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一點,我解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2021-02-12 ALSO孤獨症

進普校上學這條路,對譜系娃的家長來說真是處處皆考驗。上學前,要考慮如何選擇學校,要不要陪讀,怎麼跟學校和老師解釋孩子的情況;進學校後,便擔心孩子怎麼和同學相處,會不會在課堂上搗亂,會不會被欺負,一顆心懸著就沒放下來過。

對於上學前的準備,我們前些天跟大家分享的豆媽的故事(陪讀被拒,老師一句話讓這位媽媽轉悲為喜),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豆媽雷厲風行,雙管齊下,一邊幫助自家豆豆提高能力,一邊不停為他攻克環境障礙,順利地把豆豆送進了普小大門。豆媽的經驗,可以為計劃將孩子送入普校的家長們提供思路。

 

而孩子進普校後,隨之而來的新問題,是如何能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環境?對此,本期的兩位故事分享者,三牛媽和童爸,可是非常有發言權,他們都是孩子已經在普校待了好幾年的家長,在他們的努力下,孩子能力得到最大提升,校園生活安穩而日漸豐富。現在,我們就來聽一聽他們的經歷和心得。

三牛進了普校,三牛媽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自家孩子不被別的孩子和家長接受。精心給三牛挑選了陪讀老師,卻依然不放心,因為三牛那時的情況太典型了。

 

剛入校的三牛,在教室裡完全坐不住,老師說話也不聽,而且特別敏感,幾乎對學校的一切——早讀、升國旗、早操、語文課齊聲朗讀,都接受不了,動不動鬧情緒,只能由陪讀老師帶著在校園裡晃。

 

三牛媽著急,但又清楚知道急不得。首要的事,是保證三牛不對學校和班級秩序造成太大影響,這樣才有可能長久地待下去。

 

於是,三牛媽用上了各種辦法,來降低三牛的「存在感」。

 

跟學校商量後,決定三牛每天只上半天學,另外半天去機構幹預,一邊融合,一邊補習弱項,而不是把孩子完全扔到學校——容易引起反感。

 

給三牛辦理隨班就讀,既減輕老師教學考核的壓力,也避免別的家長抱怨三牛拖了班級學業的後腿。

 

整個一年級,不讓三牛參加有家長在場的集體活動,怕孩子們剛入學,家長都比較焦慮,也會更介意三牛這個特殊孩子的存在。

 

對外把好環境關,對內則由陪讀老師、家庭和機構幹預多管齊下,鍛鍊和培養三牛的能力。慢慢地,三牛能待在教室的時間越來越長,三牛媽初步的目標達成了。

學習中的三牛

 

下一步,就是怎麼幫三牛更多參與到校園生活中。

 

二年級時,三牛的身影開始在班級活動中出現。有時三牛遇見一些小問題,陪讀老師會輕聲讓同學提醒他,增加三牛與同學之間的互動。

 

「早上好!」剛開始聽到同學們跟他打招呼,三牛無動於衷,陪讀老師就一點點地引導他回應,直到三牛會主動跟同學說「早上好」。

 

當三牛在陪讀老師的幫助下,不斷克服障礙、融入集體時,三牛媽則進一步幫三牛做好「後勤保障」,積極地加入了家委會。而且凡有活兒必到,總是默默承擔沒人願意做的苦活、累活,慢慢地,就在班級群裡混了個臉熟,有時忙完還會得到刷屏致謝——「感謝三牛媽媽為班級的付出!」

 

「我還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家長。這麼算來,我得學校獎狀的時間比三牛還要早一個學期呢!」三牛媽略帶自豪地說。

 

比得獎狀更開心的,是家長們漸漸接納和包容了班裡有個需要專門有人陪同的特殊孩子;還有老師們對三牛的理解和照顧。三牛從一年級到現在四年級,班上一共換了5次班主任,任課老師換得更多,但每次老師們都會特別認真、仔細地交接三牛的情況,用不著三牛媽操心。

 

同學們也很自然地把三牛當成了班級一員。在學校消防演習的時候,當三牛終於鼓起勇氣從兩層樓高處往下速降,全班同學高聲為他加油;當三牛信心滿滿地走上講臺,去表演他最熟練的雙手拍球的時候,全班同學為他鼓掌;當三牛媽送三牛去上學的時候,有同學在校門口看見三牛,會很大聲地、自然地叫三牛的名字,然後跟他一起走進學校。儘管三牛全程高冷範兒,都不怎麼看人家……

三牛和同學

 

同時,三牛個人的能力也明顯提高了。今年疫情後複課,三牛在課堂上的專注和跟隨度有了很大進步。學校同意給三牛每周加兩個半天的課,這樣,三牛每周就有兩天全天在學校上學啦。

 

三牛以前堅決不碰學校的飯,經過陪讀老師兩年多的塑造,逐漸可以吃點主食,到這學期有了重大突破。現在三牛在食堂吃飯不但能吃完,而且已經學會自己去添飯,還不忘跟食堂師傅說:「多加肉!」

 

還有前不久,三牛第一次獨立完成數學考試,拿到了16分。數學老師為了保護三牛的自尊心,也看到了三牛的進步,將16分改成了「好」。還專門在試卷上寫道:「你太棒了,自己獨立完成,沒有落下一道題,進步非常大,繼續加油呀!」

三牛媽說到這裡,感動得要落下淚來。她在說起這一件一件小事的時候,滔滔不絕,並且自動過濾了回憶裡的艱辛和痛苦,只願記得三牛每一次令人欣喜的進步。三牛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媽媽的付出和鋪墊,但對三牛媽來說,只要三牛在慢慢變好,那些都不值一提。

採訪童爸前,就聽泡爹說過,童爸的情商特別高。這一點,在童爸為童童融合所跟人打的交道中,處處可以體現出來。

童童剛入校的時候,生活自理和行為規範都還不錯。她在課堂上最大的問題,一個是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會走神。另一個是會做一些跟課堂無關的小動作,比如無聊時把自己的馬尾辮解下來,然後重新再扎。這些小動作,可能會影響到周圍的同學聽課。

 

「童童的注意力只能持續10分鐘左右」,老師告訴童爸。為了提高童童的注意力,童爸把小區裡幾個孩子聚到一塊兒,在家裡給他們上集體課,每次童童快要走神了,童爸就及時地把她「拉」回來,強化童童專心聽課的行為,慢慢延長童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光在家裡幹預還不夠,童爸試著跟老師建議,在課堂上每隔10分鐘的樣子,問童童一個簡單的、她能回答上來的問題,答對了就給她代幣獎勵。

 

「我會把自己在家裡用過的一些有效,同時操作比較簡單的幹預方法告訴老師。當跟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不是教老師怎麼做的口吻,而是講述以往經歷的口吻。最後可以問一句,不知道在學校裡適不適合這樣去做?適當地放低姿態。」童爸饒有經驗地說。

 

在向童童提問的過程中,老師又發現,童童特別缺乏自信,回答問題的聲音總是很輕。童爸知道後,就對家裡說話的音量做了等級劃分,分別錄下不同等級的聲音放給童童聽,然後教童童區辨音量大小和相應等級,再教她選擇合適的音量去回答問題。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只要童童用了合適的音量,都會得到兩倍代幣獎勵。

 

對於童童小動作過多的問題,則由老師直接提醒童童。老師也特意叮囑坐在童童周圍的同學,及時地提醒和幫助她。

 

社交方面,童童性格比較乖巧、文靜,沒有攻擊性的行為,但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太恰當的社交行為,比如說話時習慣指著別人,或者同學被老師批評時在一旁笑。

 

「童童因為不恰當行為和同學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告訴老師的幹預方法也會大大派上用場」,童爸有些得意地說,「老師可以正確地引導童童和同學互動。」

 

更多時候,童童安安靜靜的,基本不會主動發起互動。為了提高童童的社交能力,童爸想了各種法子。每逢新學期開學,童爸都會讓童童帶幾盆綠植到教室裡。一來想著難免童童落單,這時可以去觀察綠植的生長過程,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二來綠植的變化也可能吸引來別的小朋友,童童就多了與同學們交流互動的機會。

 

學校有活動,只要在童童能力範圍之內的,童爸儘量都帶著童童參與。當然,會先跟童童商量,尊重她的意見。去年暑假,上海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童爸給童童爭取到班上5個去社區做垃圾分類志願者的名額之一。結果童童越做越喜歡這份工作,每天樂呵呵地跟著成人志願者,在垃圾箱旁耐心提示居民分類規範。原本只要求去10次,她一共去了20次。

這類活動參加得多了,童童慢慢在社交上沒那麼羞怯了。而總是積極支持班級活動和班級工作的童爸,也成為老師心中的模範家長。老師呢,看到孩子和家長的努力,自然就會對孩子更上心。

 

和老師打好關係還不夠,同學關係也不能忽視。童童在班上有兩個關係不錯的小夥伴,都是童爸「找」的。一個小女孩,跟童童幼兒園就是同學,也住同個小區,關係一直不錯。有一次,小女孩想報跳舞班,但她父母有些猶豫。童爸就抓住「機會」跟女孩父母說,童童也想學,讓她們一起學吧,有個伴兒,回來還能一起練習。後來女孩如願上了跳舞班,心裡很感激童爸,跟童童的關係也更近了。

 

另一個小男孩,學習不太好,放學後經常被老師留校。童爸接童童時常能遇見男孩媽媽,打個招呼,聊聊天,漸漸熟悉了,就試探著把童童的情況透露了一些給她。男孩媽媽主動表示會讓自己孩子多幫助童童,而小男孩確實也做到了。

 

「有一次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在排隊接水喝。但有個調皮孩子偏要插隊,童童就指著他說,你幹嘛插隊?你要喝水,就要到後面排隊。對方氣得要打童童,還好有兩個小夥伴攔住他,讓童童脫身去找了老師。」童爸回憶起來,依然印象深刻。

 

「現在,童童五年級了,各方面情況都有不同程度的、明顯的改善」,童爸說,「上課走神,做小動作,還有自言自語等等問題行為的頻率都降低了很多;也會去幫助同學,借借文具,幫著擦擦黑板什麼的——她是班級的『黑板志願者』。這是老師告訴我她主動幫個子不夠高的同學擦黑板的事情後,我跟老師提議的。」

 

童爸對童童現在的情況感到滿足,但對未來仍抱著更大的希望——「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孩子身上頑固的問題行為全部消退掉」,童爸語氣是篤定的,「我相信,只要我腳踏實地地努力,孩子會越來越好。」

與普通孩子不同,譜系孩子上學,更多的事情和挑戰落在了家長身上。如何跟學校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融合環境;如何打消別的孩子和家長的疑慮,讓他們不反感特殊孩子的融合;如何讓孩子能不被環境丟下,在和普通孩子的社交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沒有哪一個方面,是容易的。

 

但我們有像三牛媽和童爸這樣的家長,不慌不亂,不急不躁,帶領孩子一點一點地克服障礙,也迎來了可喜的變化。願他們的故事,能為或許正因孩子融合不順而焦頭爛額的家長提供經驗,也帶去希望。孩子一定有慢慢變好的可能,我們要堅定地站在他們身後,相信他們,保護他們。

 

相關焦點

  • 靠這一點,我解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她在說起這一件一件小事的時候,滔滔不絕,並且自動過濾了回憶裡的艱辛和痛苦,只願記得三牛每一次令人欣喜的進步。三牛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媽媽的付出和鋪墊,但對三牛媽來說,只要三牛在慢慢變好,那些都不值一提。童爸:孩子慢一點怕什麼,只要我腳踏實地地努力採訪童爸前,就聽泡爹說過,童爸的情商特別高。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可能出在家長身上!
    很多家長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小事,孩子不懂事,長大成熟後就會好轉。湖南大康醫療兒科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是兒童多動的主要表現之一。其實80%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經常破壞他注意力的家長 今年年初的疫情導致遠在福建的堂姐一家並沒有回家過年。國慶的時候,堂姐帶著5歲的小侄女回湖南老家小住,正好我國慶我也休假回家看望父母。以前就經常聽我姐跟我們抱怨說:小侄女忘性大,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在幼兒園也是經常走神。
  • 這8點!解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訓練最管用的方法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在學校教育,我們應該了解關注孩子的注意力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會在學習和工作上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體育和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孩子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家長和老師就需要理性地分析和理性地對待。
  • 終於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解決辦法!簡單、精準、有效
    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搞小動作,前幾天寶媽群裡的一位寶媽就拋出這個問題,結果沒想到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很多家長都被這個問題困擾:,無論是幼兒園的小寶寶還是小學生、初高中生,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小孩子可能就是坐不住,一會站起來一會拿個玩具,大孩子就是溜號,眼睛看著黑板心裡想著天馬行空的東西,等回過神兒的時候發現老師講的內容已經跟不上了,持續下去孩子就容易厭學,那麼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個問題,久明老師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我告訴媽媽,這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在日常和媽媽的互動中產生了過多的焦慮和壓力。很多負面的情緒沒有合適的渠道化解,就會在孩子的身體裡造成腎上腺素積累過多。而當一個人體內腎上腺素積累過多的時候,表現在外在的症狀就是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咬手指、抖腿、不停眨眼等。在中醫裡有一個說法叫做腎主安定,說腎經不好的人不容易靜下心來,會有抖腿和小動作多的情況下。
  •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不受環境吵雜和時間壓力的影響,在正式比賽時更是以非常靠前的名次晉級升圈。在排除病理原因(如注意力缺陷綜合症)的孩子外,絕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正常的,需要家長的訓練和引導。這些遊戲都會讓孩子安靜下來思考,平時根據孩子喜好換著花樣玩這些小遊戲,孩子的注意力也會一點一點的提升。5、安排運動時間運動不只是增強體質,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至關重要。
  • 孩子注意力為何不集中,對號入座,方便你快速找到解決辦法!
    不妨來一 一對照下,自查一下,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屬於哪一類,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更準確快速地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7、孩子大腦反映快,接受能力強,特別有些孩子一點都透,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很快掌握後,就不再專心聽講,這類孩子就不要給他劇透新課內容。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最容易出的問題之一。我的孩子在這個假期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作業——抄作文,就是將寫在作文本上的作文整齊地謄抄到作文紙上。他卻經常中斷,一會兒修筆,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看閒書。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破?給你一個解決的好辦法!
    如果孩子注意力渙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就是將注意的門戶關閉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就無法進入孩子的心靈。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家長朋友們會如此關注孩子的專注力,因為這與孩子未來的學業成績息息相關。★ 影響專注力的因素有哪些?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大問題
    不顧孩子發展水平,以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孩子專注的程度,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導致孩子喪失積極性,進而越來越不專注。缺乏必要的培訓過程。大部分家長們沒有意識到注意力問題的嚴重性,或者說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做這方面的培訓,所以接受注意力專門培訓孩子少之又少。
  • 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了解這3個辦法,分分鐘提升孩子注意力
    例子一:我身邊的閨蜜,她家的孩子已經三歲了,正常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有著比較好的注意力,做事的時候也能夠注意力集中,可是閨蜜的孩子注意力方面一點都不好,每一次做幼兒園發布下來的作業的時候,孩子總會無法接受注意力,一會兒摳摳牆,一會兒玩弄著自己的鉛筆,這讓我的閨蜜感覺到十分的頭疼。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妨試試這幾招
    孩子上了一年級,開始要進行課堂學習了,再也不能像幼兒園一樣,進行著喜歡的遊戲,輕鬆愉快地獲取經驗了。這時候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就來了,孩子沒法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如何提升注意力成為家長關注的重要問題。可以這麼說,沒有家長不為這個問題苦惱。
  • 越想學,越學不進——衝刺階段如何解決注意力集中問題?
    高三的學習時間緊、練習量大,有些考生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產生焦慮心理,主要表現:情緒急躁,思維中斷,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等方面。這嚴重影響了考生的心理狀態,使得考生不能正常複習。心理案例 5月初,高三考生曉峰,急衝衝地走進心理諮詢室:曉峰語速很快,說話的時候眉頭不自覺的皺起,使得白皙的臉龐畫起了幾道不自然的弧線,高而清瘦的身子,緊緊地靠著沙發,雙手緊緊握著沙發的扶手,說話時,右手輕微顫抖著。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聽講,多半問題出在家長
    造成孩子出現丟三落四、多動症等等情況,都和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的關係,那麼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有哪些呢?一、先天性因素在孩子5歲以前,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都是不集中的,剛出生的孩子,注意力僅有3-5秒的時間,6個月的孩子注意力提高到30秒左右,1-2歲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到1-3分鐘左右,3-5歲孩子的注意力持續5分鐘以上,5歲以後,孩子就能夠慢慢控制自己注意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注,然而大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5歲後就會逐漸消失
  • 孩子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 ?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學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上課老坐不住、愛跑神、搞小動作、愛說話、學習效率低……有的家長就會病急亂投醫,給孩子報各種訓練注意力的培訓班。其實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感統失調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注意力,恐怕連一件小事都無法做好,更不用想會成為一位優秀的孩子。因為注意力也是智力的重要部分。
  • 自家孩子聽課注意力不集中解決辦法(小學版)
    您可能為孩子的學習狀態而苦惱。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發呆、東張西望、玩文具、和同學小動作是其主要表現。 這個問題從家長層面可以解決,至少可以改善,希望您拿出1分鐘閱讀我下面提供的方法,然後10分鐘準備,1學期堅持,必然有奇效。 一、家長準備工作: 1、心態:帶娃如打仗,沒有一下能成功的,也沒有一兩句話,一兩個辦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理預期。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很多小朋友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個問題倘若不重視,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那麼應該如何整治呢?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成長元素的缺失注意力不集中很有可能是孩子體內缺少了某種生長元素,因為現在很多孩子都會有挑食的習慣,再加上家長太寵溺孩子,這樣就導致了孩子所吸取的營養元素不充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有可能是眼睛出了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視覺功能的問題就是簡單的屈光不正(遠視、近視及散光)。其實不然,除了屈光度和視力,我們還應該關注眼睛的「體質」,即眼睛本身的功能性問題。「一開始,我以為孩子是懶惰不想學習,但後來經仔細觀察,我發現他在看書和寫字時,總是經常揉眼睛,有時甚至會用手擋住一隻眼睛。」擔心孩子的眼睛出現問題,瑞瑞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前往醫院就診。經過專家的詳細檢查,發現瑞瑞並無屈光不正(遠視、近視及散光),且雙眼屈光間質及眼底結構未見異常,只是在雙眼視功能檢查環節發現,孩子雙眼的調節和集合功能不是很好,即雙眼視物的協調性出現了問題。
  •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沒想到用這個辦法就能輕鬆解決
    注意力不集中,只要孩子出沒的地方不是噼裡啪啦,就是叮叮噹噹,完全沒有整潔可言老一輩兒人說,小孩兒「愛動」是天性但活潑過頭,就該重視了這……並~不~正~常~孩子沒上學還好,一旦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長們就會各種擔心擔心孩子在學校坐不住擔心孩子無法適應課堂擔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學習節奏擔心孩子不遵守學校紀律
  • 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孩子調皮,注意力不集中,我孩子是不是不聰明?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都很看重自己孩子是否比別人的孩子聰明,兒童的智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去培養兒童的智力,這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有一些家長被老師留下談話,一般話題都是孩子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後家長就想我孩子這樣皮,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我家孩子不聰明了,家長這會兒才開始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