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2020-12-18 海鷹飛魚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走神是我們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走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促使我們理智地做決定,提醒我們解決當前困擾著我們的事。

想想從小到大,家長老師們總是教育我們要專心,告誡我們走神是個壞習慣;上課的時候,明明發誓要專心聽講,結果一個神遊,錯過的全是重點。

專心致志怎麼這麼難?我這麼愛發呆,這樣還怎麼走向人生的巔峰吶?

但愛發呆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心理學家們關於發呆/走神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就已經看到了走神的重要作用。

雖然不少的研究指向了走神的負面性如導致消極情緒、適應不良等,但是心理學家們也確實發現了與走神有關的益處。以下,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發呆和走神。

1. 今天你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走神

在心理學中,走神、分心一系列有關概念等被定義為心智遊移(Mind Wandering),心智遊移是一種自我生成的、與刺激無關的精神活動,也就是說這種精神活動與當前的任務無關。研究表明,在我們清醒的時間裡,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心智遊移。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的大腦確實無法總是專心致志。

研究者Jonathan Schooler曾讓被試花45分鐘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並在過程中測試他們走神的次數。結果發現被試平均走神次數達到了6.6次。

在我們的頭腦知道需要專心致志地參與研究的情況下,走神次數還如此之多,更別提當我們私下裡複習考試或閱讀一本書了。看到這,正在開小差的你是不是趕緊鬆了一口氣。

2.走神越多,創造力越好

心理學家發現,走神可能提高了我們的創造力。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Baird等人做了有關心智遊移與創造力的研究。在研究中,被試被分成了三個組,所有被試都要完成兩次創造力測試。兩次測試之間間隔12分鐘,在這段時間裡三個組執行不同任務來引發的不同程度的走神。

結果發現,在間隔時間之後,相對於第一次創造力測試來說,第二次測試創造力增長最高的被試來自走神程度最高的組。也就是說,大量產生的分神狀況可能就是提高創造力的原因。

Baird解釋說,在心智遊移的過程中,大腦的執行和默認網絡(Executive and Default Networks)出現了相互作用。而在其他的認知過程中,這種相互作用較少。所以當思維漫遊的時候,很有可能是這兩個系統的碰撞促進了創意的「孵化」。

其次,心智遊移的過程增強了無意識聯想加工(Unconscious Associative Processing),而這一過程促進了新奇的想法或者不常規的解決辦法的生成。

總的來說,當我們在走神的時候,大腦的不同神經網絡之間出現了碰撞。我們的思想也沒有按照既定的路逕行走,而是在浩瀚的未知領地隨機遊走探索,這種跌宕的隨機性為創造力提供了火花,如果你夠幸運,說不定在哪條林蔭小道上就抓到了那個讓人為之一振的「好主意」。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藝術家們總是會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就是跟他們本身的職業無關的事以尋求靈感,可能在不專注的時候,精神飛揚思維漫遊,靈感乍現的瞬間才會來的比較容易吧。

3.愛走神的人想的更遠

相關研究表明,走神的時間越長,人們看問題的角度可能越長遠。延遲折扣(Delay Discounting)這個概念被廣泛用於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代表了獎賞的價值隨時間大打折扣的程度。

如果讓人們在一個更小但立即能得到的獎賞和一個更大但需要花時間等待的獎賞之間做出選擇,延遲折扣更高的人會更偏向於前者。這意味著,人們願意犧牲長遠目標來獲得短期利益。

心理學家Jonathan Smallwood研究了走神與延遲折扣的關係。在這篇2013年的研究中,Smallwood引發被試產生不同程度的「任務無關思維」(可以被理解為走神程度)。再測量他們的延遲折扣程度,如現在馬上得到500塊錢還是一周後得到800塊錢。

結果發現,任務無關思維越多的被試選擇一周後的800塊錢的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說被試走神的時間越長,越願意花更長的時間等待未來更大的獎賞。

這篇研究解釋說,個體走神的時候,腦海中所思所想是與外部環境相隔離的,比如正在完成實驗任務的你,可能分神思索著到底500塊還是800塊對你更有利。

這種自我產生的想法正代表了人們放開了對「此刻正發生的事件」的關注,避免了這些事件的幹擾,從而將注意力放在與個人相關的問題上,更加耐心全面地思考這件事的好與壞以及如何選擇才能得到長遠的利益。

除此之外, 根據之前介紹的走神與創造力的研究,走神的過程中可能也會讓人們發現選項之外的更新奇絕妙的好主意。因此,愛走神的人也許可以制定一份充滿了新奇又克制理性的長遠計劃(聽起來是不是很棒!)

4. 你在走神的時候,正在解決問題

另外,走神的內容反映的是人們當前最關注的事件,可能是未解決的、令ta擔心的或者希望達成的事。很多時候白日夢的發生是無意識的,我們的大腦似乎總是先於意識去坐立不安和躍躍欲試,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關注點就從數學公式遊移到糾結了許久的要不要買健身卡的問題。

人的意識層面容量非常有限,同時處理幾種信息就可能將認知資源佔用,而無意識的容量卻是很廣闊的,所以走神的適應性功能之一就是連接意識與無意識,驅動那些令人牽掛的事主動湧現在個體的腦海中,讓人們有意識地去解決他們,這就造成了人們的走神。這麼看來,走神本質上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發呆」愣神?你就偷笑吧,會「發呆」的小孩更有創造力
    聽到關於孩子發呆愣神的事,我就想起了我妹妹小時候也經常發呆,為此還受了不少批評和挨罵。但是她又很聰明,比我聰明得多,學習雖然不算拔尖但也沒有差很多,現在工作也還不錯。我這時候開始產生疑問,孩子總愛"發呆"愣神是不是一定不是好的呢?後來我發現,會"發呆"的孩子還更有創造力。
  • 今天放空了嗎?6個發呆英文用法教你說
    <p data-bjh-box="video"一般人對於「發呆」的認知通常都是無聊、偷懶時才會做的事。但你知道嗎?發呆其實對大腦可是有很多好處的!現代社會節奏飛快,手機不離身,每天要接收大量的資訊,若是適度地讓大腦放鬆、調整一下步調,反而可以讓記憶力和創造力增加哦!
  • 愛發呆的人智商低?或許大多數人對此都有一些誤解
    那麼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醫生怎麼說。愛發呆的人智商低?醫生:他們或許比常人還要聰明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些人在發呆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是什麼。有一部分人在發呆的時候,腦子完全是一片空白,他們暫時忘記了自己所處的場合和身邊的人。
  • 孩子總是發呆愣神?家長不要著急,愛發呆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共同期望」,有些家長在發現孩子總是在發呆時,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自閉傾向。 孩子老是發呆愣神是怎麼回事?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就分享了自己的困擾,小張家的孩子今年小學二年級,乖巧可愛可以說是人見人誇,但是小張最近發現,孩子老是突然發呆走神。
  • 人為什麼會發呆?
    很早之前,我也會經常發呆,對著遠方的天空發呆,對著過往的車輛發呆,對著桌前的檯燈發呆……只不過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醞釀,高雅點叫文字的宣洩。因為我聽到過一個理論是,像寫作這類事一定要在一個相對寬裕時間的環境下完成,不然你很容易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鳥叫蟲鳴、辦公桌椅的隨意拖動、腳步的無規律踢打等,會打亂你的思路。
  • 「發呆大賽」引熱議 發呆真的能放空自己嗎?【2】
    本次「發呆大賽」的冠軍由24歲胡女士奪得,她足足發呆了5小時。「我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能發呆這麼久。」胡女士以前是幹銷售的,每天工作壓力都特別大,今年8月的一次意外受傷讓她辭職在家,忽然發現時間空了出來。「沒事幹,就只能發發呆,想想未來的路。」
  • 孩子喜歡「發呆」您別盲目幹擾,會放空自己的孩子總能帶給你驚喜
    在印象裡,發呆是走神的表現,上課時當老師看到孩子發呆時,他(她)總會通過一些「小物件」來提醒孩子打起精神來。但是發呆真的就只有壞處嗎?其實當孩子發呆時,作為家長,您千萬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巧用這幾個法子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您明白嗎?
  • 心理學家認為:愛發呆,易走神兒其實是聰明的標誌
    但是偏偏你愛發呆,容易走神。是不是說發呆就是負面的?其實不然,心理學家們認為:愛發呆,是聰明的標誌。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我這麼愛發呆,這樣還怎麼走向人生的巔峰呢?
  • 「發呆」用地道的英文怎麼說?
    釋義:zone out 不會像 stare blankly 持續時間那麼久,通常 zone out 是指在一個短暫時間裡恍神發呆,比如你因為昨天晚上沒睡好,導致精神疲憊,所以別人講到一半時你失神,發呆了一下下,就可以用 zone out。
  • 發呆真的能「放空」大腦嗎?
    11月18日,首屆全國發呆大賽首站在成都寬窄巷子舉行。參賽者達200人,他們坐在地上,不動不笑,保持放空,期間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也不能接。23日,發呆大賽「轉戰」重慶。據悉,全國發呆大賽共包括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南京、哈爾濱等27個城市賽區。
  • 經常發呆的孩子,其實正在啟動他的思維機器
    小王奶奶拉著涵涵媽媽說:「兒媳婦啊,你看我們涵涵怎麼這麼不愛說話啊,天天發呆,都不知道他腦袋在想什麼,我們是不是得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啊。」涵涵爸爸搶先回答說:「媽,你就是瞎操心,你以前不是說我小時候也這樣麼?」小王奶奶反駁說:「你確實也這樣,但是我好像感覺涵涵比你還嚴重啊,都不去找其他小孩兒玩,你以前好歹還跟隔壁哥哥玩。」
  • 適合發呆放空的3個好去處,給自己一個發呆的時間,你去過嗎?
    現在的人們每天都在工作和家庭中奔波,為了生活不斷努力著 ,很少有時間去放鬆一下自己,幾年前和朋友計劃好的旅行,也遲遲沒能實現,其實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待久了,心中難免會產生厭倦喧囂的感覺,那為何不抽出幾天的時間,給自己一個發呆放鬆的機會呢?
  • 【心理健康】終於有個正當理由發呆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建議每天發呆5分鐘...
    專家表示,人在高壓的狀態下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會對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而人在發呆的時候,人腦意識活動減弱,處於一種清醒而放鬆的狀態,是很好的精神調劑手段。 發呆有哪些益處嗎
  • 孩子愛發呆就是笨?家長要轉換固化思維,不要錯過孩子的隱藏潛能
    當家中來了客人,表姐讓巖巖問好,卻發現巖巖仍在"放空自我"嗎,忍不住爆發了情緒,"你這孩子一整天都在想什麼?媽媽讓你打招呼,你還在發呆,笨頭笨腦的,一點禮貌都沒有。"巖巖立刻流露了受傷的眼神,委屈的說:"我在看阿姨衣服上的圖案,好像星空。"。表姐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朋友衣服袖子上有的印花。
  • 心理研究:說話時容易發呆的人,實際上,是聰明的人
    說話時容易發呆做白日夢的人,並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無論如何也會去想其他不同的事情。 也許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再具體地說明一下,有白日夢傾向的人的被試小組,他們的大腦兼具了高智力和創造性。 其實,人們最在意的還是自己是不是頭腦聰明的類型。 那麼通過發呆這一點,我們如何看出是否聰明呢? 聊天的時候,即使你的意識有想到別的事情,而對方想說的話卻沒有遺漏。
  • 「發呆」 英語怎麼說?
    發呆 1. zone out 走神,發呆 2. in a daze/trance 恍惚,發呆 3. to stare
  • 孩子發呆愛走神,是智力不高的表現?合理的引導也許會得到驚喜
    身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可愛。但是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不吵也不鬧,最喜歡的就是發呆了。以至於他們開始擔心:孩子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相比較於同齡的孩子,小侄子就顯得安靜得多,不會像其他男孩子一樣吵吵鬧鬧,反而喜歡發呆。
  • 龍貓「阿呆」邊吃邊發呆 英文裡「發呆」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龍貓「阿呆」邊吃邊發呆 英文裡「發呆」怎麼說? 2019-08-06 14:06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最近有一隻名叫「阿呆」的龍貓因為做吃播在網上走紅,它一邊吃一邊發呆的模樣萌化網友。「阿呆」的主人稱,「阿呆」超喜歡發呆。
  • 如何把發呆當成一種娛樂呢?
    其實我現在很多故事的靈感,都是來源於公車上的發呆時間,甚至還藉助這段時間在腦海裡進行創作,斟酌文字,延伸腦洞,完善故事……我覺得,一般人要是願意放下手機,有意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也許他能在發呆中找到思考的樂趣吧。發呆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想,也可以什麼都去想,自由選擇你思考的內容並自得其樂,何嘗不是一種娛樂呢?
  • 發呆,是思緒的延伸,是輕鬆、愉悅的表達,讓你在紛繁中獲得安寧
    人總有發呆的時候,這種情形下往往是沒有任何想法,痴痴呆呆,是最輕鬆的時候。發呆是一種心態,它是人的大腦對於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有學者表示,發呆是正常人的一種心理調節,偶爾發呆無傷大雅,還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