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應該有一個現代尖頂嗎?

2020-12-19 界面新聞

火焰與濃煙從巴黎聖母院中升騰起來。圖片來源:ThierryMallet/AP

巴黎聖母院火災過後沒多久,人們的反應就從這起建築災難的全球性悲痛,轉變到了對損毀並沒有那麼嚴重的慶幸,並開始關注起重建事宜。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已經宣布,這所始建於13世紀的地標性建築將會在五年之內重建,並「變得更漂亮」。

馬克龍在發表上述言論之際,還宣布了一項設計新尖塔和屋頂結構的國際競賽——迄今已獲得10億歐元的私人捐贈。總理愛德華·菲利普稱,他們期待一個「能適應我們時代的技術與挑戰的新尖塔」。

馬克龍對巴黎消防員發表講話。圖片來源:CHRISTOPHEPETIT TESSON/EPA

那將意味著什麼?拋開其他不談,這對建築師與設計師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90米(300英尺)高的尖塔,曾是這座城市相對較低的天際線上,最為人熟知的地標。它於1850年由維歐勒·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擴建,本身就是對始建於13世紀的尖塔的替代品,後者因年久失修已在1786年被拆除。一個新尖塔將會更為恆久。但是這個新增添的部分,應該(或者能夠)建成什麼樣呢?

(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主席)

諾曼·福斯特:這無疑是一個用現代、防火、輕便的替代品的良機

就哥德式建築而言,巴黎聖母院是當時科技含量最高的豐碑。和許多教堂一樣,它的歷史也在不斷變化更新。數個世紀以來,中世紀教堂的屋頂幾經火災蹂躪和替換:例如,1194年及1836年的沙特爾大教堂,以及1877年的梅茲教堂。在每個案例中,替換工程都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永遠不複製原始樣貌。例如,沙特爾大教堂的尖頂,12世紀使用的是木材,19世紀時則被換成了生鐵和銅打造的新結構。為重建巴黎聖母院而舉行競賽的決定值得稱讚,因為這是對新幹預傳統的承認。

諾曼·福斯特。圖片來源:Alamy

另外,被燒毀的屋頂有木製框架——每一根都是由一整棵橡樹做成的——總共1300根,因此得名「森林」。但它少有人來參觀。所以,這無疑是一個用現代的、防火的、輕便的替代品,重建一個曾經隱蔽的——現在已被摧毀的——木結構的良機。最理想的結果是,舊結構的主導與新結構的最高標準的結合。

(亞當建築創始人、總監)

羅伯特·亞當:應該加入一些當代的東西?胡扯!

我想人們會說,現在它被燒毀了,那麼就應該加入一些當代的東西。胡扯!它不僅僅是一幢建築,更是一件文化製品,是法國性的象徵。有的建築師會有這種愚蠢的想法:因為技術在變化,所以建築就總是應該反映這些變化。但是文化——我們思考自己的方式,我們如何定義自己——並沒有快速變遷。實際上它變化得非常慢。將這二者混為一談是個嚴重的錯誤。

應該遵循修復約克大教堂(約克明斯特教堂,在1984年也遭遇了一場類似的火災)的方式,這樣人們就不會留意到重建。有一種瘋狂的觀點認為,任何替代品或新部件都應該帶有「當代印記」,這通常被解釋為,為了向人們展示它們是現代的,修復需要看起來異於原貌,因為如果人們將二者混淆,那將非常糟糕。但我看不出來糟糕在哪裡。建築師究竟是在為誰服務呢?是為了那些最愚笨、眼拙的人嗎?在這種情況下,建築師必須讓修復看起來明顯不同於原貌,這樣觀眾就不可能犯混淆新舊的錯誤。但如果是一個行家,他一去約克明斯特教堂,就知道哪些地方是翻新的。

將荒謬的現代主義理論應用於此,將對文化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文物保護建築師)

馬丁·阿什利:某種程度上,修復也可以是破壞的一種

有可能將巴黎聖母院的尖塔完全復原嗎?從理論上說,可以。作為一個尖塔,它的結構相當複雜,但我想它在各種數碼和攝影調查中都被很好地記錄下來了。至於是否存在這樣的工藝技術呢?是的,當然。木藝、金屬製品、屋頂鍍層都是可以實現的。

馬丁·阿什利。圖片來源:LindaNylind/The Guardian

但在某種程度上,修復也可以是破壞的一種。在建築修復中,人們將已經消逝的歷史毀壞。巴黎人民現在應該做一些針對這個時代和這個文化的事情,為蘊藏於教堂歷史建築結構中的悠久年表增添新的篇章。這是創造的良機,它可以意蘊深遠,令人尊敬,得體合宜,富有精神性,但與原貌不同。

(AL_A公司創始人、總監)

阿曼達·李維特:這場火災現在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從不停滯不前。巴黎聖母院就花了幾個世紀修建。這場火災現在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巴黎聖母院更傾向於被視為坐落在雙塔、玫瑰窗和雨漏之間的部分,因此尖塔就自然成為了一個有表達性和象徵性的所在。

阿曼達·李維特。圖片來源:KarenRobinson/The Observer

問題是,現在關於我們是誰的表達應該是什麼樣?或者說,現在的法國人是誰?它代表的是什麼?巴黎聖母院建於教會代表國家的時代,但現在顯然已經不是這樣了。這座建築屬於法國,它是法國之魂。

我們有責任保護這座建築的遺產,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賦予它新的生命,讓它與時俱進。差異的力量並不是一個現代的概念。我們需要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充滿信心,不僅要慶祝現在,還要展望未來。

(羅傑斯建築事務所合伙人)

史蒂芬·巴瑞特:我們可以把屋頂做得採光更好、更透明些

我們為法國與現代的關係喝彩,這使得我們可以用實踐做出貢獻,而這種方式在倫敦可能會更成問題。蓬皮杜中心也是一場開放競賽的結果。兩位年輕建築師(理察·羅傑斯與倫佐·皮阿諾)勝出了,而這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看著那些沒有屋頂的教堂照片,這讓我想起考文垂教堂:能看見天空,有妙不可言之處。我想今天我們可以把屋頂做得採光更好、更透明些,那樣屋頂就會有自己的效用。各種質感都會隨之湧現。

無論建造什麼建築,都必須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照明,即使是從更廣泛的節儉和資源稀缺的角度來考慮。這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它可以成為(建築界的)「燈塔」。

(威斯敏斯特教堂結構檢驗師)

託勒密·迪安: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空間,揭示一些和哥德式拱頂有關的事情

每個人都在關注「新的尖塔會長什麼樣」,但實際上,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保存原初就在那裡的東西。我們不想失去內部的原始哥德式拱頂。在那之後才是屋頂空間的用途問題。這是大教堂上層的一個很大的空間,我的問題是,有什麼巧妙的方法可以利用它嗎?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託勒密·迪安。圖片來源:HelenWilliam/PA

對我來說,相比新建一些東西,使其變成一個現代思潮的宣言,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我想這也和屋頂空間的功能性相聯繫。我們可以做一些令人驚異的東西,它們可以講述火災的故事,揭示一些和哥德式拱頂有關的事情。

(翻譯:馬元西)

……………………

| ᐕ)⁾⁾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重建巴黎聖母院是什麼意思
    但這提示了一個問題:重建Notre-Dame之類的東西意味著什麼?答案取決於我們所說的「重建」和「聖母院」的含義。首先,「巴黎聖母院」不是一個靜止的實體也不是一座死紀念碑:它是自1163年開始工作以來的八個世紀中被建造,修改,重建,翻新和重新加工的。飛行支撐是設計的後期補充, 例如。
  • 暢想巴黎聖母院重建,中國建築師談獲獎作品「巴黎心跳」
    今年4月15日,有著85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導致屋頂和塔尖被燒毀,這一歷史性的毀滅,讓全世界沉痛不已。未來的巴黎聖母院應該是什麼樣子?前不久,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舉辦了一場巴黎聖母院教堂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向全球徵集重建聖母院屋頂設計方案,吸引世界各地設計師前去投稿,旨在為今年4月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願景。
  • 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 卡西莫多會失去鐘樓嗎?
    巴黎聖母院大火:法國的歷史在燃燒 卡西莫多會失去鐘樓嗎?【環球網文化頻道綜合】毫無疑問,這是近期最令人痛心的一天。屬於全人類的藝術文化瑰寶——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全世界為此扼腕不已,卡西莫多真的要失去他的鐘樓嗎?
  • 巴黎聖母院修復終於重啟,五花八門設計腦洞大開,有些添亂
    巴黎聖母院修復終於重啟,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暫停的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於4月27日起逐漸恢復。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著火了,始建於1160年,800多年高齡,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成煉獄。幾百名消防員忙碌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才撲滅。當時,很多人對消防人員動作的遲緩報以極大憤慨,說大火根本不是撲滅的,是實在沒得燒了,自己滅的。但無論怎樣,幸好聖母院的整體框架保存下來。
  • 如何才能拯救你,巴黎聖母院
    熊熊大火吞噬巴黎聖母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來自BBC的新聞:Notre Dame:Blaze engulfs medieval icon-BBC News聖母院:大火吞噬中世紀聖母院- BBC太可怕了,我以前只知道它是很古老的建築,沒想到居然是花了200年時間才建成的,而且有800多年的歷史了,想想都覺得十分可惜,就這麼毀於一旦了……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怎麼會起火的呢(Tell me why...想起這首歌了)?按理來說這樣一個古老的建築,它的防火等級應該是相當高的,怎麼會說起火就起火了呢?What's the fuck?
  • 巴黎聖母院塔尖將按原樣重建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9日同意了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將儘量按照原樣重建巴黎聖母院塔尖。馬克龍此前曾表示支持給巴黎聖母院增添一些現代元素。不過根據最近的民意測驗,大多數法國人希望巴黎聖母院能按原樣重建。馬克龍希望巴黎聖母院能在2024年之前恢復往昔的輝煌,特別是能夠趕上2024年巴黎奧運會。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比如這個區怎麼改造,哪些要拆、哪些要保留,這個情景中國人已經很熟悉了,而巴黎人他們當時也碰到這種情況,雨果的看法跟當時的巴黎行政長官奧斯曼的想法有衝突,他覺得更多東西應該保留下來,而不應該拆掉。當時巴黎的行政長官為了巴黎以後的發展,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適應現代化,要拆,拆完以後要建立地下的下水系統。
  • 塞納水道上教堂、時間膠囊、諾亞方舟……重建巴黎聖母院的設計師...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一起看世界還記得嗎?4個月前,巴黎聖母院遭遇了一場大火,其木質屋頂和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被付之一炬。火災過後,自然要重建。起先大家想法很直接:就照著以前的樣子,一毛一樣重建一個,齊活!但是法國總理Edouard Philippe突然一拍腦袋,提出一個idea:俗話說得好,揀日不如撞日,既然要重修,不如乾脆來個全新款?他說要邀請各國建築設計師們,來為巴黎聖母院重新設計一個「適應我們這個時代的技術與挑戰」的方案,用以替代原先那個經典的哥德式塔尖和木質屋頂。
  • 聖母院雷射建模是什麼梗?巴黎聖母院為什麼用雷射建模怎麼建模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母院雷射建模是什麼梗?巴黎聖母院為什麼用雷射建模怎麼建模的 巴黎時間4月15日晚,巴黎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在一場大火中被損毀。高達80米的木製尖頂建築在濃煙中崩塌,讓全世界的人們陷入悲痛之中。所幸的是,有幾個消息可以讓大眾稍感寬慰。
  • 巴黎聖母院火災掉落的公雞雕像被展出,人們首次可近距離圍觀
    9月23日消息,法國巴黎,文化部展示了巴黎聖母院在大火中掉落的公雞雕像。一直以來,這隻公雞雕像都是法國的象徵。今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尤其是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如同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幸運的是,這隻公雞雕像倖存了下來,並將於本周末展出。圖為展覽的公雞雕像。
  • 烈火中的巴黎聖母院,有多少13~17世紀珍貴文物付之一炬
    巴黎聖母院不僅是巴黎地標,更是屬於全世界的珍貴遺產。每天約有3萬人參觀此地,年遊客量逾千萬人。晚上7點07分左右,一名路透社記者從遠處看到巴黎聖母院的煙霧和火焰。晚上7點40分,火勢蔓延到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尖頂上。
  • 巴黎聖母院被燒,法國人聲淚俱下!
    據美聯社報導,法國消防隊表示,巴黎聖母院大火與一項花費680萬美元的翻新改造項目有「潛在聯繫」。巴黎檢察官辦公室則排除了人為縱火和恐怖襲擊的可能性,目前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據了解,巴黎聖母院近年來正在整修,預計整修持續到2022年。
  • 5年內修復巴黎聖母院!法國人提出的這個目標,真能實現嗎?
    作者:石江月當巴黎聖母院的大火終於熄滅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及本屆法國政府必須考慮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在多長時間內能修復巴黎聖母院?當然也包括如何修復巴黎聖母院?而且,馬克龍已經有了一個巨大的優勢和基礎,因為法國人為了修復巴黎聖母院,已經紛紛開始慷慨解囊。一些法國的富商和企業已經陸續承諾捐助大約8億美元。但是,一些負責過其他歷史悠久的建築修復工作的人士提醒說,這項工作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 《巴黎聖母院》:善良的撞鐘人
    看,那個人長得好像巴黎聖母院敲鐘的。這不是一句玩笑話,這句話中包含了很多形象信息。因為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上帝似乎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
  • 巴黎聖母院怎樣重建最美?226選1,兩位中國建築師作品奪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8月7日報導) 今年4月15日,建成760年的巴黎聖母院被一場大火燒毀,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中世紀的木結構屋頂被完全摧毀。 大火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稱,打算在5年內恢復巴黎聖母院。 未來的巴黎聖母院應該是什麼樣子?全球設計師們爭論不休。
  • 巴黎聖母院的「數據不朽」:賽博時代我們如何崇敬神聖?
    當地時間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而這場大火很可能是因為意外產生的。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感嘆。
  • 「法國旅痕」:在現場震撼過我的巴黎聖母院被一場大火燒毀了
    這樣一個奇葩導遊,她能答應嗎?沒想到她居然爽快地就答應了——可以帯大家上參觀一下巴黎聖母院,不去的確後悔!儘管後來我從側面證實,去巴黎聖母院是該團唯一一次請過地陪導遊的建議,這位高大、爽朗、在法國留學的山東籍大學生也認為,不參觀巴黎聖母院實在不應該,而且,巴黎聖母院就在他那晚導遊的市民街區、雨果書店、巴黎大學城的一河之隔的近處,他認為巴黎聖母院所包涵的歷史、宗教、藝術和人文價值決定,應該是是巴黎遊的首選,他不明白國內旅行社為何都會把它排除在外?
  • 巴黎聖母院大火:人生來來往往,哪有什麼來日方長
    甚至在愛情電影中,聖母院也是巴黎永恆的地標,象徵著愛情的神聖與堅貞。沒人能想像,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一句臺詞,多年後竟成為現實。「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一語成讖。在緊張圍觀的人群注視下,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
  • 為何巴黎聖母院的大火令全世界痛心?這本書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1.巴黎聖母院的大火2019年4月15日,塞納河畔的「千年瑰寶」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迅速蔓延,失去控制。在眾人的緊張注視下,巴黎聖母院那標誌性的哥德式尖頂在烈火濃煙中坍塌了,隨之一起痛苦燃燒的,還有法國人民的心。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被火焰吞噬的聖母院,是整個國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