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潤關注 | 如何化解疫情對農村青少年教育產生的影響

2020-09-06 東潤公益基金會

9月,隨著各中小學陸續開學,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似乎逐漸平息。然而,當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現實時,我們需要認真考量,疫情對農村教育究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又真的會因學校的復學而消散嗎?

疫情背景下,有效解決農村青少年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實現教育公平,是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

西藏當雄縣烏瑪塘鄉巴嘎村的孩子在上網課 資料圖

01 疫情對農村青少年教育影響較為突出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起的「疫情下的農村教育」調查,對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100個地市的農村小學進行取樣。受疫情影響期間,55.96%的學校採用「以直播講授為主」,36.29%的學校採用「在線平臺自學為主」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家學習,另有7.20%的學校僅布置了額外的假期作業,僅有2例表示(幾乎)未組織教學工作。

疫情下教學活動的發生形式 資料來源:21世紀教育研究院

在此次調查中,有57.62%的教師表示擔心學生學業差異會擴大,36.84%的教師留言部分提到了「家長不配合」等問題。課題組基於大學生暑期實踐調查以及對河北、四川、山東等省份鄉村教師的訪談座談,可以發現,疫情期間農村青少年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突出問題:

第一,教育資源不平衡,青少年學習機會不均等。相較於城市,農村資源相對匱乏,尤其是教育資源。在農村學齡兒童中,留守兒童佔比較多,不能保證所有學齡兒童均可進行網絡學習。各類學習軟體資源缺乏和支持力度不夠,造成青少年學習機會和成績出現差異。

第二,家長認識水平和支持力度不足,學生缺乏自覺性。偏遠農村地區的家長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能力有限,難以指導子女有效進行學習;許多學生利用百度搜索平臺完成作業,重複率、抄襲率居高不下;學生自我管理差,難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網絡在線課堂

第三,網絡教學作業批閱和檢查繁重,教師的職業倦怠感上升,疲於應付。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備課,並需要在備課上課之餘花費時間和精力與同學們在線互動實時答疑,更為突出的是課後作業網絡批閱和檢查。相比於可以及時收到學生反饋的傳統課堂,直播教育形式下教師的講授不能為學生正常汲取,教師無法及時獲得學生反饋並適當調整教學策略,以至於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大多數農村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各地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容量比較小,局部偏遠山區移動通訊網絡和設施覆蓋面有限。硬體成為制約農村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首要因素,造成學生和家長以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等理由,拒絕參加網絡教學授課。適宜的學習設備和條件仍是瓶頸,如出現「一家幾個小孩只有一部手機」,「手機屏幕小影響視力」等現象,嚴重製約教育質量提升。

湖北襄陽四埡村10歲的敖金濤每天步行近10裡山路到村委會上網課 資料圖


02 破解農村青少年教育難題的有效途徑


新冠疫情期間,如何有效解決農村青少年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課題組認為,可從貧困家庭幫扶、優化教育策略、加大資源供給等策略入手,有效解決農村青少年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力提升和改善農村青少年教育質量。

第一,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的排查和幫扶,重點關注貧困家庭青少年教育。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疫情對各行各業產生的巨大影響,精準扶貧脫貧是農村地區必須打贏的攻堅戰。而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輟學也是保障農村脫貧工作有效進行的一項重要任務。

鄉鎮村,學校和扶貧辦要結合起來,對困難家庭進行定點幫扶,切實排查每一戶村民,堅決避免出現學齡兒童輟學打工等情況,各級教育部門、學校負責人和老師也要對失學兒童進行走訪或調查,加強思想引領,建立相應的幫扶機制,保證義務教育階段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失學。

第二,提高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網絡信息化水平。不管是網絡教育還是三尺講臺,老師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職責,面對學生學習效果差、效率低,甚至需要知識反覆多次講解的情況,老師應多總結教學方法,豐富課程形式。農村教師要熟練掌握利用多媒體,製作學生喜歡的優質課堂,激發青少年學生學習熱情,堅定為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復興而學習的信念。

第三,統籌教育資源,平衡教育資源分配。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教育發展狀況不一,要重視升級統籌,盤活農村教育教育資源。由省級層面制定統一的覆蓋全省中小學的教學方案,挑選骨幹教師結合農村中小學實際情況,錄製標準課程,並利用有線電視等平臺進行傳播,實現普惠制教育。解決農村教師教學面臨的實際困難,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第四,關注農村青少年身心健康。疫情期間,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地區,青少年出現情緒焦慮、壓力失衡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對於有困難的農村地區學生要注重物質幫助,並加強心理疏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教育。對於缺乏父母陪伴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關注,關心留守青少年身心發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校社會都要擔負起應盡的責任。


做好農村青少年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一環,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大農村地區教育的資源傾斜和政策扶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讓農村青少年享有更多教育資源和受教育機會,有效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質量,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教育公平。

相關焦點

  • 東潤公益 | 一張特殊的畢業照引發關注:鄉村教育吸引力如何增強
    這兩天,一張小學畢業照引發人們關注,圖中是九位老師和一名學生的合影,背後是飄揚著的五星紅旗,捲起門帘的教師宿舍清晰可見。這張特殊的畢業照,正是如今農村教育的一個縮影。近些年來,隨著鄉村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越來越多的鄉村學生轉入縣城學校,導致留在鄉村學校尤其是邊遠鄉村學校的學生數越來越少。如何增強鄉村教育吸引力,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而振興鄉村教育的關鍵因素是如何留住人。
  • 增至4500萬 東潤公益基金會醫護保障及子女教育基金再升級
    增至4500萬 東潤公益基金會醫護保障及子女教育基金再升級 2020-03-05 10:33:05「東潤抗擊疫情醫護保障及子女教育專項基金」總額將增至4500萬元。
  • 東潤益師 | 謝謝你,鄉村教育的守夢人
    他們 就是鄉村教師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東潤公益基金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我國,鄉村教師數量呈現逐年縮減趨勢,特別在「三區三州」地區,教師隊伍的建設還存在不少短板。教育需要愛心,每一位教師都值得尊敬,那些紮根在農村的教師們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 東潤分享 | 馮建軍:重構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新常態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青少年學生需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已被證明是有效應對疫情的關鍵。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在任何一種有組織的教育中,「四大支柱」中的每一種都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使教育成為受教育者個人和社會成員在認識和實踐方面的一種全面的、持續終身的經歷。
  • 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處於不成熟性、不穩定性,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影響他們的行為,使其產生畸形的思想,從而可能實施犯罪行為。尤其是農村青少年,其很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長時間的留守山區,導致其內心孤僻、自卑,當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的畸形行為就會爆發。
  • 推行「五三四學制」化解農村教育困境
    去年兩會期間,華小明提交的提案《關於試點取消鄉鎮中心小學,促進農村學校均衡發展的建議》提出:可以在若干縣區試點,打破農村四級學校體系,讓中心小學、完全小學、非完全小學、村教學點成為平行並列的教學單位,只有這樣,村教學點才能獲得充分的教育資源。該提案經中國青年報報導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2017東潤丘成桐科學獎報名啟動 回顧2016東潤丘獎學子碩果纍纍
    由東潤公益基金會資助,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倡導的"東潤丘成桐科學獎"現已啟動2017年度"東潤丘獎"的網上註冊報名(http://www.yau-awards.science/www.yau-awards.org)。
  • 李香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 76.2%受訪青少年關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教育就業最受關注
    這份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對於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在14-35歲青少年群體中進行了一項「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6.2%的受訪青少年關注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85後關注度更高(91.0%)。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此外,經過調查後發現醫院的門診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唯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不降反增,業務量比平常增加了將近三成!」
  •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幾何?
    因此,需要及時對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加以研判,尋求對應之策,確保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一、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是全面的作為突發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現階段在城鄉、產業、區域之間的影響有明顯的輕重之分。
  • 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多方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
    青少年抑鬱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青少年已經成為重點篩查人群之一。
  • 親子衝突為什麼會產生?該如何積極與正確化解?
    今天,我們站在親子關係的角度,探討為什麼會產生衝突?該如何積極與正確化解?儘管產生衝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不論是哪一類,如果具體到衝突事件本身,一般源於以下四個重要因素:各種固有觀念的根深蒂固與延續例如,學霸家長通常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應該是學霸,當孩子一旦表現出不是,家長就無法接受;父母抱有「孩子就應該聽話」的陳舊教育觀念等。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 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一線心理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細節?
  • 我校參賽團隊在2015年東潤丘成桐科學獎的競賽中再創佳績
    東潤丘成桐科學獎(原名「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由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與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先生聯合發起設立,被譽為中國「英特爾科學天才獎」。自2015年起,該獎項由丘成桐教授和孔東梅女士創立的東潤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並正式更名為「東潤丘成桐科學獎」。東潤丘成桐科學獎面向全球華人中學生,捨棄試卷和標準答案,讓學生以提交探究報告的形式參與競賽。
  • 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極具衝擊力的影響。尤其是教育行業,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學校推行了網課策略。於是乎,全國各個城市的孩子們開始在家裡聽課學習,在線教育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彙。此次疫情是一劑「催化劑」,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以前人們覺得,只有去學校坐在教室裡才叫學習,現在他們可以用電腦、手機、平板等各種電子設備學習。在線學習模式,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極快的速度爆發式增長,迅速觸發了學生在線學習的習慣,這讓我們對未來教育的模式多了一種想像。
  • 化解疫情影響 傳統糕點迎來中秋產銷旺季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福州市不少傳統糕點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產銷一度低迷。復工復產以來,企業積極調整生產和銷售模式,研發新餡料、創新傳統糕點口感,同時進駐電商平臺,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中秋節前,福州傳統糕點市場迎來今年首個銷售旺季,企業壓力逐漸化解。
  • 東潤開學季 | 好久不見!「疆愛啟航」學子的返校初體驗
    在這個重逢的日子裡,東潤公益基金會格外掛念「疆愛啟航」的新疆學子們。2017年,東潤基金會選取在地處「三區三州」下的深度貧困地區——克州,設立東潤獎學金。伊犁霍城縣霍城縣江蘇中學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和以往有些不同,各個學校都把疫情防控知識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首要內容
  • 東潤能源服務有溫度:國電投五凌電力的一封感謝信為東潤人點讚!
    他們的工作地就在每一個項目上、場站裡,這裡已經成為了東潤能源營運團隊第二個家。近日,東潤能源營運的國電投五凌電力山西長子仙翁山風電場升壓站一次受電成功,該項目建設、生產準備、投運等工作由東潤能源營運團隊負責。
  • 東潤楓景小區業主 遭受電臺發射塔輻射(圖)
    閱讀了這兩份復函後,業主們認為,1999年,東潤楓景沒有在立項時依法進行環境保護測評;兩年多之後,市環保局又違法作出了同意開發商補辦立項手續的批覆。而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預評,項目審批部門不批准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