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呆愛走神,是智力不高的表現?合理的引導也許會得到驚喜

2021-01-08 奶爸育兒寶庫

身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可愛。但是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不吵也不鬧,最喜歡的就是發呆了。以至於他們開始擔心:孩子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

相比較於同齡的孩子,小侄子就顯得安靜得多,不會像其他男孩子一樣吵吵鬧鬧,反而喜歡發呆。這一天,家裡來了不少親戚,小侄子硬是被嫂子拽出來"陪客",因為太無聊小侄子坐著坐著就走神了,期間走了好幾次神。

一位長輩小聲的問道:"你家孩子怎麼老是發呆呢?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嫂子只能向別人解釋:小孩子比較無聊。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嫂子都在糾結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番,如果真的出現什麼問題,也能儘快解決……

好吧,嫂子不過是在杞人憂天,通過我對小朋友的觀察,我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小侄子一定不會有智力問題,只不過是家長沒有發現他們的長處。至於孩子為什麼會發呆,其實很簡單:

現在的孩子整天來往於各個輔導班中,雖然家長的本意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卻忘記給他們留下屬於自己的時間,大腦長時間的"運作"自然需要休息,而發呆就是大腦休息的方式之一。

至於家長擔心地發呆就是內向、是遲鈍。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因為在家長的慣性思維中,孩子發呆就意味著他們不願意融入別人,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發呆不過是他們的一種無意識表現,所以發呆與內向完全不是一回事。

孩子發呆的背後其實藏著很多的"隱藏技能":

1、專注力更強

研究證明,人在發呆的時候,大腦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問題,因為大腦對其他事物的關注度降低,腦海中會重複出現同一件事情,所以,發呆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幫助人們心無旁騖的保持專注,同時提升注意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之後的工作都是有益的。

孩子的專注力是日後必備的學習技能之一,如果孩子上課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那日後的學習成績會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在孩子3~6歲這個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奶爸」今天給大家推薦《兒童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更容易吸引孩子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輕鬆提升專注力。#兒童專注力#

《兒童專注力訓練遊戲書》一共分為12冊,每一冊都針對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分為12種不同的小遊戲,鍛鍊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以及記憶力,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常識。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基礎。

2、緩解大腦疲勞

我們剛剛說到,人在處於發呆的情況下,大腦會暫時停止接收信號。回想一下,自己在發呆的時候是不是不希望別人打擾自己,甚至有任何自己說話也會不願理睬。就是因為這時候的我們不願分心去感知周圍環境中的繁雜事物。等到發呆過後,人們可以保持充分的精力和熱情完成事情。

3、充分釋放創造力

人在發呆的時候會迸發出無限的想像力,就拿我自己來說,每次寫稿子寫到卡殼的時候就會盯著桌子上的綠植髮會兒呆,這期間大腦中就會迸發出各種設想,之後就是下筆如有神。孩子也是如此,他們在發呆的時候會出現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這說明他們願意主動思考,而思考正是他們學習的第一步。

4、情緒的自我調節

如果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喜歡發呆的孩子性格會更加沉穩、冷靜, 即使遇到令自己生氣的事情也不會大發脾氣,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全部發洩出來,這是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而喜歡發呆的孩子會通過發呆的方式來放空自己,同時對之前的事情進行復盤,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應該怎麼做。

合理的想像對孩子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固有思維對待孩子,認為發呆就是內向,就是笨。只要家長能夠尊重他們的"發呆",正確的引導他們,長時間下來, 家長會發現孩子反饋給自己的驚喜是自己想像不到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發呆愛走神,是智力不高的表現?合理的引導也許會得到驚喜
    身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可愛。但是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不吵也不鬧,最喜歡的就是發呆了。相比較於同齡的孩子,小侄子就顯得安靜的多,不會像其他男孩子一樣吵吵鬧鬧,反而喜歡發呆。這一天,家裡來了不少親戚,小侄子硬是被嫂子拽出來&34;,因為太無聊小侄子坐著坐著就走神了,期間走了好幾次神。
  • 孩子頻繁發呆愛走神,可能是失神性癲癇發作
    然而,在兒童癲癇中還有很多不典型的發作,例如,失神性癲癇發作表現為發呆、走神、翻眼睛等。這些細微的異常表現,如果家長不仔細觀察,常常不能及時發現和識別。7歲女孩頻繁發呆,竟是失神性癲癇小梅(化名),今年七歲,剛上小學一年級,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成績也不錯,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
  • 心理學家認為:愛發呆,易走神兒其實是聰明的標誌
    但是偏偏你愛發呆,容易走神。是不是說發呆就是負面的?其實不然,心理學家們認為:愛發呆,是聰明的標誌。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想想從小到大,家長老師們總是教育我們要專心,告誡我們走神是個壞習慣;上課的時候,明明發誓要專心聽講,結果一個神遊,錯過的全是重點。專心致志怎麼這麼難?我這麼愛發呆,這樣還怎麼走向人生的巔峰呢?
  • 孩子上英語課總是走神、發呆、坐不住,怎麼辦?
    孩子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對此家長們也沒什麼好的辦法,除了及時制止,更多的還是無奈。尤其是孩子故意搗亂影響到其他的孩子們,造成課堂一片混亂的時候,家長們的那種焦躁和憤怒難以言表。由此可知,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的開端,是智力(學習)活動的基礎。
  • 父母調整好心態,讓「愛走神」孩子也能優秀成長
    很長一段時間,都為孩子的「走神發呆」所困擾:寫著寫著字的時候,去翻一下旁邊的書;用鉛筆去戳橡皮擦,或者用鉛筆去撥弄擦下來的橡皮「條條」;考試同學也許都做完了,他的試卷沒有做完,因為做著做著想到別的東西去了……特別是你看著他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是無名火起,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有時候忍不住就想狠狠的揍他一頓
  • 孩子總愛「發呆」愣神?你就偷笑吧,會「發呆」的小孩更有創造力
    她十分擔心孩子是不是不喜歡讀書,對讀書沒興趣才走神,可是孩子也會自己拿書讀。她害怕孩子這樣下去,以後學習做事專注力不夠經常走神,會影響學習成績。聽到關於孩子發呆愣神的事,我就想起了我妹妹小時候也經常發呆,為此還受了不少批評和挨罵。但是她又很聰明,比我聰明得多,學習雖然不算拔尖但也沒有差很多,現在工作也還不錯。
  • 孩子走神發呆當心失神癲癇
    □記者林輝    7歲的壯壯(化名)是二年級小學生,平時成績優異,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可最近上課經常走神,老師叫他回答問題,總是好一會兒才能緩過神。這種狀態持續大約一個月,壯壯的成績明顯下降,爸爸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壯壯患上失神性癲癇。
  •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走神是我們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走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促使我們理智地做決定,提醒我們解決當前困擾著我們的事。
  • 孩子總是發呆愣神?家長不要著急,愛發呆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只是說到愣神,班主任也表示女兒最近確實在上課的時候有些愛發呆,還希望小張好好的和孩子聊聊,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下小張一下就慌了,雖然孩子沒有被欺負,但是這整天都發呆走神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不是好事。小張擔心是不是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讓孩子開始厭惡學習,甚至有些自閉,但是卻又不知道怎麼去改變孩子的情況。
  • 「走神發呆」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其中這一個好處你可能想不到
    「一天天不讀書,整天就只知道走神和發呆!」有很多人可能在走神的過程當中,已經自己腦補了一步去,喜歡想像各種不一樣的場景,在這個想像的過程當中,創造力也會得到提升,能夠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有部分人因為想像力比較充分的原因,所以語文成績還相對來說會比較好。
  • 孩子愛愣神,愁壞人,媽媽不用擔心,也許這是一枚學霸
    發呆是大人或者孩子都會有的狀態。孩子一般都是不自覺地就呆起來了,與正在做的事出現脫節,有時候自己也會發呆,讓大人一看就是思想溜號,神遊了。過幾秒或者幾分鐘就會回過神來,這是孩子的大腦在做自我放鬆和調節,可以有效緩解大腦疲勞,釋放壓力。
  • 孩子喜歡「發呆」您別盲目幹擾,會放空自己的孩子總能帶給你驚喜
    在印象裡,發呆是走神的表現,上課時當老師看到孩子發呆時,他(她)總會通過一些「小物件」來提醒孩子打起精神來。但是發呆真的就只有壞處嗎?其實當孩子發呆時,作為家長,您千萬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巧用這幾個法子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您明白嗎?
  • 乖乖女變成上課走神發呆的「學渣」,這原來是種病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宋黎勝向來都勤奮好學的小雯(化名)現在上課時總是走神發呆放空自己,最誇張的是,老師點名提問時,小雯竟也不予理睬,但一會兒回過神來又不知道老師在問什麼。「你怎麼變成這樣了?你爸媽怎麼不上心管管你?」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在我們身邊總會出現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小時候出現許多「臭毛病」的小夥伴,在長大後往往都會更有出息一些,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智力、智商」高於很多人,而小時候有這些「臭毛病」的孩子,也就是「智力高」的表現。
  • 孩子上課愛走神,易溜號,找到原因對症下藥,2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孩子的專注力遠比不上成年人,孩子很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一旦思想拋錨,就會走神發呆,影響學習。的確,在孩子學習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時有發生,上課不認真,走神發呆,游離課堂之外......第二項操作為高情緒影響測試,要求受試者在看到快樂的面孔或恐懼的面孔時按下按鈕。先前的研究顯示,人們看到帶有快樂表情的面孔會產生積極反饋,因此研究者認為自控力差的受試者無法按要求操作。實際上,當帶有微笑表情的面孔出現在屏幕上時,自控力強的人能更迅速地識別,從而按要求不按按鈕。
  • 如何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發呆愛幻想,來試試專注力訓練吧
    最近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課程轉到網上教學,但部分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群裡很多家長也希望能分享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差的表現良好的注意力。它是兒童認知和理解事物的前提,也是兒童智力發展和學習探索的關鍵。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為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埋下隱患。
  • 孩子愛發呆就是笨?家長要轉換固化思維,不要錯過孩子的隱藏潛能
    發呆不等同於內向許多家長的慣性思維就是,孩子愛發呆就是因為不願意敞開自己進行融入人際交往之中。而孩子不願意社交又是性格內向的原因。其實不然,發呆僅是孩子的一種無意識表現,當某一些事物抓住了我們的眼球時,我們本能的去關注,成人因為有著豐富的閱歷和自我控制力,所以表現不會十分外露。
  • 上課發呆走神?克服上課走神的方法有哪些?
    三、上課發呆走神,我們怎麼做? 克服上課走神方法1: 自我提醒找幾張小卡片,寫上:「專心聽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句子,然後把它們放在你平時容易看見的地方,如筆盒裡、書桌前的牆上,或夾在課本裡。無論是上課聽講還是回家寫作業,只要一看到它們,就會提醒自己:「別走神呀!」
  • 怎樣巧妙引導學習走神的學生?怎樣教育孩子專心學習?
    其實,即使有的孩子天生聰明,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聰明伶俐,靈氣逼人,也可能由於沒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教導,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對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想學,於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結果什麼也沒學好。有求知慾和多種興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還要看父母怎樣去教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會專心。因為,只有專心孩子才能發揮出智力的最高水平。
  • 寶寶發呆就是有問題,愛動就是多動症?媽媽科學育兒,不要玻璃心
    ,到了一個新環境也許很長時間會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認為是「笨孩子」或「慢半拍」的表現。但是專家卻認為,也許孩子的這些表現只是適應性比較低而已。也就是說,孩子的「慢」,並不能代表他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因為「慢孩子」可能只是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