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特色校園文化育人實踐思考與探索

2020-12-15 浙江在線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承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踐。彰顯學校特點、歷史淵源、地域文化及發展創新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對加強與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東北農業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始終秉承「育人為本」,既重視對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人「德」的完善。多年來,高度重視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育人的現實作用,在探索實踐中書寫了文化育人的精彩篇章。本文是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9KSE240)研究成果。

  彰顯農業院校特色

  打造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作為一種顯性文化,以學校建築、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等客觀實體存在為表現形式。是校園精神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外在表現。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所好的學校連牆壁也能說話。」蘊含文化魅力及個性的物質文化,對學生品德情操塑造、個性發展完善具有浸潤薰陶作用和影響。東北農業大學秉持彰顯農業院校風格與文化內涵原則進行校園景觀設計建設,以期發揮環境文化育人的自覺作用。「后稷園」,冠「農神」后稷之名,取其「教民稼穡」之追求,乃「彰農庠之特色,弘大學之德光」,鑄造「文化東農」的品牌力作。以后稷文化、河流文化和名亭文化為設計來源。挖掘闡釋「與農」「與校」密切相關的「人」「物」「事」「技」,突出育人功能、研究功能和文化內涵。后稷雕像、二十四節氣地雕、東農名人浮雕、稼穡橋、蘭亭等實物景觀體現「農耕文化」鮮明特色,亭臺花園和水榭曲橋相互交融,民族傳統和校本特色有機統一,表達遠古后稷「教民稼穡」與當今「東農科教」一脈相承的文化意蘊。彰顯師生薪火相傳,始終為萬民蒼生豐衣足食求索奮鬥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情懷。

  秉承特色育人傳統

  建設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即為大學精神,是學校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文化觀念,乃校園文化之魂、大學理念之柱。彰顯一所大學整體風貌、特色、聲譽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其建設要堅持傳承育人傳統、融匯地域特色及回應時代需求,方能保持文化教育先進的時代性、鮮活的生命力和堅實的實踐性。東北農業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首所普通高等農業院校,以振興祖國農業為初心,牢牢恪守「把文章寫在黑土地上,把學問做在黑土地上,把學校建在黑土地上」。秉承培育和引導優秀學子投身祖國農業發展事業、為黑土地留住「金種子」的育人傳統,彰顯辦學理念先進性與時代性。學校兼收並蓄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等優秀精神文化,形成「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通過師生交流與感悟、學術大師人格魅力與聲望薰陶,代代傳承。恰如著名大豆育種專家、農業教育家王金陵先生所喻:「我是一條老泥鰍,你們都是小泥鰍,只要我在你們中間一轉,你們身上就有腥味了。」「老泥鰍」精神深遠影響著東農師生。

  遵循人文關懷理念

  創新發展管理文化

  人文關懷是文化育人創新基點,它「既是一種價值理念的精神範式,又是一種行為實踐的操作模式」。創新文化教育「人文關懷模式」,豐富校園管理文化內涵,於日常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是文化育人實踐的題中之義,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現實訴求。學生成長發展過程是系統的,也是具體的。抓住關鍵節點,將人文關懷落實落細,將有效提升文化育人實效性。新生入學,東北農業大學創新採取省內首創的「學校自訓、學生承訓」軍訓教學模式,「學長變教官」,成為「入學導師」。訓練場上嚴格要求、以身示範;訓練場外將思想引導、文化引領和生活關懷延伸到新生飯桌和寢室,拉近學生間的距離,也建立了共同的精神紐帶。塑造了校園「忠誠·淬鍊·蛻變·傳承」為核心價值的軍訓文化育人典範。畢業生離校,深刻闡釋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中「上車餃子下車面」的古老習俗,關照畢業生離校前情感需求與離校後發展需要,校內「『上車餃子』送畢業嬌子」、校外校友會送「下車面」迎新,引導學生「成長思源,畢業思進」,努力給予學生持續一生的人文關懷,有效強化學生感恩意識和愛校情懷。

  (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田起香)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業大學召開首屆實踐育人論壇
    論壇開幕式現場  10月30日,山西農業大學首屆實踐育人論壇在書林堂召開,論壇主題為「加強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說,在全黨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教育系統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我校即將迎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之際,我們邀請我校協同育人合作單位的代表們來到農大,舉辦首屆實踐育人論壇,全面總結學校實踐育人工作,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開展研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凝練特色校園文化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校園文化...
    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會為青年大學生打上鮮明的烙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人生價值取向。河北農業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校園文化,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與書香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以「太行山道路」為主題的獨特校園物質文化,以「太行山精神」為靈魂的校園精神文化,以「崇德、務實、求是」校訓為理念的學校制度文化和以「厚積薄發、砥礪成才」為價值取向的校園書香文化,在這種濃厚校園文化薰陶感染下,湧現出了時代楷模李保國老師、果樹9301班集體等典型先進人物和群體,紮實拓展了太行山道路
  • 華中農業大學:堅定文化自信,創建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
    主講人校黨委書記高翅以「堅定新時代文化自信,創建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為題,結合世情、國情和校情,以全球視野、歷史眼光、辯證思維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內在邏輯、核心價值,通過百廿校慶以來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鮮事例,解讀了圍繞一個「品」字,推進「四個轉變」,建設具有時代特徵、華農特色的一流大學文化,推進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新思考
  • ...打造文化長廊 重慶郵電大學以「文」育人 積極建設特色校園文化
    日前,重慶郵電大學發布了15款獨具特色、蘊意豐富的文創產品,引起了師生、校友的廣泛興趣和喜愛。  優秀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生動有效的傳遞和承載著校園文化精神,可以連接學生與母校之間的情感和情懷,可以為院校之間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 西南大學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助推學校健康發展
    西南大學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助推學校健康發展 2012-01-16 來源:西南大學   為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西南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合併組建、融合發展」為契機,在建設特色鮮明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二、特色鮮明,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作為特色十分鮮明的鐵路職院,湖南高鐵職院致力於將高鐵特色的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和國學文化有機融合,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在校園活動中有效開展文化育人工作,培養新時代文化底蘊深厚的鐵路人。
  • 東北大學: 構建紅色校園文化 深植愛國主義情懷-中國教育新聞網
    18年來,學子們在與歷史的隔空呼應中,講述著革命先烈、模範人物的英雄故事,新中國成立以來滄桑巨變、輝煌成就的復興故事,改革開放以來艱辛探索、艱難創業的創新故事,社會主義運動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信念故事以及東北大學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的愛國故事。在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看來,東北大學最大的傳統就是愛國,更有責任守護愛國主義這一文化根基。
  • 哈爾濱工程大學努力構建特色校園文化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小先生」講扶貧的思政課頗受師生歡迎。學生們積極參與,思政教育入腦又入心。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被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有傳承、有特色、有典型的「三講三有」特色校園文化正逐漸形成。「我非常高興能夠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來自貧困地區的船舶工程學院大三學生侯祥雨走上講臺,講述中幾度哽咽。
  •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又一教育科研實踐育人基地掛牌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聶美風 通訊員 陳乃鵬近日,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興業銀行泰安分行正式籤訂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協議書,授予該行「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稱號。自此,雙方將逐步建立並形成優質資源融合、教學科研結合、學校與社會聯合育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育人功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據了解,興業銀行泰安分行已經成立近九個年頭,一直積極開展各類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還會定期走進山東農業大學等學校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記者在該行的營業大廳內看到了大面積的公眾教育區,供客戶閱覽。
  • 大學裡的寶藏博物館,涵養校園育人文化
    ……這些博物館矗立在大學校園,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源遠流長的館藏涵養校園人文價值高校博物館收藏的主題文物蘊含育人價值,對薰陶人、感染人、塑造人具有重要意義,在塑造大學精神、繁榮大學文化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博物館收藏文物是中華文明結晶,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
  •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2017年11月29日 14:06 來源:《江蘇教育研究》 作者:張菊榮 字號 內容摘要: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的「成長教育」
  • 【校園文化】嶗山區實驗小學:和美育人,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價值
    全市中小學校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學校「特色辦學、精緻管理、品質立校」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湧現出一批校園文化建設典型學校。近期,市教育局將推出「校園文化」建設專題,帶領大家走進中小學校園,通過典型引領,為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水平提供樣板和參考。
  • 校園文化,「綠色」育人 浙江農林大學開展校園管護實踐活動
    浙江在線1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馬悅 通訊員 陳勝偉)冬日,浙江農林大學校園裡仍吐露勃勃生機。「這裡是翠竹園,佔地96畝,現有200餘種竹子,是國家林業局林木良種基地建設項目的主體……」走入校園,學校文化講解員、植物保護專業大二學生應雨蓓領著記者在「生態走廊」中一路參觀。她說,綠色校園裡蘊藏著學校的育人理念。
  • 棗莊學院:實踐育人譜新篇
    近年來,棗莊學院不斷加大改革和建設力度,逐漸形成了立足棗莊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開展觀感類實踐教學、積極探索基於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勞動類實踐教學、利用援疆實習支教拓展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實踐育人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 「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技能育人、情感育人」強管理——石林彝族自治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四個特色育人工程」
    學校開辦有三校生高考班,配備資深教師教學,根據升學考試科目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圓學生一個大學夢。學校近年來通過實施「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技能育人和情感育人」強管理,使學校育人環境更加優化,人際環境更加和諧,精神面貌更加向上,培養質量更加提高,學生光彩就業全面實現。第一,文化育人。該校的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是經典文化融入人才培養。
  • 華中農業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華中農業大學堅持科教融合,將學科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著力培養行業拔尖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農科與生命科學為主幹,構建大學科群,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形成以農科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格局。
  • 文化育人:構建 「質量·創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體系
    作為徐州地區唯一一所以工業命名、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培養製造業緊需的大國工匠和創新型技術人才,應具有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追求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兼收並蓄的融合能力,為此,學校凝練出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構建起了從樹立質量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到發展融合能力一體化的工業文化特色育人體系,形成了以「質量立本、創新樹魂、融合賦能」的育人模式,貫穿價值觀培育、思維方式培養到行為能力養成全過程
  • 青島農業大學獲評山東省文明校園稱號
    魯網1月9日訊 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  文化氣息濃鬱的教室走廊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朝氣蓬勃的師生校友  這就是我們青島農業大學啦  長期以來,青島農業大學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作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關鍵,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強化價值引領,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極大提振了廣大師生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 傳承紅色基因,構建協同育人基地的實踐探索
    本文堅持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對接的理念,在構建教學實踐基地的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位,以構建協同育人實踐基地為依託,對康勤國創建的《沁園春•雪》書法館的內涵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析,為進一步構建協同育人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搭建一個協同育人基地的社會實踐平臺,為課程教學深度對接實踐教學,夯實學生社會實踐的基礎提供保證。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特色應用型本科教育
    聚焦應用型 建頗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緊抓國家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要求契機,於2010年遷入新校區後,著力探索「全方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多元化育人 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學校注重學生的多元成長,倡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構建了獨樹一幟的發展願景、育人路徑和學生成長平臺,現已形成一系列特色教育品牌。遠景學院。學校創造性地結合了國際博雅教育的成功經驗,聚集全校優勢教育資源,重點打造遠景學院成為精英人才培養基地。