧陶統地質遺址、鐘乳洞;有古石洞、古石廟、古石炮樓、古石戲樓、古石窯洞、明清古石頭民居、古石碓臼、古石磨、古石碾、古石紡織用具等,簡直就是一個石頭建築藝術博物館,被譽為建築在石頭上的石頭村莊,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智慧。其中工藝最為出色的是白龍廟,初建於明朝初期,重建於清朝光緒元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此建築十分獨特,全石結構,無梁無柱,在中原地區獨具一格,建築工藝超群,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參觀旅遊、研究考古、道教文化研究價值。
這裡的石頭會「說話」,訴說著數億年前的興衰。考古學家在同義村北部虎皮腦地區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經地質專家鑑定,是距今四億多年前奧陶紀時期的海洋古生物化石。這一發現對於研究地質年齡、古地理環境以及古生物進化、演變、滅絕具有重要價值。
河北地質職工大學教授齊紀抗鑑定後說,這些化石是年代更為久遠的古生物角石化石。「魚類是脊椎生物,而角石類為無脊椎生物,存在年代較遠。這個山上除了這些珍貴的角石化石外,還有距今約5億多年的三葉蟲化石。」
這裡的石頭是「紅色」的,流淌著奔騰不息的紅色基因。白龍廟是磁縣西小屋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後、賈壁鄉抗日民主縣政府成立前又一處磁縣早期革命活動紀念地。早在1925年、1931和1942年,中國工人運動先驅劉少奇三次受黨中央委派到六河溝煤礦組織領導工人運動,領導革命鬥爭,住處就安排在了白龍廟周邊的窮苦百姓家中,白龍廟院內的東廂房就成為了劉少奇和工人領袖開會、議事和居住休息的地點。老一輩革命家王子清、王維綱、紀德貴、楊介人、馬載等都在白龍廟從事過革命活動,白龍廟就成為磁縣革命鬥爭和六河溝煤礦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白龍廟保護完好,成為了磁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義村不僅風光秀麗,古建築成群,村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非常豐富。轉燈是同義村在元宵節最為隆重的節目,起源於清朝,在古代轉燈的燈以食用油為燃料,根據八卦用木樁布置成迷宮,每根木樁上設置一盞油燈,並用草繩隔開,形成通道,慶祝當年豐收,期盼來年風調雨順。
根雕也是同義村特色的傳統藝術,最著名的根雕藝術家王明福,設計加工的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除此之外,村裡的武術、戲曲、磨豆腐、剪紙等各項藝術形式,傳承都在200年以上。
閒暇時,帶上你的親人和朋友,漫步在山間石階小路上,呼吸著山頂天然氧吧的新鮮空氣,品山間野果,看古色古香的明清古民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聽美麗的神話傳說,頓時塵世的一切煩惱會全部拋到九霄雲外,真正體會生活的樂趣。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