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發呆當成一種娛樂呢?

2020-12-11 尖尖有毒

自從察覺到手機侵蝕我的生活,佔用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我就有意識地減少對手機的使用,將更多時間放在發呆上吧。

比如給自己定個規矩,從晚上11點到早上10點的這段時間裡,不玩手機,不看微信,除非用手機看電子書。

於是,我發現憑空多出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尤其是當我在五六點自然醒後睡不著,直接起床看書寫字,再磨到9點出門上班。這段時間給我感覺好漫長,如果再遠離網絡的話,世界似乎真的與我隔離開來了,時間流速一下子就放慢了,甚至還盼著早點過去。

一旦出門,我就開啟發呆模式,放任思維,胡思亂想,冒出一堆不著邊際的念頭,比如思考人生,籌劃未來的生活,分析過去並總結反省,但這些嚴肅的東西,有時候想多了反而會頭疼心累。於是轉而想一些輕鬆的東西,如回味看過的電小說動漫、構思故事的腦洞,甚至還沉浸在寫過的故事文字裡,越想越興奮。我就是這麼一路發呆走到了公車站,有時會有一種恍惚感,就是「咦,怎麼突然就到車站了?」

上了公車,看到其他人多是掏出手機打發時間,而我就擺出一副打死也不碰手機的姿態,並為此沾沾自喜,不屑地暗想道,「哼,你們這群手機的奴隸!」

手機就這麼被我強行封印在口袋裡,但腦子裡還得有東西可想,有時候觀察路人,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有時候會傾聽他們的對話,分析推理他們的身份職業;有時候看看車上的移動電視,思考著屏幕上的文案是否可取,投放的廣告是否達到效果;有時候想著今日的工作規劃,想想昨天工作幹了啥;有時候會思考著有哪些可用的寫作素材,下一個故事寫什麼,已有的腦洞碎片如何延伸成完整的故事……要是想累了,就看著窗口的風景發呆,感受著自己的呼吸。

其實我現在很多故事的靈感,都是來源於公車上的發呆時間,甚至還藉助這段時間在腦海裡進行創作,斟酌文字,延伸腦洞,完善故事……

我覺得,一般人要是願意放下手機,有意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也許他能在發呆中找到思考的樂趣吧。發呆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想,也可以什麼都去想,自由選擇你思考的內容並自得其樂,何嘗不是一種娛樂呢?

發呆時候的思考並非毫無意義。

一般情況下,若你並非有意識地去引導的話,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大多數念頭,可能是會讓你感到愉悅放鬆的,甚至還夾雜著驚喜,比如是回味電影後的頓悟、工作難題上的新解決思路、人生的新操作等,這些靈感隨時都可能冒出來,讓你為之興奮。

不過,也有人會感到痛苦,因為煩惱、焦慮、憂愁等負面情緒,也可能趁機佔據你的頭腦。這時候就需要有意識地引導思考內容,用其他更有趣的課題來代替吧,來訓練自己的思考,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關於這些,其實知乎上有一大把的訓練攻略,不妨看看,當作平時發呆的思考內容也不錯。

我也稍微整理下自己的思考內容吧:

1、溫故回顧獲取的信息

回味自己所看過的小說、動漫、電影、電視劇、知乎答案等,畢竟平時看了那麼多東西卻不加思考的話,很難在腦海裡沉澱下什麼東西。下意識地去回憶那些印象深刻之處,或者第一時間能夠回想起來的,它們必然是對你造成了某種影響,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2、分析過去反省總結

想想自己過去的一天究竟做了什麼,或者把跨度再放長點,一周、一個月。是否達到了預期,是否犯了錯誤,有哪些地方可以優化改進,對時間的使用是否合理,昨天發生過什麼異常,自己是如何應對的,從中收穫了什麼……吾日三省吾身,至於反省什麼,完全可以由自己決定。

你還能調出過去的某個具體場景,再現當時的經歷,開著上帝模式,審視著自己的言行舉止。

3、把握當下展望未來

想清楚現在要做什麼,制定今天的工作規劃;想想未來要做什麼,去積累未來必做清單,不管你想到了什麼,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往裡邊填充, 並不時地拿出來回味,激勵自己,讓自己有個念想和盼頭。

4、觀察並及時處理眼前的信息

觀察周邊的人事物,是否有能夠引起你注意的,將它拎出來作分析。比如看到了某句廣告文案,思考下它為什麼能夠吸引你,它針對的受眾是誰,傳達出了哪些內容,用了什麼樣的表達形式……

我甚至還會去觀察路人的穿著打扮,哪些算得上是搭配合理的,是否適合自己穿呢,想像著給自己換裝。或者有誰跟自己的穿著類似,他們穿起來會有我好看嗎?

5、多跟自己對話

愛惜自己並善待自己,儘可能地去感知自己的內心,去察覺所隱藏的不和諧,跟自己好好聊一聊,找到解決方法。我有時會在心裡自言自語,試圖和潛意識進行對話,像哄小孩一樣去哄騙鬧矛盾的自己。自從跟內心的自己達成妥協後,我就更加認可自己了,每每察覺到自己的優秀之處,就會沾沾自喜,在內心裡自誇,讚賞自己。

6、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設計成課題研究

大概在每個時段,至少要有一個讓自己在意並會持續關注的課題,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好好反省了。比如有段時期,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低,我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課題: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然後,我就假裝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在研究著某項重大課題,並用實驗法來研究,正常步驟如下:

(1)發現並提出問題;

(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

(3)作出假設;

(4)設計實驗方案;

(5)實施實驗並記錄;

(6)分析實驗現象;

(7)得出結論;

(8)表達與交流等.

好吧,其實我所做的也沒有這麼複雜,無非就是發現問題後,再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分析自己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因為作了哪些不必要的行為,作出假設:如果去掉了某行為是否有用,之後開始實驗論證。

因此,平時可以多給自己設定一些研究課題,時不時地把課題拿出來翻一翻,去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能採取哪些措施,並從中可以作出哪些假設,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驗證。

有些研究課題其實是伴隨一生的,比如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如何給人生添加一些好玩的設定?於是我曾經設想過

2333內心戲不要太多了(逃

6、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發呆,是一种放空方式
    或許是太久沒有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放空,也或許是精神壓力比較大。一坐下,似乎很快就進入了自己世界的狀態。在那一刻,下意識的發現,真的很久沒有發過呆了呢。好在,朋友是理解我的,不然這一定是一個很難堪的畫面。發呆對於我來說,是一种放空。在內心深處,我會跟自己對話,我會安靜的想事情。
  • 「發呆大賽」引熱議 發呆真的能放空自己嗎?【2】
    本次「發呆大賽」的冠軍由24歲胡女士奪得,她足足發呆了5小時。「我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能發呆這麼久。」胡女士以前是幹銷售的,每天工作壓力都特別大,今年8月的一次意外受傷讓她辭職在家,忽然發現時間空了出來。「沒事幹,就只能發發呆,想想未來的路。」
  • 孩子喜歡發呆就是壞習慣?聰明的孩子都喜歡發呆,家長要懂得保護
    當然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時,很多父母都會表示比較懊惱,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發呆呢?其實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那麼擔心。那麼發呆究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好處呢?那麼在孩子發呆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如何正確的去對待呢?
  • 冥想和睡覺、發呆有什麼區別?
    冥想如此神奇,那麼到底如何進行冥想呢?很多人對冥想還是充滿疑惑,坐著一動不動就算冥想嗎?為什麼我一冥想就像睡覺呢?冥想到底和睡覺、發呆有什麼區別呢?很多人都有過發呆的經歷,發呆時候思想隨意、甚至是放空的。發呆的放空也不是一直持續,是斷點放空的狀態。
  • 人為什麼會發呆?
    很早之前,我也會經常發呆,對著遠方的天空發呆,對著過往的車輛發呆,對著桌前的檯燈發呆……只不過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醞釀,高雅點叫文字的宣洩。後來隨著我畢業、上班,那種近乎癲狂的發呆漸漸地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看似麻木不仁的發呆。簡單點說,就是無意識的發呆。
  •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走神是我們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走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促使我們理智地做決定,提醒我們解決當前困擾著我們的事。
  • 釣魚人大概分為這幾種,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釣魚這項運動越來越被很多人熟知,也有很多人逐漸加入釣魚的行列,有的人是為了娛樂,有的人把它當成一種職業,隨著人數的增加,釣魚人大概可以分為幾大類,今天我就來說一說這幾大類,不知你屬於哪一種?
  • 乖乖女變成上課走神發呆的「學渣」,這原來是種病
    直到小雯去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檢查結果讓爸媽和老師目瞪口呆:這竟然是一種病?品學兼優的小女生經常「神遊」「你女兒上課經常發呆走神,成績也下降了不少,老不管可不行啊!」老師一次次提到小雯上課不專心,做父母的也很焦慮,一碰到老師或打電話提及,十分要強的雙碩士父母真是百口難辯,無地自容。
  • 孩子總愛「發呆」愣神?你就偷笑吧,會「發呆」的小孩更有創造力
    聽到關於孩子發呆愣神的事,我就想起了我妹妹小時候也經常發呆,為此還受了不少批評和挨罵。但是她又很聰明,比我聰明得多,學習雖然不算拔尖但也沒有差很多,現在工作也還不錯。我這時候開始產生疑問,孩子總愛"發呆"愣神是不是一定不是好的呢?後來我發現,會"發呆"的孩子還更有創造力。
  • 上課發呆走神怎麼辦?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上課發呆走神,經常會把很多重要的課堂內容給耽誤了。學習是要有效率和質量的,光幹聽只能什麼東西都沒學會,還浪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成績只會越來越差。所以如何在課堂上保持高效率呢?一.上課走神原因。
  • 來雲南,發呆也是一種旅遊, 一起來「虛度光陰」吧
    雖然這樣的說法只是大家的一個誇張和玩笑,但在雲南的雙廊,卻有可能成為一個事實,小小旅遊的人們常常會在這個景點進行長久的發呆,究竟是被景點的美麗所驚嘆的不能自已,還是選擇和自然一起感受美好,就不得而知了。
  • 【心理健康】終於有個正當理由發呆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建議每天發呆5分鐘...
    發呆是人的大腦對於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不經意間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安靜狀態,屬於自我保護和調適。而人在發呆的時候,人腦意識活動減弱,處於一種清醒而放鬆的狀態,是很好的精神調劑手段。、深度放鬆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發呆會引起機體的鬆弛反應,這是一種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普遍降低的綜合性下丘腦反應。
  • 孩子總是發呆愣神?家長不要著急,愛發呆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可能很多家長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之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開始愛發呆了呢?為此或許不少家長都打過罵過卻絲毫沒有效果,但其實家長們都走進了一個成年人思維的誤區,那就是孩子發呆愣神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 龍貓「阿呆」邊吃邊發呆 英文裡「發呆」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龍貓「阿呆」邊吃邊發呆 英文裡「發呆」怎麼說? 2019-08-06 14:06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最近有一隻名叫「阿呆」的龍貓因為做吃播在網上走紅,它一邊吃一邊發呆的模樣萌化網友。「阿呆」的主人稱,「阿呆」超喜歡發呆。
  • 北京辦第二屆國際發呆大賽:不玩手機不聊天 放空自己享受發呆...
    北京辦國際發呆大賽發呆現場顏值爆表看點十足  在生活節奏和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發呆這種在過去看似極其簡單而又被認為是極其荒謬的行為,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人們似乎已經忘卻了發呆這種是一種可以讓人放鬆的過程
  • 冬季老年人如何養生養心?名老中醫建議不妨常發呆!
    最近在合道堂名醫館坐診時,她發現老年病人數量明顯增加,如何在相對陰冷的冬季養生養心?張嗣蘭特意向上遊新聞讀者提供了自己獨有的健身方式和「私房菜譜」。 她提出,冬季老年人養心就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常說的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哪一種過度都容易誘發疾病。「民間常說的『笑背氣』看似誇張,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她說,養心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心態平和,老年人一定要避免大喜大悲,除了吵架、暴怒容易腦出血,心臟驟停,過分哈哈大笑其實也有潛在危險。
  • 中學生如何學好英語:把欣賞英語當成一種享受
    如果問起如何學英語的問題,相信大部分中學生都會說要注意積累詞彙,掌握語法,多讀、多說等。
  • 「發呆」用地道的英文怎麼說?
    ,東北話俗稱「溜號」、「賣單兒」,那麼,在英文裡,「發呆」都有哪些地道的表達呢?釋義:茫然地凝視,發呆例句:-When I saw her, she was just staring blankly at her computer screen.我看到她的時候,她就只是看著電腦螢幕發呆。
  • 面對孩子「天馬行空」的發呆
    發呆其實是一個自我放鬆和自我調節的過程。「呆」是外人對他的感覺,以為他停止了思維,像木頭一樣。其實,恰恰相反,這正是他自己內心最活躍的時候,只不過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和外部隔絕開了。但,那才是他自己的世界!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 網友提問:患上抑鬱症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家人如何幫助患者呢?
    「這世界那麼多美好,ta們怎麼捨得去死呢?」而當真的患上抑鬱症後,身邊的人就像我之前一樣,輕輕鬆鬆地說著「你開心點」「你堅強點」等等看似是在鼓勵患者,而正是在諷刺患者。患者只能微笑點頭,多數患者如果可以遇見以前的自己,會對說那些話的自己說:你懂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