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周五)15:00-18:30
地點: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5號蓬蒿劇場
主講人:託馬斯·奧貝倫德(柏林藝術節總監)
過去這些年,在德語戲劇界,當代戲劇和「導演劇場」與行為表演以及記錄戲劇的融合度越來越高。木偶劇與其他戲劇形式的邊界日漸模糊。很多獨立劇團的藝術家愈加傾向離開戲劇舞臺,在其他藝術領域尋求發展。與此同時,沒有任何一類文化機構像德國劇場這樣,如此深入頻繁地探討難民問題。當今德語戲劇界發展如何?最新最熱門的話題是哪些?同時,戲劇界顯現出了哪些新趨勢?值「柏林戲劇節」首度來華,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柏林藝術節總監託馬斯·奧貝倫德博士於2016年6月24日在北京蓬蒿劇場舉辦講座,介紹德語戲劇的最新發展趨勢。
北京∣一本書的編輯出版史6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藝術館
主講人:汪家明(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三聯生活書店副總編輯、山東畫報出版社總編輯)
《中國兵器史稿》歷時五年,經董秋水、郭根、史枚、陳原、戴文葆、範用、王子野、曾彥修等諸位編輯家,鄭振鐸、郭寶鈞、沈從文等諸位專家學者之手,始得面世。這本書的編輯出版史,記錄下了這些出版大家們編輯思想的爭鋒、編輯思路的碰撞以及專業功力的切磋。如何處理一本有出版價值、但需頗多編輯工作的書,他們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而繼承他們衣缽的汪家明先生,從業已塵封的130頁出版檔案中為我們發掘出了這段歷史。編輯是最需要薪火傳遞的一份職業,汪先生是當代最好的傳燈者之一。他自稱肚皮中的出版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盡」,而這本《中國兵器史稿》的編輯故事,價值勝過數本出版教材。
北京∣兩岸知識分子與文化的流動6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地下一層
嘉賓:吳十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文儒(研究館員、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中國歷史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知識分子大遷徙發生在1949年前後,伴隨著國民黨的敗退,大批文化精英和機構(如「中研院」),以及部分象徵中華文化的載體(如故宮裡的文物和檔案)從大陸遷到臺灣。那以後,文人的境遇和著眼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人和文化的流動對臺灣產生了什麼影響?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怎樣相處?臺灣「小地方」和中華「大文化」如何共生……歡迎你帶著問題,來聽《歸去來兮》作者吳十洲和嘉賓李文儒兩位學者講不一樣的文人與臺灣的故事。
北京∣柏林戲劇節6月25日(周六)10:30-12:00
地點: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國家大劇院
主講人:託馬斯·奧貝倫德(柏林藝術節總監)
由德國文化機構「柏林藝術節」主辦的「柏林戲劇節」被認為是德語戲劇界最為重要的戲劇節。1964年以來,每年五月,「柏林戲劇節」在短短的兩周內將上一年度德語戲劇界「最值得關注的」戲劇作品呈現給廣大觀眾,並舉辦豐富多彩的外圍活動。這些作品由一個七位戲劇專家組成的獨立評審團選出。值「柏林戲劇節」首度來華,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柏林藝術節總監託馬斯·奧貝倫德博士於2016年6月25日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辦一場講座,介紹「柏林戲劇節」的歷史及其重要意義。
北京∣工業遺產四題6月25日(周六)13:00-17:00
地點:海澱區北土城西路197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嘉賓:李浩(高級城市規劃師)、徐桐(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講師)、姚軼峰(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聚落與景觀保護博士)、董一平(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築系講師)
工業遺產是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重要見證,是工業文明的物化載體。對不同政體的國家而言,工業遺產的價值、意義與文化內涵也有著明顯差異。本期主題討論的工業遺產均可歸入「20世紀遺產」的範疇,在人類變革最為劇烈的時代,人類活動在城市轉型、意識形態塑造等領域留下的痕跡中,工業遺產無疑是其中極富特色的內容之一。從實體的建築與城市景觀形塑的背景到遺產內涵的發掘與哲理思考,相信會給大家帶來很多思考的空間。
北京∣「永遠的契訶夫,永遠的汝龍」文化沙龍6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東城區廣渠門內大街16號環境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嘉賓:汝企和(汝龍先生之子)、濮存昕(表演藝術家)、童道明(翻譯家、契訶夫研究專家)、劉文飛(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俄羅斯人民友誼勳章」獲得者)
2016年是汝龍先生的百年誕辰,近日,汝龍先生譯的《契訶夫小說全集》面世,我們特邀請汝龍先生之子汝企和先生,和「演出契訶夫劇目最多的中國演員」濮存昕、童道明、劉文飛三位嘉賓,一起暢談「永遠的契訶夫,永遠的汝龍」。
6月25日(周六)14:00-17:00
地點: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2層單向空間
《舞夢》,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遜生前親筆書寫的唯一詩文集。這是他最後一本書,也是他最為珍視的靈魂之書。書中充滿靈性的詩歌和散文均是麥可·傑克遜發自內心的至真感悟。孩童般的天真,仿佛是街頭傳來的平凡英語,人所共有的基本情感,毫無掩飾的直率,只為讀與聽的快感而設置的韻腳——麥可·傑克遜的詩是簡單到無以復加的表達,這種簡單讓一切心理背景、語義學、結構學、哲學、詩學都變得不著邊際,並且不再重要了。
6月25日(周六)14:30-16:00
地點: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大廈D座一層三聯書店
主講人:胡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哲學源於生活,生活是哲學的源泉,離開生活就沒有哲學,只有熱愛生活的人,只有熱愛生命的人,才會思索或考慮幸福生活的價值、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哲學問題。人人都想過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想領略生活中的無窮妙趣,那麼,哲學到底是怎樣來指導生活的呢?胡軍老師的精彩講座將為我們解答這一恆久而經典的人生和哲學命題。
北京∣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及重建——張超棟華盛頓大學同名演講6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和平街11區37號樓2層(中國公路學會大門入)
主講人:張超棟(獨立文化學者、書法家)
這些年從官方到民間掀起一股傳統文化熱潮,經史子集琴棋書畫詩酒茶,不論體制內院校還是民間機構,各種大師班活動雅集,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但在這些形式和元素後面,承載的文化核心和傳統的價值核心在哪裡?這些傳統的文化遺產在當代中國的意義在哪裡?如何為現代生活提供價值和信仰基礎?周六,我們將邀請獨立文化學者張超棟老師,和大家從文化的根源上尋找一些方法和路徑,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代意義及重建。
6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單向空間
嘉賓:莫沫(美聯社駐京記者)、戴濰娜(文學研究者)、徐少軍(譯者)、狗子(小說家)
《單讀12·創造力之死》新書問世,美聯社駐京記者莫沫(Isolda Morillo)首次發表了她的中文小說《理想情人》。這次她和她的朋友們一起來書店聊聊,他們的寫作和愛情,如何在不同的語言和國度中旅行。
北京∣希特勒的用人與第三帝國的覆滅6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朝陽區朝外小莊金臺裡17號朝陽區圖書館小莊館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劉波(國防大學大校、軍事學博士)
二戰初期,希特勒手下將星如雲,第三帝國表面上盛極一時。第三帝國的將帥可以說正是納粹德國軍隊的精英之所在,其興盛與衰亡與這些將帥的沉浮可謂休戚相關。回顧二戰時期希特勒對將帥的提拔與使用,無疑對領導科學有不小的啟示。劉波副教授認為,從國防上看,這對培養當代海權觀也有良好的鑑戒作用。
6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點:朝陽區阜安西路11號合生麒麟新天地10號樓雕刻時光咖啡館
嘉賓:畢贛(青年導演)、桃桃淘電影(影評人)、影志(豆瓣電影「機器人」)
基於對電影最純粹的熱愛,豆瓣第一季系列線下沙龍活動首期便邀請了豆瓣資深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和影志,對話金馬獎新人導演畢贛。國內外斬獲各項電影大獎、備受關注的新人導演,他的電影路是怎樣一步一個腳印越走越踏實的?影評人VS導演,現場又會摩擦出怎樣不一樣的火花?他們在電影節的趣聞,你也一定不想錯過。6月26日,到現場來,聽他們分享與電影不得不說的故事。
北京∣彩雲明月駐荷珠:我讀《張充和詩文集》6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地下一層
主講人:白謙慎(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張充和詩文集》,共收詩詞225首(其中友人唱和詩詞34首),散文66篇,是迄今為止最具規模的張充和文學作品集。從她10歲的填詞習作,到93歲的憶舊短文,時間跨度長達80餘年,這些作品反映出她既豐富多彩又清澈明朗的一生。6月26日,《張充和詩文集》編者白謙慎先生將做客三聯韜奮書店,講述編輯過程中的種種故事,介紹閱讀張先生詩文的過程中,他對這位前輩產生的新認識。
6月26日(周日)16:30-18:30
地點: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LG2-05中信書店
嘉賓:王碩(「壞蛋調頻」創始人、專車司機)、伍叄伍伍(「壞蛋調頻」聯合創始人)
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你的專車司機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事兒。夜半時分送一個女乘客去八寶山;教程序猿如何約會相親;車裡的怪味道,一般都有哪幾種……「壞蛋司機」王師傅可能是你遇到的特別有趣的專車司機,他將與壞蛋調頻搭檔伍叄伍伍一起,與大家分享人在囧途的趣事。下次叫車,你也會想和專車師傅聊一聊。
北京∣《生於一九八四》新書發布會6月26日(周日)19:00-21:00
地點:海澱區海澱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嘉賓:郝景芳(作家)、陳楸帆(科幻作家)、李松蔚(心理學者、知乎心理學大V)
入圍雨果獎的青年作家郝景芳帶來全新力作《生於一九八四》。這是一本現實主義題材的自傳體小說,關於三十年過程中兩代人的心路歷程和人生選擇。本周日,我們邀請到郝景芳與科幻作家陳楸帆、心理學者李松蔚一起聊聊這部小說。
6月27日(周一)9:00-11:30
地點: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
嘉賓:白滇生(白壽彝之女)、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毅中(大家小書編委、中華書局編審)、鄧小南(鄧廣銘之女、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梁剛(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傳播學碩士生導師)等
「大家小書」,按照袁行霈先生在叢書總序的說法,是「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所謂「大家」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而「小書」,一是指其篇幅小,二是指姿態低。但就其分量而言,非但不小,反而相當重,是文學、藝術、歷史、哲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的經典之作。6月27日,北京出版集團攜手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舉辦「向大家致敬」人文宣講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家小書」百種出版學術研討會,邀請逾十位專家學者、大家後人與大家共同見證「大家小書」系列叢書的紀念時刻。同時,葉嘉瑩等大家視頻還將在活動現場集體亮相。
6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主講人:克裡斯·德爾康(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全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都面臨了各種挑戰。公立博物館的建築投入逐漸減少,同時又有越來越多的私立博物館不斷地出現。公立與私立博物館的主要區別在於長遠的思考與持續性。然而博物館如何長久地維持一個生機勃勃的狀態是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工作人員,甚至觀眾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克裡斯·德爾康將於6月24日來到「藝術電廠」,為面臨各種現代化挑戰以及處於迷途中的博物館指點迷津。此外,他還將探討藝術與社會的關係、策展的重要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性,以及他理想中的美術館。
6月25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袁凌(專欄作者)、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德海(《上海文化》雜誌編輯)
6月25日下午,評論家郜元寶、黃德海將與記者、作家袁凌做客思南讀書會進行對話,談談袁凌辭職回鄉數年寫就的首部小說集《我們的命是這麼土》,談回故鄉之路,談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也談他們眼中的當下中國鄉村。
6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6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胡阿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六朝博物館館長)
熱播電視劇《琅琊榜》圍繞「扶持明君、平反冤獄、振興山河、女子復國」四大主題展開。劇中的故事對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大梁、南楚、北燕、大渝、滑族等政權與金陵、琅琊、雲南等地名,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梁帝、祁王、獻王、譽王、靖王、霓凰郡主,以及一體三面的林殊、梅長蘇、蘇哲,能否尋出人物原型?赤焰軍號、琅琊榜單、麒麟才子、《翔地記》,蘊藏著何等玄機?林燮蒙難、太子被廢、譽王逼宮,昭示了怎樣的教訓?大梁懸鏡司等同於明朝錦衣衛嗎?究竟如何理解火寒毒與烏金丸的生克原理?且看文史地三棲學者胡阿祥教授的精彩解說!
6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靜安區文安路30號OCAT上海館公共教育空間
主講人:姚雲帆(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講師)
在本雅明和福柯學術生涯的早期,存在著一種奇特的衝動,就是對現代早期的沉醉和迷戀。這種迷戀一方面體現為「怪誕(Groteske/Grotesque)」和裝飾性極重的符號和形象的選擇,另一方面則體現為撕裂和毀滅這樣一種形象組成的表面,走向徹底無意義的深度黑暗的驅力。最能典型體現這一張力的時代風格,就是「巴洛克」風格。通過對《夢與存在》、《歌德的親和力》以及《德國悲悼劇的起源》等文本的介紹和分析,我們試圖重構這樣一種不僅存在於現代早期,而是被兩者廣泛挪用和更新,得以闡釋大量現代文化和藝術現象的感知模式,並對兩者後期風格和前期風格的呼應關係進行反思。
上海∣你在奧迪安看什麼?1930年代上海的電影生活6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靜安區南京西路1717號會德豐國際廣場北院10 Corso Como上海概念空間頂層畫廊
主講人:湯惟傑(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在《銀幕豔史》「視覺和其他摩登快感」一節中,張真寫到: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中國的早期電影文化史也是一部觀影的歷史,它與一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更為寬泛的感官機制和欲望經濟交纏在一起。李歐梵在其《上海摩登》中也詳細援引過1927年美國商業部的一份中國電影市場報告,該報告詳盡描述了兩年之前興建的Odeon Theatre(奧迪安大戲院)這一現代電影宮樣式的豪華影院。講述一九二〇年代到三〇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電影/影院所代表的現代視覺文化形態,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濟大學電影學者湯惟傑老師將帶您重訪1930年代的海上電影世界,領略上海都市文化的魅惑圖景。講座中將觀摩現存最早的中國劇情短片《勞工之愛情》(1923年)。
上海∣「事件」爆炸時代的思想與景觀——事件哲學三人談6月2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內)
嘉賓: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梁劍(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新近《事件》中譯本面市,季風書園聯合出版方上海文藝出版社,特別約請劉擎、吳冠軍、劉梁劍三位學者做客季風書園,從《事件》出發,進入一個個具體事件的風景,展開一次深入的對話——如何區分真正的事件和「非事件」(僅僅是一股網絡熱潮)?如何把非事件轉變成真正的事件?如何抵禦網絡時代的「事件的去事件化」?如何用闡釋來介入事件?在一個變革逐漸加劇的時代,「事件」概念的出場,導致了我們需要重新思索理論的脈絡以及面對現實和實踐的解釋力度。
上海∣城市的細節變更6月25日(周六)19: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金宇澄(作家)
著名作家金宇澄2013年憑藉長篇小說《繁花》,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等諸多文學獎項,被稱為小說界的「潛伏者」,而他認為只是寫出了他眼中的城市細節變更,他所獲得的肯定,是讀者對上海這座城市的關注與認同。本次講座,金宇澄將做客上圖,與讀者分享時代更替的記憶與觀察。
上海∣中西戲劇兩聖:莎士比亞和曹禺6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內)
主講人:曹樹鈞(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作為有記載的詞彙量最豐富的男人(並且親自發明了2000個單詞),莎士比亞對於文字的挑剔程度是極致的。直到今天,細細品味《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文字,仍然是閱讀這部作品的主要樂趣之一。在這一點上,同樣身為戲劇家的曹禺先生有很深刻的理解。曹禺先生不僅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更是中國莎士比亞協會第一任會長,對於莎士比亞的喜愛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這本書為曹禺先生鍾愛,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翻譯作品。本周日,曹樹鈞老師將與我們暢談莎士比亞對曹禺創作的啟迪、曹禺翻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原因等。
6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6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鄭培凱(湯顯祖研究專家、史景遷作品系列叢書主編)
2016年是中國明代戲劇家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國戲劇大家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湯顯祖的戲劇作品,以《牡丹亭》最為著名。明萬曆年間,正是崑曲發展的黃金時代,時代與湯顯祖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經典。海上博雅講壇選擇在百期特別活動邀請鄭培凱先生分享《湯顯祖與崑曲的糾葛》,以此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
6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點:徐匯區復興中路1199號A座5樓明圓美術館展廳
主講人:包慧怡(復旦大學英文系講師)
美國裝置藝術先驅約瑟夫·康奈爾曾用紐扣、頂針箍、骰子、玻璃珠等日常器物製成 「康奈爾影盒」,是一種迷你的夢盒(夢屋),材質、形式與光影在其中交相變幻,構成「幻境的自動販賣機/對話的冷凝瓶/蟋蟀與星座的旅館」。畢肖普本人擁有一隻影盒且為之著迷,她翻譯了奧克塔維亞·帕斯的《物體與幽靈》一詩並將之收入《地理學III》向康奈爾致敬。畢肖普自己的不少詩作也是這樣的一隻隻影盒,它們總是顛倒、畸形、寫滿密碼、被安置在奇特的位置,是詩人最重要原初經驗的總和,光怪陸離而不可捉摸,在她的一系列「睡覺詩」和「地圖詩」中臻於完美。
上海∣今天,我們怎樣談論愛情6月26日(周日)19:00-21: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834號-1大隱書局
嘉賓:孫甘露(作家)、小白(作家)、路內(作家)、黃昱寧(作家、出版人)、袁筱一(翻譯家)、毛尖(作家)等
在今天,愛情既變得過剩,同時又顯得匱乏,尤其在大學校園之中,它是現實的需要、目標、主題或事件,但同時又常淪為生活的神話、幻象、遊戲甚至流言。為此,華東師範大學將開設名為「20世紀中國愛情文學」的通識教育課程,試圖藉助文學作品的教學,梳理愛情在20世紀中國的表現形式與再現形式的變化,為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念的塑造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為使「愛情」這一主題能夠獲得一個更清晰的闡釋,「20世紀中國愛情文學」這一歷史現象能夠獲得一種更有效的描寫,我們邀請11位學者、作家分別就「為什麼要談論愛情,如何談論愛情」、「愛情課堂與大學教育」、「愛情文學的閱讀方法」三種角度研討:今天,我們怎樣談論愛情。
6月27日(周一)19:30-21: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海文化廣場
嘉賓:馬修·伯恩(現代舞藝術家)、黃豆豆(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
馬修·伯恩被譽為全英國最受歡迎且最成功的編舞/導演。他是首位被英國女王授勳爵士的現代舞藝術家,是世界上演出時間最長的芭蕾舞劇的締造者,五次奧利弗獎獲得者,唯一同時獲得託尼獎最佳編舞和最佳音樂劇導演獎的英國藝術家。他被美國《紐約時報》譽為「大師級的敘事者」,被BBC稱為「一位動人而富有想像力的偉大舞蹈傳播者」。6月27日,馬修·伯恩來到思想湃,與著名舞蹈家黃豆豆對談,鬼才導演的顛覆人生。
6月26日(周日)15:00-16:30
地點:天河區珠江東路高德置地冬廣場4F407聯合書店
主講人:嚴明(攝影師)
在《大國志》中,攝影家嚴明說:我們的歷史文化和生存環境,是我的作品關注的核心。經濟發展的熱潮背後,傳統的人文環境早已顯現了孤寂、落寞的狀態,並且越來越不能被人們在意和重視。實利主義碾壓過的地方,寸草難生。這些「中式」景象的遺存,顯示了我們文化基因的流逝,而那曾是我們生存的精神依據。繼《大國志》出版之後,經過半年的沉澱,嚴明再次向書友、影友發出「召集令」。將以「關鍵詞」的形式,結合畫冊作品以及最近部分新作暢談其攝影心得和最新體悟。
6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號方所
主講人:李涵(繪造社創始合伙人、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在美國圖畫小說家克裡斯·維爾的影響下,建築師李涵和「繪造社」用極具建築感的漫畫的方式,記錄了三裡屯、七九八、南鑼鼓巷和大柵欄等北京當下最有趣的角落,並結集為城市繪本《一點兒北京》和《一點兒北京·大柵欄》。6月25日,李涵將做客方所成都店,與大家分享《一點兒北京》的創作歷程,並談談從記錄現實的建築圖畫,到編輯/編造現實的圖畫小說,如何呈現無盡的現實世界。
南京∣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成敗得失6月25日(周六)13:30-16:00
地點:玄武區梅園新村34號樓梅園書房
主講人:金陵客、丁老師、江海一蓑翁、浮生一日閒等
今年早春,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大綱》一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再版,這本誕生於抗戰之初的史學論著,自問世之日起,便不斷再版。今年的這個新版本,不只保留了原版的面貌,還增補了蔣先生三篇跟中國近代史主題相關的論文,值得一讀。金陵讀書的這場周末特別專場,將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大綱》為主題,討論中國近代史進程中的成敗得失。
6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嘉賓:張瑋瑋(民謠歌手、創作藝人)、葉三(作家、正午員工)
很多人夢想著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以此謀生。當這一天真的到來,又會發生什麼?今天,我們真的能夠以文學、藝術為生嗎?讓我們來談談文藝青年的選擇——如何應對這搖搖欲墜的工作與生活?
6月26日(周日)14: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彭倫(譯者、上海99讀書人副總編輯)、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譯者、評論人)
每個行業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隱藏在幕後,塑造影響整個環境,但在自己的圈子以外卻默默無聞,堪稱「隱秘而偉大」。在美國文學史上,麥克斯·珀金斯(Max Perkins)就是這樣一位謎一般的傳奇人物。作為文學編輯,珀金斯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他發現了菲茨傑拉德、海明威、託馬斯·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以激發作者寫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聞名。珀金斯傳記《天才的編輯》(Editor of Genius)甫一出版即轟動文化界,並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2016年6月10日,改編自本書的影片《天才》(Genius)在歐美正式上映。6月26日周日,99讀書人副總編輯、《天才的編輯》譯者彭倫,與嘉賓但漢松(網名「洛之秋」)一起聊聊那些改變美國文學史的幕後英雄。
鄭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品讀會6月25日(周六)15:00-17:30
地點:金水區人民路22號中原圖書大廈三樓藍調影音咖啡區
主講人:趙渝(鄭州六十二中語文學科高級教師)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鄭州∣劉禾《帝國的話語政治》讀書會6月26日(周日)10:00-12:30
地點:中原區秦嶺路與建設路交匯處大摩西元廣場三樓c302單元「紙的時代」
主講人:姚立新(資深書友)
《帝國的話語政治》一書講述的是19世紀晚期大清朝與英國之間的「帝國碰撞」,並對「帝國」問題進行了跨文化的歷史研究。作者以主權想像為中心,從各方面分析知識傳統和話語政治。作者處理了大量不同種類的文本和歷史事件,通過欲望和主權想像有關的帝國的話語政治這條主線貫穿起來。核心關懷是從近代中西衝突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國作為一個古老帝國是如何被帝國的話語政治「塑造」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
鄭州∣我們要從歷史中學什麼——《中日千年五戰啟示錄》新書首發式6月26日(周日)15:00-16:30
地點:鄭州市建設路秦嶺路西元廣場三樓東側紙的時代書店
主講人:李剛(青年歷史學者)
看某些抗日劇,不過是看熱鬧而已;到日本旅遊,更多的不過是看新鮮;而聆聽李剛老師講述唐代至民國時期中日之間的五場大規模戰爭,以及每場戰爭的原因、背景、國際局勢的細緻描述,才讓我們真正地了解大和民族,了解日本的國民性和性格,了解日本諸多行事背後的潛在邏輯。
6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天心區湘江中路坡子街口海信廣場6樓弘道書店
主講人:繆娟(翻譯)
十年前,一本《親愛的翻譯官》點燃了無數人的翻譯夢想,十年後,由黃軒、楊冪領銜主演的熱播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更是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翻譯」這個人群。6月25日,弘道書店邀請《翻譯官》作者繆娟來到長沙,與讀者共同分享翻譯官的真實生活。
6月26日(周日)14:30-17:00
地點: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步步高梅溪新天地G26-G27(星海中庭)
主講人:蔡駿(懸疑小說家)
歷時三年,「中國懸疑教父」蔡駿主編的《羅生門·回憶》,領攜國內一流作家團隊共同打造「首部懸疑類型Mook書」,茅獎獲得者金宇澄、與村上春樹並稱為「雙村上」的日本「美食」推理作家村上龍、「中國的東野奎吾」周浩暉,以及香港雙金(金馬獎、金像獎)導演陳果、「恐怖大王」李西閩、秦明、優秀青年作家哥舒意、張怡微均參與其中。6月26日,蔡駿攜新書《羅生門·回憶》舉辦其讀者交流會,將與讀者朋友一起分享《羅生門·回憶》。
6月26日(周日)19:00-21:00
地點: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步步高梅溪新天地G26-G27(星海中庭)
主講人:餘秀華(詩人)
6月26日晚,註定是一個浪漫而又溫情的夜晚,我們相約「年度詩人」餘秀華。在6月靜謐的夜晚,輕輕朗誦動人心魂的詩歌,仔細傾聽詩人的內心世界,我們打開詩,打開愛的方式。《我們愛過又忘記》收入餘秀華近兩年所寫詩歌的精選,新詩見證著詩人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的命運轉折,印刻著她「泥裡生活,雲裡寫詩」的蹣跚步履,記錄了她婚姻巨變、母親患癌的內心動蕩……歷經多重命運糾葛和世間紛擾,令她的詩更加成熟,飽含生命的張力和能量。
瀋陽∣中國人固有的生死觀——讀先秦典籍的一點心得6月26日(周日)13:30-15:30
地點:渾南新區全運路智慧二街168號遼寧省圖書館(新館)
主講人:止庵(作家)
中國人從漢代以後,關於生死問題曾經幾次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本講座所要深入探討的是,在這些思想傳到中國以前,當既不知道唯物主義的思想,也不知道天主教的思想、佛教的思想時,《論語》、《墨子》、《莊子》等典籍中是怎麼樣談論生死的?那時我們中國人關於生死是什麼樣的想法?這個想法曾經對我們產生過什麼樣的作用?與我們現在的人生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