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公益講座
2013年湖南特崗教師招聘的筆試試卷有論述題這一題型,題目內容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0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發生、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曲折發展、社會主義改造五個階段,結合所學的知識,分別論述在這五個階段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原因。」這道題屬於論述題中原因分析型題目,以這道題為出發點,我們來看看如何分析出歷史原因。
首先,要知道原因的概念是什麼,原因就是造成了某個結果的條件或是引起另一個事件發生的條件。在回答歷史論述題時,我們是就一個歷史事件的結果來分析它的原因,就要先確定這一事件的發生時間、社會狀態,從而發散思維找到相對應的基礎知識儲備。
其次,分析歷史原因是有固定思路的,我們在分析歷史原因時將它分為幾個有邏輯關係的部分,分別進行思考與總結,這樣分析歷史原因時考慮更加、思路更加清晰。下面是中公講師總結的兩種歷史原因的分析角度:
1.分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一般按照外部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自然環境幾個方面來考慮。主觀原因是指事件的主體參與或發起者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幾個方面。看似主客觀思路一致,但是二者側重點不相同,主觀原因就是個人、階級、黨派等主體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因素,客觀原因一般是指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屬於歷史進程特定的因素。二者相比,客觀因素更為宏觀。
舉例來說: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客觀原因是日本國力強大,高於中國;封建制度已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無法與資本主義制度抗衡。主觀原因是慈禧的軟弱態度;北洋水師由於訓練不足,實力較差;清政府戰鬥的積極性較低。
2.分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就是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源,是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歷史必然性,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一般來說,分析根本原因的角度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階級本質、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等,比如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因為鐵器和牛耕促使了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是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促成其發生的原因,一般是指在邏輯關係或時間上與結果最接近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事件的導火索屬於直接原因中起催化性作用的偶然事件。
舉例來說: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到帝國主義時代的加強以及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直接原因是歐洲列強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導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薩拉勒窩事件。
關於歷史原因的分析角度除了應用於原因分析型論述題外,遇到類似選擇題根據各類原因的特點注意區分就可以選出。
注意事項:不要將原因分類混雜,比如客觀原因和直接原因這樣分析,會導致分析原因不,有遺漏,不利於分析歷史原因的完整性;同時這種混雜的分析缺乏邏輯性,不利於分析歷史原因的準確性。
答題建議:首先,按照其中一種分析角度對歷史原因進行分析,這樣分析結果更完整、準確;然後,在作答時如題目沒有明確表明需要標明主客觀或根本和直接原因,可以將分析出的原因按數字標出就好,以免區分錯誤導致不必要的扣分。
中公講師解析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淺談如何撰寫歷史說課稿
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歷史熱點複習匯總
別出心裁設計歷史課堂
試題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歷年典型試題薈萃(匯總)
2014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題及參考答案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